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对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爱红 柯开富 +1 位作者 吴小梅 包仕尧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GS)的三种单体成分GSRb1、GSRb3、GSRg1对离体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小鼠胎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糖氧剥离模型组、GSRb1、GSRb3、GSRg1干预组。利用糖氧剥...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GS)的三种单体成分GSRb1、GSRb3、GSRg1对离体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小鼠胎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糖氧剥离模型组、GSRb1、GSRb3、GSRg1干预组。利用糖氧剥离(OGD)建立皮层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用60μmol/L GSRb1、GSRb3、GSRg1干预后,再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O2-/NO3-)、乳酸脱氢酶(LDH)、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神经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GSRb1、GSRb3、GSRg1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NO分泌量、LDH漏出量、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GSRb1、GSRb3、GSRg1对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NO分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小鼠 皮层神经细胞 糖氧剥离损伤 保护作用 脑缺血 生物活性分子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糖氧剥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吴云 王晓坤 +2 位作者 梁庆成 张苏明 丛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细胞模型模拟"缺血"过程,分5组:正常对照组、西洛他唑组、依达拉奉组、溶剂...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细胞模型模拟"缺血"过程,分5组:正常对照组、西洛他唑组、依达拉奉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糖氧剥离6h后,测定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浓度,及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西洛他唑及依达拉奉均可明显提高缺血细胞模型上清中eNOS水平,同时降低iNOS水平,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及细胞存活率(均P<0.05),且西洛他唑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西洛他唑对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抑制PDE3从而增加cAMP水平,间接增加eNOS水平、降低iNOS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氧剥离 保护
下载PDF
氧糖剥离预处理通过保护线粒体减轻PC12细胞氧糖剥离/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黄丽 许娜 杨朝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63-1771,共9页
目的研究氧糖剥离预处理(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preconditioning,OGDPC)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OGDPC、OGD/R... 目的研究氧糖剥离预处理(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preconditioning,OGDPC)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OGDPC、OGD/R和OGDPC+OGD/R共4组。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Mito-tracker染色观察线粒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OGDH、PDHA1、COX4、HSP60的表达,JC-1和ATP试剂盒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水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与AIF、EndoG的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共定位。结果与OGD/R组相比,OGDPC+OGD/R组PC12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较轻;OGDH、PDHA1和COX4的表达增多(P<0.05),HSP60的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水平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AIF、EndoG向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核聚集减少(P<0.05)。结论OGDPC减轻OGD/R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减少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预处理 剥离/再灌注 线粒体 PC12细胞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大鼠皮层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云 王晓坤 +2 位作者 梁庆成 金永华 杨春晓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5期259-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糖氧剥离后大鼠皮层细胞培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混合培养大鼠皮层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的细胞损伤模型模拟细胞"缺血损伤",然后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糖氧剥离后大鼠皮层细胞培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混合培养大鼠皮层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的细胞损伤模型模拟细胞"缺血损伤",然后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测定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西洛他唑组及依达拉奉组与糖氧剥离模型组比较,LDH、MDA漏出量显著减少(P均<0.05),GSH-Px释放量明显升高(P均<0.05),nNOS、i NOS的水平及NO的分泌量显著下降(P均<0.05),细胞内cAM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均<0.05);西洛他唑与依达拉奉组比较,LDH、MDA漏出量及GSH-Px的释放量无差别,nNOS、i NOS和NO的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西洛他唑对培养大鼠皮层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氧化、降低nNOS及i NOS的水平从而降低NO的分泌、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细胞 糖氧剥离 西洛他唑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对PC12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正良 傅毅 +2 位作者 宋永建 刘建荣 陈生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对PC12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PC12细胞进行1h的缺糖缺氧损伤和24h的再灌注操作,并在损伤前1h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进行干预,并观察PC12细胞的形态和结构,MTT测细胞活力,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对PC12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PC12细胞进行1h的缺糖缺氧损伤和24h的再灌注操作,并在损伤前1h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进行干预,并观察PC12细胞的形态和结构,MTT测细胞活力,检测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PC12细胞在1h的缺糖缺氧损伤和24h的再灌注后与对照组比较,其细胞的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团;给予辛伐他汀干预的PC12细胞能够明显对抗糖氧剥离和再灌注的影响;对照组和糖氧剥离+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糖氧剥离组(P<0.01);对照组和糖氧剥离+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NO、IL-1β和TNF-α的浓度均低于糖氧剥离组(P<0.01)。