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学和DNA序列的苎麻与其野生近缘类群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亮 李同建 +5 位作者 刘中来 邓辉胜 徐玲玲 潘其辉 赖占均 石庆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8-1790,共13页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于前染色体型和分散型;苎麻和23个野生近缘物种(其中15个类群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中,19个为二倍体(2n=28),而大叶苎麻组3个类群为三倍体(2n=42),1个为四倍体(2n=56),1个为五倍体(2n=70)。ITS序列和trnL-F序列分析表明,苎麻属可分成A(含A1和A2亚分支)、B(含B1和B2亚分支)和C3个基本分支。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苎麻属的两条演化路线:(1)前染色体型进化路线A1→A2,即腋球苎麻组→苎麻组;(2)分散型进化路线B→C,即腋球苎麻组→帚序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属 系统关系 间期核 染色体数目 ITS TRNL-F
下载PDF
基于花粉形态数量分类的核果类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有春 刘威生 +6 位作者 刘宁 郁香荷 章秋平 刘硕 张玉萍 孙猛 徐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5-649,共5页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李属、杏属、樱桃属和桃属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核果类果树的花粉均为近扁球形,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粒大小在各属间差异明显。核果类果树花粉属N3P4C5类型,...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李属、杏属、樱桃属和桃属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核果类果树的花粉均为近扁球形,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粒大小在各属间差异明显。核果类果树花粉属N3P4C5类型,3条孔沟沿极轴方向在赤道面上等间距环状分布,内孔位于沟的中央,完全独立于外壁,孔盖覆不规则的拟网状或脑纹状纹饰。供试核果类果树花粉的表面纹饰由平行条纹或不规则条脊及散落于条脊间的穿孔组成,各属间条脊的排列方式、宽窄、脊洼深浅及穿孔有无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花粉大小、表面纹饰及覆盖层穿孔等的一般演化规律,推测核果类果树由低到高的演化顺序为李属→杏属→樱桃属→桃属,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属间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核果类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孢粉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果类果树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系统关系
下载PDF
明党参和川明参种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的分子标记和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陶晓瑜 桂先群 +1 位作者 傅承新 邱英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3-481,共9页
为了阐明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和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种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利用RAPD、ISSR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明党参和川明参不同居群,以及芹亚科(Apioideae)6个族的一些代表种进行研究.RAPD和ISSR分... 为了阐明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和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种间遗传分化和系统关系,利用RAPD、ISSR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明党参和川明参不同居群,以及芹亚科(Apioideae)6个族的一些代表种进行研究.RAPD和ISSR分析表明,明党参与川明参种间在全基因组水平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ITS序列分析则表明,明党参的6个居群在ITS序列上稍有差异,ITS-1的GC含量为58.3%~59.2%,ITS2的GC含量为54.3%~56.6%.ITS-1的长度范围为215~219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24~227bp.川明参与明党参种间的ITS序列也出现明显分化.芹亚科6个族一些代表种的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明党参置于美味芹族(SmyrnieaeKoch)的分类地位.在ITS系统树上,川明参与明党参为姐妹类群的置信度为100%,因此,提出将川明参置于美味芹族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党参 川明参 分子标记 ITS序列 系统关系
下载PDF
我国林蛙分子系统关系及染色体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建平 谢锋 郑中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5-89,共5页
通过现有线粒体Ctyb和 12S基因共 72 7bp的序列数据的联合分析 ,对我国林蛙 7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林蛙分为 2组 ,即北方组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 ;南方组包括镇海林蛙、昭觉林... 通过现有线粒体Ctyb和 12S基因共 72 7bp的序列数据的联合分析 ,对我国林蛙 7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林蛙分为 2组 ,即北方组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 ;南方组包括镇海林蛙、昭觉林蛙和峨眉林蛙 .这不仅澄清了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的系统发育地位 ,而且提出染色体 2n =2 4的林蛙物种为并系 ,进而探讨了该类群核型演化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属 分子系统关系 染色体演化
下载PDF
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萍 苏旭 +1 位作者 何懿涵 王喆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4-652,共9页
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 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气孔器的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刺毛的数量、体积与类型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少穗组较进化,单穗组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组 少穗组 单穗组 叶表皮 系统关系
下载PDF
