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节选)
1
作者 叶圣陶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7期1-1,共1页
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得... 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对于每一个观点,都可以提出问题,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得大致不错,那就真个做到了“精读”两字了--“精读”的“读”字原不是仅指“吟诵”与“宣读”而言的。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全盘错误,这当儿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教师的指导 一篇文章 吟诵 参考书
下载PDF
从旁指点桃源路 引得渔郎来问津——《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的阅读教学思想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李明高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4期44-49,共6页
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论述了阅读教学的原则、过程、方法和规律,在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建树和突破,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阅读教学法专著,对于今天的阅读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 阅读教学
下载PDF
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对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启示——个性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金玲 董贺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年第1期38-39,共2页
《精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先生和朱自清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基于教学实践研究共同编写的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名著。时隔半个多世纪,叶老的语文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仍有指导意义。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叶老提出的"预习——讨论——练... 《精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先生和朱自清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基于教学实践研究共同编写的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名著。时隔半个多世纪,叶老的语文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仍有指导意义。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叶老提出的"预习——讨论——练习"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我校开展的个性化教学研究有诸多契合点,书中教学观点和教法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个性化教学 学会学习
下载PDF
精读与参读
4
作者 胡开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3年第6期22-23,共2页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为会么要“参读相关文章”?叶圣陶先生指出:倘若死守着“课堂精读文章...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为会么要“参读相关文章”?叶圣陶先生指出:倘若死守着“课堂精读文章”,“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出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把课内“糟读文章”和课外“参读”的“相关文章”结合起来,方能“普遍领会某一文章的各方面”。这实际上是一条培养学生逐步具有广博与精深学问的重要途径。教学实际也正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梅花岭记 左忠 教学过程 文中 读书声 思维能力 守御 农民起义军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卷首
5
作者 向锦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共1页
在《国文精读指导举隅》的指导下,我注意了三件事。第一是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严格地要求他们做好预习。我在前一篇课文教学结束后,要留二三十分钟时间,布置下一篇将要学习的课文的预习要求。要他们预先通读课文,自己动手查查字典,写... 在《国文精读指导举隅》的指导下,我注意了三件事。第一是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严格地要求他们做好预习。我在前一篇课文教学结束后,要留二三十分钟时间,布置下一篇将要学习的课文的预习要求。要他们预先通读课文,自己动手查查字典,写写笔记,自己先看看课文有哪些难点。第二是我在备课中,尽可能地注意使我的讲解分析具有启发性。不一定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回答,那太占时间,而是估计学生的程度,在学生思考一下就可以提出自己想法的地方提出问题,停顿几秒钟,再由我讲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讲解分析 课文教学 预习要求 做好预习 三件事 启发性
下载PDF
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贡献——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商金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8年第2期109-121,143,共14页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的诗人、古代文化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可他的本职工作是教师。他把生命和热枕全部贡献给教育青年的工作,对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做出的贡献尤其多,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全才”,同时又是清华大学中国文...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的诗人、古代文化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可他的本职工作是教师。他把生命和热枕全部贡献给教育青年的工作,对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做出的贡献尤其多,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全才”,同时又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柱石和灯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 国文教学
下载PDF
示范立本:朱自清的教材编写观
7
作者 蔡忠平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11期72-74,共3页
朱自清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语文课程教材的编撰。他认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材编撰时,同样把这一思想落实到了具体的教材中。朱自清从当时的教育现实出发,认为文化和学科是并行不悖的,"示范"和"立本"是相... 朱自清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语文课程教材的编撰。他认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材编撰时,同样把这一思想落实到了具体的教材中。朱自清从当时的教育现实出发,认为文化和学科是并行不悖的,"示范"和"立本"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示范"是从"为学"角度而言的,"立本"是从"做人"角度而言的,这两者思想在朱自清所编的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编写 立本 人格教育 教材编撰 选文 国文教学 文光书店 叶圣陶 精读指导举隅 白话运动
下载PDF
熟读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必由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炳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5-16,共2页
