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黎海冰 陈南官 +1 位作者 李海岳 周智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患者予中药内服外洗联合基础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基础治疗包括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患者予中药内服外洗联合基础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基础治疗包括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若有血压偏高或血脂异常者,采用降压和调脂等治疗使其保持达标。同时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及足部浸泡。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对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流变值、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比较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显效58例(61.05%),有效33例(34.74%),无效4例(4.21%),总有效91例(95.7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全血黏度及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较好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发挥相互的优点,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能减轻其所带来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盐酸曲马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疼痛31例
2
作者 张云峰 郭先科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1期128-128,共1页
笔者所在医院2004-04-2006-08门诊及住院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54.0±10.4)岁。病程0.5—17年。其中1型糖尿病为3例,2型糖尿病28例。31例就诊的糖尿病合并急性、阵发性以闪痛... 笔者所在医院2004-04-2006-08门诊及住院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54.0±10.4)岁。病程0.5—17年。其中1型糖尿病为3例,2型糖尿病28例。31例就诊的糖尿病合并急性、阵发性以闪痛、刺痛、烧灼痛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均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证实合并有神经损伤。并随机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 盐酸曲马多 糖尿病周围神经 疼痛 治疗 神经传导速度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结构协变网络拓扑特征的改变
3
作者 王欣 王梦 +4 位作者 汪丽娜 刘艳梅 郝兰香 符益纲 肖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大脑结构变化和结构协变网络拓扑特征及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例DPN患者和27例正常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高分辨率T...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大脑结构变化和结构协变网络拓扑特征及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例DPN患者和27例正常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序列扫描,采用基于感兴趣区(ROI)水平的体素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和基于灰质体积(GMV)的结构协变网络(SCN)的图论分析方法来研究DPN对大脑结构的影响。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大脑结构差异脑区的GMV与DPN患者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PN组的双侧杏仁核、左侧壳核、右侧顶下缘角回、右侧颞极颞上回及右侧颞极颞中回的GMV明显减低(Holm-Bonferroni校正,P<0.05)。DPN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全局网络拓扑属性无统计学差异,在节点网络拓扑属性中,DPN组的右侧内侧额上回的节点度显著升高(FDR校正,P<0.05)。DPN组的左侧杏仁核(r=-0.598,P=0.005)及右侧杏仁核(r=-0.486,P=0.03)的GMV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呈负相关。结论:DPN患者多个脑区的GMV减低,SCN发生改变,主要涉及感觉、运动和情绪的调节,且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加剧部分脑区GMV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灰质体积 图论分析 结构协网络
下载PDF
顾步汤加味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吴燕 朱晓鹏 钱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疼痛、感觉障碍、乏力或肌萎缩等症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易累及多个系统,如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疼痛、感觉障碍、乏力或肌萎缩等症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易累及多个系统,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出现足部溃疡,甚至坏疽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多发性神经 肢体疼痛 感觉障碍 足部溃疡 依帕司他片 病情进展 顾步汤
下载PDF
补气活血方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陆晶晶 刘邱云 费莺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治... 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方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病变证候积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病变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补气活血方 穴位按摩 神经证候积分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凯倩 朱钊 吴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关于PDPN患者累及小纤维继而出现疼痛症状时外周神经系统损伤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PDPN的确切诊断工具及治疗方法。本文对PDPN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工具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 小纤维神经 发病机制 筛查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痛性神经病变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阿孜古丽·阿吉 吴蓍妍 +3 位作者 陈雪 刘磊 张雪蓉 李亦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人数日益增高,至2022年已高达4亿多人[1]。其中,中国DM病人占全球总人数的1/4,达1.14亿人,居世界第一[2]。在DM发展过程中,可导致外周神经的累及,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人数日益增高,至2022年已高达4亿多人[1]。其中,中国DM病人占全球总人数的1/4,达1.14亿人,居世界第一[2]。在DM发展过程中,可导致外周神经的累及,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有数据显示,每2名DM病人中至少1名病人伴有DPN,是DM病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3],且好发于2型DM病人中[4]。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为8%~26%[5],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疼痛和痛觉改变,其中痛觉改变可表现为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增强、一定程度的感觉损失等不同形式[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自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痛性神经 外周神经 2型DM 数据显示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陈晓怡 陈翠花 +1 位作者 韦秋凤 谢玉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46-2550,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辅助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phery neuropathy,DPN)的应用。方法选取14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44)、糖尿病组(DM组,n=56)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41)。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辅助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phery neuropathy,DPN)的应用。方法选取14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44)、糖尿病组(DM组,n=56)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41)。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各组患者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以及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估DM组和DPN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ROC曲线分析周围神经CSA在诊断DPN中的价值。结果与NDM及DM组相比,DPN组所测量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CSA明显增大(P<0.05);与DM组比较,DPN组MNSI评分明显升高(P<0.05);CSA与MNSI评分及TCS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诊断DPN中,胫后神经CSA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DPN患者高频超声测量的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CSA较DM、NDM患者明显增大。CSA与MNSI评分及TCS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高频超声测量的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在诊断DPN中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 横截面积 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下载PDF