由16S rDNA序列初步推断鳜类与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1 位作者 蔡完其 王伟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9,共6页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与科聚合成单系群体,与目前假设的暖鲈科、狼鲈科、锯盖鱼群、花鲈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于鳜类为淡水特化类群,系统演化上较晚发生,因而,支持将其独立为一科鳜科。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分析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类 低等鲈形目 16S RDNA序列 系统关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探讨杜鹃属的亚属和组间系统关系(英文)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连明 李德铢 +1 位作者 张长芹 杨俊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1期1351-1356,共6页
首次报道了 15种杜鹃属 (Rhododendron)植物、1种杜香属 (Ledum)植物和Cassiopefastigiat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 (包括 5 .8S)序列。加上从GenBank下载的 13种杜鹃属植物和Bajiariaracemosa的ITS序列 ,以C .fastigiata和B .racemosa为外... 首次报道了 15种杜鹃属 (Rhododendron)植物、1种杜香属 (Ledum)植物和Cassiopefastigiat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 (包括 5 .8S)序列。加上从GenBank下载的 13种杜鹃属植物和Bajiariaracemosa的ITS序列 ,以C .fastigiata和B .racemosa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对杜鹃属的亚属和组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杜鹃属是一个单系类群 ,叶状苞亚属为杜鹃属的基部类群 ;2 )杜香属确应归并到杜鹃属中 ,且与有鳞杜鹃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有鳞杜鹃亚属和杜香构成一个单系分支 ,该分支是其余无鳞杜鹃花的姐妹群 ;4 )由无鳞杜鹃花组成的一个分支的内部支持率较低 ,其中常绿杜鹃亚属和映山红亚属均为内部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 ,而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均为多系类群 ;5 )在马银花亚属中 ,长蕊杜鹃组和马银花组均分别得到强烈支持 ,马银花组与异蕊杜鹃亚属可能构成姐妹群关系 ,异蕊杜鹃亚属和马银花组组成的一个分支可能与映山红亚属构成姐妹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杜鹃属 亚属 组间 系统关系 内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从ITS序列探讨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系统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康红梅 白娟 +1 位作者 陈康 王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9-1103,共5页
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 (Adens) 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ME)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锦鸡儿植物ITS序列长度在611~61... 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 (Adens) 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ME)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锦鸡儿植物ITS序列长度在611~614 bp之间,与外类群排序后长度为655 bp,共有170个可变位点,其中107个简约信息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在总排序序列中达16.3%,可以为属内及属间系统关系提供有力的分子证据;锦鸡儿属在系统发育上不是一个单系类群,与丽豆属(Calophaca Fish. ex DC.)植物具有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Sect.tragacanthoides的种在MP和ME进化树中位置分散,其组的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卷叶锦鸡儿(C. ordosica,新种)虽然形态上与垫状锦鸡儿(C. tibetica)相似,但它与荒漠锦鸡儿(C. roborovskyi)遗传学关系紧密;C. davazamcii是一个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ITS 系统关系
下载PDF
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披碱草属(禾本科)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间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陈克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观察了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学特征,总结了3组植物叶表皮结构的异同,探讨了叶表皮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小颖组最原始... 观察了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学特征,总结了3组植物叶表皮结构的异同,探讨了叶表皮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小颖组最原始,宽颖组较进化,长颖组最高级;小颖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宽颖组,并在宽颖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长颖组。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颖组 宽颖组 长颖组 叶表皮 系统关系
下载PDF
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试论披碱草属3组植物间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2 位作者 杨淳彬 柯君 拉本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通过对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种类外部形态的观察,总结了3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异同,探讨了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3组植物外部形态性状—花序、小穗、小花、以及内稃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 通过对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种类外部形态的观察,总结了3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异同,探讨了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3组植物外部形态性状—花序、小穗、小花、以及内稃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小颖组最原始,宽颖组较进化,长颖组最高级;小颖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宽颖组,并在宽颖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长颖组。此外,本文对披碱草属参试种的系统关系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结果显示圆锥披碱草最原始,墨西哥披碱草最进化,其余参试种居于两者之间。上述研究工作为整个披碱草属系统与进化方面的探讨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颖组 宽颖组 长颖组 外部形态特征 系统关系
下载PDF