结论通过对PC12细胞进行1h的缺糖缺氧损伤和24h的再灌注操作,能够较好地模拟神经细胞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状态;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进行干预,能够明显保护PC12细胞糖氧剥离和再灌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PCI2细胞 糖氧剥离 再灌注
原文传递
糖氧剥离对海马神经元Furin、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陈燕 张兆辉 +1 位作者 张琦 王翠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在糖氧剥离时原蛋白转化酶Furin是否介导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OGD模拟缺血缺氧诱导海马神经元,采用免疫印迹观察OGD诱导后不同时间点BDNF、Furin动态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经OG...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在糖氧剥离时原蛋白转化酶Furin是否介导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OGD模拟缺血缺氧诱导海马神经元,采用免疫印迹观察OGD诱导后不同时间点BDNF、Furin动态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经OGD诱导后再灌注12h内BDNF表达水平下调约30%(P<0.01);再灌注24hBDNF表达水平下调50%(P<0.01);再灌注48h其下降约70%,72h下调7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Furin表达水平呈进行性升高,即再灌注12h内Furin表达水平上调约1.3倍(P>0.05);再灌注24h时Furin表达水平上调2.1倍(P<0.001);再灌注48h其上调2.5倍,72h上调3.14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经OGD诱导的海马神经元BDNF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呈进行性下降而Furin表达水平呈逐步上调。这一现象提示糖氧剥离时Furin未介导海马神经元内BDNF的细胞内分泌过程,在缺血缺氧时BDNF复杂的酶切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氧剥离 海马神经元 原蛋白转化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克拉霉素对糖氧剥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顾爱明 郭如雅 翟昌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973-977,共5页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对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糖氧剥离(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抑制凋亡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消化法提取原代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建立皮质神经细胞OGD模型,OGD前予以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预处...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对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糖氧剥离(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抑制凋亡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消化法提取原代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建立皮质神经细胞OGD模型,OGD前予以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预处理;通过存活/凋亡检测试剂盒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测定各组培养基LDH含量定量评估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OGD处理后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及乳酸释放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100μmol·L^(-1) CAM预处理可显著减少OGD造成的细胞凋亡及LDH释放(P<0.01);OGD处理后皮质神经细胞caspase-3,Bax/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AM预处理有效降低了caspase-3,Bax/Bcl-2表达。结论克拉霉素对糖氧剥离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凋亡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CASPASE-3 BAX Bcl-2 糖氧剥离 皮质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体外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氧糖剥离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守跃 张影 +2 位作者 胡林森 罗毅男 关文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8-664,604,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I/R)诱导细胞凋亡的氧糖剥离再灌注(OGD/R)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探讨成功诱导神经元凋亡发生的可靠时间窗,为进一步阐明神经元凋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I/R)诱导细胞凋亡的氧糖剥离再灌注(OGD/R)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探讨成功诱导神经元凋亡发生的可靠时间窗,为进一步阐明神经元凋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不同的OGD/R时间,通过MTT法计算细胞存活率,选定再灌注24h存活率接近50%的OGD10h/R组和对照组细胞,通过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胞浆内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MTT法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随OGD时间延长显著降低,OGD10h/R24h组为对照组的(44.91±1.21)%,不同OGD/R时间组间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显示,OGD10h/R组细胞密度减低,形态多样性,核固缩;AO/EB荧光染色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电镜显示核内异染色质凝集、趋边等凋亡的改变。实验组培养液内LDH水平及胞浆内MDA含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LDH水平于再灌注24h达峰值,MDA含量于再灌注24h接近平台期,胞浆内SOD活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与相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显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OGD10h/R组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24h达峰值(74.09±2.62)%,其后有所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再灌注0h时最高达(26.85±1.35)%,此后逐渐降低,24h前均显著高于同时间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24h最低达(19.2±1.58)%,此后逐渐升高,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体外模拟I/R模型的OGD10h/R组能够成功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进一步应用于凋亡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再灌注 SH-SY5Y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银杏内酯K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抑制氧糖剥离再灌注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静怡 刘秋 +6 位作者 杨昊 曹泽彧 周军 许治良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5-652,共8页
