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地舒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鑫 邹剑 +4 位作者 董长江 陈力 何绪成 舒亚民 吴攀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为地舒单抗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MHRA)法对... 目的为地舒单抗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MHRA)法对地舒单抗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3.1首选语(PT)进行编码,并对有信号的首选语在系统/器官分类(SOC)项下进行归类。结果获得地舒单抗报告数122924个,ADE信号数875个。信号涉及26个SOC,主要集中于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分别累计ADE报告数45081个、29049个、19175个。涉及13个事件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包括步态障碍(PT数868,ROR=2.67,PRR=2.66),感觉减退(PT数470,ROR=2.05,PRR=2.04),骨髓炎(PT数374,ROR=12.21,PRR=12.17),龋齿(PT数310,ROR=22.02,PRR=21.95),乳腺癌(PT数310,ROR=2.51,PRR=2.51),高钙血症性肾病(PT数4,ROR=221.02,PRR=221.01),牙吸收(PT数36,ROR=209.46,PRR=209.38),动脉瘤样骨囊肿(PT数5,ROR=184.19,PRR=184.18),外耳道骨坏死(PT数24,ROR=171.15,PRR=171.15),糖尿病性终末器官损伤(PT数3,ROR=132.61,PRR=132.61)、植入物周围炎(PT数11,ROR=127.97,PRR=127.95),低磷酸酯酶症(PT数6,ROR=69.80,PRR=69.79)、骨肉瘤(PT数3,ROR=66.31,PRR=66.30)。在上报的99698份ADE报告中,女性占比(78.84%)远高于男性(10.89%),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及以上(44.65%),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50.63%),上报国家主要为美国(77.21%)。结论应重视地舒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的ADE,及时监测发生的ADE,采取必要干预措施,促进地舒单抗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下载PDF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的岗位作用
2
作者 曾建军 李长贵 《新疆财会》 2002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系统管理局 岗位作用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相关数据分析服用米诺环素的8~18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高危因素
3
作者 张旭升 王晓骏 +3 位作者 王丽 任秀丽 沈承武 卢翠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4-18,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及综合标准法(MHRA)筛选a≥3、95%CI>1、PRR值≥2、χ^(2)≥4的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对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首选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归类(PT)。结果共得到8~18岁儿童的疑似米诺环素ADE3668份,最终得到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181个,涉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22个SOC。发生频次前5位的米诺环素ADE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发热、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和关节痛;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单神经病和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肌炎。结论8~18岁儿童应用米诺环素时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临床应用中米诺环素ADE包括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甲状腺炎和肠梗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四环素 米诺环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4
作者 李金洋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54-1158,I0001-I0003,共8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相关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不良事件,根据首要怀疑药物,以替诺福韦、奈韦拉平、...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相关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不良事件,根据首要怀疑药物,以替诺福韦、奈韦拉平、齐多夫定、阿德福韦为对照组,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结合压缩估计算法对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别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进行亚组信号挖掘。结果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发生的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分别为1165、2713例次。与对照相比,拉米夫定的肾功能损害风险更高。除肾功能损害外,HIV组肾衰、HBV组中毒性肾病风险均较对照更高。HIV合并HBV感染是拉米夫定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提示拉米夫定存在肾脏及泌尿系统损害的风险,该发现可为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核苷(酸)类 肾脏 泌尿系统 肾功能损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DA报告系统的乌司奴单抗严重不良事件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滕威 沈皓 +2 位作者 焦敏 周晶晶 于鲁海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的乌司奴单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及信号检测。结果:共得到乌司奴单抗相关药物警戒信号90个(116 311例次),同时满足ROR法及PRR法识别并排除同义合并、药物外不良事件,共得到38个药品不良信号(44 515例次),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13个信号未在乌司奴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提及,涉及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主要累积器官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9543例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66例次)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5801例次)等;涉及死亡结局信号28个(811例次),按频次排序排名前二的分别为肺炎(95例次)和牛皮癣(60例次)。结论: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涉及的严重的、新的药物警戒信号。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给药部位、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系统及感染药物警戒信号,及早科学识别药品不良事件,做好相应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奴单抗 药物警戒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羟考酮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伍湘平 张露 +4 位作者 黄行行 黄凌 卢熙奎 王震霆 肖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34,共13页
