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操作系统病毒传播模型及混合防御策略
1
作者 李娟 王刚 冯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针对现实网络中用户业务需求偏好和单一防御策略的局限性,研究提出操作系统病毒传播模型及混合防御策略。首先,将网络按照采取的防御策略拆分成子网,综合考虑子网间的交叉感染和网络中病毒传播的关联性,构建多防御策略下的操作系统病毒... 针对现实网络中用户业务需求偏好和单一防御策略的局限性,研究提出操作系统病毒传播模型及混合防御策略。首先,将网络按照采取的防御策略拆分成子网,综合考虑子网间的交叉感染和网络中病毒传播的关联性,构建多防御策略下的操作系统病毒传播模型,给出了系统的平衡点求解和稳定性分析。其次,引入网络业务评估指数及负面成本定义,提出了抑制操作系统病毒传播的混合防御策略,设计了策略最优配置计算方法、执行流程和参数辨识算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操作系统病毒传播模型及混合防御策略能有效补充传统防御手段的空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系统病毒 病毒传播模型 链路中断 操作系统迁移 混合防御策略
下载PDF
针灸干预呼吸系统病毒感染致脑雾的诊疗思路
2
作者 崔洪运 杨培培 +5 位作者 农金丽 陈梓瑜 谭旭荣 张也 梁英业 王开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脑雾是一种广泛的神经认知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困难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非典型慢性亚健康症状,可对民众生活产生持续性影响且范围广大。脑雾常继发于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特别是流行性冠状病毒感染,在最近几年的流行性冠状病毒感染... 脑雾是一种广泛的神经认知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困难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非典型慢性亚健康症状,可对民众生活产生持续性影响且范围广大。脑雾常继发于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特别是流行性冠状病毒感染,在最近几年的流行性冠状病毒感染全球流行后,脑雾已经成为感染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从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后遗症脑雾的研究现状以及中医针灸干预思路进行综述,以期能进一步提供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雾 呼吸系统病毒感染 针灸治疗
下载PDF
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曲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98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根据GOS预后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CSF白细胞数等与其临床预后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98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根据GOS预后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CSF白细胞数等与其临床预后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依据GOS标准对198例急性CNS病毒感染患儿随访中发现:预后良好率为90.40%,预后不良率为9.60%。其中19例预后不良患儿疾病有严重后遗症。临床及生化资料显示:发热时间、CSF白细胞数、EEG、颅脑CT/MRI、脑膜刺激征、多次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CSF蛋白量、CRP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EG重度异常、颅脑CT/MRI异常、多次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可增加急性CNS病毒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是影响SVE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多良好。EEG重度异常、颅脑CT/MRI异常、多次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是影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病因学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诊断 预后 @ GOS 评分
下载PDF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琪佳 宫恩聪 +2 位作者 何明新 刘叔平 鄂文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可能与之相关的疾病的病人的脑脊液25例,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10例,应用PCR方法,着重检测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 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可能与之相关的疾病的病人的脑脊液25例,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10例,应用PCR方法,着重检测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对神经系统的感染,在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中,CMV阳性率为12.5%(2/16),肠道病毒阳性率为52.0%(13/25);在非病毒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中,CMV阳性率为0(0/7),肠道病毒阳性率为0(0/10)。以上提示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表明:PCR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不但对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对于疾病的预后和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肠道病毒 巨细胞病毒 病毒性脑炎 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柏景乔 张国军 康熙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66-356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血清学特点,为临床监测病原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233例为疑似感染组。另于同... 目的通过分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血清学特点,为临床监测病原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233例为疑似感染组。另于同期选取癫痫、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及不明原因的抽搐、眼肌震颤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78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和体格检查健康、无疫区生活史的适龄孕妇91例作为对照。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UB)、弓形虫(TOX)的Ig M和Ig G抗体及柯萨奇病毒(COX)Ig M抗体,比较各组别抗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健康孕妇组血清检出RUB Ig M抗体3例(3.3%)及CMV Ig M抗体1例(1.1%);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血清Ig M抗体检出率以HSV-1/HSV-2(41例,5.3%)和EBV(32例,4.1%)较高;疑似感染组血清Ig M抗体检出率以HSV-1/HSV-2(15例,6.4%)、EBV(13例,5.6%)和RUB(12例,5.2%)较高。各组RUB Ig 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疑似病例组RUB Ig M抗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χ2=8.034,P=0.005)。健康孕妇组血清Ig G抗体检出率以CMV(82例,90.1%)、RUB(76例,83.5%)、HSV-1(75例,82.4%)较高;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血清Ig G抗体检出率以CMV(753例,96.8%)、RUB(662例,85.1%)、EBV(653例,83.9%)及HSV-1(632例,81.2%)较高;疑似感染组血清Ig G抗体以CMV(221例,94.8%)、EBV(211例,90.6%)、RUB(196例,84.1%)、HSV-1(182例,78.1%)较高。各组CMV Ig G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CMV Ig G抗体检出率高于健康孕妇组(P=0.006)。疑似感染组EBV Ig G抗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RUB、CMV以及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RUB可能更易引起临床急性感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感染 EB病毒 弓形虫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抗体
