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ysC和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书 景海霞 +2 位作者 刘勤 马建军 白惠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5~75岁,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NPDR)组和增生型DR(PDR)组,每组45例。根据有无DME将NPDR组和PDR组患者分为DME组51例和非DME组39例。另选取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和CTRP9水平。比较各组CysC和CTRP9表达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DR及DME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和CTRP9对DR及DME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0.74(0.67,0.83)、1.03(0.85,1.22)、1.40(0.98,1.63)和1.66(1.31,1.85)mg/L,呈逐渐升高趋势;CTRP9水平分别为(136.90±14.95)、(120.23±16.31)、(109.50±14.71)和(90.99±13.88)pg/ml,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9.430,P<0.001;F=74.242,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DME组相比,DME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CTRP9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OR=19.742,95%CI:4.515~86.316,P<0.001)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9水平(OR=0.937,95%CI:0.908~0.966,P<0.001)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血清CTRP9水平(OR=0.838,95%CI:0.778~0.903,P<0.001)为DME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ysC和CTRP9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02和0.870,血清CysC和CTRP9水平截断值分别取1.34 mg/L和110.12 pg/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其单独及联合诊断DR患者并发DME的AUC分别为0.682、0.923和0.923,血清CTRP9水平的截断值取104.68 pg/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及CTRP9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血清CTRP9水平降低为DR患者发生DME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胱抑素C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诊断
下载PDF
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疗效及对血清HIF-1、VEGF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边俊杰 张磊 +1 位作者 刘大川 黄小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86例糖... 目的探讨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气养阴活络方口服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水平、视敏度、眼底指标(视网膜循环时间、血管渗漏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个数)、血清HIF-1和VEGF水平、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肢体麻木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视力和视敏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视网膜循环时间、血管渗漏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个数及血清HIF-1、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养阴活络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疗效更好,可促进视力恢复,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V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期 气阴两虚夹瘀证 补气养阴活络方 羟苯磺酸钙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DF-1、HO-1及MDA水平变化及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
3
作者 赵玉杰 王敏 +3 位作者 刘钰凤 刘学晶 钟胜楠 李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39-542,552,共5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例DR患者为DR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非DR组。比较两组SDF-1、HO-1、MDA水平;比较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DR患者SDF-1、HO-1、MD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DR组患者SDF-1、HO-1、MDA水平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结果 DR组SDF-1、HO-1水平比非DR组低,MDA水平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IL-6、TNF-α、CRP水平均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HO-1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MDA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BMI≥24 km/m2、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IL-6>1.17 mg/mL、TNF-α>30 ng/L、CRP>10 ng/mL、SDF-1>2 ng/mL、HO-1<125 ng/mL、MDA>4.06μmol/mL均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与SDF-1、HO-1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且均为中度相关(P<0.05)。结论 SDF-1、HO-1、MDA、IL-6、CRP、TNF-α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DF-1 HO-1 MDA IL-6 CRP TNF-α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影响
4
作者 余玲 杨洋 +2 位作者 段程慧 董瑞鸿 桑艳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SBP-L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组(SBP-H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雷帕霉素组(SBP-H+RAP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DR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细胞线粒体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DR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细胞间隙变宽,线粒体损伤、肿胀明显,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R组比较,SBP-L组、SBP-H组视网膜细胞结构改善,细胞排列逐渐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线粒体形态均趋于正常,线粒体肿胀减轻,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BP-H组相比,SBP-H+RAP组视网膜细胞结构破坏加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线粒体肿胀加重,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DR大鼠线粒体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靶向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5
作者 汤雪娥 杨志浩 +3 位作者 邹艳兰 彭小凡 袁远平 谢东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靶向视网膜光凝(T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将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康柏西普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靶向视网膜光凝(T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方法:将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研究组联合AI TRP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力改善状况、出血/渗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术前变薄(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眼底出血/渗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角膜水肿、眼部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RP治疗DR,AI下TRP效果更好,出血/渗血情况更优,且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靶向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视力
下载PDF
益景汤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miRNA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丽 邱心悦 +1 位作者 孟春 刘光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5-213,共9页
目的探究益景汤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微小RNA(miRNA)表达的影响,筛选出益景汤干预早期DR的靶点miRNA。方法将2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使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益景汤组(YJG),另将常规... 目的探究益景汤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微小RNA(miRNA)表达的影响,筛选出益景汤干预早期DR的靶点miRNA。方法将2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使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益景汤组(YJG),另将常规喂养的大鼠设为对照组(CG),每组10只。YJG组大鼠每日灌胃益景汤12.50 g/kg,CG、MG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均干预16周。给药完成后记录大鼠体质量,摘除双侧眼球剥离视网膜,提取总RNA,PCR扩增构建小RNA文库,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文库进行测序。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Pathway分析,选择差异倍数较大的miRNA进行PCR验证。结果(1)已知miRNA差异:筛选出644个已知miRNA,其中差异miRNA共59个。与CG组比较,MG组35个miRNA上调、6个miRNA下调,YJG组20个miRNA上调、4个miRNA下调;与MG组比较,YJG组6个miRNA上调、13个miRNA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个上调miRNA,11个下调miRNA为益景汤干预DM大鼠后,3组共同差异性表达miRNA。(2)新发现miRNA差异:3组筛选出242个新发现的miRNA,其中差异miRNA共105个。与CG组比较,MG组50个miRNA上调,15个miRNA下调;与CG组比较,YJG组55个miRNA上调,20个miRNA下调;与MG组比较,YJG组16个miRNA上调,6个miRNA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差异miRNA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生物学过程方面的多种蛋白的转录调节;靶基因关联的通路主要是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糖脂代谢相关通路。(4)PCR验证:MG组大鼠视网膜miR-673-3p表达低于CG组,余11个miRNA表达均高于CG组;YJG组大鼠视网膜miR-673-3p、miR-23b-5p表达均高于MG组,余10个miRNA表达均低于M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miR-23b-5p外,其余11个miRNA与上述R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miR-673、miR-1、miR-133、miR-214、miR-23b、miR-31a、miR-451等可能是益景汤干预早期DR微血管损害的靶点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景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RNA 靶点