中医针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春燕 匡泽京 +2 位作者 潘燕妮 蔡斯悦 周卓宁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2期2107-2112,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主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局限,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获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中药与针刺治疗。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中药内服与针刺疗法治疗DPN的现状,以期为今后DPN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静脉点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凤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为山梨醇旁路代谢活跃,其中一个重要发病原因是其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005年6月-2006年7月,笔者应用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为山梨醇旁路代谢活跃,其中一个重要发病原因是其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005年6月-2006年7月,笔者应用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变4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 弥可保 穴位注射 足三里穴
下载PDF
基于“痹岩同归”浅析从癥瘕积聚论治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
11
作者 徐强 孙郑青 +1 位作者 元绍爽 张朝晖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中医学“岩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痰浊-瘀血-岩积的形成。本文将以“岩症”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岩症”的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在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中医学“岩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痰浊-瘀血-岩积的形成。本文将以“岩症”的治疗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与“岩症”的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在治疗上试用中医治疗“岩症”的遣方用药思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早期以化痰化浊为主,中期活血化瘀,后期破血攻凿“岩”性斑块,总结提出“痹岩同归”之理念,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斑块性病 癥瘕积聚
下载PDF
伯尔格运动与抗阻运动联合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分析
12
作者 胡永平 李旭娟 聂宪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1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伯尔格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循环功能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选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伯尔格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循环功能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选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阻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伯尔格运动。干预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病变程度、下肢循环功能、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感觉试验、神经反射、神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感觉传导、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远端胫后神经感觉传导、近端胫后神经感觉传导、胫后神经运动传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伯尔格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干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使患者的肌肉组织和关节得到充分挤压与牵拉,可以有效调节机体代谢系统,并促进新血管生成,减轻神经病变程度,促进下肢循环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周围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伯尔格运动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神经程度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彭晓智 黎宗保 +1 位作者 裴翔 徐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旨在评价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DP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临床确诊为DPN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α-... 目的:旨在评价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DP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临床确诊为DPN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3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 L+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价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且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幅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疏血通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探究
14
作者 杜欣泽 魏娜 赵凤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参照组...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参照组接受依帕司他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90 d后研究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5.74±1.02)m/s、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6.81±1.08)m/s均快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研究组神经病变评分(9.07±2.08)分、中医证候积分(6.68±1.67)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2.072,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选择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治疗,可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及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益气滋阴方 糖尿病周围神经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亚丽 赵泉霖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2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 补阳还五汤 治疗观察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淑倩 惠灿灿 +6 位作者 程雨微 胡秀娟 印小蓉 崔梦捷 黄沁仪 尹杨柳 孙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糖尿病(DM)组(n=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4)和PDN组(n=14)。分析3组...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糖尿病(DM)组(n=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4)和PDN组(n=14)。分析3组一般临床生化指标。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区功能。