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脉络膜厚度,探讨不同程度病变对脉络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视网膜...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脉络膜厚度,探讨不同程度病变对脉络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DR(NDR)组47例、非增殖性DR(NPDR)组54例和增殖性DR(PDR)组67例。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年龄、部位的关系,检测不同程度DR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逐渐减小,志愿者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F=7.55,P<0.01;P均<0.05)。黄斑中心凹边缘平均脉络膜厚度大于旁中心凹区边缘(t=3.13,P<0.01)。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78.52±28.31)μm,(258.36±25.73)μm,(231.34±21.90)μm,(211.25±23.47)μm,各组之间差异显著(F=66.69,P<0.01)。随着DR程度的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明显减小,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且随着DR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脉络膜厚度,探讨不同程度病变对脉络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DR(NDR)组47例、非增殖性DR(NPDR)组54例和增殖性DR(PDR)组67例。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年龄、部位的关系,检测不同程度DR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逐渐减小,志愿者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F=7.55,P<0.01;P均<0.05)。黄斑中心凹边缘平均脉络膜厚度大于旁中心凹区边缘(t=3.13,P<0.01)。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78.52±28.31)μm,(258.36±25.73)μm,(231.34±21.90)μm,(211.25±23.47)μm,各组之间差异显著(F=66.69,P<0.01)。随着DR程度的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明显减小,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且随着DR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