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电生理学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樊东升 王宏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被认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被认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主要为感觉神经受累,受累方式可分为大纤维型、小纤维型和混合型3种,临床上以小纤维型最为多见,疾病早期一般仅累及无髓和有髓小纤维神经。患者主要表现为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而糖尿病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通过临床表现判断有时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需借助多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它们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但各种技术的诊断和监测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 生理学特点 神经生理检查技术 早期诊断 疾病早期 慢性并发症 纤维型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高糖诱导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
2
作者 卯明艳 王高强 +2 位作者 余炫颉 余开湖 杨时骐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6,80,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比运动受累更突出[2]。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DM溃疡和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糖 病理过程 病理机制
下载PDF
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逄紫千 阎慧 解占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594-596,共3页
目的:本实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观察针刺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探讨DPN大鼠针刺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证实针刺对DPN大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本实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组织病理学进行研究,观察针刺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探讨DPN大鼠针刺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证实针刺对DPN大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西药1组、西药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腹腔注射平行进行实验。西药组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口服弥可保。治疗组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针刺干预。各组分别于成模后4、8、12周在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1)糖尿病组:大鼠成模4周时,病理改变不明显,8周时,光镜下可见坐骨神经纤维髓鞘密度不均匀,纵切面可见轻度髓鞘脱失;12周时,脱髓鞘比8周时更明显,有髓球形成。2)针刺组:大鼠经过针刺后,神经纤维排列趋于正常,髓鞘脱失现象得到改善,施万细胞数量增多;髓鞘薄厚趋于正常,轴索结构趋于清晰完整。且针刺1组优于针刺2组;针刺组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对DPN大鼠的早期周围神经损害的恢复作用明显优于晚期,且针刺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大鼠 组织病理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病理类型以及相关的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30
4
作者 袁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病理类型 生理改变 周围神经损害 疾病发展过程 常见类型 糖尿病 改变规律
下载PDF
Friedreich共济失调相关性视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学
5
作者 ClaronD.Alldredge ChristopherR.Schlieve NeilR.Miller LeonardA.Levin 齐越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4年第3期190-190,共1页
目的:描述视神经病变与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在基因缺陷上的关系,以此揭示其病理生理机制。
关键词 神经病变 FRIEDREICH共济失调 病理生理学 相关性 病理生理机制 基因缺陷 关系 目的 描述
下载PDF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影像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雅 吕佩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常见神经系统表现有幻觉、谵妄、昏迷,痫性发作以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类似脑卒中表现,而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hemiballism-hemichorea,HBHC)较少见。偏侧投掷症为一侧肢体大幅度、猛烈的投掷样动作,累及肢... 糖尿病高血糖症的常见神经系统表现有幻觉、谵妄、昏迷,痫性发作以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类似脑卒中表现,而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hemiballism-hemichorea,HBHC)较少见。偏侧投掷症为一侧肢体大幅度、猛烈的投掷样动作,累及肢体近端;偏侧舞蹈症为一侧肢体快速、无目的舞蹈样动作,见于肢体远端。随着病情好转,偏侧投掷症常转化为偏侧舞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 病理生理学 影像学 神经系统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 舞蹈样动作 侧肢体
下载PDF
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兰 于世家 《中医药研究》 2002年第2期2-3,共2页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 ,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 :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 ,故应将其归属络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中医络病理论 ,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 :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医络脉很相似 ,故应将其归属络脉范畴。DNP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的病理特性 ,是典型的络病表现 ,应将其归属“络病”范畴。DNP在发病机理上既存在瘀血 ,同时也存在络损 ,其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Na+ -K+ -ATP酶活性下降是瘀血络损这一中医学说提出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并提出瘀血络损是DNP发病的病机关键 ,活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DNP的根本法则。同时阐述了瘀血络损在DNP发病中的作用 ,旨在完善和丰富DNP的中医病机理论 ,为DN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瘀血 络损 中医病理 发生机制
下载PDF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丽 董勤 +7 位作者 曹雯萍 鲁佳 乔明 郭茗 张静 汪怡新 王欣君 项晓人 《四川中医》 2012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穴位注射 病理
下载PDF
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贵平 周晖 +1 位作者 赵瑛 刘志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模型的神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取35只SD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27只利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4只,...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模型的神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取35只SD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27只利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4只,再分为三组:小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1)组,大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2)组和只造模不治疗的模型对照(DM)组,每组8只。对大、小剂量组分别予2g/kg和0.5g/kg通络方剂加2ml双蒸水配制成的溶液灌胃治疗8周,观察其对体重、血糖和尾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潜伏期、波幅等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以及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等病理定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两通络方剂治疗组与DM组的体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潜伏期、MCV、运动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两治疗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潜伏期、SCV,大剂量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极显著改善(P〈0.001);小剂量组与DM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但又不及NC组和大剂量组(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显著增加(P〈0.001);小剂量组有髓纤维髓鞘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大剂量组较DM组更显著增加(P〈0.001),且与小剂量组比较也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轴突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方剂对DPN大鼠模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减轻了周围神经病理改变,因而可以推之其对于DP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大剂量效果优于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通络方剂(TLCR) 神经生理学 病理
下载PDF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600例神经电生理改变
10
作者 孙乐蓉 邬爱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924-2924,共1页
采用顺性方法检查经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糖尿病600例患者,共1200条神经,测定糖尿病患者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表明均为神经原性损害;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改变明显高于上肢;感觉传导速度改变较波形、波... 采用顺性方法检查经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糖尿病600例患者,共1200条神经,测定糖尿病患者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表明均为神经原性损害;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改变明显高于上肢;感觉传导速度改变较波形、波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合并症
下载PDF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1
