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T联合支架置入与系统溶栓治疗IVCS合并下肢DVT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1
作者 曾三平 曾志峰 +1 位作者 黎焕 聂胜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并对比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支架置入与系统溶栓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IVCS合并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并对比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支架置入与系统溶栓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IVCS合并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各35例。非手术组患者给予系统溶栓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CDT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原时间(PT)];静脉阻塞情况(阻塞评分、溶栓率、静脉通畅率);水肿情况(患肢围径差、消肿率);治疗期间住院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预后效果[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结果:治疗5 d后,手术组患者D-D水平低于非手术组,t-PA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T长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手术组患者阻塞评分低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患者溶栓率、静脉通畅率均高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手术组患者膝上、膝下腿围径差均小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患者膝上、膝下消肿率均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患者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及PTS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CDT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用于IVCS合并下肢DVT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常规系统溶栓治疗更佳,且治疗后恢复更快,预后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置入 系统溶栓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安全性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刘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 观察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76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 观察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76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静脉通畅情况、肢体消肿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总清除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腔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上段、股浅静脉下段、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腘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下腔静脉通畅评分(1.65±0.25)分、股总静脉通畅评分(2.21±0.82)分、股浅静脉上段通畅评分(1.65±0.55)分、股浅静脉下段通畅评分(1.17±0.22)分、髂总静脉通畅评分(2.01±1.32)分、髂外静脉通畅评分(0.92±0.27)分、腘静脉通畅评分(1.55±0.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2±1.02)、(5.16±1.96)、(3.91±1.20)、(2.76±0.46)、(5.65±0.91)、(2.12±0.55)、(3.4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小腿周径差(1.23±0.11)cm、大腿周径差(1.76±0.53)cm小于对照组的(2.77±0.58)、(1.89±0.78)cm,小腿消肿率89.47%、大腿消肿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1.05%、6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本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T(12.26±1.66)s、APTT(32.76±5.31)s长于对照组的(10.31±1.71)、(29.47±3.66)s,Fib(3.03±1.22)g/L低于对照组的(4.35±1.4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Vp(70.78±3.15)cm/s、Va(45.12±3.82)cm/s、BF(2.36±0.55)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2.98±3.02)cm/s、(36.91±3.96)cm/s、(1.79±0.2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总清除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综合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肢静脉通畅情况及肢体消肿情况,继而提高血栓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溶栓 综合介入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 疗效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张学民 张韬 +6 位作者 张小明 刘慧鑫 蒋京军 李伟 焦洋 贺致宾 何长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动脉CDT组25例,静脉CDT组22例),静脉系统溶栓组38例,3组均在抗凝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d持续泵入,CDT组同期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比较3组患肢深静脉溶栓率、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央型DVT血栓溶栓率静脉CDT组最高(81.3±18.4)%,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5.1±17.6)%(q=6.648,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2.1±10.1)%(q=9.524,P〈0.05)。周围型DVT血栓溶栓率动脉CDT组最高(66.7±22.3)%,与静脉CDT组(45.8±21.7)%无统计学差异(q=2.807,P〉0.05),但显著高于静脉系统溶栓组(43.7±15.2)%(q=3.614,P〈0.05)。混合型DVT血栓溶栓率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静脉CDT组最高(71.7±18.2)%,显著高于动脉CDT组(55.1±9.3)%(q=3.714,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8.6±12.5)%(q=7.817,P〈0.05))。静脉CDT组消肿率(61.7±19.1)%,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1.2±10.1)%(q=7.157,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3.6±12.2)%(q=10.54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3/25)、9.1%(2/22)、22.6%(8/35),无统计学差异(χ2=2.319,P=0.314)。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疗效好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中央型和混合型DVT,静脉CDT为首选方案;周围型DVT,动脉CDT疗效优于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系统溶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孝运 李晓强 +9 位作者 孟庆友 钱爱民 桑宏飞 姜坤 雷锋锐 李承龙 于小滨 张晔青 胡楠 陈弘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CEAP分级的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住院期间溶栓后):A组患肢溶栓率平均(71.06±18.56)%,B组平均(63.17±17.71)%;A组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平均(69.98±15.44)%,B组平均(60.75±13.16)%;A组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平均(76.91±10.89)%,B组平均(65.59±11.81)%;A组溶栓后深静脉通畅率82.10%(78/95),B组51.61%(16/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7~60个月,平均(17.51±9.86)个月。远期疗效:A组深静脉通畅率63.16%(60/95),B组29.03%(9/31);A组CIVIQ评分平均(92.27±7.30)分,B组(85.74±10.24)分;A组CEAP分级平均(1.52±1.25)级,B组(2.32±1.33)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疗效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宇 陈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与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4例,其中采用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进行血栓碎吸、导管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设为A组,另外95...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与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4例,其中采用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进行血栓碎吸、导管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设为A组,另外95例接受尿激酶系统溶栓治疗者设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17±1.86)d,明显低于B组[(10.02±2.33)d;t=12.91,P<0.05]。4 w后复查:有效率A组93.58%,B组81.05%;血栓有效清除率A组92.66%,B组74.74%;健、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0.76±0.24)cm,B组(1.42±0.45)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36个月,A组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27%、13.76%、0.91%,均明显低于B组41.05%、48.42%、8.42%(均P<0.05)。通过彩超检查静脉畅通率、瓣膜功能正常率,A组分别是89.00%、71.56%,B组分别为49.47%、35.7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优+良+中)A组96.33%,B组86.32%,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相比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具优势,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介入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辉 承文龙 卢辉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栓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栓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16年7月。按照钮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运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CDT组的大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01,95%CI 8.58-15.43;P〈0.01);CDT组的小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88,95%CI 9.60-16.11;P〈0.01);CDT组的溶栓率高于ST组(WMD=15.24,95%CI 11.99-18.50;P〈0.01);CDT组的出血并发症率明显低于ST组(OR=0.50,95%CI0.31-0.80;P〈0.01);术后半年CDT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明显低于ST组(OR=0.40,95%CI 0.25-0.63;P〈0.01)。结论 相比于ST,CDT消肿效率及溶栓率更高,并发症和PTS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下载PDF