下载PDF
系统病毒的消除方法
6
作者 陈德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3年第2期56-58,共3页
本文介绍了硬盘引导区的结构及读写方法,给出了从根本上消除病毒系统病毒的普适性方法,既使不清楚病毒细节,也可将它消除。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 系统病毒 消除
下载PDF
KV3000教你认识并正确防杀电子邮件系统病毒
7
《软件》 2001年第9期57-58,共2页
近来许多计算机用户给江民公司来电来信反映,在杀毒时常出现以下提示:“No File or Driveor Disk Error!”或“该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安全清除!”这是因为您是用硬盘上的WINDOWS引导的机器,而WINDOWS已加载了该文件,系统正在使用中,因此... 近来许多计算机用户给江民公司来电来信反映,在杀毒时常出现以下提示:“No File or Driveor Disk Error!”或“该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安全清除!”这是因为您是用硬盘上的WINDOWS引导的机器,而WINDOWS已加载了该文件,系统正在使用中,因此不允许杀毒软件对该带毒文件进行清除和删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您使用DOS软盘引导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3000软件 杀毒软件 电子邮件系统病毒
下载PDF
早期药物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8
作者 王芬 秦岭 刘晓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50-151,共2页
目的考察早期干预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3例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扰素三联治疗组(n=42)和抗病毒治疗组(n=41)。抗病毒治疗组采用利巴... 目的考察早期干预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3例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扰素三联治疗组(n=42)和抗病毒治疗组(n=41)。抗病毒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治疗。干扰素三联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预后。结果干扰素三联治疗组恢复时间更短(P<0.05)。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多数患者痊愈,少数患者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0,P<0.05)。结论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干扰素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 病毒性脑炎 干扰素
下载PDF
浅谈计算机网络以及系统病毒的防范措施建议
9
作者 黄斌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第4期189-189,共1页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普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方面,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病毒所造成的安...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普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方面,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病毒所造成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何通过恰当的措施优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情况,成为了我国计算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系统病毒的特点、传播方式等进行阐述,从而探究有关计算机网络病毒系统防范措施的意见,以期为我国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作出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系统病毒 防范措施分析
下载PDF
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和不良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梅笑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2269-2272,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分析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160例患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疾病的婴儿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分析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160例患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疾病的婴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主要病毒致病菌类型。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将其分为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对两组患儿临床表现、恢复程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主要有肠道病毒(EV)、乙型脑炎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u V)、双埃可病毒(HPe V)等。160例患儿中,良好预后患儿128例,不良预后患儿3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入院前病程、持续发烧时间过长,血钙值、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脑脊液乳酸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生活环境、C反应蛋白、脑脊液蛋白含量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持续发烧时间、血钙值、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脑脊液乳酸含量是导致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群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EV、JEV、Mu V、HPe V等类型;根据影响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指导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婴儿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致病菌群 不良预后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全球首个双系统病毒被截获可能出现新变种
11
《华南金融电脑》 2006年第5期35-36,共2页
瑞犀反病毒专家表示,全球首个双系统病毒在未来很可能会出现新变种。13前,全球第一个可同时感染Windows和Linux的跨平台病毒现身互联网,这个名为Bi病毒的编写者在网上公布了它的源代码。
关键词 系统病毒 变种 Windows 跨平台病毒 Linux 病毒 互联网 源代码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中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影响大吗?
