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洛他唑对老年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璐 陈树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20名老年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口服西洛他唑 1 0 0~ 2 0 0mg ,每日 1次 ,疗程 4周 ,比较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内径改变情况。结果 :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结论 :西洛他唑片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 20名老年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口服西洛他唑 1 0 0~ 2 0 0mg ,每日 1次 ,疗程 4周 ,比较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内径改变情况。结果 :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结论 :西洛他唑片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的血粘度及扩张狭窄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糖尿病性慢性动脉缺血症 老年人 临床研究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腘动脉病变的效果
2
作者 王盛兴 任华亮 +2 位作者 孙明胜 李春民 张望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中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10例CLTI患者病历资料,DCB干预的靶病变为腘动... 目的探讨在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中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腘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10例CLTI患者病历资料,DCB干预的靶病变为腘动脉。评估患者术后Rutherford分级和肢体威胁程度(WIfI)分期,以及临床驱动的靶血管重建(TLR)。主要安全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和截肢。通过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估影响无截肢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患者年龄(72.7±9.2)岁,靶病变长度(127.6±56.8)mm,闭塞性病变和重度钙化分别占79.1%和62.7%,重度肢体威胁患者占20.9%。在12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无截肢生存率和TLR分别为11.8%、81.8%和12.7%。在3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中,Rutherford分级和WIfI分期均得到改善(P均<0.001)。在12个月的随访中,重度肢体威胁患者中有43.5%死亡或截肢。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WIfI分期是患者无截肢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B扩张治疗CLTI患者的腘动脉病变安全有效。WIfI分期可用于评估CLTI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肢体威胁缺血 血管成形术 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刘建伟 麻东东 +1 位作者 张东艳 张珂珂 《中医研究》 2023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目的:观察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药物。对照组31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关元等)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定量运动干预、中药熏洗和经络腧位按摩)。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踝肱指数(ABI)及跛行距离、下肢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与生理性缺血训练结合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综合干预 针刺 生理缺血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苗倩倩 金沐阳 +1 位作者 马鲁波 耿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龄(68.6±13.2)岁,Rutherford分级逸3级,平均病变长度(15.13±9.56)mm,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9例(30%),均行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截肢率和免于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结果:30例患者均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7~20(10.7±1.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趾端坏死行坏死趾骨截趾术,无大截肢或死亡等重大事件发生。一期通畅率为80.0%(26/30),二期通畅率为93.3%(28/30)。所有患者未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血管穿孔3例(10.0%),远端栓塞2例(6.7%),术中均及时通过腔内治疗缓解。结论: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可避免或减少支架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糖尿病下肢病变 慢性肢体威胁缺血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解子其 杨泽慧 +3 位作者 万颖 李媛 丁戊坤 高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31-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症状疗效,测量跛行距离并评价ADL,超声监测下肢动脉(腘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足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ABI,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HCT、FIB及血清hs-CRP、TNF-α、IL-6、IL-18、ICAM-1及糖脂代谢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跛行距离、ADL、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ABI显著升高,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HCT、FIB、FBG、2hPG、HbA1c及血清hs-CRP、TNF-α、IL-6、IL-18、ICAM-1、TG、TC、LDL-C显著降低,观察组血清ApoB水平显著降低,Apo-A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除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DLASO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活动能力,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全身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因子并调节血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四妙勇安汤 补阳还五汤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原标 张葆现 +4 位作者 张望德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苑超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慢性下肢缺血 旁路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原标 苑超 +3 位作者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张望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维持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多阶段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 慢性下肢缺血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
8
作者 郭聚龙 高喜翔 +13 位作者 叶猛 张嵬 吴子衡 冯自波 方欣 李强 桑宏飞 史振宇 史伟浩 何春水 郭建明 佟铸 谷涌泉 郭连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9-1414,1419,M0002,共8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MAE)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截肢生存率(AFS)、免于大截肢率、生存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肢体再干预(CD-TLR)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31例患者的年龄为(72.3±9.73)岁,女性患者74例(32.03%)。240条患肢的329处膝下病灶接受了DCB治疗,115条(47.92%)肢体同时处理了膝上血管,无患者术中发生远端栓塞,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85.90%(95%CI:81.34%~90.73%),AFS为90.14%(95%CI:86.21%~94.24%),免于大截肢率为95.80%(95%CI:93.14%~98.54%),生存率为93.82%(95%CI:90.62%~97.14%),免于CD-TLR率为94.57%(95%CI:91.48%~97.76%)。治疗后12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73.95%(95%CI:67.56%~80.94%),AFS为81.26%(95%CI:75.46%~87.51%),免于大截肢率为94.92%(95%CI:91.80%~98.15%),生存率为85.4%(95%CI:79.94%~91.23%),免于CD-TLR率为90.48%(95%CI:85.96%~95.24%)。亚组分析提示是否同期干预膝上病变对研究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CB治疗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慢性威胁肢体缺血 膝下动脉闭塞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利用负压及股动脉药物注射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症13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士平 薄慕平 +1 位作者 刘瑞珍 何佳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 药物注射治疗 缺血 慢性 动脉 血栓闭塞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 负压 根治疗法 国内外
下载PDF
西洛他唑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动脉闭塞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斌 陈日秋 +2 位作者 季晓珍 郑晓霞 徐培颖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0期806-808,共3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chronicarterialocclusive disease,CAOD),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DA)。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chronicarterialocclusive disease,CAOD),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DA)。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胭动脉及主髂动脉,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等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动脉闭塞 西洛他唑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内径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璐 陈树 +1 位作者 于波 彭鲲 《医学科技》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内径的影响。方法:20名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口服西洛他唑100~200mg/日4周,于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采用自动血流变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及下肢动脉内径。结...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内径的影响。