Angiojet成功救治系统溶栓无效的肺栓塞患者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新华 刘崇栋 陈锋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98-99,共2页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肿瘤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肿瘤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目前肺栓塞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抗凝、溶栓、导管碎栓和抽吸。Angiojet机械吸栓最早应用于DVT的治疗,如今也应用于肺栓塞治疗。现报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使用Angiojet成功救治系统溶栓无效的PTE患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 机械吸栓 系统溶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长短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大林 齐浩山 +3 位作者 颜京强 张鲲 陈允惠 赵俊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 目的对比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和系统溶栓两种治疗方式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5年在本科治疗的1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72例,给予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周围静脉输液溶栓治疗,采集患者住院期间和门诊随访过程中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差异。结果短期效果中,治疗组第3天的疼痛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水肿消退、血栓溶解程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长期结果中,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Villalta评分在6、12、24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在早期能较快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疼痛症状,促进血栓溶解,长期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临床对比研究
下载PDF
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溶栓与介入取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磊 钱学江 杨军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LEDVT)系统溶栓与介入取栓加溶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伴DVT231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介入...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LEDVT)系统溶栓与介入取栓加溶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伴DVT231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介入取栓治疗和B组系统溶栓。介入取栓组13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56例,选择介入治疗,术后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系统性溶栓组96例,采取经足背静脉尿激酶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A组植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40例,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95例,27例合并髂静脉重度狭窄者行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cm处周径差A、B组明显小于入院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A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取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深静脉血栓 系统溶栓 介入取栓
下载PDF
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吉峰 徐兆训 +1 位作者 高成 张志华 《中国医药》 201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置管溶栓组与系统溶栓组,置管溶栓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置管溶栓组与系统溶栓组,置管溶栓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抗凝、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等方法治疗,系统溶栓组采用抗凝、经患肢足背静脉静滴溶栓等方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时、7d时、14d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时患侧、健侧3个不同部位的周径,通过观察患肢周径及患肢皮肤张力变化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时间段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进行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以M(P225,P75)表示分别为0.0(0.0,0.0)、1.0(0.5,1.2)、1.0(0.5,1.2)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0)、0.5(0.0,0.5)、0.5(0.0,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1.5)、3.5(2.8,4.5)、2.5(1.5,5.8)a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5)、1.0(0.5,1.0)、1.0(0.0,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4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2.0)、4.0(2.8,5.5)、3.0(1.8,7.8)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5(0.0,1.0)、2.0(1.0,2.5)、2.0(0.6,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2.0)、4.0(3.0,6.0)、3.5(2.0,7.8)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1.0(0.0,1.5)、3.2(1.1,5.4)、3.2(1.0,5.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系统溶栓组相比,置管溶栓组患者在治疗7d时患肢周径缩减幅度最大;出院后随访1个月,发现2组患者患肢周径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查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置管溶栓组通畅率远大于系统溶栓组。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经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时尿激酶直接注入血栓处,局部浓度高,使血栓清除快,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能够迅速恢复深静脉血流,在无Cockett综合症的前提下,深静脉通畅率远远大于系统溶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红江 张燕 +2 位作者 杨志勇 刘琳 刘明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本院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本院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随机将108例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治疗)和系统溶栓组(患者接受系统溶栓治疗),每组各5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2)导管溶栓组治疗后消肿率、溶栓率均明显高于系统溶栓组(P<0.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明显低于系统溶栓组(P<0.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导管消融组提高更明显(P<0.005)。结论年龄、肥胖、手术外伤史、RBC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发现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较系统溶栓治疗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下载PDF
