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烃源岩中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以三塘湖盆地马芦1井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符印 王作栋 +3 位作者 张婷 王文军 李晓斌 王志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2-1106,共15页
【目的】γ-和β-胡萝卜烷属于类胡萝卜烷,广泛分布于沉积物和原油中,但是低碳数的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在烃源岩中较为少见,γ-和β-胡萝卜烷以及低碳数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在地质载体中的指示意义尚不明确。【方法】基于... 【目的】γ-和β-胡萝卜烷属于类胡萝卜烷,广泛分布于沉积物和原油中,但是低碳数的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在烃源岩中较为少见,γ-和β-胡萝卜烷以及低碳数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在地质载体中的指示意义尚不明确。【方法】基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马芦1井芦草沟组12件代表性烃源岩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总有机碳分析,详细表征其地球化学特征,以此获得目标化合物的生源信息。【结果和结论】马芦1井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成熟阶段,并且这些烃源岩样品中富含γ-和β-胡萝卜烷以及低碳数(碳数范围为C_(13)~C_(25))的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根据正构烷烃、萜烷、甾烷等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综合分析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认为γ-和β-胡萝卜烷主要来源于细菌。此外,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微生物化石及火山爆发的证据,提出低碳数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可能是γ-和β-胡萝卜烷受微生物或热演化作用的产物,该研究可以为探索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芦草沟组 γ-和β-胡萝卜烷 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
下载PDF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菲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翔宇 张枝焕 +2 位作者 陶澍 吴水平 崔艳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野外采样法,分析了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菲系列化合物中能反映污染物来源的地球化学参数(菲/蒽、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菲)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不同环境功能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近郊区和汉沽、塘沽的污... 通过野外采样法,分析了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菲系列化合物中能反映污染物来源的地球化学参数(菲/蒽、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菲)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不同环境功能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近郊区和汉沽、塘沽的污染物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和生活燃煤等不完全燃烧产物的近源沉降;蓟县北部、宝坻西南部、武清西北部的污染物主要为北京地区的大气输入,此外由于当地工业和民用燃料以燃煤和木材燃烧为主,所以当地的煤烟型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三大排污河污灌区及其附近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油类;大港区的主要污染物是随风迁移来的煤燃烧的产物,而大港油田在开发储运过程中的原油泄露造成的污染贡献并不显著。静海县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远距离迁移而来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土壤 系列化合物 分布特性 污染源
下载PDF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建模及稳健性检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东斌 张爱茜 +1 位作者 王连生 胡洪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共5页
遵照标准方法测定了 1 6种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用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法构建了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 :-lgEC50 =5 5 92 -7 4 89qH+ +0 777ELUMO +0 0 0 9α (n =1 6,r2adj=0 970 8,S =0 0 89,p <0 0 0 0... 遵照标准方法测定了 1 6种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用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法构建了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 :-lgEC50 =5 5 92 -7 4 89qH+ +0 777ELUMO +0 0 0 9α (n =1 6,r2adj=0 970 8,S =0 0 89,p <0 0 0 0 1 ) ,蒙特卡洛模拟检验等方法检验结果表明所得模型稳健 .根据模型中的量子化学参数初步推测出该类化合物对发光菌为反应性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发光菌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 蒙特卡洛模拟检验
下载PDF
苯甲醛系列化合物的电合成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卫香 邵学广 +1 位作者 张汉昌 林祥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介绍了苯甲醛系列化合物的三种电合成方法:苯环上丙烯基、羟基和甲基的阳极氧化,苯环上羧基的阴极还原,苯环上甲基的阳极取代。着重对甲基的阳极氧化过程中运用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关键词 苯甲醛 系列化合物 电合成 氧化 还原
下载PDF
