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框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佳宇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语言具有符号学归属和意识形态基础。韩礼德创立的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社会交往和语言的外在性,成为多模态语篇分析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基础,二者共有的理论基础使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成为可能。通过对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和探... 语言具有符号学归属和意识形态基础。韩礼德创立的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社会交往和语言的外在性,成为多模态语篇分析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基础,二者共有的理论基础使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成为可能。通过对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和探讨,文章尝试建构一种多模态批评语篇分析模式,使多模态语篇分析重拾丢失已久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并把批评性语篇分析拓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其他符号,适应多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符号学 多模态 批评语篇分析
原文传递
多模态视阈下庭审话语中的法律事实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万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3-57,89,共6页
法律事实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法律事实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首先综述了多模态话语研究,对客观事实、案件事实、法律事实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指出庭审中的调查、辩论和宣判等三个阶段分别具有... 法律事实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法律事实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首先综述了多模态话语研究,对客观事实、案件事实、法律事实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指出庭审中的调查、辩论和宣判等三个阶段分别具有再现、互动和组成等三种多模态话语意义,进而讨论了庭审话语中基于案件事实呈现、证据事实共建和法律事实认定的法律事实建构;最后指出亟需开展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事实 多模态话语 建构 系统功能符号学
下载PDF
环境陶艺作品的视觉语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慧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4-808,共5页
文章基于系统功能符号学理论,借鉴Michael O’Toole应用于雕塑作品的研究方法,通过多因素分析和系统选择解读环境陶艺作品,实证视觉语法分析在环境陶艺作品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系统功能符号学 环境陶艺作品 视觉语法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中的翻译质量评估——以《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悦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201-209,共9页
包括电子出版物在内的多模态读物以其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读者的选择之列,由此多模态读物的翻译以及其翻译质量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多模态读物与单模态读物的区别在于其话语的完整性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共同构成。因此,在评估... 包括电子出版物在内的多模态读物以其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读者的选择之列,由此多模态读物的翻译以及其翻译质量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多模态读物与单模态读物的区别在于其话语的完整性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共同构成。因此,在评估诸如《于丹〈论语)心得》等多模态译作的翻译质量时,可以在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译本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考量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得到何种程度的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质量评估 多模态话语分析 《于丹(论语)心得》 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 被引量:55
5
作者 冯德正 亓玉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5-596,729,共12页
纵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评价研究,绝大部分关注的是语言语篇,而对多模态语篇中评价意义的探讨寥寥无几。然而,在图像、电影等多模态语篇中,声音特征、表情、手势等都是建构评价意义的重要资源。因此,本文提出系统阐释评价意义,尤其是态度... 纵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评价研究,绝大部分关注的是语言语篇,而对多模态语篇中评价意义的探讨寥寥无几。然而,在图像、电影等多模态语篇中,声音特征、表情、手势等都是建构评价意义的重要资源。因此,本文提出系统阐释评价意义,尤其是态度意义多模态建构的跨学科理论框架。结合认知评价理论与系统功能符号学理论,我们将态度分为诱发条件,内心态度和态度表达三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的多模态建构建立了语义系统网络。本研究既将评价理论扩展到多模态语篇,也探索了认知心理学与符号学在理论建构上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态度意义 多模态建构 认知评价理论 系统功能符号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