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刺激对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杰 关谷勇人 +1 位作者 杨舒 雍宜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7942-7944,共3页
目的:观察振动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探讨机械振动负荷对维持正常的关节软骨特性的重要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体制御部门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软骨细胞置于... 目的:观察振动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探讨机械振动负荷对维持正常的关节软骨特性的重要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体制御部门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软骨细胞置于一个振动装置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时间里进行培养。机械振动刺激设定为正弦波、加速度1.4G、振动频率分别为200,300,400,800,1600Hz。振动培养后的3H-TdR和H235SO4的结合物分别被用于检测已标志的DNA和蛋白聚糖合成。结果:经每天8h的间歇振动后,软骨细胞的DNA合成能力,在300Hz的振动培养下,第1,2,3天后细胞内摄取的3H-TdR放射活性分别比非振动组增加108%(P>0.05),113%(P<0.01),118%(P<0.001)。蛋白聚糖的合成在第3,6,9,12,15天检测的放射活性比非振动组增加分别为107%(P>0.05),113%(P<0.05),116%(P<0.001),119%(P<0.05),126%(P<0.01)。在200Hz的振动培养下,DNA合成能力第3天增加119%(P<0.001)。但第1,2天较非振动组减少88%(P>0.05)和94%(P>0.05)。在400,800,1600Hz的振动培养下,3d的检测都较非振动组减少10%~20%。在间歇振动(8h/d)及连续振动(24h/d)刺激下,两组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正弦波的振动负荷可以影响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振动 DNA/生物合成 蛋白聚糖类/生物合成
下载PDF
寡糖的组合合成
2
作者 叶新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1-456,共6页
Althoug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combinator ial carbohydrate libraries is relatively slow, strategies towards the generation of oligosaccharide li braries have taken shape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review var... Althoug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combinator ial carbohydrate libraries is relatively slow, strategies towards the generation of oligosaccharide li braries have taken shape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review various a pproaches for the assembly of oligosaccharide libraries such as solution-phase p arallel synthesis, solid-phase strategies, and one-pot sequential glycosylatio n approaches we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化学合成 组合化学 糖类药物
下载PDF
氟代糖在糖苷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卢丽丽 肖敏 +2 位作者 赵晗 王鹏 钱新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近年来,氟代糖应用于糖苷酶反应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氟代糖可以作为糖苷酶及其突变酶的水解底物研究酶学性质;氟代糖抑制剂可以标记糖苷酶催化中心,鉴定亲核体氨基酸。尤为重要的是,氟代糖可作为糖苷酶的糖基供体来合成... 近年来,氟代糖应用于糖苷酶反应研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氟代糖可以作为糖苷酶及其突变酶的水解底物研究酶学性质;氟代糖抑制剂可以标记糖苷酶催化中心,鉴定亲核体氨基酸。尤为重要的是,氟代糖可作为糖苷酶的糖基供体来合成糖类。糖苷酶突变后,可生成糖苷合成酶和硫代糖苷合成酶,可以用与正常底物构型相反的氟代糖作为糖基供体高效合成糖类,收率一般为60%-90%,有的可达100%。糖苷酶及其突变酶以氟代糖为底物高效合成糖类的研究,必将促进生物学、糖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糖 糖苷酶 抑制剂 糖类合成 糖苷合成 硫代糖苷合成
下载PDF
大鼠蛋白聚糖Ⅱ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芳 姚航平 +1 位作者 董凤芹 李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蛋白聚糖Ⅱ(DCN)重组腺病毒载体(A d-DCN),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RT-PCR技术从大鼠肾脏组织mRNA中扩增获得全长DCN基因;将DCN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在B J5183-AD-1细菌中同源重组,并转染至A d293... 目的:构建大鼠蛋白聚糖Ⅱ(DCN)重组腺病毒载体(A d-DCN),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RT-PCR技术从大鼠肾脏组织mRNA中扩增获得全长DCN基因;将DCN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在B J5183-AD-1细菌中同源重组,并转染至A d293细胞,扩增病毒后,用病毒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并用MTT、RT-PCR、W estern b lot对其活性及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本实验构建的A d-DCN滴度可达1×109pfu.m-l 1,能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DCN蛋白;表达产物能拮抗TGFβ1对CCL-6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GFβ1+表达产物DCN处理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TGFβ1单独处理组和TGFβ1+A d-lacz处理组[(0.5252±0.04 vs 0.2826±0.02、0.2918±0.02)OD,P<0.05],但TGFβ1+表达产物DCN处理组细胞增殖率仍低于未处理组[(0.9332±0.08)OD,P<0.05]。结论:本实验构建的DCN重组腺病毒能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DCN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生物合成 腺病毒科/遗传 重组 遗传 转染 转化生长因子β/遗传学 遗传载体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Microwave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Different Pentose Carbohydrates as Reducing Agents 被引量:1
5
作者 David S. Chung Hanna Kim +5 位作者 Jonathan Ko Justine Lee Bryant Hwang Sohyun Chang ByungJun Kim Sung-Jae Chung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A fast, green and readily reproducible microwave-base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in high yield is presented. Starch is used as a stabilizing agent with few pentose differ... A fast, green and readily reproducible microwave-base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in high yield is presented. Starch is used as a stabilizing agent with few pentose different reducing carbohydrates as D-ribose, D-arabinose and L-arabinose. From the UV-vis peak profile spectra of the solutions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autho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size of the NPs together with the average diameter, shape, and aggregation state of the colloidal AgNPs. TEM measurements and EDX analysis have confirmed the morphology of our Ag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synthesis UV-vis spectroscopy Mie theory silver nanoparticles TEM and ED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