原油芳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水福 何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 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芴(硫芴、氧芴和芴)系列化合物被认为源于同一母质,他们的含量变化常被认为是原始沉积环境的反映。通过对南阳凹陷、江汉盆地、准噶尔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地区64个原油芳烃组分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分析,发现利用新图版来区分原油母质形成的原始环境,比用简单的三角图效果好;用硫芴系列/氧芴系列与姥植比作图来判别环境也能取得用伽马蜡烷指数与姥植比同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芳烃 三芴系列化合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显微组分饱和烃甾烷系列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3,265,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岩与壳质组的热模拟实验产物饱和烃进行色-质分析指出,在全煤和壳质组中检测出了丰富的甾族系列化合物,且以C29甾烷占优势;煤岩中异常高的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的检出反映了该煤在成岩早期经受过微生物改造;利用C2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岩与壳质组的热模拟实验产物饱和烃进行色-质分析指出,在全煤和壳质组中检测出了丰富的甾族系列化合物,且以C29甾烷占优势;煤岩中异常高的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的检出反映了该煤在成岩早期经受过微生物改造;利用C29-5αββ/(αα+ββ)与C29ααα20S/(20S+20R)关系可以判识原油是否为未熟或成熟。孕甾烷/甾烷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孕甾烷可能不是甾烷的热降解产物;热模拟中Σ重排甾烷/Σ甾烷值在400℃开始降低和C29αα20R/C27αα20R值在400℃达到最大反映了甾烷骨架在该温度点以后发生开环裂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壳质组 热模拟实验 甾族系列化合物
下载PDF
红外光谱在烟酸系列化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莫卫民 薛建 +1 位作者 胡宝祥 鲍丽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679,共3页
在烟酸系列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应用红外光谱的对比定性分析 ,监测整个反应的过程进行 ,以指导合成的进行。
关键词 烟酸系列化合物 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下载PDF
抗艾滋病候选药物DCK系列化合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密凤 彭双清 +7 位作者 陈显红 刘坤 谢蓝 郭家彬 王以美 阳海鹰 闫长会 王国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利用短期毒性检测方法对3种具有抗HIV活性的DCK系列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上下法和Ames波动试验对3种DCK系列化合物3-CH2NO2-4-CH3-DCK(N-DCK),3-CH2CN-4-CH3-DCK(C-DCK),3-F-4-CH3-DCK(F-DCK... 目的:利用短期毒性检测方法对3种具有抗HIV活性的DCK系列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上下法和Ames波动试验对3种DCK系列化合物3-CH2NO2-4-CH3-DCK(N-DCK),3-CH2CN-4-CH3-DCK(C-DCK),3-F-4-CH3-DCK(F-DCK)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3个化合物中,N-DCK和C-DCK对CHL细胞毒性相似,F-DCK细胞毒性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3,0.49,0.18 mg.mL-1;3种化合物对小鼠半数致死剂量(LD50)均>2 000 mg.kg-1;对沙门菌TA100诱变作用均与溶剂对照组相似,无明显致突变作用。结论:3种DCK系列化合物均为低毒物质,无明显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艾滋病候选药 DCK系列化合物 急性毒性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下载PDF
Z24系列化合物遗传毒性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秦爱平 袁素波 +2 位作者 马华智 吴纯启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对Z24系列化合物进行遗传毒性优化筛选,从中选出毒性较低的候选新药作进一步开发。方法:采用Ames波动试验,SOS显色试验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比较5种Z24系列化合物(Z24,SU5416,L1,L3和L4)的遗传毒性。结果:Ames波动试验结果表明除Z24... 目的:对Z24系列化合物进行遗传毒性优化筛选,从中选出毒性较低的候选新药作进一步开发。方法:采用Ames波动试验,SOS显色试验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比较5种Z24系列化合物(Z24,SU5416,L1,L3和L4)的遗传毒性。结果:Ames波动试验结果表明除Z24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显示致突变性;SOS显色试验则表明5种化合物均无致DNA原发损伤作用;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显示SU5416,L1,L3和L4具有致染色体断裂效应。结论:Z24是该系列化合物中最具开发前景的候选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24系列化合物 遗传毒性 优化筛选
下载PDF
东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菲系列化合物的来源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瞿文川 王苏民 +2 位作者 吴瑞金 张平中 崔明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用索氏抽取法提取了东太湖的沉积物和水生植物中的可溶性有机质 ,用不同极性溶剂在硅胶 /氧化铝柱上分离了饱和烃、芳烃、酮馏分 ,利用GC -MS对芳烃组分进行了鉴定分析 ,并对其中重要多环芳烃 -菲系列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太湖 多径芳烃 系列化合物 来源识别 湖泊沉积物 水生植物 索氏抽取法
下载PDF