目的:羟考酮与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联用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本研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 目的:羟考酮与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联用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本研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挖掘羟考酮单用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的中枢神经系统AEs的风险信号,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的单用羟考酮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的AEs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及贝叶斯法进行AEs风险信号挖掘分析。报告数≥3且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95%CI下限>1;报告数≥3,比例报告比值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2且χ^(2)值≥4;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s,IC)95%CI下限(IC025)>0;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数(empirical Bayes geometric mean,EBGM)95%CI下限(EBGM05)>2,N>0被定义为阳性信号。结果:共挖掘到单用羟考酮中枢神经系统AEs报告数为5793例,合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报告数分别为366、622、740例。消费者和医师是主要上报人群。单用羟考酮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1~80岁。羟考酮联用相关药物年龄主要分布在46~60岁。女性发生AEs的风险大于男性,报告国家以美国为主。单用羟考酮与肌阵挛[ROR=2.92,95%CI 2.28~3.76;PRR=2.92,χ^(2)(77.49);IC=1.52,IC025(0.65);EBGM=2.89,EBGM05(2.33)]、谵妄[ROR=4.69,95%CI 4.24~5.21;PRR=4.66,χ^(2)(1052.64);IC=2.17,IC025(1.81);EBGM=4.50,EBGM05(4.13)]、精神异常[ROR=2.95,95%CI 2.53~3.44;PRR=2.94,χ^(2)(206.93);IC=1.56,IC025(0.96),EBGM=2.95,EBGM05(2.58)]、急性中枢性呼吸抑制[ROR=2.87,95%CI 2.68~3.08;PRR=2.82,χ^(2)(971.62);IC=1.52,IC025(1.33);EBGM=2.87,EBGM05(2.76)]的关联性强;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与精神异常[ROR=10.08,95%CI 9.38~10.78;PRR=9.90,χ^(2)(64.06);IC=3.33,IC025(1.65);EBGM=10.08,EBGM05(5.61)]、震颤[ROR=3.09,95%CI 2.76~3.42;PRR=3.08,χ^(2)(48.93);IC=1.63,IC025(1.17);EBGM=3.09,EBGM05(2.34)]的关联性最强;联用抗抑郁药与谵妄[ROR=13.23,95%CI 12.23~14.23;PRR=12.87,χ^(2)(43.86);IC=3.69,IC025(1.36);EBGM=12.23,EBGM05(5.32)]、嗜睡[ROR=6.74,95%CI 6.15~7.33;PRR=6.73,χ^(2)(53.42);IC=2.75,IC025(1.52);EBGM=6.73,EBGM05(4.10)]的关联性最强;联用抗惊厥药与肌阵挛[ROR=17.89,95%CI 17.46~18.32;PRR=17.72,χ^(2)(971.39);IC=4.16,IC025(2.70);EBGM=17.89,EBGM05(12.46)]、谵妄[ROR=4.86,95%CI 4.45~5.27;PRR=4.82,χ^(2)(69.49);IC=2.28,IC025(1.51);EBGM=4.86,EBGM05(3.44)]的关联性最强。结论:基于对FAERS数据库的药物警戒研究,应加强羟考酮单用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的临床用药监测,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相关A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来氟米特致肝损伤病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向丽 张志琪 +3 位作者 孙丽莹 郭明星 曾志贵 徐菀佚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来氟米特肝损伤的药品不良反应特点,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警示此药具肝损伤特点。方法比较各国说明书和指南对肝损伤...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来氟米特肝损伤的药品不良反应特点,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警示此药具肝损伤特点。方法比较各国说明书和指南对肝损伤患者使用来氟米特的推荐意见;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 report ratio,PRR)对FAERS数据库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来氟米特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对其患者人群特点、原发病、合并用药、临床结局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来氟米特说明书【禁忌症】中写明了严重肝脏损害禁用,相对其他国家的说明书或指南推荐使用过于宽泛。美国说明书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伤和致命性肝衰竭的报道,避免用于之前有肝病史或ALT>2倍正常值的患者。FAERS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来氟米特不良事件28186例,其中肝损伤不良反应人数4319例,占17.9%。来氟米特与其他药物肝损伤的ROR和PRR分别是51.6和43.9。肝损伤患者中女性人数约为男性的3.5倍,年龄46~60岁占比最高,达35.1%。治疗原发病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占77.5%。合并用药方面,单用来氟米特患者2288例,占52.98%,其次是合并使用1~5种药物,占29.22%;合并使用阿达木单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的患者例数最多。死亡风险主要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与合并用药种类无显著相关性。男性、高龄,死亡风险增加。结论我国临床使用来氟米特应警惕其引起肝损伤风险,应间隔2~4周监测患者肝功能,尤其与其他有肝损伤风险药物合用时更应该加强监测,有肝病史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肝损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原始数据和OpenVigil 2.1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振威 张泽华 林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对比基于原始数据和OpenVigil 2.1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数据分析的异同,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21年数据,以目标药品“达格列净”和目标不良事件“急性肾衰竭”为例,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 目的对比基于原始数据和OpenVigil 2.1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数据分析的异同,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21年数据,以目标药品“达格列净”和目标不良事件“急性肾衰竭”为例,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对比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差异,包括数据内容、数据清洗、药品查询、不良事件查询等。采用STATA软件对FAERS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查询与统计;采用Excel软件对OpenVigil 2.1检索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2种研究方式的差异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数据内容:原始数据可完整分析FAERS数据,包括54个字段信息;OpenVigil 2.1仅提供17个字段信息。数据清洗:原始数据下载后导入STATA软件,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方法基于人口学信息文件中primaryid、caseid和fda_dt 3个字段完成数据清洗,保留1726988个案例;OpenVigil 2.1本身已完成数据清洗,其基于人口学信息和药品信息2个文件进行清洗,仅保留报告中所有药品均可准确识别的案例,最终纳入1280476个案例,相较原始数据分析OpenVigil 2.1数据保留度为74.1%。药品查询:原始数据药品信息文件中“drugname”和“prod_ai”2个字段包含药品名称信息,需要根据目标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在上述字段进行同时检索,共有4024例达格列净相关案例;OpenVigil 2.1提供多种药品检索方式,包括通用名检索和ATC编码检索,采用通用名检索共2751例达格列净相关案例。不良事件查询:原始数据不良事件信息文件中“pt”字段含有不良事件信息,需要结合MedDRA字典确定目标事件的检索词,共有36929例急性肾衰竭相关案例;OpenVigil 2.1提供多种不良事件检索方式,包括标准MedDRA分析查询(广义)、标准MedDRA分析查询(狭义)、高位语、首选语、低位语,采用标准MedDRA分析查询(狭义)共有22817例急性肾衰竭案例。结论基于原始数据与OpenVigil 2.1都可以进行FAERS相关研究。前者对数据处理、软件操作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可获取FAERS所有信息,对罕见事件或深入分析更具优势;后者操作相对简单,但仅可获取部分FAERS信息,对初学者和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研究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OpenVigil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的儿童奥司他韦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9