目的确定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对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及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氧糖剥离再... 目的确定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对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及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并给予GK干预。给药24 h时检测BV-2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EA.hy926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给药1 h后p-Akt、p-Erk和6 h后HIF-1α水平,并应用LY294002验证,同时检测EA.hy926细胞给药1 h后p-Akt及6 h后HIF-1α等蛋白变化。结果GK明显抑制BV-2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分泌,激活p-Akt、抑制p-Erk并下调HIF-1α,且LY294002共同干预后,GK调节作用下降;同时,增加EA.hy926细胞活力和抑制LDH释放,上调p-Akt、HIF-1α、HO-1、VEGF并下调cleaved caspase-3/9水平。结论GK可多效应减少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针对不同细胞HIF-1α调节作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K 诱导因子-1Α 剥离再灌注 神经血管单元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氧糖剥离对星形胶质细胞CX43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章军建 +2 位作者 邓敏 辛佳蔚 杨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氧糖剥离(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为急性脑缺血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OGD模拟缺血缺氧诱导激活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印迹及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氧糖剥离(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为急性脑缺血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OGD模拟缺血缺氧诱导激活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印迹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蛋白表达变化及细胞内亚分布特点。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经OGD诱导后在再灌12h Cx43表达上调约1.5倍(P<0.01),有统计学意义;再灌24h时Cx43表达轻度下调(P=0.13),无统计学意义;在再灌48h其下降约3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在再灌24h时可见部分Cx43定位分布到细胞核。结论 OGD导致星形胶质细胞Cx43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并且有部分Cx43蛋白定位到细胞核,提示针对Cx43蛋白的干预治疗应考虑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CONNEXIN 43 缝隙连接 剥离
下载PDF
大蒜多糖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薇 吴基良 +2 位作者 查文良 李璐 姚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288-3290,共3页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GP)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糖氧剥离的A/R损伤模型,不同剂量GP(10、30和100mg/L)预处理24h后,比色法测定...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GP)预处理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拮抗作用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糖氧剥离的A/R损伤模型,不同剂量GP(10、30和100mg/L)预处理24h后,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NOS和NO含量,测定细胞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A/R模型组比较,GP预处理可增加胞内SOD活性和培养液中iNOS活力,降低NO释放量和胞内MDA含量。结论:GP预处理对A/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多 心肌细胞 糖氧剥离/复 NO
下载PDF
神经保护剂鸡尾酒疗法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离(OGD)后神经元凋亡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潘殿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即鸡尾酒(cocktail)疗法是否较单一神经保护剂对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后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模型,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MK-801组、N-乙酰半胱氨酸(...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即鸡尾酒(cocktail)疗法是否较单一神经保护剂对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后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模型,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MK-801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cocktail组和对照组,观察神经元凋亡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情况。结果cocktail组神经元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多,与单一用药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保护剂cocktail疗法对神经元缺血保护作用较单一用药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剥离 神经保护剂 cocktail疗法 凋亡Bcl一2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2及其立体异构体对氧糖剥离/再灌注细胞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皮明山 茹琴 +4 位作者 龚晓康 吴日辉 田香 熊琪 李超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Rg2)及其立体异构体[20(R)-Rg2和20(S)-Rg2]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比较天然型Rg2、20(R)-Rg2和20(S)-Rg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Rg2)及其立体异构体[20(R)-Rg2和20(S)-Rg2]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并比较天然型Rg2、20(R)-Rg2和20(S)-Rg2作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将培养7天的皮层神经元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Rg2组、20(R)-Rg2组及20(S)-Rg2组,Rg2组、20(R)-Rg2组及20(S)-Rg2组分别加入浓度为20、40、80μmol/L的Rg2、20(R)-Rg2和20(S)-Rg2预先处理24 