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分析
1
作者 周鑫 韩建华 +1 位作者 范华华 蔡小军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2-133,137,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例,对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的2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例,对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的2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3.2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在6个月内融合;末次随访时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即刻稳定,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螺钉 系统固定融合 寰枢椎不稳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冯华文 赵振东 覃海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按是否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分为丢失组和非丢失组,分析影响术后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入组的118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41例患者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77例未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丢失组的OSTA指数、术后休息时间,比未丢失组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比未丢失组高(P<0.05)。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以及术后休息时间(P<0.05)。结论 经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与OSTA指数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椎体复位程度高、术后休息时间少有关,围术期需注意预防上述危险因素,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切开减压 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固定 椎体高度再丢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增志 赖茂松 +5 位作者 熊浩 罗鹏刚 林伟文 夏雄超 凌华军 钟思龙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系统后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应力负荷,计算正常下颈椎及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正常下颈椎、单节段(C_(5/6))植入Zero-P融合器后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后对邻近颈椎间盘应力较术前明显增大,以前屈及侧弯时更显著。结论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可增加相邻椎间盘应力,术者需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手术方式的影响,术后相应调整康复计划以减轻邻近节段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 杨庆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关键词 腰椎 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小亮 杨晓辉 +1 位作者 黄卫民 胡雅斌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对...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9、18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但在相同时间段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末期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且未见钛板和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3例重度吞咽困难。结论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隙高度,但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下载PDF
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秀泉 季海龙 +1 位作者 张伟 于国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S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S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通痹胶囊治疗,2粒/次,3次/d,疗程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检测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2组治疗第1,3,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NDI、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降低(P均<0.05),而SOD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痹胶囊联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CSM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独立活动功能,可能与抑制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通痹胶囊 脊髓型颈椎病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宁 高延征 +5 位作者 高坤 张敬乙 余正红 盛伟超 邢帅 吕东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随访时间为(53. 6±32. 3)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 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3)。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0. 05),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 <0. 05),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 100)。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关节突关节 动态非融合固定系统 单边动态稳定
下载PDF
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个月随访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晓玲 彭建城 +2 位作者 许岳荣 杨志东 张顺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7-1382,共6页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1例,其中42例采用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试验组),39例采用传统钛板-cage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Cobb-C角、颈椎Cobb-S角、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NO.JY2020199)。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 d、30个月时的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术后3 d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3 d、30个月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③试验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98%,对照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100%;④试验组融合器下沉率高于对照组(24%,3%,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P<0.05),相邻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8%,P<0.05);⑤结果表明,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融合器下沉发生率较高,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需更长期的观察与随访,该术式中期疗效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脊髓型颈椎病 中期疗效 影像学评估 并发症 颈椎曲度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邻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骞 陈成东 +2 位作者 詹碧水 蒋雪生 周国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运用Zero-P治疗16例颈椎邻椎病患者,所有患者为单节段邻近节段退变,其中颈3/颈4有3例、颈4/颈5有10例、颈6/颈7有3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运用Zero-P治疗16例颈椎邻椎病患者,所有患者为单节段邻近节段退变,其中颈3/颈4有3例、颈4/颈5有10例、颈6/颈7有3例。记录手术前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上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颈椎病治疗分数(JOA)评分,分析X线、CT或MRI影像学改变,根据Bazaz标准分析术后的吞咽苦难情况。结果平均NDI指数和上肢放射痛VAS评分经手术后下降,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2、13.16、6.28,P均<0.05)。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达到骨性融合。术后早期有1例患者出现中度吞咽困难、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均在术后6月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因四枚螺钉置入引起的椎体骨折。结论 Zero-P治疗颈椎邻椎病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术中可减少对邻近节段及原手术节段的干扰,且术后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再宝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治疗组),使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对... 目的研究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治疗组),使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对照组)。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JOA评分都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7.78%,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94.68%和73.8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好于使用钛板固定进行手术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陈华荣 温桃芳 +5 位作者 何朝洪 黄忠福 周致能 邓志强 徐林 温涛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76-477,共2页
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效果。方法:从颈椎病患者中抽取66例,常规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为(2.12... 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效果。方法:从颈椎病患者中抽取66例,常规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为(2.12±0.0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96%,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病 早期效果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丁一 杨震 赵伟峰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9期48-48,共1页
目的: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30例联合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结果:患者颈椎功能JOA评分从治疗前的(8.2±1.5)... 目的: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30例联合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结果:患者颈椎功能JOA评分从治疗前的(8.2±1.5)分提高到(15.2±2.3)分,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2±1.1)分下降至(1.5±0.8)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应用于颈前路融合术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前路融合 应用效果
下载PDF
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和ACDF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林加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Zero-P颈前...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颈椎功能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0.03±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42±3.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1.82±0.45)、(1.04±0.32)分及NDI评分(16.69±2.71)、(12.0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2.74±0.62)、(1.88±0.47)分及(20.05±3.32)、(15.51±2.24)分,JOA评分(12.65±1.12)、(13.32±1.18)分高于对照组的(10.17±1.01)、(12.03±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变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病变椎间高度(6.72±0.71)cm及颈椎生理曲度(15.11±3.75)°大于对照组的(5.28±0.52)cm、(12.24±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手术损伤小,不良事件少,恢复速度快,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及吞咽困难进一步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功能 吞咽功能
下载PDF
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纪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0期223-224,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122例患者均使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探讨分析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122例患者均使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度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手术结束后,这122例患者对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较为满意,其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良好,内固定装置没有出现松动、断裂的情况。这些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4.7h,术中出血量为320~1230ml。在进行治疗前后,其Cobb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脱位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伟宏 卢国樑 +2 位作者 冯永洪 王新强 邓锐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6期40-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融合器...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予以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改良的(JOA)评分、Odom评级、术后2d及术后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Odom评级、术前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d及术后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
18
作者 周冬长 梁春祥 黄阳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 腰椎失稳症 疗效
下载PDF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鹏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比(123±21)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m L比(341±3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腰椎不稳
下载PDF
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烨 王建波 邓立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5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观察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 目的观察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病变椎间高度、颈椎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实施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吞咽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