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耗散结构系统演化论
1
作者 陈和春 《自然信息》 1989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耗散结构系统 系统演化论 系统理论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2
作者 王艳忠 宋磊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孙沛沛 王淑萍 弭连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硅质胶结物主要为来源于石英颗粒压溶作用的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长石溶蚀供源的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充填石英颗粒破裂缝型自生石英以及充填粒间孔隙型自生石英;高岭石分别为原始沉积的充填孔隙细晶高岭石杂基,大气淡水淋滤长石形成的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深埋藏封闭环境长石溶蚀原位沉淀形成的颗粒形态高岭石;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过程为原始沉积的含细晶高岭石杂基的长石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黄色荧光油充注→硅质胶结物→天然气→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硅质胶结物→蓝色荧光油充注→天然气→颗粒形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硅质胶结 高岭石 致密砂岩 上石盒子组 车西洼陷
下载PDF
地球系统演化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3
作者 张水昌 王华建 +3 位作者 苏劲 王晓梅 何坤 柳宇柯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9-773,共15页
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为例,详细论述了地球系统演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探讨超大陆散聚和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盆地“源-储-盖”叠置发育和匹配程度,以及温压系统和断裂输导体系控... 以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为例,详细论述了地球系统演化和多圈层相互作用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与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探讨超大陆散聚和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盆地“源-储-盖”叠置发育和匹配程度,以及温压系统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的油气生成和富集机制,发现华南和塔里木陆块同步漂移过程中,两次经过低纬度哈德里环流带的热带辐合区(ITCZ),均形成了优质烃源岩;提出深部构造活动和地表气候演变共同控制了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类型和发育层位,形成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寒武系—二叠系和二叠系—三叠系的多个油气系统。源-储-盖匹配程度、烃源岩母质类型、盆地深部热体制和跨构造期埋深-隆升过程,联合控制油气从生成到富集的全过程,形成了台缘带近源充注成藏、高能滩远源断裂连通成藏、走滑破裂带立体成藏3种油气富集模式,最终促使四川盆地超深层多层系天然气富集和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共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演化 圈层相互作用 古生界 海相超深层油气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世界经济系统的演化——基于状态跃迁的研究
4
作者 梁华 刘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稳定性是世界经济体系复杂演化的关键。本文在状态跃迁的框架下,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世界经济再平衡,并采用方差比检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包括对世界经济系统的演化进行阶段性划分,对不同国家间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的相关性进行聚类分析,考... 稳定性是世界经济体系复杂演化的关键。本文在状态跃迁的框架下,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世界经济再平衡,并采用方差比检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包括对世界经济系统的演化进行阶段性划分,对不同国家间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的相关性进行聚类分析,考察在世界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分析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演化中的表现。研究发现:世界经济长期处于再平衡与调整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复杂系统的典型特征。世界经济系统虽然在1910—1911年短期处于稳态,但是在1914—1947年经历了长达34年的再平衡演化过程。1948年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状态跃迁,期间经济系统内部仍然不断调整。从世界经济系统的内部协同看,国家间协同性不断加强,战争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时期影响国家之间的协同性。在1980年之后世界经济的多次调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与世界经济演化与再平衡密切相关。从2013年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新的调整期,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世界经济系统的演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演化 状态跃迁 再平衡 协同性
下载PDF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识别——基于扎根理论编码的探索性研究
5
作者 顾桂芳 李文元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许多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失败,不仅影响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发挥,而且还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学界关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研...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许多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失败,不仅影响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发挥,而且还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学界关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的现状,遵循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步骤,对中国10家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研发部长、事业部首席执行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合有关公开披露信息、新闻报道、期刊文献等二手资料收集,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模型,包括4个主范畴以及对应的10个子范畴。结果发现:吸收能力(获取与消化外部知识、转化与应用外部知识、研发投入)、组织间信任、网络嵌入性(关系嵌入、网络中心性)和环境冗余度(基础设施支撑性、配套商可得性、人才支撑、政策支持)这4个主范畴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对系统影响的作用方式和路径不同,其中吸收能力是内驱因素,组织间信任是微观情境因素,网络嵌入性是中观情境因素,环境冗余度是宏观情境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分别得出对政府和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提高环境冗余度、营造信任文化环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平台和充分重视外部知识对现有知识的有用性、坚持创新生态系统思维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系统演化 核心企业主导 影响因素识别 扎根理论编码 企业创新创造