12
作者 张雪飞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0,共1页
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 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仅为0.03.相反,因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05个/mm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0.30.肠道病毒并不是唯一能够引起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毒.Tyler等发现,在174例西尼罗病毒脑膜炎患者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的患者占45.6%,其中17.2%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总数
下载PDF
多聚酶试验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13
作者 雅德 《国外医学情报》 1992年第11期4-4,共1页
据《Med Post》(28:2,1992)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法可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检出率增加8~10倍。肠道病毒(EV)
关键词 肠道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医院 多伦多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加拿大 化学发光 脑膜炎 检出率 检测法
下载PDF
威胁DCS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的病毒研究
14
作者 梁海 张宇 +1 位作者 刘炯 赵东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DCS控制系统广泛应用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现场,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控制系统。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无人车间等一系列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实施,工业产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越来越... DCS控制系统广泛应用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现场,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控制系统。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无人车间等一系列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实施,工业产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OT(Operational Technology)两个层面出发,整理威胁工业控制DCS系统网络安全的病毒分类、研究DCS控制系统的安全漏洞,设计一种模拟攻击该系统漏洞的病毒程序验证、研究关键基础设施的生产工艺,设计一种篡改该关键基础设施工艺指令的方法、简要讨论如何防御工控DCS系统IT、OT层网络攻击的方法,为工业生产者提供防护DCS网络安全的运行规程参考,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研发者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 DCS控制系统 IT/OT网络安全 操作系统病毒 工艺病毒
下载PDF
弓形虫MIC1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15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5 位作者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IC1蛋白 杆状病毒系统 活性分析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BCoV纤突蛋白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16
作者 喻琦胜 朱庆 +6 位作者 周群 宋鑫 张家祺 陈涛云 徐林 张朝辉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48,共9页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0Bac同源重组后转染昆虫细胞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利用基因组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测定杆状病毒滴度。优化和筛选感染剂量对蛋白表达的影响,超速离心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和评估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全长4108 bp的BCoV S基因CAI(密码子适应指数)从0.39调整为0.87,平均GC含量从35.8%调整为50.6%。经双酶切、PCR验证,重组质粒与重组杆粒均构建成功。用5μg重组杆粒Bacmid-S转染Sf9细胞并传代至第四代后细胞病变趋于稳定,感染杆状病毒约20 h后产生典型病变,收获重组杆状病毒进行鉴定。PCR电泳结果显示重组杆粒携带S目的蛋白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试验组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所表达的蛋白为S目的蛋白,目的条带位于250 ku左右,感染剂量MOI=0.5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将50μg蛋白、20μg CpG免疫增强剂与等体积MF59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肌肉注射免疫小鼠,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蛋白后产生了IgG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高于佐剂对照组(P<0.001),最高抗体效价达1∶12800;微量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1∶224,试验组中和效价平均值高于灭活病毒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牛冠状病毒S蛋白,并对S蛋白免疫保护效果做了进一步评价,为后续牛冠状病毒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S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鳜弹状病毒糖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17
作者 张彦冰 叶加鑫 +2 位作者 孙威 刘晓丹 林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近年来,鳜弹状病毒引起的病害频发,该病毒传播快,致病性强,是引起鳜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鳜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5个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G是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为实现该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片段插入... 近年来,鳜弹状病毒引起的病害频发,该病毒传播快,致病性强,是引起鳜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鳜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5个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G是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为实现该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片段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pFastBac1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G,再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与抗性筛选后获取重组杆粒rBacmid-G,随后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杆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获取到的P3代重组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SDS-PAGE检测,成功表达后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随后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大于50 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而对照组无条带,表明制备的抗原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本试验结果可为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疫苗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糖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重组杆状病毒