结果3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白蛋白(ALB)、肌酐(Cr)、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钙(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DPN组的左侧角回灰质体积(GMV)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PDN组的右侧小脑蚓部低频振幅(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低频振幅分数(f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左侧角回GMV异常,可能与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相关。PDN患者右侧小脑蚓部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降低,可能与其疼痛的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 糖尿病痛性神经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低频振幅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伴系膜增生性病变患者肾功能减退速度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任语谦 朱淑华 +3 位作者 张丽华 刘芳 俞肄茹 谢红浪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伴系膜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肾功能减退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理表...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伴系膜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肾功能减退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性病变者。根据每年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ΔeGFR)的四分位点分为Q1~Q4四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差异;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将肾功能快速下降定义为ΔeGFR>5 mL/(min·1.73m^(2)·年),并分析肾功能快速减退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83例患者中,男性76例(41.5%),平均年龄47.8±9.2岁。肾功能下降速率更快的患者于活检时合并外周神经病变比例更高,基线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更高;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更低(P<0.05),且系膜增生病变程度更重(P=0.005)、肾间质炎症评分更高(P=0.029)、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评分更高(P=0.029)。基线血钙、基线HbA1c、肾脏病理间质炎症评分是预测肾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肾功能快速下降模型方程:Logit(快速下降)=0.876×间质炎症评分-4.122×血钙+0.347×HbA1c+4.778 (AUC=0.736, 95%CI 0.645~0.828,P<0.001)。结论:糖尿病肾病伴系膜增生性病变患者的肾功能快速进展与肾间质炎症评分、基线血钙及HbA1c水平相关,提示控制血糖和肾脏炎症,可能有助于延缓患者的肾功能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系膜增生性病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知葛通脉颗粒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徐仁佳 樊月月 +1 位作者 沈晓喻 吴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53-861,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线索。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文献补充,筛选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及效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索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线索。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文献补充,筛选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及效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挖掘2型糖尿病LEAD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5制作PPI网络图,并通过PPI网络拓扑关系分析知葛通脉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LEAD的关键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图,筛选中药颗粒核心成分。在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探索药物治疗疾病的潜在机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的反应活性。结果研究获得知葛通脉颗粒有效成分71种,潜在靶点261个,与DLEAD交集靶点107个,筛选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关键靶点AKT1、IL-6、TNF、TP53、VEGFA、IL-1B。相关作用通路有183条,作用通路主要涉及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信号通路等。对接结果显示中药成分与疾病靶点之间可较好地结合。结论知葛通脉颗粒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去水淫羊藿黄素、薯蓣皂苷元、β-谷甾醇、金圣草素、豆甾醇等关键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IL-6、TNF、TP53、VEGFA、IL-1B等关键靶点,调节MAPK、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对DLEA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葛通脉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
下载PDF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步满 高彦彬 +6 位作者 夏晶 吴丽丽 周晖 张涛静 邹大威 朱智耀 吴深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10,44,共4页
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糖络宁,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疗程均为2个月。观... 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糖络宁,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病变积分(MDNS)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及TAOC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TAOC/MDA明显升高,TAOC与MDA呈负相关(r=-0.206,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络宁治疗DPN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糖络宁 弥可保 氧化应激 神经积分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海社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人群周围神经病变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5
20
作者 沈琴 贾伟平 +7 位作者 包玉倩 陆俊茜 陆惠娟 左玉华 杜颉 吴晓岭 顾惠琳 项坤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人群周围神经病变(PN)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1年上海市华阳及曹杨社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建立的IGR及DM队列人群进行PN的筛查,共完成筛查739例,男347例,女392例...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人群周围神经病变(PN)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1年上海市华阳及曹杨社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建立的IGR及DM队列人群进行PN的筛查,共完成筛查739例,男347例,女392例,年龄21~104岁,平均年龄为(66.4±13.2)岁。原有IGR患者再次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进一步确定糖代谢状态,PN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进行诊断。对与PN有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社区IGR和DM人群的PN患病率分别为24.6%和36.6%,其中在新诊断DM人群中为25.3%,在已诊断DM人群中为3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6,95%CI为1.057~1.096,P<0.001)、糖尿病病程(OR=1.305,95%CI为1.122~1.518,P<0.001)、体质指数(OR=1.083,95%CI为1.026~1.143,P=0.004)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59,95%CI为1.007~1.335,P=0.040)是与PN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7.4%患者的PN患病风险约为HbA1c<6.5%患者的1.8倍(OR=1.777,95%CI为1.009~3.130,P=0.044)。结论上海社区高血糖人群中,近1/3患PN,不仅在DM,且在DM前期IGR阶段PN即有较高的患病率。加强血糖控制以及减轻体重可能对PN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糖尿病 患病率 密歇根神经筛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