方法:20名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口服西洛他唑100~200mg/日4周,于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采用自动血流变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及下肢动脉内径。结果:服药4周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中 H、L、低切值,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下肢动脉内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西洛他唑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动脉缺血症病人的血粘度及扩张狭窄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动脉缺血 西洛他唑 血液流变学 动脉内径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TNF-α,IL-6,IL-8和WBC水平与慢性失眠症PSQ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慧莉 杨伟毅 刘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8-71,162,共5页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细胞(WBC)水平与慢性失眠症匹兹堡睡眠质量批数(PSQI)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19年1~1...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细胞(WBC)水平与慢性失眠症匹兹堡睡眠质量批数(PSQI)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19年1~12月收治)分为不伴失眠症组(PSQI评分≤10分,共66例)和伴失眠症组(PSQI评分>10分,共37例)。不伴失眠症组和伴失眠症组均未经治疗行外周血TNF-α,IL-6,IL-8和WBC检测,分析两组的外周血TNF-α,IL-6,IL-8,WBC和PSQI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法分析外周血TNF-α,IL-6,IL-8和WBC与PSQ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失眠症组的TNF-α(26.49±4.82 nmol/L),IL-6(16.92±3.44 pg/ml),IL-8(21.45±3.87 pg/ml)和PSQI(16.74±2.25分)高于不伴失眠症组(22.19±4.64 nmol/L,13.62±3.03 pg/ml,17.91±3.14 pg/ml和6.91±1.93分),伴失眠症组的WBC[(6.41±1.28)×109/L]低于不伴失眠症组[(8.76±1.46)×109/L],经t检验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50~9.098,均P<0.05)。外周血TNF-α,IL-6和IL-8水平均与PSQI呈正相关,经Pearson秩相关法分析(r=0.8743~0.9339,P<0.05);外周血WBC水平与PSQI呈负相关,经Pearson秩相关法分析(r=-0.8430,P=0.0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慢性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白细胞浸润,且炎症反应、白细胞浸润的程度越高,并发慢性失眠症的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脑血管病 慢性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反应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机制及相关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思稳 贾中伟 +2 位作者 郭钊 张祥祥 罗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95,共5页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技术 下肢缺血疾病 下肢血栓闭塞脉管炎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康震 王宁 +1 位作者 王芳 姚华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组患者每晚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及TC、TG、Hb A1c、LDL-C、HDL-C达标情况、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狭窄及闭塞患者例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血液黏度、TC、TG、Hb A1c、LDL-C、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患者占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 A1c达标率、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占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性LEAOD,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黏度、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栓疾病的发生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阿司匹林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脂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旭晖 张静菊 +1 位作者 杨松柏 尹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2期1881-1882,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3年我院收治的84例DASO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评价PGE1的治疗效果。结果PGE1治疗组65例患者中,优16例,良26例,进步15例,无效8例;对照组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DA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2003年我院收治的84例DASO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评价PGE1的治疗效果。结果PGE1治疗组65例患者中,优16例,良26例,进步15例,无效8例;对照组19例患者中,优2例,良4例,进步6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GE1可扩张血管、增加肢体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DASO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慢性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洪 王学虎 +1 位作者 李凤贺 赵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慢性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CDT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189例下肢ASO慢性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溶栓有效率、并发症等。结果 189例患者均成...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慢性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CDT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189例下肢ASO慢性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溶栓有效率、并发症等。结果 18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CDT治疗,溶栓有效率为88.4%(167/189)。动脉闭塞病变平均长度由术前(173±24) mm缩短为术后(81±16) mm(P<0.01)。153例患者病变血管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较术前改善。CDT后进一步完成血管成形术,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1±0.12显著升高至术后0.82±0.21(P<0.01)。CDT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6%(54/189),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肢ASO慢性缺血患者CDT辅助治疗可提高血管成形术效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溶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慢性缺血 血管内成形术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磊 朱梅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建立合适的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14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Wister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55mg/kg,普通饮食饲养42~47d,在饲养过程中每7d饮... 目的建立合适的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14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Wister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55mg/kg,普通饮食饲养42~47d,在饲养过程中每7d饮水中给予2次庆大霉素(6.4×104U/只)。选择体质量为240~310g、血糖水平13.5~25.6mmol/L的成模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另选择70只体质量为240~310g的同种雄性大鼠制作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对照。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及单纯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分析两组大鼠模型制备失败及死亡原因。结果(1)糖尿病模型制备:慢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标准为血糖水平>13.5mmol/L,糖尿病组模型制备成功90只;淘汰50只,其中因衰竭而死亡19只,血糖水平未达标31只。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升高、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2)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大鼠的大体标本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相近,仅程度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慢性 局灶缺血再灌注 血糖水平 实验 模型制备 大鼠模型 链脲霉素 神经功能评分 单纯
下载PDF
三七水蛭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连江 马晓玲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期73-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七水蛭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是否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治疗的74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口... 目的:探讨三七水蛭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是否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治疗的74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三七水蛭粉,对比各组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疗效、血沉、血小板等指标、肢体循环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的血液指标,发现观察组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原则前体下,给予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三七水蛭粉口服治疗,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提高疗效,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水蛭粉胶囊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凯 徐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16-1617,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龙 费爱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夹脊穴 跛行指数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