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盐水复苏缺血小肠对小肠免疫屏障和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森森 朱振新 +2 位作者 吴洪坤 周琳 仲人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2期187-191,F000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利用高渗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可保护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减轻该过程中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从而为临床大出血、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后肠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利用高渗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可保护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减轻该过程中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从而为临床大出血、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后肠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①选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250g-300g,通过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②选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HS组)。IR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开放并经尾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HS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开放并经尾静脉输入7.5%氯化钠溶液;Sham组操作方法同IR组,但不进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再灌注6h后取标本。③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粘膜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amina propria lymphocytes,LPL)中T细胞亚群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①肠黏膜上皮细胞层中的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位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固有层淋巴细胞(LPL)中CD4+T细胞数量和CD8+细胞数量,IR组和HS组显著高于Sham组,HS组显著高于IR组。②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分析:HS组CD3+CD8+T细胞显著低于IR组和Sham组(P<0.05),HS组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IR组和NS组(P<0.05),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高渗盐水复苏缺血小肠,可有效保护小肠免疫屏障,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渗盐水 液体复苏 肠粘膜免疫屏障 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的胃肠道保护作用及系统炎性反应治疗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顾茵 宋志芳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大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衰竭 胃肠系统炎性反应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张敏杰 王成友 +4 位作者 詹勇强 倪勇 高海斌 唐远志 程书榜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 (EEN )和完全肠外营养 (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探讨早期 EEN对 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6 0只 1 80~ 2 2 0 g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EEN组、TPN组及假手术 (S)组 ,成模后分别行 TP...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 (EEN )和完全肠外营养 (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探讨早期 EEN对 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6 0只 1 80~ 2 2 0 g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EEN组、TPN组及假手术 (S)组 ,成模后分别行 TPN过渡至 EEN、TPN及正常喂养。检测 2周后实验动物死亡率、胰腺病理学和血清淀粉酶、CRP、IL - 1β、IL - 6及TNF-α的水平。结果  1 . EEN和 TPN组间动物死亡率、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胰腺病理改变类型及程度相似 ;2 . EEN组血清 CRP及 IL - 6水平显著低于 TPN组 (p<0 .0 5 ) ,而两组间 TNF-α及 IL - 1β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早期 EEN并不会加重 SAP大鼠急性期胰腺组织和系统的炎性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系统炎性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晓雯 范卫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7期2673-2675,共3页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是神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等机体众多...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是神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等机体众多神经系统病变,均有NMDAR活化或表达的改变,其可通过增加钙内流、调节下游信号分子等一系列途径加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脑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下载PDF
龙生蛭胶囊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欢乐 陈衍斌 +3 位作者 张飒乐 马怀芬 贾航欢 赵铭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研究龙生蛭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大鼠连续给予高脂饲料12周,同时于实验开始时1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60万IU·kg^(-1... 目的研究龙生蛭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大鼠连续给予高脂饲料12周,同时于实验开始时1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60万IU·kg^(-1)复制AS模型。于开始造模4周后各组大鼠分别灌胃龙生蛭(LSZ)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0.72,1.44,2.88 g·kg^(-1)),辛伐他汀5.5 mg·kg^(-1),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敏感肌张力描计技术检测动脉血管收缩/舒张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活性及表达;ELA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生蛭胶囊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液中TC、TG、LDL-C并升高HDL-C,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增加血清NO含量并提高血管内皮e NOS活性(P<0.05,P<0.01);龙生蛭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动脉血管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5-羟色氨(5-HT)的收缩反应,及对内皮依赖性舒张剂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并且舒张作用可被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阻断(P<0.05,P<0.01)。实验结果还发现龙生蛭胶囊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由高脂诱导的VCAM^(-1)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龙生蛭胶囊可显著性降低AS大鼠血脂水平;改善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抑制系统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 NOS活性、抑制VCAM^(-1)表达相关。表明龙生蛭胶囊不仅可用于防治脑梗的发生,还对AS早期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生蛭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 系统炎性反应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回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鲁谊 王雪松 +1 位作者 孙林 王满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回顾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扩髓与非扩髓患者术后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情况,探讨髓内针固定与发生SIRS的关系。方法1997年4月至2005年4月股骨干骨折患者324例,按伤情分为轻度创伤组(n=179)和中度创伤组(n=145)。治疗采取闭... 目的回顾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扩髓与非扩髓患者术后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情况,探讨髓内针固定与发生SIRS的关系。方法1997年4月至2005年4月股骨干骨折患者324例,按伤情分为轻度创伤组(n=179)和中度创伤组(n=145)。治疗采取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其中轻度创伤组64例、中度创伤组51例予以扩髓。分别记录每名患者入院后每日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术后每6 h记录相关数据,任何一项出现异常的患者即行血细胞分类计数,记录SIRS发生的情况。检测数据按不同伤情、扩髓与否进行分组,计算SIRS在各组中的发生率,并对之进行组内分组资料的卡方检验。结果术后早期出现SIRS者124例(发生率38.3%),其中轻度创伤组61例(24例扩髓,37例未扩髓),中度创伤组63例(27例扩髓,36例未扩髓)。124例中的119例经严密观测及常规术后治疗顺利恢复,5例则出现并发症。统计结果显示SIRS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股骨干髓内针固定术本身会对创伤后的机体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发生SIRS;扩髓或非扩髓并不会对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与否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综合征 系统 股骨骨折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Role of E. coli DNA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7
作者 潘文东 周红 +4 位作者 郑江 夏培元 秦孝建 鲁永玲 肖光夏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acterial DNA involv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Escherichia coli DNA (E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Escher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acterial DNA involv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Escherichia coli DNA (E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Escherichia coli 25922 with alkaline lysis method. The mice mortality was observed after EC DNA was injected into mice via caudal vein. The changes of serum TNF-α and IL-6 levels in rats were measured with ELISA after rats were given EC DNA. Calf thymus DN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Results: EC DNA led mice to death with notabl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LD50=11.51 mg/kg), but CT DNA didn't. The peak level of TNF-αwas lower in EC DNA group than in LPS group (P<0. 05), though the former reaching the peak I h earlier than the latter. However, they had coordinate ability to induce IL-6 release in rat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serum IL-6 peak level between 2 groups. Conclusion: EC DNA leads mice to death, and induces the increases of serum TNF-αand IL-6 levels in rats. EC DNA has the effect equal to LPS in inducing SIRS by triggering cytokines cas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li DN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TNF-Α IL-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