h,然后制备OGD/R模型;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因子Caspase-3的活性、胞内Ca2+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存活率、SOD活力明显降低,Caspase-3的活性、Ca2+荧光灰度值及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40、80μmol/L浓度时Rg2、20(R)-Rg2和20(S)-Rg2组细胞存活率、SOD活力均显著升高,Caspase-3活性、Ca2+荧光灰度值及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20(S)-Rg2组比较,20、40、80μmol/L浓度时Rg2和20(R)-Rg2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80μmol/L浓度时20(R)-Rg2组及40、80μmol/L浓度时Rg2组的Caspase-3活性降低、SOD活力升高(P<0.05),40、80μmol/L浓度时Rg2和20(R)-Rg2组的Ca2+荧光灰度值降低(P<0.05);与20(R)-Rg2组比较,80μmol/L浓度时Rg2组的Ca2+荧光灰度值降低(P<0.05),40、80μmol/L浓度时Rg2组的SOD活力升高(P<0.05),20、40、80μmol/L浓度时Rg2组的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2及其立体异构体预处理可以提高OGD/R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抗凋亡、抗氧化能力及减少Ca2+内流有关,并且20(R)-Rg2的作用效果优于20(S)-Rg2却低于天然型R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2 人参皂苷立体异构体 剥离/再灌注 皮层神经元
原文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通过Akt信号通路对氧糖剥离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鄂璐莎 程颖 赵兴胜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5-799,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糖剥离(OGD)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蛋白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法获得原代清道夫受体B1基因敲除小鼠(SR-B1-/-)的心肌细胞与普通C57小鼠(SR-B1+/+)的心肌细胞.① 将两种细胞均分为正常对...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糖剥离(OGD)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蛋白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法获得原代清道夫受体B1基因敲除小鼠(SR-B1-/-)的心肌细胞与普通C57小鼠(SR-B1+/+)的心肌细胞.① 将两种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OGD组、OGD+HDL组3组,培养4 h后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测定细胞坏死情况.② 将SR-B1+/+心肌细胞分为Con组、OGD组、OGD+HDL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4组,用PI染色测定细胞坏死情况;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情况;按照试剂盒步骤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SR-B1、Akt蛋白表达.结果 ① 在SR-B1+/+心肌细胞中,给予HDL可抑制OGD致细胞坏死;而HDL对OGD的SR-B1-/-心肌细胞无保护作用.② 对SR-B1+/+细胞研究显示:与Con组比较,OGD组坏死细胞显著增多,细胞活性显著下降,上清液中LDH、CK-MB含量升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R-B1表达显著下降.与OGD组比较,OGD+HDL组坏死细胞显著减少〔PI阳性细胞率:(26.71±5.94)%比(64.24±18.34)%〕,细胞活性显著升高〔(63.84±6.95)%比(26.71±5.13)%〕,上清液中LDH、CK-MB含量显著下降〔LDH(U/L):896.3±161.5比1568.3±243.5,CK-MB(U/L):304.3±72.9比583.6±81.6〕,p-Akt、SR-B1表达显著升高(p-Akt/t-Akt:0.84±0.13比0.18±0.06,SR-B1/β-actin:1.23±0.19比0.09±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GD+HDL组比较,LY294002组坏死细胞增多,细胞活性下降,上清液中LDH、CK-MB含量升高,p-Akt、SR-B1表达下降,且各指标与OG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细胞凋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DL对OGD小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后上调SR-B1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剥离 心肌细胞 清道夫受体-B1
原文传递
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MRP8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惠敏 甘娜 +3 位作者 马玉平 彭镜 吴丽文 尹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活化模型,并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与MRP8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OGD)法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不同OGD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活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活化模型,并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与MRP8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OGD)法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不同OGD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活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MRP8相对表达量。结果小胶质细胞OGD培养5min后细胞开始活化,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在10min组细胞活力最大,OGD培养15min、30min、60min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MRP8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随着OGD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10min组达高峰(P<0.05)。结论首次在体外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MRP8增加,这可能是其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糖氧剥离 MRP8
下载PDF