下载PDF
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罗文彬 李国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双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40眼)与对照组(20例,4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及内皮细胞数目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目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目均高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不增加患者术后眼压,且可减少术后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张盼盼 汪莎 +2 位作者 李佳芹 毕爱玲 毕宏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有效率、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Web of Scienc...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有效率、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Web of Science及Pubmed等数据库获得关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DR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并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通过Stata 16.0软件实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3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羟苯磺酸钙胶囊总体疗效最为显著;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胶囊在改善DR患者视力方面疗效最为显著;复方血栓通胶囊+羟苯磺酸钙胶囊在改善DR患者黄斑厚度及视野灰度值方面疗效最好;和血明目片+羟苯磺酸钙胶囊在减小患者血管瘤体积方面疗效较好;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不良反应报道,治疗组不良反应总体较少。结论:与单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比较,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R患者,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中成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网状Meta分析 视力改善 黄斑厚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苗晓晴 黄祖烽 陈荟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RP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2周和4周黄斑区DCP血流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4周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周、4周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RNA)高于对照组,微动脉瘤(M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案,同时两种方案联合应用具有符合临床标准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抑制 血流密度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与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楚晓婧 李俊 乔焱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乳酸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45例T2DM患者,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分为伴DR组(n=60)、不伴DR组(n=8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及血乳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乳酸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45例T2DM患者,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分为伴DR组(n=60)、不伴DR组(n=8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及血乳酸水平与DR的关系。结果伴DR组的T2DM病程明显长于不伴DR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不伴DR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及血乳酸水平是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升高是D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乳酸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郑晖 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顺序1组21例(33眼),顺序2组20例(39眼)。顺序1组采用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后进行PRP,顺序2组完成PRP后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BCVA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BCVA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CMT逐渐降低,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CMT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均能有效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行PRP治疗的BCVA更低,视力改善更佳,CMT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五子衍宗汤加味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12
作者 徐杰 周霜 +1 位作者 谢旦红 杨鑫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27-28,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生成,使机体的代谢适应缺氧的环境,但是糖尿病患者HIF-1α上调,VEGF的作用被减小.
关键词 五子衍宗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探究
13
作者 王英敏 高利娟 +2 位作者 常贯超 董晓 孙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0-0083,共4页
经调查表示糖尿病发生率占比是10.9%,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达到三分之一,所以,应该加强此类病症的防治工作,此次对患者开展羟苯磺酸钙治疗,并联合双丹明目胶囊临床作用方面做系统调研。方法 主要从科室进行了患者的选入,各项达标者为120... 经调查表示糖尿病发生率占比是10.9%,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达到三分之一,所以,应该加强此类病症的防治工作,此次对患者开展羟苯磺酸钙治疗,并联合双丹明目胶囊临床作用方面做系统调研。方法 主要从科室进行了患者的选入,各项达标者为120例,为保证临床调研可靠性完成分组(动态随机法),对照组给予单衣羟苯磺酸钙干预,观察组也进行上述治疗流程,治疗当中配合双丹明目胶囊干预,小组各病例60例,对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组间评估,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VEGF、PDGF、IL-1各情况,从整体调研患者证候评分、CLVQOL评分,对患者干预后的眼科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此次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患都进行临床干预,对患者治疗后情况分析,观察组多数患者在通过一系列治疗后症状转轻,两组都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此类患者多集中在对照组;对各调查目标血清VEGF、PDGF、IL-1指标做评估,对照组评分稍差;对患者证候评分、CLVQOL调研,观察组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完成临床干预后引导患者做系列检查,分析结果表示观察组各指标恢复显著;关注患者干预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表示不显著(P<0.05)。结论 主要对此次选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与单一羟苯磺酸钙用药相比,配合双丹明目胶囊治疗可以起到更佳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各指标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期转归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双丹明目胶囊 羟苯磺酸钙 疗效
下载PDF
积极心理资本在老年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孤独感和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董旭婷 徐芳 +2 位作者 盛永红 王国平 汪啸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9-73,7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孤独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变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眼科医院的205例住院老年PDR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孤独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变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眼科医院的205例住院老年PDR患者,以中文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使用SPSS 27.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用process软件程序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老年PDR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P<0.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在老年PDR患者孤独感和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13.62,95%CI为(-0.211,-0.071),占总效应的48.13%。