熟读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必由途径山东省德州师专杨炳辉语言与篇章(包括文章结构、写法、体裁等)是文章写作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语文教学既要讲语言,又要讲篇章。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注重篇章,忽视语言。语言能力不过关,篇章焉存?那么... 熟读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必由途径山东省德州师专杨炳辉语言与篇章(包括文章结构、写法、体裁等)是文章写作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语文教学既要讲语言,又要讲篇章。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注重篇章,忽视语言。语言能力不过关,篇章焉存?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在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结构 学习语言 传统语文教学 语言能力 德州师专 精读指导举隅 读书百遍 下笔如有神 语言知识 技能化
下载PDF
让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9
作者 高俊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10期8-9,共2页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谈到"吟诵"时曾这样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这里的"口"是说的训练,"耳"指听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谈到"吟诵"时曾这样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这里的"口"是说的训练,"耳"指听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听说能力培养更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大训练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听善讲的水平。这一目标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使其得到具体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说能力 精读指导举隅 阅读水平 师生双边活动 阅读过程 选修教材 名著阅读 体验式 课程标准 文质兼美
下载PDF
语文教师不应对文本过度阐释——基于干国祥《斑羚飞渡》教学课例的反思
10
作者 周维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7期31-33,共3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陷入了误区,热衷于对文本进行过度阐释,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对于此,教师应该认真剖析反思,不仅要看到过度阐释的表现形式,而且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陷入了误区,热衷于对文本进行过度阐释,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对于此,教师应该认真剖析反思,不仅要看到过度阐释的表现形式,而且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还要找到适宜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希望这种逐层深入的研究探讨,能引起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警醒与重视,以期通过共同努力,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阐释 文本理解 课例 新课程改革 语言文字 视听材料 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实录 精读指导举隅 阅读实践
下载PDF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方法
11
作者 李娟 《语文天地》 2015年第7期43-44,共2页
我们经常能在古人的作品中看到读书摇头晃脑甚是投入,甚至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的书生形象。然而,现在的早读课上却几乎见不到读书很投入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更有甚者,早读课打瞌睡,补作业……一堂早读课... 我们经常能在古人的作品中看到读书摇头晃脑甚是投入,甚至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的书生形象。然而,现在的早读课上却几乎见不到读书很投入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更有甚者,早读课打瞌睡,补作业……一堂早读课结束后,学生收获甚微,觉得读与不读没什么区别,教师也觉得没什么收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从学生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知识细碎、量大,即使每天卖力早读,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不明显,有一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失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角度 文学科 精读指导举隅 口不绝吟 范读 审美鉴赏能力 书声琅琅 语言文字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下载PDF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关于语言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12
作者 曹民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2,共3页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关于语言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一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则在于让学生大量接触那些生动活...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关于语言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一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则在于让学生大量接触那些生动活泼、精美典范的语言运用实例(多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祖国语言文字 精读指导举隅 语言运用 吕叔湘先生 风景谈 《语文》 语言情境 训练点 一唱三叹
下载PDF
叶圣陶语文情感教育思想初探
13
作者 刘正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77-81,共5页
叶圣陶语文教育著作里,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但近年来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论著,却很少涉及。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中的情感教育。美国当代人文主义课程学派主张“将课程的中心从学科转向个人。它特别关注个人的特殊感情... 叶圣陶语文教育著作里,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但近年来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论著,却很少涉及。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中的情感教育。美国当代人文主义课程学派主张“将课程的中心从学科转向个人。它特别关注个人的特殊感情,对学校教育的理智化提出了挑战。”日本则面对战后青少年犯罪有增无减的现实,作为对策之一,文部省专设“培养丰富情感施策推进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育 理智化 青少年犯罪 美读 文部省 学校教育 精读指导举隅 施策 作文命题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试论我国语文教学法发展变化的历史走向
14
作者 黄正中 屠忠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我国的语文教学,若从孔子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但语文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比较年轻的.1903年,张之洞等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分科教学,国文单独设科,从而揭开了具有科学意义的语... 我国的语文教学,若从孔子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但语文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比较年轻的.1903年,张之洞等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分科教学,国文单独设科,从而揭开了具有科学意义的语文教学的序幕.此后的八十余年中,它在经历了几度社会变革几番政治风雨的吹打之后,逐渐成长、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 分科教学 国文教学 精读指导举隅 历史走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