下载PDF
贻贝目软体动物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懿 马培振 +3 位作者 李翠 左晨霞 王海艳 张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22,共17页
贻贝目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潮间带至深海等多种生境中,并因重要的经济价值、极强的演化韧性和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贻贝目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潮间带至深海等多种生境中,并因重要的经济价值、极强的演化韧性和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贻贝目软体动物的分类研究得到进一步完善,大量物种的分类地位得以明确,并建立了更加可靠、稳健的系统演化关系。本研究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贻贝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最新进展,梳理了该类群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并总结出当前较为完整、合理的国内贻贝目分类系统,以期为贻贝目软体动物的资源开发和保护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目 分类 系统演化 软体动物
下载PDF
基于SRKDA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分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2,共7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可能蕴含的多种演化特征,对演化过程的分解进行研究,提出基于谱回归核判别分析(SRKDA)的演化过程分解方法。首先介绍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分解原理,其次论证对象集合对演化过程的可表示性,给出分解方法流程,最后进...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可能蕴含的多种演化特征,对演化过程的分解进行研究,提出基于谱回归核判别分析(SRKDA)的演化过程分解方法。首先介绍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分解原理,其次论证对象集合对演化过程的可表示性,给出分解方法流程,最后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解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对象与系统功能状态对应关系的确定,各对象集合都对应了各自的子演化过程;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对象可表示各种功能状态;对象标签矩阵须满足标签值的均匀分布特征;使用SRKDA算法可以确定最大准确度和最优对象标签集合,实现演化过程的分解;实例分析得到在20000次迭代后最大准确度为0.85,3个子演化过程分别包含41,33,26个对象。研究结果可为系统故障过程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SRKDA 演化分解方法 最大准确度 对象标签矩阵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熵及其受逻辑关系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9-756,共8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系统功能状态变化的混乱程度,引入熵概念提出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熵(简称演化熵)。演化熵是演化过程某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混乱程度,是系统演化从一时刻发展到另一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混乱程度的变化度量,数值上...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系统功能状态变化的混乱程度,引入熵概念提出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熵(简称演化熵)。演化熵是演化过程某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混乱程度,是系统演化从一时刻发展到另一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混乱程度的变化度量,数值上等于该时刻事件故障概率分布熵(简称分布熵)。研究表明演化熵只能通过某时刻事件故障概率分布得到,且具有确定的值域范围;演化过程中的事件逻辑关系对演化熵的变化有直接影响,或逻辑使演化熵降低且小于任意参与事件的分布熵,与逻辑使演化熵增加且大于任意参与事件的分布熵;随传递次数增加,与逻辑和或逻辑分别对演化熵的提高和降低作用减小。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演化熵的确定过程,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继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故障概率分布 演化 分布熵 与或逻辑 影响研究 系统功能状态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提质之谜:从全面创新改革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9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李佳杰 李北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新发展格局质量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重机器学习模型 熵值法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不同类对象分布的确定方法
10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解决系统故障中不同类对象的分布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对象分布确定方法。首先,论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对象分布;其次,给出方法流程图和实现过程;最后,实例研究50个对象6个因素构成的基础数据矩阵,得到最大训练集互相关度为0.8,测... 为解决系统故障中不同类对象的分布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对象分布确定方法。首先,论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对象分布;其次,给出方法流程图和实现过程;最后,实例研究50个对象6个因素构成的基础数据矩阵,得到最大训练集互相关度为0.8,测试集互相关度为1,以及最优对象标签分布(对象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演化过程的数据基础是对象集合;方法以无监督核谱回归(UKSR)为基础,配合K-means和互信息方法,构造随机均匀分布的对象标签集合,提出最优对象标签集合的判据;通过循环确定对象标签与对象数据相关性最大时的最优对象标签集合;集合中标签值即为最优的对象分布情况;方法克服无监督学习和非线性映射等问题,且能在无监督且非线性条件下,对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对象进行分类,分析所有对象的类标签随演化时间的分布情况,缺点是只能用于研究二维平面表示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故障演化 对象分布 确定方法 无监督核谱回归(UKSR) K-MEANS 互信息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事件状态联系数构建研究