云南鸡[土从]菌属系统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付子艳 李荣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云南分布的鸡土从菌为一个自然单系群,臧穆命名的华鸡土从菌属真菌与鸡土从菌属其他真菌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ITS序列建立的亲缘关系可以将云南产鸡土从菌属真菌划分为以下6个分支:(1)海姆鸡土从菌、乳头盖鸡土从... 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云南分布的鸡土从菌为一个自然单系群,臧穆命名的华鸡土从菌属真菌与鸡土从菌属其他真菌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ITS序列建立的亲缘关系可以将云南产鸡土从菌属真菌划分为以下6个分支:(1)海姆鸡土从菌、乳头盖鸡土从菌和空柄鸡土从菌;(2)黑根鸡土从菌;(3)烟灰鸡土从菌、云南鸡土从菌和真根鸡土从菌;(4)条纹鸡土从菌、灰褐条纹鸡土从菌和炭黑条纹鸡土从菌;(5)小果鸡土从菌;(6)端圆鸡土从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土从]菌属 系统关系 ITS
下载PDF
扇穗茅属两个代表种的广义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勇辉 刘玉萍 +3 位作者 拉本 李兆孟 苏旭 马永贵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通过扇穗茅属两个物种40个代表居群馆藏腊叶标本的查阅、观测及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综合研究显示:(1)扇穗茅具有短根状茎,圆锥花序,每小穗含6~8小花;寡穗茅无根状茎,总状花序,每小穗含3~6的小花。显然,两者隶属于不同的类群,是典型的种... 通过扇穗茅属两个物种40个代表居群馆藏腊叶标本的查阅、观测及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综合研究显示:(1)扇穗茅具有短根状茎,圆锥花序,每小穗含6~8小花;寡穗茅无根状茎,总状花序,每小穗含3~6的小花。显然,两者隶属于不同的类群,是典型的种间关系;扇穗茅具有较原始的外部形态特征,而寡穗茅则有较高级的外部形态特征。(2)扇穗茅属两物种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组成;同时,两物种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度,气孔器体积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3)根据叶表皮性状的特征和演化趋势,对物种间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的分析表明,它们具有明显的种间间断,并且扇穗茅较原始,寡穗茅较进化,寡穗茅极有可能是由较低级的扇穗茅演化而来。这一系统进化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穗茅 寡穗茅 叶表皮微形态 外部形态特征 系统关系
下载PDF
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间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旭 蔡联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观察了禾本科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主要代表种的叶片表皮形态学特征,总结了三属植物叶表皮结构的异同,探讨了叶表皮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三属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属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新麦... 观察了禾本科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主要代表种的叶片表皮形态学特征,总结了三属植物叶表皮结构的异同,探讨了叶表皮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三属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属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新麦草属最原始,芒麦草属较进化,三柄麦属最高级;新麦草属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芒麦草属,并在芒麦草属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三柄麦属。三柄麦属、芒麦草属和新麦草属的这一系统关系同它们外部形态上三联小穗的演化趋势是相互印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属 芒麦草属 三柄麦属 叶表皮 系统关系
下载PDF
英语网络课堂教学学习绩效影响因数实证研究——对学生英语网络学习与自我认同及虚拟环境微系统关系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晓霞 和览 +1 位作者 尹传娟 张翘楚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09年第6期31-35,共5页
本章以西南地区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学生网络学习与自我认同及虚拟环境微系统的关系,以期探索影响英语网络学习绩效的因数,据此创建科学合理的"英语网络学习绩效评价体系",为我国的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 本章以西南地区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学生网络学习与自我认同及虚拟环境微系统的关系,以期探索影响英语网络学习绩效的因数,据此创建科学合理的"英语网络学习绩效评价体系",为我国的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套有效的英语网络学习绩效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绩效 系统关系 影响因素 自我认同
下载PDF
披碱草属3组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旭 刘玉萍 吴学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8-1154,共7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主要代表种的叶片横切面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披碱草属3个组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三部分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即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不均...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主要代表种的叶片横切面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披碱草属3个组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三部分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即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不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具有双层维管束鞘,周围叶肉细胞呈不规则排列,厚壁组织与表皮相接;但3个组植物在上表皮细胞形状、大小、沟的深浅,以及大型导管数目等叶片横切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个组植物叶片横切面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小颖组最原始,宽颖组较进化,长颖组最高级;小颖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宽颖组,并在宽颖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长颖组;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颖组 宽颖组 长颖组 叶片解剖特征 系统关系
