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39例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英春 朱崇元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冲击治疗,治疗组应用长春...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冲击治疗,治疗组应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CR25例(64.10%),PR 10例(25.64%),NR 4例(10.26%),总有效率(CR+PR)89.74%;对照组CR19例(48.72%),PR 7例(17.95%),NR 13例(33.33%),总有效率(CR+PR)66.66%。两组数据比较,总有效率(CR+PR)x^2检验,x^2为3.343,P=0.032,*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甲基泼尼松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下载PDF
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万云艳 王建屏 何艳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观察组给予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观察组给予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尿蛋白、抗dsDNA、C3和C4,以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2%和16.7%,显著好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在血小板计数、尿蛋白含量、抗dsDNA、C3和C4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快速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长春新碱 甲基泼尼松龙
下载PDF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3
作者 吴灵培 彭红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中枢神经及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国外SLE患者男女比例约1∶6.1~1∶29.0,国内男女比例约1∶8.7~1∶12.2,女性发病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中枢神经及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国外SLE患者男女比例约1∶6.1~1∶29.0,国内男女比例约1∶8.7~1∶12.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种族、基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西罗莫司
下载PDF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4
作者 李苗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2期39-40,共2页
意识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缺乏应答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意识内容的障碍与觉醒状态的障碍,二者常相互伴随出现,外伤是其首要病因。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性中毒和脑卒中等也会导致意识障碍[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意识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缺乏应答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意识内容的障碍与觉醒状态的障碍,二者常相互伴随出现,外伤是其首要病因。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性中毒和脑卒中等也会导致意识障碍[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系统损害为特征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戴晓英 宋小玲 许亚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总结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再出血;合理用药,遵医嘱予以升血小板治疗及护理;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做好高热护理;注重饮食指导,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总结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再出血;合理用药,遵医嘱予以升血小板治疗及护理;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做好高热护理;注重饮食指导,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出院宣教,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7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病情均得到缓解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度血小板减少 护理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辉 于洋 李俊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9例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9例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炎性因子[B细胞活化因子(BAF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8、IL-10、BAF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SLE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PLT水平,降低血清IL-8、IL-10、BAFF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地塞米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炎性因子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症34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温成平 范永升 +1 位作者 李永伟 李学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法 血小板减少 并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破坏过多 SLE患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93例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君凡 李尚珠 +2 位作者 黄平平 刘春华 付仁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2-664,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骨髓 抗体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华 苏金梅 +7 位作者 王迁 吴庆军 费允云 王立 郑文洁 张烜 曾小峰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2、4、12、24、52、76、104、128和156周随访,以血小板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定义为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血小板计数>100×109/L),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无效(no response,NR)(血小板计数<50×109/L)。定期监测外周血B细胞、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等。结果共纳入13例病例,包括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例干燥综合征,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3~76岁,血小板减少症中位病程及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和25个月。首次应用利妥昔单抗第12周,有5例(38%)和2例(15%)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第24周有6例(46%)和3例(23%)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52周、104周和156周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6例(46%)、6例(46%)和4例(31%)。外周血B细胞均达到清除水平,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稳定。轻度输液反应2例,发生肺栓塞和活动性结核1例,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1例在第25月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对巨核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亮 王元 陈顺乐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重症血小板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12例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12份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患者血清或灭活补体的患者血清,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巨核细胞克隆形...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重症血小板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12例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12份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患者血清或灭活补体的患者血清,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K),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细胞数。结果是正常对照组骨髓CFU-MK集落数为(61.22±29.71)个/片,加入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后减少为(29.44±23.35)个/片,P<0.05;加灭活补体血清后减少为(22.56±15.21)个/片,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灭活补体与否差异不显著,P>0.05。加入患者血清或灭活补体的血清后,CD41+细胞数由正常(2.30%±1.63%)分别减少为(1.15%±0.85%)和(1.07%±0.76%),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灭活补体与否差异不显著。SLE血小板正常但活动期病人的血清对正常人CFU-MK和CD41+细胞的生成均无显著抑制。提示SLE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能抑制正常人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这种抑制作用是非补体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巨核祖细胞
