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化血红蛋白Alc与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方怀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与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测定406例糖尿病患者(50~82岁)血脂、HbAlc。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双下肢裸肱指数(ABI)。结果糖尿病合并PAD患者HbAlc[(9.9±2.9)%]高于无合并PDA患者[(8.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与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测定406例糖尿病患者(50~82岁)血脂、HbAlc。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双下肢裸肱指数(ABI)。结果糖尿病合并PAD患者HbAlc[(9.9±2.9)%]高于无合并PDA患者[(8.2土2.6)%](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降血糖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HbAlc≥7.0%时PAD发病率(12.2%)较HbAlc<7.0%(8.0%)高(P<0.05);调整影响因素后,Logistic分析提示HbAlc<7.0%和≥7.0%的OR分别为1.25(0.92~1.78)和1.92(1.22~3.62)。结论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存在高水平HbAlc,临床上应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alc 糖尿病 外周动脉疾病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贤文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1c。...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1c。结果糖尿病组FBG(12.15±5.82)mmol/L、FMN(3.26±0.75)mmol/L、HbA1c(9.81±1.84)%,FBG与血清FMN和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0.56)mmol/L,FMN(2.17±0.32)mmol/L,HbA1c(5.74±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FBG、FMN和HbA1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alc
下载PDF
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初步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耿红艳 张劲秀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3期2038-2038,共1页
目的:评价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参考范围在4.5% ̄6.2%,批间CV≤0.9%,批内CV≤0.7%。结论: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GHbA1c准确,精密度... 目的:评价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参考范围在4.5% ̄6.2%,批间CV≤0.9%,批内CV≤0.7%。结论: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GHbA1c准确,精密度高,速度快,为医生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 糖化血红蛋白alc 糖尿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底物氧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明明 齐玉梅 +2 位作者 孙学丽 张葳 徐东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利用情况,了解其物质、能量代谢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HbA1c≤7%为A组、7%~9%为B...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利用情况,了解其物质、能量代谢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HbA1c≤7%为A组、7%~9%为B组和≥9%为C组,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测热法检测REE、呼吸商(RQ)、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利用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REE采用体重和体表面积分别进行校正。结果:糖尿病实测REE高于对照组,约12.3%,但只有B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体重或体表面积校正后,糖尿病各组REE/体重或REE/体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HbA1c水平组间实测REE、REE/体重和REE/体表面积均无差异。各组RQ和npRQ均值为0.80~0.82。脂肪氧化所占比例为48.90%~52.50%,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糖尿病各组脂肪氧化率较对照组高,且随HbA1c升高而升高,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随HbA1c升高而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静息代谢率;HbA1c指标不能真实反映REE水平;糖尿病组呼吸商较低、脂肪氧化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存在糖氧化受阻、脂肪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静息能量消耗 间接测热法 糖化血红蛋白alc 呼吸商 底物氧化
下载PDF
双相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亚东 戴绘 马彦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4-45,共2页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两组HbA1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睡前加用诺和锐30可较好控制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2型糖尿病(T2DM)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
下载PDF
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梅 陈春燕 +2 位作者 桂莉 刘莹莹 李若楠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每日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强化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每日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强化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中、晚餐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三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空腹及晚餐前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B组、C组HbA1c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三组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3次治疗组可达到强化降糖作用,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对于T2DM患者来说皮下注射诺和锐30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a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