下载PDF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的系统关系研究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秀英 孙修勤 +5 位作者 吴淑勤 吴谡琦 张进兴 洪旭光 郑凤荣 曲凌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sb)、淋巴囊肿病毒日本牙鲆分离株(LCDV-jf)、淋巴囊肿病毒欧洲分离株(LCDV-1)和淋巴囊肿病毒日本岩鱼分离株(LCDV-rf)的系统关系。以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长度为1356bp的含178个信息位点的mcp基因序列;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进行了置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淋巴囊肿病毒ML、NJ、MP和Bayesian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一致,LCDV-rc和LCDV-sb聚为一支,LCDV-cn和LCDV-jf聚为一支,LCDV-1和LCDV-rf分别各为一支。在35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关系分析中,LCDV-rc与另5株淋巴囊肿病毒在系统树上聚为一大支,说明LCDV-rc与淋巴囊肿病毒的关系近于其他虹彩病毒。根据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分析认为,LCDV-rc属于一种新的基因型,称其为淋巴囊肿病毒Ⅳ型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 系统关系 基因型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探讨十种臂尾轮虫的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双怀 席贻龙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4-940,共7页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十种臂尾轮虫和大肚须足轮虫的线粒体16SrD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序,结合Genebank...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十种臂尾轮虫和大肚须足轮虫的线粒体16SrD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序,结合Genebank中十指臂尾轮虫的16S rDNA序列,使用MAGE软件构建了NJ(neighbor-joining method)树,使用mrbayes软件构建了贝叶斯树,探讨了十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16S rDNA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14.6%,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隶属于臂尾轮属;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是两个独立的种。此外,还依据16S rDNA序列变异百分比推测了十种臂尾轮虫的分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臂尾轮属 16S RDNA 系统关系
下载PDF
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我国养殖鲑亚科鱼类系统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伟 刘青 魏琳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主要养殖鲑亚科鱼类(5属10种)的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并研究这些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经序列比对后获得728 bp的片段,其中有184个碱基出现变异。用MEGA 3.0软件计算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89,种间以太门哲罗鲑与布...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主要养殖鲑亚科鱼类(5属10种)的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并研究这些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经序列比对后获得728 bp的片段,其中有184个碱基出现变异。用MEGA 3.0软件计算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89,种间以太门哲罗鲑与布氏哲罗鲑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6,推测位于黑龙江水系的太门哲罗鲑(Hucho taimen)与分布于四川岷江上游山区河流中的布氏哲罗鲑(H.bleekeri)可能为一种。属间遗传距离以细鳞鱼属和哲罗鱼属最小,为0.042,小于大麻哈鱼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0.055),推测以哲罗鱼和细鳞鱼为代表的两属间鱼亲缘关系很近。聚类分析显示同属的鱼均能单独聚类,是单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亚科 控制区 系统关系
下载PDF
短吻贫齿龙(双孔亚纲:海龙目):头后骨骼及系统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肖春 程延年 +1 位作者 佐藤环 单希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共20页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间锁骨后半部比前部要窄很多,及肠骨背突末端加宽等。头骨进一步细修表明,其中一些部位需要进行重新记述。依据头后骨骼和头骨中的新信息,对短吻贫齿龙的特征作了修订。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贫齿龙是个askeptosaurid,其下颌宽大于长的反关节突和肱骨缩小的三角-胸大肌嵴表明它与产自瑞士和意大利的Askeptosaurus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关岭 三叠纪 海龙目贫齿龙 头后骨骼 系统关系
下载PDF
利用ITS序列探讨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系统关系(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红梅 白娟 +1 位作者 陈康 王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利用ITS序列探讨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系统关系。[方法]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Adens)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 [目的]利用ITS序列探讨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系统关系。[方法]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Adens)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ME)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锦鸡儿植物ITS序列长度在611-614bp之间,与外类群排序后长度为655bp,共有170个可变位点,其中107个简约信息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在总排序序列中达16.3%,可以为属内及属间系统关系提供有力的分子证据;锦鸡儿属在系统发育上不是一个单系类群,与丽豆属(Calophaca Fish.exDC.)植物具有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Sect.tragacanthoides的种在MP和ME进化树中位置分散,其组的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卷叶锦鸡儿(C.ordosica,新种)虽然形态上与垫状锦鸡儿(C.tibetica)相似,但它与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遗传学关系紧密;C.davazamcii是一个独立的种。[结论]ITS序列在锦鸡儿属内及属间的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 ITS序列 系统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