作者 杨波 侯文婧 +1 位作者 廖雯 温爱萍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5期109-113,共5页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奥司他韦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以奥司他韦为首要怀疑药物、发生于0~17岁患儿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比...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奥司他韦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以奥司他韦为首要怀疑药物、发生于0~17岁患儿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信号挖掘,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中的首选语(PT)及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编码和归类。结果 共挖掘到奥司他韦相关ADE报告3 100份,检测到阳性信号76个,主要集中在精神病类(34个)、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3个)、胃肠系统疾病(7个)、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6个)、免疫系统疾病(3个)等12个SOC。发生频次排前20位的ADE有幻觉(455次)、异常行为(428次)、呕吐(410次)、谵妄(120次)、意识模糊状态(111次)等,信号强度排前20位的ADE仍以精神病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为主。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均排前20位的ADE有尖叫、恐惧、睡惊症,药品说明书中均未提及。结论 患儿临床应用奥司他韦时,应关注精神疾病、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以及皮肤和眼部的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司他韦 儿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原研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与用药启示
10
作者 刘宁 范宝霞 +1 位作者 张红艳 彭婷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挖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原研品种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R/ADE)风险信号,为我国仿制品种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法(PR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美国... 目的:挖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原研品种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R/ADE)风险信号,为我国仿制品种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法(PR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ADR/ADE报告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在FAERS数据库中收集到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ADR/ADE报告2 344例。运用3种方法检测出首选术语(PT)层级信号137个,累及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在标准Med DRA分析查询(SMQ)层级检测出风险信号24个。分别按照SOC报告数、PT的信号强度、SMQ的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序,低血糖及低血糖导致的各种临床表现为最常见的ADR/ADE。挖掘出血糖升高、体重增加、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和各种新生儿疾病是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ADE,对以上信号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分析。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血糖升高、体重增加、胰岛素自身免疫性综合征等ADR/ADE,需在用药过程中格外注意;一般妊娠期不建议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依达拉奉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1
作者 何蓉蓉 彭晶 +1 位作者 郭艳琼 李庆德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e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依达拉奉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报告,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依达拉奉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 目的: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e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依达拉奉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报告,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依达拉奉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中收集2017年4月—2022年12月有关依达拉奉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报告,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以及国际上常用ADE信号检测比例报告(proportional reportingratio,PRR)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367份报告,涉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43.46%)、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3.28%)以及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6.69%)等13类系统/器官分类项。其中,药物无效、患者疾病进展以及病情恶化的预警报告分别为239份、227份和125份,肌萎缩侧索硬化信号强度较高(PRR=1269.58),这些不良事件均未出现在说明书中。结论:依达拉奉相关报告反映出其在临床治疗中存在药效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在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中,除了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说明书包含的不良事件之外,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策略,保证临床干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依达拉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高血糖风险分析
12