原油中萘菲系列化合物的分布与油藏聚集途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振平 曲佳燕 卢双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水作用程度下 ,原油内萘菲系列化合物的浓度及组成变化规律 .在水的作用下 ,大庆陆相原油中的甲基菲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二甲基菲的浓度略显升高 ,菲及萘系列化合物的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 .根据龙虎泡高台子层油藏原... 考察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水作用程度下 ,原油内萘菲系列化合物的浓度及组成变化规律 .在水的作用下 ,大庆陆相原油中的甲基菲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二甲基菲的浓度略显升高 ,菲及萘系列化合物的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 .根据龙虎泡高台子层油藏原油中甲基菲视浓度、菲与甲基菲视浓度比变化规律 ,描述的原油聚集途径与油藏所处的地质条件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萘菲系列化合物 分布 油藏聚集 水作用
下载PDF
煤燃烧过程氯化汞系列化合物生成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来才 邓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37-640,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MP2方法对煤燃烧过程中的氯化汞系列化合物生成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通过计算确定了 7条生成氯化汞系列化合物反应通道 ,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 ,在QCISD(T)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 .同时 ... 采用量子化学MP2方法对煤燃烧过程中的氯化汞系列化合物生成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通过计算确定了 7条生成氯化汞系列化合物反应通道 ,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 ,在QCISD(T)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 .同时 ,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 7条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 ,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过程 氯化汞系列化合物 生成机理 反应动力学 MP2方法 反应速率常数 过渡态 量子化学方法
下载PDF
ZnCr_(2-x)Fe_xO_4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表征
13
作者 霍国燕 任鑫 +1 位作者 霍纪 闫旭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9-624,共6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ZnCr2O4以及铁取代的系列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利用X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磁性测量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属于面心立方,空间群为Fd 3m,晶胞参数a=0.832 4~0.835 6nm,并且晶胞参数随着...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ZnCr2O4以及铁取代的系列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利用X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磁性测量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属于面心立方,空间群为Fd 3m,晶胞参数a=0.832 4~0.835 6nm,并且晶胞参数随着掺铁量增大而增加.红外光谱中出现了四面体和八面体吸收峰,而且这2种多面体的吸收峰的波数随着铁含量增加逐渐向低波数方向线性移动.系列化合物的磁矩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加,其饱和磁化强度与各向异性场随着铁掺入量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自发磁化强度随晶粒增大而近乎线性减小.各向异性场的测定表明ZnCr2O4属于软磁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结构 ZnCr2-xFexO4系列化合物 性质表征
下载PDF
Z24系列化合物体外致畸性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秦爱平 袁素波 +1 位作者 吴纯启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Z24系列化合物 致畸性 筛选
下载PDF
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及其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倪春华 《江苏地质》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阐述烃源岩及原油中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成因(生物降解作用、原生作用)、降解机理,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认为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在油源对比和油气成藏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有助于... 通过阐述烃源岩及原油中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成因(生物降解作用、原生作用)、降解机理,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认为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在油源对比和油气成藏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有助于推动油藏地球化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 油藏地球化学 应用
下载PDF
变压器油中呋喃系列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珍 何清 《湖北电力》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等度洗脱方式进行变压器油中呋喃系列化合物检测的液相色谱法。详细叙述了如何进行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实现各组分的良好分离和检测。采用该方法,即使色谱仪为一元泵配置,也可完成呋喃系列化合物的检测。
关键词 变压器油 呋喃系列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方法
下载PDF
FK系列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评价
17
作者 刘密凤 彭双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5-325,共1页