结论:积极心理资本在孤独感和健康促进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以影响健康促进行为路径为依据的干预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健康促进行为 孤独感 积极心理资本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黄杏 曾小容 +1 位作者 钟珊珊 寇梦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健康素养[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量表(HeLMS)]、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中文版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HeLMS评分、ESCA评分及CLV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eLMS评分、ESCA评分及CLV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出院后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健康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延续性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医院就诊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程春霞 刘军 谷薛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入院糖尿病(DM)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入漯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2例DM患者,根据眼底症状将患者分为非DR组(56例),DR组(66例)。同时将DR组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 目的:分析入院糖尿病(DM)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入漯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2例DM患者,根据眼底症状将患者分为非DR组(56例),DR组(66例)。同时将DR组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1例)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25例)。收集12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DR、PDR的影响因素。结果:(1)和非DR组患者比较,DR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同时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高,患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的人数占比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R组患者的病程普遍比NPDR组患者长,且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更高,同时患有高血脂的人数占比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和HbA1c水平偏高是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长及合并高血脂是DR患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和HbA1c水平偏高是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已经发生DR的患者,病程长和合并高血脂是其发展为PD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基于“瘀热致消”理论探讨清化瘀热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17
作者 翟丽萍 陆骏 王旭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基于“瘀热致消”理论探讨清化瘀热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5月-2023年12月临床收治符合要求的血行瘀滞证早期DR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4... 目的:评价基于“瘀热致消”理论探讨清化瘀热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5月-2023年12月临床收治符合要求的血行瘀滞证早期DR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46例)与观察组(中医治疗,48例),比较中医症状评分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2h餐后血糖(2hPG)及糖基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指标(FPG、2hP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FPG、2hPG、HbAlc)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瘀热致消”理论清化瘀热方治疗早期DR的综合应用价值更高,能显著降低血糖及中医症状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致消理论 清化瘀热方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健康促进行为与老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衰弱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及孤独感的调节效应
18
作者 董旭婷 徐芳 +2 位作者 盛永红 王国平 汪啸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9,94,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行为与老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衰弱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及孤独感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某眼科医院214例老年PDR住...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行为与老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衰弱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及孤独感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某眼科医院214例老年PDR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衰弱量表、中文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自我效能量表和简化版孤独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rocess软件Bootstrap法分析检验自我效能在老年PDR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和衰弱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孤独感在自我效能与衰弱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27%。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健康促进行为可显著负向预测衰弱(β=-0.508,P<0.01);健康促进行为和自我效能对衰弱的预测作用均显著(β分别为-0.191、-0.433,P<0.01),健康促进行为对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亦显著(β=0.063,P<0.01)。自我效能在健康促进行为对衰弱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76%;孤独感与自我效能的乘积项对衰弱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55,P<0.01),孤独感可在自我效能对衰弱的中介作用中产生调节效应。结论:老年PDR患者健康促进行为通过自我效能影响衰弱,孤独感调节自我效能对衰弱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行为 衰弱 自我效能 孤独感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基于Wilson-Cleary模式构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nomogram预测模型
19
作者 董旭婷 汪啸虎 +3 位作者 盛永红 王国平 谷婷 王璐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基于Wilson-Cleary模式,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眼科病区住院的3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分为高健康相关... 目的基于Wilson-Cleary模式,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眼科病区住院的3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分为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组和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有无佩戴眼镜、有无视力残疾、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能力得分、疾病感知得分、抑郁得分是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0.968,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中,χ2=8.040,P=0.430,提示该预测模型拟合良好。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0.961~0.987),最大约登指数为0.866,灵敏度为0.955,特异度为0.911,准确率为93.260%,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临床收益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Wilson-Cleary模式构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实用性,便于医护人员预测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预测模型 列线图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建立和验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
20
作者 董旭婷 汪啸虎 +2 位作者 盛永红 王国平 谷婷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 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就诊的4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33例)和... 目的 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就诊的4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33例)和验证集(143例),根据是否失能,将训练集分为失能组(111例)和未失能组(222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列线图。结果 DR患者失能发生率为33.33%。DR分期(OR=0.168)、定期眼年检(OR=0.340)、疾病感知(OR=1.059)、抑郁(OR=1.083)、健康促进行为(OR=0.976)、症状与视功能(OR=0.951)、婚姻状况(OR=0.398)、年龄(OR=2.343)是DR患者失能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9.563,P=0.297,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804~0.886),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54,灵敏度为0.910,特异度为0.644,验证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5.575,P=0.6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19~0.93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738,特异度为0.851,正确率为95.80%。结论 该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能风险效果良好,可为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失能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失能 风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