作者 谢波 李志浩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1期104-11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7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接受5种ICIs(伊匹木单抗、纳...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7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接受5种ICIs(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致高血糖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AD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共收集到ICIs相关ADE报告271263份,ICIs相关高血糖ADE报告共3587份,涉及患者2927例。其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58.46%比34.51%);患者平均年龄为65.49岁,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比(48.21%)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5种ICIs均有死亡事件报告。ADE报告首选语中糖尿病的报告数最多(694份,19.85%),暴发性1型糖尿病[ROR=334.22,95%CI(270.69,412.66),PRR=333.71,χ2=28678.65]的信号最强;伊匹木单抗与高血糖症的相关性显著[ROR=158.24,95%CI(121.13,206.71),PRR=157.75,χ2=8401.64];1型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5种ICIs共有的ADE阳性信号首选语。结论在肿瘤免疫治疗期间,ICIs可能导致高血糖,ICIs与1型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高血糖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莫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经纬俊 彭苗苗 葛卫红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库中,以替莫唑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24 725份,共识别出300个ADE信号,共涉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惊厥发作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42个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这些在说明书中未有记录,如假单胞菌皮肤感染、疱疹性脑膜脑炎、舌下神经性瘫痪、汗孔角化病等。结论 替莫唑胺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被发现,临床使用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下载PDF
降压药物肾脏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分析
14
作者 曾丽梅 彭梅 王邓超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0期122-125,共4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降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降压药物肾脏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 27.0)的首选语描述A...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降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降压药物肾脏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 27.0)的首选语描述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挖掘相关信号。结果共纳入10494例报告。其中,低钾血症、肾功能异常、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晶沉积和尿酸性肾损害分别有8159,1727,446,109,53例,阳性信号数量分别有66,43,27,8,6个;男性患者在除尿酸性肾脏损害外的ADE类别中均多于女性;主要年龄以≥41岁居多;美国是报告各类ADE最多的国家。共42种降压药物显示出肾功能异常阳性信号,涉及利尿剂、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和复方制剂。共8种降压药物显示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晶沉积阳性信号,涉及利尿剂、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共18种药物具有≥3个ADR信号,其不良转归结局基本相似。结论多种降压药物均可导致肾脏相关ADE;降压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肾功能异常、低钾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晶沉积和尿酸性肾损害发生风险,尤其关注产生多种ADE的降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物 肾功能异常 痛风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比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片类药物便秘不良事件数据挖掘
15
作者 周磊 朱炜炜 +2 位作者 李里 杜晓艳 吴斌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0期115-119,共5页
目的促进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至2022年阿片类药物(11个)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组件(IC)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400986例以阿片类... 目的促进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提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至2022年阿片类药物(11个)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组件(IC)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400986例以阿片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其中便秘事件6045例。2004年至2022年,阿片类药物ADE报告及便秘事件报告数量均呈上升趋势;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以北美洲患者(71.65%)及非健康专家(57.44%)报告为主。报告数量排名前5的阿片类药物分别为羟考酮(2394例)、芬太尼(895例)、丁丙诺啡(846例)、吗啡(791例)、曲马多(596例),累计占比超90%;共8个药品生成信号,其中羟考酮[ROR=1.54,95%CI(1.48,1.61)]、芬太尼[ROR=1.33,95%CI(1.24,1.42)]、丁丙诺啡[ROR=1.32,95CI%(1.23,1.41)]、吗啡[ROR=2.27,95%CI(2.11,2.44)]、曲马多[ROR=2.03,95%CI(1.87,2.20)]与便秘存在明显关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ADE信号强度增加。便秘病例阿片类药物以口服(羟考酮、吗啡、曲马多)和经(透)皮给药(芬太尼、丁丙诺啡)为主。结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与便秘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监测长期使用该类药物老年患者的相关胃肠道功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便秘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索拉非尼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6
作者 伍绮敏 宿凌 +5 位作者 梁燕坤 何佳欣 丁楚凤 王宇婷 郑靖萍 马麟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9期117-121,共5页
目的挖掘索拉非尼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促进索拉非尼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6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有关索拉非尼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 目的挖掘索拉非尼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促进索拉非尼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6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有关索拉非尼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进行信号检测,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中的首选语(PT)及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编码和归类。结果共检索到以索拉非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7838份(涉及患者17838例次),共报告ADE 77033项。经ROR法和MHRA综合标准法检测,共筛选出ADE信号29880项,累计PT 375个,涉及21个SOC。ADE信号报告数最多的SOC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7557项),强度最强的为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产生的蛋白升高(ROR的95%置信区间下限=181.29)。结论目前的索拉非尼药品说明书中对不良反应的表述尚不全面,而该药的临床应用较广泛,且较新的临床研究较少,该研究补充了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但真实世界中信号较强的ADE,为该药的药物警戒工作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17