下载PDF
浅谈以写促读
15
作者 高明 《绥化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62-64,共3页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有效方法。读写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读带写,二是以写促读。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或只重视前一方面,忽略或轻视后一方面。如,在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张鸿苓等同志编写的《语文...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有效方法。读写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读带写,二是以写促读。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或只重视前一方面,忽略或轻视后一方面。如,在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张鸿苓等同志编写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两部书中,都将读对写的作用作为读写结合的归宿,对写对读的作用则没有论及。语文教学,主要包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 对读 精读指导举隅 课文教学 《项链》 思维能力 人物形象 课文内容 讲读
下载PDF
摭谈吟诵探究法的有效运用——以《马说》一课为例
16
作者 郦华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6年第3期79-81,共3页
诵读探究法是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诵读的过程中探究文言文的字词及其深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字音、节奏,从而在有感情阅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它弥补了讲读法的不足之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 诵读探究法是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诵读的过程中探究文言文的字词及其深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字音、节奏,从而在有感情阅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它弥补了讲读法的不足之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由诵读、齐声诵读、个人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中赏析文言文,和作者形成共鸣。在教学韩愈的《马说》时,笔者就采用诵读探究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法 文言文教学 讲读法 摭谈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影零乱 小组讨论 精读指导举隅 词性活用
下载PDF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解读
17
作者 董大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8期10-11,共2页
朱自清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了《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等经典作品,对自身的语文教育思想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归纳与概括。朱自清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固有文化,并强调学生的... 朱自清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了《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等经典作品,对自身的语文教育思想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归纳与概括。朱自清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固有文化,并强调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表达。在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率先提出了作文训练和技术训练两大理论,并要求语文教育活动围绕这两大核心开展。相较于既有的语文指导模式,朱自清先生所倡导的"读""悟"已经成为其语文教育思想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思想 精读指导举隅 作文训练 国文教学 指导模式 朱自清先生 固有文化 文学欣赏能力
下载PDF
“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有感于叶圣陶先生关于预习的论述
18
作者 柳汉维 张枝利 《辽宁教育》 2014年第10期90-91,共2页
叶圣陶关于“预习”的精辟论述,虽距今时日久远,但仍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其基本观点和具体做法,对当前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明确预习的根本意义叶老关于“预习”的论述,集中体现在《精读指导举隅》《论国文... 叶圣陶关于“预习”的精辟论述,虽距今时日久远,但仍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其基本观点和具体做法,对当前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明确预习的根本意义叶老关于“预习”的论述,集中体现在《精读指导举隅》《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两篇文章中。叶老认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自然就会知道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于让他们自己动天君……”这些论述,讲的都是关于预习的意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精读教材 文本阅读 文本对话 讨论结果 主体性 心理过程 阅读教学 阅读水平 智力技能
下载PDF
驿站式推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19
作者 宿婷婷 《山东教育》 2020年第1期55-56,共2页
一、整本书阅读的历史溯源整本书阅读,并非当代人的创意,20世纪前期,叶圣陶、夏丐尊、黎锦熙等名家就提出要读整部书,甚至提倡用整部书做教材。叶圣陶、朱自清在《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1943年出版)中将整本书阅读指导分为... 一、整本书阅读的历史溯源整本书阅读,并非当代人的创意,20世纪前期,叶圣陶、夏丐尊、黎锦熙等名家就提出要读整部书,甚至提倡用整部书做教材。叶圣陶、朱自清在《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1943年出版)中将整本书阅读指导分为精读和略读,并分别做了详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读指导举隅 整本书阅读 夏丐尊 黎锦熙 历史溯源 小学生 略读 20世纪前期
下载PDF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诵读
20
作者 迟宪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4年第9期29-30,共2页
诵读是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熟读精思,自然成诵,从而全面深入理解作品,进而使活跃于作品中的知识、情感、观念内化为读者心理结构的学习方法。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它是培养健... 诵读是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熟读精思,自然成诵,从而全面深入理解作品,进而使活跃于作品中的知识、情感、观念内化为读者心理结构的学习方法。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一、从健全人格的角度看1.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人文精神、塑造民族灵魂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诵读这些精品是对沉淀于作品中人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人文精神 学习方法 读者心理 精思 民族灵魂 民族精神 人的生命 精读指导举隅 审美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