11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1,共7页
由于故障数据提取、表示、分析和处理过程存在不确定性,给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研究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事件状态联系数构建方法。基于联系数对多语义状态划分及同异反状态的表示分析能力,以系统安... 由于故障数据提取、表示、分析和处理过程存在不确定性,给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研究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事件状态联系数构建方法。基于联系数对多语义状态划分及同异反状态的表示分析能力,以系统安全为目标进行研究。分析已有精确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分析方法的不足;将事件发生概率分布划分为安全、不确定、不安全三状态等效同异反状态,进而确定状态分项系数得到事件状态联系数;通过同异反真值表确定结果事件状态联系数。结果表明,得到的事件状态联系数符合联系数构造条件和逻辑真值关系,进而获得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事件演化表示方法,也可使用集对分析的已有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搭建集对分析理论与系统安全分析的桥梁,将蕴含不确定数据的定量分析发展为不确定性分析,化简分析过程并体现同异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 系统故障演化 集对分析 事件状态 联系数 同异反逻辑 多语义 不确定性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修正方法研究
12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8-2074,共7页
为修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基于多专家经验融合,对专家给出的不同因素条件下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评估值进行修正。方法涉及DS证据论、皮尔逊相关性、信息熵等方法。讨论了系统故障... 为修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基于多专家经验融合,对专家给出的不同因素条件下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评估值进行修正。方法涉及DS证据论、皮尔逊相关性、信息熵等方法。讨论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与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关系;研究了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不准确的原因;构建了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演示了分析流程。研究表明: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是实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定量描述的基础;概率不准确的原因在于方法论、系统及因素、技术限制三方面;修正过程中也可得到评估数据重要度、概率波动重要度、专家重要度和因素重要度等相关系数。研究可对故障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故障事件发生概率 专家经验融合 修正方法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耗散性研究及关键参数计算
13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7期14-18,共5页
系统故障演化是受外界影响并不断变化的过程,为研究其耗散性,提出了一种计算演化过程耗散性的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特征,其次研究了演化的耗散性,最后提出了耗散结构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具... 系统故障演化是受外界影响并不断变化的过程,为研究其耗散性,提出了一种计算演化过程耗散性的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特征,其次研究了演化的耗散性,最后提出了耗散结构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使演化过程满足耗散结构的4个条件;可借助演化过程的物理意义和空间故障网络的数学方法构建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定量计算并判断演化过程的耗散性;通过实例展示了分析流程,并得到了预期结果,可为判断和预测系统故障演化过程最终结果对后继事件的影响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耗散结构 耗散条件 参数计算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陈辉 范源洪 +3 位作者 史宪伟 蔡青 张明 张亚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 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地理群体结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4 位作者 党玉琪 马达德 张永庶 张延华 陈艳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4-577,共14页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层压力恢复 地温-地压系统演化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西部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变异的山荆子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源 王大江 +4 位作者 王昆 丛佩华 张彩霞 李连文 朴继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0-611,共12页
【目的】山荆子是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的种,母系遗传的叶绿体基因组的非编码区适用于较低的分类阶元(如科、属)的系统研究。对野外考察新收集的山荆子种质的叶绿体DNA(cpDNA)非编码区进行测序,解析其序列遗传变异,从母系遗... 【目的】山荆子是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中分布最广泛的种,母系遗传的叶绿体基因组的非编码区适用于较低的分类阶元(如科、属)的系统研究。对野外考察新收集的山荆子种质的叶绿体DNA(cpDNA)非编码区进行测序,解析其序列遗传变异,从母系遗传基因的角度探究山荆子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关系,为我国山荆子种质资源的起源演化以及收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新收集的215份山荆子种质资源的4个非编码区trnH-psb A、trnS-trnG spacer+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对每个基因间区正反向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人工校对后,使用MEGA 7.0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并构建山荆子不同居群间基于遗传距离的Neighbour-Joining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P ver5.10.01计算叶绿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计算不同居群间的基因流和基因分化;利用Arlequin v3.5分析标准分子变异(AMOVA);运用NetWork ver4.6.1.2构建种内居群间的叶绿体DNA单倍型邻接网络关联图。【结果】4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经测序、拼接、比对和合并之后的片段长度为3 777 bp,共有171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其中包含150个插入-缺失位点、20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个单一突变位点。