下载PDF
CSTAR注册研究: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楠 赵久良 +2 位作者 李梦涛 曾小峰 CSTAR研究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所...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所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CSTAR项目在全国104家中心入组的904例初治SLE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与人口学资料、脏器受累、实验室检查及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904例初治SLE患者中,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者194例,占21.5%,这些患者中神经精神狼疮(10.3%)、血管炎(13.9%)、狼疮肾炎(58.8%)、白细胞减少症(34.5%)及低补体血症(87.1%)的发生率升高(P<0.05),而关节炎(30.4%)的发生率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减少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升高为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01,OR值分别为2.731及1.075。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是SLE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它的发生提示SLE病情处于活动期,并与其他系统受累具有相关性。SLE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时应予以密切监测及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系统受累
下载PDF
白介素-1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宝玲 夏轶姿 金栗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71-3971,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IL-1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曾将IL-11应用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白介素-11 疗效观察 治疗 严重血小板减少 IL-11 血液系统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雯洁 杨青 +1 位作者 唐雪栋 林瑞霞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临床分析 ERYTHEMATOSUS 儿童 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度血小板减少 LUPUS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燕红 贺西南 +4 位作者 马晓露 庞学丰 刘欢 黄仁发 蒙宇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4期22-24,28,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 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小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血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紫癜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现象均有好转。治疗2周后治疗组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前稍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复查血Ig均下降,血沉、C3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IgA下降、血沉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初急性期,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辅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可起到短期内迅速缓解症状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从病因上为治疗创造时机,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浆置换 双重膜滤过式 血小板减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月娜 张雅西 骆慧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和单纯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和单纯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较对照组的84.37%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28.13%,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LT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比例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出血的症状和临床指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严重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戚晓梅 任天丽 《现代护理》 2006年第3期242-243,共2页
介绍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应用认知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营养支持及饮食护理;血浆置换(PE)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激素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 介绍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应用认知治疗和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营养支持及饮食护理;血浆置换(PE)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激素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强出院指导。本例短期内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护理
下载PDF
补肾益髓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40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壮伟 《中医研究》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补肾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疗法 血小板减少/中医药疗法 补肾益髓
下载PDF
第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
18
作者 张艳 黄继勇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47-1548,共2页
病例摘要患者王某,女,37岁。因“发热咳嗽一周”于2010年3月3日入院。患者一周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少量、色黄,伴发热、咽痛,体温最高3812℃,无寒战,无胸痛、咯血,无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 病例摘要患者王某,女,37岁。因“发热咳嗽一周”于2010年3月3日入院。患者一周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少量、色黄,伴发热、咽痛,体温最高3812℃,无寒战,无胸痛、咯血,无胸闷、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晕、心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呼吸困难 患者 咳嗽 发热
下载PDF
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19
作者 刘明琴 万萍 《全科护理》 2016年第15期1613-1614,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疾病活动性或发作的指标临床多采用简明适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下载PDF
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20
作者 郭瑞官 林枝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0期631-631,共1页
<正> 例1 女,7岁。以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院。体检发现全身皮肤散布瘀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7.5×10~9/L,NO.60,LO.40,PL28×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诊断... <正> 例1 女,7岁。以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院。体检发现全身皮肤散布瘀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7.5×10~9/L,NO.60,LO.40,PL28×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等治疗,住院2周,血小板数升至100×10~9/L出院,1个月后激素渐减量停药。门诊随访,血小板数波动在110~175×10~9/L。10个月后因皮肤出血点,颜面浮肿及关节疼痛再度入院,体检发现轻度贫血貌,面部浮肿,颊部见红斑,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未触及,躯干皮肤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90g/L,WBC3.5×10~9/L,NO.35,LO.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