作者 杨丽 董勤 +7 位作者 曹雯萍 鲁佳 乔明 郭茗 张静 汪怡新 王欣君 项晓人 《四川中医》 2012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穴位注射 病理
下载PDF
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神经生理生化和病理
12
作者 毕桂南 黄素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9-61,共3页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国外报道为0~93%,国內报道占3.7~90%。我区调查发现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的损害约占66.3%(1984)。糖尿病性神经病自1864年MarchaldeCalvi首次报告以来,随着糖尿病的研究发展,特别是神经电生理学,...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国外报道为0~93%,国內报道占3.7~90%。我区调查发现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的损害约占66.3%(1984)。糖尿病性神经病自1864年MarchaldeCalvi首次报告以来,随着糖尿病的研究发展,特别是神经电生理学,电子显微镜对病变超微结构的观察,神经病理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 神经生理 神经病理 糖尿病性脑病 超微结构 神经生理学 葡萄糖代谢 神经系统病变 脂类代谢紊乱 人胰岛素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13
作者 俞德彩 《交通医学》 200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理 神经生理
下载PDF
曲马多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宏卫 滕中杰 +4 位作者 李利平 付留俊 马瑜瑾 刘婕 宋白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6858-6859,共2页
目的:探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者,曲马多治疗是否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方法:经甲钴胺、前列地尔或阿米替林治疗效果欠佳的50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曲马多,50 mg/d起始,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0... 目的:探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者,曲马多治疗是否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方法:经甲钴胺、前列地尔或阿米替林治疗效果欠佳的50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曲马多,50 mg/d起始,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00 mg/d;B组给予卡马西平片50 mg,2次/d,酌情调整,最大剂量为600 mg/d。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数字强度分级法评价疼痛强度。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曲马多组有效率63.6%,显效率为18.2%,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χ2=6.185 5,P<0.05)。结论:经过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曲马多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生理学 疼痛/药物疗法 曲马朵/治疗应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中NSE、Hcy、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伍一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CRP在2型糖尿病周国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周国神经病变(PN)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 【目的】探讨血清NSE、Hcy、CRP在2型糖尿病周国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周国神经病变(PN)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30)和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T2DM组,n=70),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三组血清NSE、Hcy、CRP和正中神经、胫后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分析NSE、Hcy、CRP水平与正中神经、胫后神经传导速度、FPG、TC、TG的相关性。【结果】CON组、T2DM组、DPN组的NSE、Hcy、CRP水平依次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N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T2DM组和CON组慢;DPN组患者泊NSE、Hcy、CRP水平与FPG、TG、TC正相关,与神经传导速度均负相关。【结论】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SE、Hcy、CRP水平较高,且与血糖、血脂和神经电生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生理学 蛋白质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与电生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娇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8期92-93,共2页
目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研究,以初步探讨各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方法分别在病理和神经电生理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临床准确诊断的一种... 目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研究,以初步探讨各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方法分别在病理和神经电生理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临床准确诊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病理和神经电生理诊断。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的初步探讨,对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理诊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及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满云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及α-硫辛酸0.6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滴,1...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及α-硫辛酸0.6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两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并用肌电图测定腓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体征。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2=16.044,P=0.000)。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在治疗期间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病理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思财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4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确诊的DPN患者24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组1和组2。组1患者133例,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组2患者107例,临床表现为疼痛。研究性别、年龄中DPN中医...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确诊的DPN患者24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组1和组2。组1患者133例,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组2患者107例,临床表现为疼痛。研究性别、年龄中DPN中医证素病理的分布,在研究DPN中医证素病理的性别分布时,男101例,女139例。在研究DPN中医证素病理的年龄分布时,将患者分为青年组(68例)、中年组(68例)、老年组(104例)。分别比较240例DPN患者不同性别和年龄中DPN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结果:在频数方面,肝、湿、痰证素存在性别差异(P<0.05),女性肝、湿、痰证素频率高于男性;在积分方面,肝、脾、肺、热、血瘀、气滞、阴虚、气虚证素存在性别差异(P<0.05),女性肝、肺、热、血瘀、气滞、气虚证素积分高于男性,脾、阴虚证素积分低于男性。不同年龄患者在肝、脾、肾、阴虚、血虚证素频数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肝、肾、阴虚、血虚证素频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青年组脾证素频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同年龄患者在心、脾、肺、气滞、阴虚证素积分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脾、阴虚证素积分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肺、气滞证素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心证素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结论:性别、年龄均影响证素的频数和积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素辨证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病理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超群 李晓苗 李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829-830,共2页
目的:运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PN),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肌注,1次/d,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注射... 目的:运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PN),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肌注,1次/d,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1次/d,疗程均为15d。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6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显著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生理学 神经节苷脂类/治疗应用 神经传导
下载PDF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扬天 赵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845-847,858,共4页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的慢性并发症,与DM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密切,临床患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血糖引起一系列的代谢障碍影响神经系统;...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的慢性并发症,与DM患者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关系密切,临床患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血糖引起一系列的代谢障碍影响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缺血;自身免疫性损害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和对临床新疗法的不断探索,预示了DM患者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病理机制 检查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