作者 赵俊 董丽 +3 位作者 王洋 梁瑜 杨雪 李恩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 目的分析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中艾司洛尔致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进行挖掘验证其一致性。结果文献检索共纳入14篇个案报道,14例患者发生艾司洛尔不良反应/事件;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9.79岁;发生时间最短为立即发生,最长9 d;不良反应主要有癫痫发作、谵妄、低钠血症、心脏骤停、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假阳性冠状动脉痉挛等。美国FAERS数据库中艾司洛尔不良事件报告208例,发生不良事件559例次,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21个;不良事件信号强度排序为:交界异位性心动过速、心搏出量降低、无脉性电活动、外渗、热射病、心室机能障碍、室颤、输液部位渗出、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痉挛等,与文献收集的病例报告一致性较高。结论艾司洛尔临床应用广泛,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多为轻微且短暂,但有严重的且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反应/事件。建议临床使用时仍需谨慎,对不良反应/事件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尽早给予相关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神经系统 低钠血症 心脏 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秋水仙碱相关神经毒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汀溪 赵志刚 +3 位作者 石延枫 张杨 张伊楠 朱斌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 评价秋水仙碱相关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AEs)的风险及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秋水仙碱相关nAEs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 目的 评价秋水仙碱相关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AEs)的风险及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秋水仙碱相关nAEs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对nAEs及缺血性、出血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及患者结局。结果 共提取秋水仙碱相关nAEs 906例,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分别是头痛(ROR_(025)=1.09,IC_(025)=0.30)、感觉减退(ROR_(025)=1.79,IC_(025)=1.09)、意识丧失(ROR_(025)=1.62,IC_(025)=0.99),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均不存在信号。秋水仙碱相关nAEs发生时间中位数为30 d,7.42%的患者死亡。结论 秋水仙碱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未检测到信号,但临床应警惕一些其他罕见神经毒性不良事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 缺血性 出血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9
作者 梁皓楠 李中华 +1 位作者 王巧云 李祥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8期1016-1019,1024,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对美国FAERS数...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替罗非班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挖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上报的替罗非班相关ADE信号进行挖掘。结果:纳入研究的报告共17 307 472份,收集到以替罗非班为主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共2 387份,报告者主要来自中国(1 221份,占51.15%);报告者身份主要为医师(1 466份,占61.42%);涉及适应证共2 444例次,主要为抗血小板治疗(1 428例次,占58.43%);挖掘出有效信号111个,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心肌梗死等;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心脏器官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现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肌钙蛋白T升高、心源性死亡、黏膜出血等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结论:通过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替罗非班相关ADE信号的挖掘分析,提示临床使用该药时除了要关注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外,对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一些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新的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也需要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药品不良事件 药物警戒 比例失衡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多黏菌素E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20
作者 杨欣彤 章新晶 +2 位作者 江文静 彭洪薇 刘建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0期1257-1261,1266,共6页
目的:挖掘多黏菌素E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识别出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3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的所有多黏菌素E相关AD... 目的:挖掘多黏菌素E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识别出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3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的所有多黏菌素E相关ADE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映射得到对应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并与药品说明书记录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对不同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术语(PT)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得到的1432例次报告事项,挖掘到140个以多黏菌素E为怀疑药物的ADE信号。其中涉及21种SOC,主要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81例次,占26.61%),其次为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168例次,占11.73%)和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25例次,占8.73%)。报告例次数排序靠前的ADE信号涉及耐药、急性肾损伤、病原体耐药等PT,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等PT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信号强度排序靠前的ADE信号涉及胆石性肠梗阻、巴特综合征、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PT,且上述3种PT均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结论:对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多黏菌素E相关ADE信号进行挖掘和评价,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E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比例失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