目的FK系列化合物是我所在研的一类新药。可能作用机制是FK506/FK复合物作用于2种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使钙内流增加;或激活TGF-β1受体,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目前尚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毒性作用还不清楚。... 目的FK系列化合物是我所在研的一类新药。可能作用机制是FK506/FK复合物作用于2种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使钙内流增加;或激活TGF-β1受体,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目前尚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毒性作用还不清楚。本次研究利用短期毒性筛选方法对其可能毒性进行初步筛选,及早发现和淘汰不适合继续开发的化合物。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5种新化学实体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化学物质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利用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法,对其致畸性进行预测。结果FK(Z48、3081、308、L04和1205)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67、1.79、1.68、3.04和3.62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87.6、3300.7、3331.8、4904.3和>5000mg/kg。上下法检测5种化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除Z48为1634.0mg/kg外,其余均大于2000mg/kg。以急性毒性LD50预测值和检测值为基础对化合物进行毒性分级,二者相比,仅Z48分级略有差异,其他4种化合物的毒性分级基本一致。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5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和明显的致畸作用。结论短期毒性筛选体系可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为候选化合物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技术体系。5种FK系列化合物毒性均较低,从毒理学角度考虑,均适合做进一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毒理学 FK系列化合物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下载PDF
一氧化碳血红素C系列化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
18
作者 何季平 尤乃亭 林顺华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77-84,共8页
本文报告了血红素 C 系列化合物(H_(8pt),H_(11),H_(65))一氧化碳络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伸展振动频率。发现随着一氧化碳结合亲和力的减小,其 v(F-co)伸展振动频率逐渐增加,而它们的 v(C-O)伸展振动频率相应地减小。但在酸性溶液中(pH2.... 本文报告了血红素 C 系列化合物(H_(8pt),H_(11),H_(65))一氧化碳络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伸展振动频率。发现随着一氧化碳结合亲和力的减小,其 v(F-co)伸展振动频率逐渐增加,而它们的 v(C-O)伸展振动频率相应地减小。但在酸性溶液中(pH2.0),这三种血红素化合物的 v(F_e-CO)伸展振动频率(531cm^(-1))和 v(C-O)(1970cm^(-1))彼此相近。我们同时列出了一氧化碳血红素 C 系列化合物氧化状态和自旋状态特征拉曼频率。一般情况下,一氧化碳血红素C系列化合物呈现低自旋状态,但在酸性溶液中产生中间自旋状态或高自旋状态及其混合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C系列化合物 共振拉曼光谱
下载PDF
Y-Fe系列化合物磁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薇 牟宏晶 +2 位作者 杨路清 张辉 张桂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使用VASP程序(Vienna ab 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计算了Y-Fe系列化合物的磁性和态密度.结果表明所讨论的Y-Fe系列化合物都是亚铁磁性的;Y原子的负磁矩是由Y原子和Fe原子的d带电子之间的强共价相互作用引起的;除YFe...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使用VASP程序(Vienna ab 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计算了Y-Fe系列化合物的磁性和态密度.结果表明所讨论的Y-Fe系列化合物都是亚铁磁性的;Y原子的负磁矩是由Y原子和Fe原子的d带电子之间的强共价相互作用引起的;除YFe5外,Y-Fe系列化合物中Fe的平均原子磁矩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Y-Fe系列化合物 态密度
下载PDF
拟低聚氨基糖类系列化合物异戊他定的微生物转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立华 黄海华 +2 位作者 司端运 李智峰 钟大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拟低聚氨基糖类系列化合物异戊他定的微生物转化特征。方法采用微生物转化法 ,选择 1 1株丝状霉菌和 9株细菌对异戊他定主要组分进行代谢转化 ,用液相色谱 多级质谱检测转化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黑曲霉、青霉、从土壤中分离出... 目的研究拟低聚氨基糖类系列化合物异戊他定的微生物转化特征。方法采用微生物转化法 ,选择 1 1株丝状霉菌和 9株细菌对异戊他定主要组分进行代谢转化 ,用液相色谱 多级质谱检测转化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黑曲霉、青霉、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丝状霉菌 2 82 9、0 2 35 1 9和 8菌株可使异戊他定发生相似的水解反应 ,对 2 82 9菌株的转化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发现其产生的葡萄糖苷水解酶可使异戊他定系列组分从非还原性末端外切脱去葡萄糖残基生成低分子质量的同系物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IFFI 1 0 0 91对异戊他定具有转糖苷反应能力。结论异戊他定组分经2 82 9菌株转化后 ,具有非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均发生了较完全的降解 ,其化学组成明显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他定 拟寡糖 微生物转化 药物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拟低聚氨基系列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