下载PDF
ENO1蛋白及其相关活性位点缺失突变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18
作者 代鹏钰 杨蕊 +2 位作者 章婷婷 马昕芸 刘会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昆虫BEVS)表达糖酵解酶α-烯醇化酶(ENO1)及其3种酶活性位点缺失突变的ENO1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为后续宫颈癌的代谢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优化后ENO1序列插入pFastBacTM...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昆虫BEVS)表达糖酵解酶α-烯醇化酶(ENO1)及其3种酶活性位点缺失突变的ENO1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为后续宫颈癌的代谢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优化后ENO1序列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ENO1。分别缺失ENO1发挥糖酵解酶功能的3个活性位点,进行优化后将其插入pFastBacTM1载体,获得3个活性位点缺失的重组质粒pFastBac-M1、pFastBac-M2和pFastBac-M3。通过转座、转染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ENO1、rBV-M1、rBV-M2和rBV-M3,利用WB法对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扩增重组杆粒rBacmid-ENO1、rBacmid-M1、rBacmid-M2和rBacmid-M3,获得大小约2000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昆虫BEVS可表达ENO1蛋白及其3个酶活位点缺失的重组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其分子量约为52000,与预期相符。WB法鉴定这些蛋白能与特异性标签His-tag发生反应。结论:通过昆虫BEVS成功表达目的蛋白ENO1及其酶活性位点缺失蛋白ENO1-M1、ENO1-M2和ENO1-M3,这些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为后续测定这些蛋白与ENO1单抗亲和力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醇化酶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蛋白表达 酶活性位点缺失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NLS序列对鸭圆环病毒Ca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19
作者 栾明朱 马跃宇 +4 位作者 刘立 孙莉 李明 费东亮 马鸣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核定位信号肽(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序列对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Cap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免疫策略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将去除和未去除NLS序列的DuCV Cap基因分别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 为了研究核定位信号肽(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序列对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Cap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免疫策略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将去除和未去除NLS序列的DuCV Cap基因分别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Ⅰ中,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分析NLS序列对Cap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分别以原核表达系统构建的重组蛋白rCap(rCap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的rvAc-Cap(rvAc-Cap组)及rCap与rvAc-Cap联合(Prime-Boost组)作为免疫源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PBS对照组,定期采血,检测DuCV IgG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水平,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重组杆状病毒rvAc-Cap和rvAc-NLS-Cap,且去除NLS序列的Cap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小鼠免疫重组蛋白rCap后,重组蛋白rCap与重组杆状病毒rvAc-Cap均能够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三免后Prime-Boost组的IgG抗体水平最高,而与其他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三免后各免疫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免疫组IFN-γ、IL-2和IL-4水平与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Prime-Boost组水平最高。说明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去除NLS序列可以提高Cap基因的表达;重组杆状病毒rvAc-Cap能够活化小鼠的免疫系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而Prime-Boost免疫策略有效提高了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圆环病毒 CAP蛋白 核定位信号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
20
作者 戈玉媚 余淑素 郑晓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8期3530-353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9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研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9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比不同预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Cox回归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首发表现以发热为主,部分患儿有惊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定位损伤表现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不良预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阳性率、惊厥发作率、早期异常障碍率、颅脑CT/MRI异常率、脑电图重度率多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颅脑CT/MRI异常及脑电图重度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少部分患儿的近期预后不良,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