在215份山荆子种质中,trnH-psb A、trnS-trnG spacer+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区域的变异位点数量分别为26、32、103和10个,单倍型数量分别为8、8、6和4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DNA片段的单倍型为24个。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为trnT-5’trnL(Pi=0.01174),单倍型(基因)多样性最高的为trnS-trnG spacer+intron(Hd=0.599),最低的为5’trnL-trnF(Hd=0.228)。215份山荆子种质叶绿体DNA多样性较高(Hd=0.727,Pi=0.00577)。Tajima’s D检验中,4个cpDNA区域在各检验水平上均不显著,检测的4个cpDNA区域在进化上遵循中性模型。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结论】供试4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适合苹果属山荆子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分析。在叶绿体DNA水平导致山荆子群体进化的原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突变压力和遗传漂变。群体间遗传分化与其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山荆子可能为多点起源,推测黑龙江和吉林,内蒙古,甘肃和山西为3个可能的起源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荆子 叶绿体DNA 非编码区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系统演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崇云 马绍宾 +1 位作者 吕军 党承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616,643,共6页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数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根据生态习性与分布区气候特征,中国主要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可分为:内陆型(东部温凉型、东部温暖型、西南季风型)、沿海型和岛屿型。湘黔桂地区是油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发展中心。从染色体资料来看,其演化趋势为: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结合地理分布,油杉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而后向东发展。从分布区南北向看,核型不对称性为:台湾油杉>青岩油杉>铁坚油杉,南部类型比北部类型要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属 生态地理分布 系统演化
下载PDF
甘蔗染色体组构成系统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黄东益 郑成木 +3 位作者 庄南生 朱稳 高和琼 韩平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3-51,共9页
用核型分析方法对甘蔗祖亲种、含两物种血缘栽培种、含三物种血缘栽培种、含四物种血缘栽培种染色体组型的系统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祖荣代野生种向高代杂交栽培种(含两物种血缘以上)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是:染色体数目、异染色质含... 用核型分析方法对甘蔗祖亲种、含两物种血缘栽培种、含三物种血缘栽培种、含四物种血缘栽培种染色体组型的系统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祖荣代野生种向高代杂交栽培种(含两物种血缘以上)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是:染色体数目、异染色质含量相对增加,易位现界普遍存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核型从对称向不对称方向演化。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68-92和2n=90-120;染色体约对长度为1.56-6.38μm,相对长度为1.03-4.01;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少数为亚中部及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端部着丝点染色体;除春尼为1B核型外,其余6个品种(印度割手密、墨车里本、POJ2875、Co419、F134和ROC10)全为2B类型.分别以印度割手密和春尼基因组DNA为探针,对栽培种Co419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o419(2n=114)染色体组构成中,有6条来源于割手密种,12条来源于印度种,96条为热带种或种间重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核型分析 原位杂交 系统演化
下载PDF
鞘翅目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葛斯琴 杨星科 +1 位作者 李文柱 崔俊芝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9-605,共7页
现生鞘翅目类群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由 4个亚目组成。形态学研究表明 ,鞘翅目是一个单系 ,但在加入了分子数据之后 ,其结果证明鞘翅目为并系类群。最早的甲虫起源于二叠纪 ,与现生的原鞘亚目具有许多相似特征。大多数学者认... 现生鞘翅目类群是昆虫纲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由 4个亚目组成。形态学研究表明 ,鞘翅目是一个单系 ,但在加入了分子数据之后 ,其结果证明鞘翅目为并系类群。最早的甲虫起源于二叠纪 ,与现生的原鞘亚目具有许多相似特征。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鞘翅目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脉翅类昆虫 ,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鞘翅目与捻翅目互为姐妹群。本文对鞘翅目高级阶元 4个亚目的系统关系和有关鞘翅目的起源和演化等研究进行了总结 ,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系统演化 化石 捻翅目
下载PDF
预测信息下的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行为与系统演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诗序 关宏志 严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4,共6页
运用微观仿真方法,研究预测信息作用下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行为与路网交通流的演化.首先,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预测信息情形,设计了一种可行的行程时间预测方法,根据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过程,建立了理解行程时间更新模型和路径... 运用微观仿真方法,研究预测信息作用下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行为与路网交通流的演化.首先,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预测信息情形,设计了一种可行的行程时间预测方法,根据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过程,建立了理解行程时间更新模型和路径选择模型.然后,在2条平行路径的简单路网中,仿真了预测信息条件下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过程,分析了模型参数取值不同时路径流量随时间演化的波动性和路网系统的效率.结果表明:路网流量的波动性和系统效率都与驾驶员对预测信息的依赖程度和预测模型参数有关,且二者的变化规律相似.最后,以系统最优为目标,给出了预测模型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 系统演化 交通信息 微观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