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凝春 任瑶 王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目的 :比较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2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 :比较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2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大腿消肿率、小腿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时间为(5.2±1.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P=0.000);观察组血管通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留大量血栓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能缩短血流恢复时间,且深静脉通畅率远优于系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系统溶栓 深静脉通畅率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茂生 何飞 +2 位作者 孙德云 张雪松 任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75-578,共4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1),观...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2组均给予基础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溶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远期深静脉通畅状况和瓣膜功能。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短、尿激酶总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低,而治疗前后患肢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导管接触溶栓比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的效果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存在瓣膜功能保存率低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溶栓 外周静脉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鸿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系统溶栓,观察组接受综合介入治... 目的:探讨系统溶栓与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系统溶栓,观察组接受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d疗效、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后健、患肢膝下15cm处周径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健、患肢膝下15cm处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系统溶栓相比,综合介入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更佳,可快速清除血栓,避免静脉瓣膜粘连,促进患者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系统溶栓 综合介入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的临床比较
15
作者 陈其龙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6期0099-0100,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甄选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8月在本院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 60 例。 依据门诊单双号随机分组,每组各为 30 例。 实验组采用导管溶栓,常规组... 目的: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甄选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8月在本院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 60 例。 依据门诊单双号随机分组,每组各为 30 例。 实验组采用导管溶栓,常规组采用系统性溶栓,对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经由治疗后的大腿周径差以及小腿周径差小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静脉通畅率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中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的方法,消肿效果明显,提高静脉血流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肖彬 丁亚飞 孙智慧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8期6-6,共1页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效果。方法: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效果。方法: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外周静脉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达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尿激酶的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的差值和小腿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之两种,导管接触溶栓比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要好,而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外周静脉系统溶栓 早期疗效
下载PDF
系统性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旺 薛军 +3 位作者 郭飞 韩磊 班汝波 武雪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性溶栓(S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腺体外科82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对比分析系统性溶栓(S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腺体外科82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方式分为ST组(n=50)、CDT组(n=16)和PMT组(n=16),比较3组溶栓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溶栓前比较,ST、CDT和PMT组患者溶栓第1、2、3天双下肢周径差均显著降低(P均<0.001)。PMT组溶栓第1、2、3天双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ST组(P均<0.001),溶栓第1天髌骨下缘周径差显著低于CDT组(P<0.001)。PMT组髌骨上下缘处患肢消肿率显著高于ST组(P均<0.001),髌骨上缘消肿率高于CDT组(P=0.026)。3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MT组中位住院时间明显少于ST及CDT组(P=0.002,P=0.001)。PMT组溶栓后血栓清除率高于ST组(P=0.002),与C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溶栓后第3、6、12个月PMT(P均<0.001)和CDT组(P<0.001,P=0.002,P=0.009)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ST组,PMT和CD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P=0.210,P=0.341)。结论ST、CDT和PMT溶栓方式在治疗LEDVT方面疗效显著,PMT在双下肢周径差、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及远期血管再通方面均优于ST和CDT,且3种溶栓方式的总体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坤 王小凯 +4 位作者 陈军 林斌 石鑫 赵东波 侍继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9例DVT患者,给予系统溶栓(system thrombolysis,ST)治疗125例(ST组)...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9例DVT患者,给予系统溶栓(system thrombolysis,ST)治疗125例(ST组),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placement,IVCF)+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164例(CDT组),比较ST组和CDT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CDT组有73例患者发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其中43例患者同期行该侧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置入。CDT组有1例并发导管移位,10例发生穿刺部位瘀斑,3例发生血尿。ST组有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14例发生牙龈出血,22例发生血尿,3例出现皮肤黏膜瘀点,2例出现黑便(无需输血治疗)。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ST组血栓复发18例,CDT组血栓复发15例,2组的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此外,ST组和CDT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Villalt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ST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Villalta评分均高于CDT组,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低于CDT组;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 CDT治疗急性DVT的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原文传递
经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安成 张俊生 +1 位作者 胡涛 张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e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em周径差为(1.78±0.59)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深静脉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与系统性溶栓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学明 李慧娟 米占广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进行介入导管直接溶栓和系统溶栓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25例DVT患者进行导管介入直接溶栓治疗,据患者血栓部位和发病时间,选择同期25例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配对对照研究,观察时间点为出院时、...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进行介入导管直接溶栓和系统溶栓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25例DVT患者进行导管介入直接溶栓治疗,据患者血栓部位和发病时间,选择同期25例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配对对照研究,观察时间点为出院时、术后6个月。使用血管开通评分法,评价目标血管的开通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出血等重大不良事件。结果系统溶栓组的年龄高于导管介入溶栓组;2组发病时间均在7 d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的血管开通评分,导管介入溶栓组显著优于系统溶栓组,导管介入溶栓组有1例、系统溶栓组有2例大出血事件。结论介入导管直接溶栓在治疗DVT中疗效优于系统溶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介入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