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OGD/R模型的差异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守跃 张影 +3 位作者 胡林森 宋彬 罗毅男 关文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1-865,F0002,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I/R)诱导细胞凋亡的氧糖剥离再灌注(OGD/R)模型的建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凋亡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进一步揭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I/R)诱导细胞凋亡的氧糖剥离再灌注(OGD/R)模型的建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凋亡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进一步揭示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OGD10h/R24h处理建立OGD/R诱导SH-SY5Y细胞凋亡模型,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总蛋白,利用荧光染色双向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检测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变化。结果:DeCyder软件分析2D-DIGE凝胶图像显示平均分离了(1 800±156)个蛋白质点;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共有30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变化(蛋白表达量上调或下调30%以上),其中22个升高,8个降低,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OGD/R模型中发现有差异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 再灌注 蛋白质组学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2立体异构体对皮层神经元抗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皮明山 茹琴 +4 位作者 龚晓康 田香 黎炎梅 唐利军 李超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7-43,共7页
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Rg2,Rg2)对人类健康有许多益处,包括抗休克,预防或治疗冠心病和预防多梗塞性痴呆等。另外,Rg2包含2个立体异构体:20(R)-人参皂苷Rg2[20(R)-Rg2]和20(S)-人参皂苷Rg2[20(S)-Rg2]。然而,目前Rg... 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Rg2,Rg2)对人类健康有许多益处,包括抗休克,预防或治疗冠心病和预防多梗塞性痴呆等。另外,Rg2包含2个立体异构体:20(R)-人参皂苷Rg2[20(R)-Rg2]和20(S)-人参皂苷Rg2[20(S)-Rg2]。然而,目前Rg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IRI)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具有立体异构性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使用大脑皮层神经元建立常用于体外模拟CIRI的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的细胞模型来探索Rg2立体异构体对OGD/R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0(R)-Rg2和20(S)-Rg2的3种剂量(20、40、80μmol/L)预处理均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P<0.05)和凋亡率(P<0.05);40、80μmol/L剂量组均显著提高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信号通路活化(P<0.05)。20(R)-Rg2的这种抗凋亡作用显著大于20(S)-Rg2。这些结果表明20(R)-Rg2和20(S)-Rg2均能降低由OGD/R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并且20(R)-Rg2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20(R)-Rg2有潜力被用作预防CIRI的功能性食品中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2立体异构体 皮层神经元 剥离/再灌注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用于细胞缺血再灌注诱导过氧化氢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维 贾旭 +4 位作者 郭振波 姜文婷 张平竹 魏超 李小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34-1940,共7页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会诱导产生大量内源性过氧化氢,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聚集诱导发光探针能够规避常规荧光团浓度过大所引起的聚集荧光淬灭的问题.以4-乙烯吡啶修饰的四...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会诱导产生大量内源性过氧化氢,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聚集诱导发光探针能够规避常规荧光团浓度过大所引起的聚集荧光淬灭的问题.以4-乙烯吡啶修饰的四苯乙烯为荧光基团,苯硼酸为过氧化氢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长波长过氧化氢荧光探针.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探针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6.9×10^-8 mol/L.共聚焦成像结果表明,探针具有较好的细胞通透性,可用于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HeLa细胞和脂多糖诱导斑马鱼内源性过氧化氢生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氢 剥离再灌注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探针 生物成像
原文传递
The kinetics of force-dependent hybridization and strand-peeling of short DNA fragments 被引量:1
19
作者 ZhouJie Yang GuoHua Yuan +2 位作者 WeiLi Zhai Jie Yan Hu Che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2-27,共6页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carries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in all living organisms. It consists of two interwound single-stranded(ss) strands, forming a double-stranded(ds) DNA with a right-handed double-helical confo...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carries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in all living organisms. It consists of two interwound single-stranded(ss) strands, forming a double-stranded(ds) DNA with a right-handed double-helical conformation. The two strands are held together by highly specific basepairing interactions and are further stabilized by stacking between adjacent basepairs. A transition from a dsDNA to two separated ssDNA is called melting and the reverse transition is called hybridization. Applying a tensile force to a dsDNA can result in a particular type of DNA melting, during which one ssDNA strand is peeled away from the other.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kinetics of strand-peeling and hybridization of short DNA under tensile forc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ce-dependent strand-peeling and hybridization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simple two-state model. Importantl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rce-dependent transition rates revealed that the transition state consists of several basepairs ds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hybridization magnetic tweezers Bell's model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single molecule manip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