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西域谪戍见闻书写研究
1
作者 孙亚茹 赵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颇多其谪戍期间的西域见闻经历,对西域自然风情中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生态,以及西域社会风貌中的社会构成与管理、民俗信仰等方面皆作了细致描绘,反映了十八世纪西域的自然、社会文化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价...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颇多其谪戍期间的西域见闻经历,对西域自然风情中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生态,以及西域社会风貌中的社会构成与管理、民俗信仰等方面皆作了细致描绘,反映了十八世纪西域的自然、社会文化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谪戍
下载PDF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鬼神书写动机重探
2
作者 严瑞彬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晚年创作的小说,书中主要以志怪见闻为创作对象。《阅微草堂笔记》鬼神书写有三种动机:一是接受和转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清代《聊斋志异》消遣娱乐的功能,在情节铺排上显得更为直接,纯粹游心寓目,而非主...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晚年创作的小说,书中主要以志怪见闻为创作对象。《阅微草堂笔记》鬼神书写有三种动机:一是接受和转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清代《聊斋志异》消遣娱乐的功能,在情节铺排上显得更为直接,纯粹游心寓目,而非主题先行;二是以鬼神世界呈现与人间无异的逻辑,包含一些道德思想,带出劝善惩恶的目的;三是借鬼神“异物”之体来抒发个人的学术见解。可见纪昀创作动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更倾向于复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志怪小说 书写动机
下载PDF
学问何以用:纪昀试律诗学新论
3
作者 谢冰青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73,共10页
清人以学人之诗目试律。清代试律的典范名家纪昀论古近体诗与试律均重学问,他认为诗之本旨在于主体情志的抒发,并且强调情志抒发也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法度。试律由于缺乏主体情志,且存在程式化与格调浅俗之病,所以被视为体卑。以学问入试... 清人以学人之诗目试律。清代试律的典范名家纪昀论古近体诗与试律均重学问,他认为诗之本旨在于主体情志的抒发,并且强调情志抒发也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法度。试律由于缺乏主体情志,且存在程式化与格调浅俗之病,所以被视为体卑。以学问入试律既可补足试律主体情志缺失的遗憾,也可弥补其体卑的艺术瑕疵。对于学问入诗所带来的理性思维与诗歌感性表达的冲突,纪昀既推举自然理趣的审美追求,也为之另立意脉清晰、语言清浅的审美范式。纵观纪昀的试律诗学,学问既是知识性的内容也是思辨性的思维模式,而这一思辨性的思维对于他的古近体诗创作与批评皆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化 试律 体卑 理趣
下载PDF
纪昀与洪亮吉流放新疆诗歌书写之比
4
作者 迟晶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91-100,共10页
据文献统计,乾嘉两朝是清代发往新疆并留下相关诗作的流人人数最多的时期。纪昀与洪亮吉,两位同有四库背景的乾嘉知名文人在京师常相过从,情谊匪浅,又因缘巧合于不同时间被流放新疆。二人被发遣到离家万里的边塞之地,一方面承受着被流... 据文献统计,乾嘉两朝是清代发往新疆并留下相关诗作的流人人数最多的时期。纪昀与洪亮吉,两位同有四库背景的乾嘉知名文人在京师常相过从,情谊匪浅,又因缘巧合于不同时间被流放新疆。二人被发遣到离家万里的边塞之地,一方面承受着被流放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又感受着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光所带来的震撼,纠结、复杂的情绪充斥心头,他们感物吟志,用同且不同的诗歌书写内容共同丰富了乾嘉新疆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乾嘉时期 新疆流人诗歌 比较
下载PDF
纪昀对《瀛奎律髓》批评原因探析
5
作者 李志翔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1期62-64,共3页
方回《瀛奎律髓》是纪昀用力评点的诗学著作之一,纪昀在其所撰《瀛奎律髓刊误》中认为方回“选诗之大弊有三:矫语古谈,标题句眼,好尚生新。”其论诗也有三大弊端:“党援”“攀附”“矫激”。本文对二人著作进行细致考察,探析纪昀对《瀛... 方回《瀛奎律髓》是纪昀用力评点的诗学著作之一,纪昀在其所撰《瀛奎律髓刊误》中认为方回“选诗之大弊有三:矫语古谈,标题句眼,好尚生新。”其论诗也有三大弊端:“党援”“攀附”“矫激”。本文对二人著作进行细致考察,探析纪昀对《瀛奎律髓》批评原因,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二人诗学理念存在差异;二是受所处时代诗坛的影响;三是纪昀对方回存在个人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方回
下载PDF
纪昀的批评理念与诗歌批评成就 被引量:8
6
作者 蒋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7,2,共10页
纪昀与其说是一位诗论家,还不如说是诗歌批评家更合适。他初学诗从玉溪入,后颇涉猎于苏、黄,于江西宗派亦略窥涯涘,留下若干别集、总集的批点。其诗歌批评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在《瀛奎律髓刊误》中,主要有评诗坚持艺术标准第一等两方面... 纪昀与其说是一位诗论家,还不如说是诗歌批评家更合适。他初学诗从玉溪入,后颇涉猎于苏、黄,于江西宗派亦略窥涯涘,留下若干别集、总集的批点。其诗歌批评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在《瀛奎律髓刊误》中,主要有评诗坚持艺术标准第一等两方面。在实际批评中,他通过对一些作品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的独到揭示,提出三个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批评原则。其批评方法,则表现为始终从体制入手把握作品,这使他对诗歌作品的理解明显比前人通达,对批评尺度的掌握也更有分寸,"切"成为他衡量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尺度,对作品的负面评价往往更能显示他锐利的批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批评 理念 成就
下载PDF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诗学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7,共12页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 纪昀《唐人试律说》立足于唐代试律诗的评点,而又超越了唐代,超越了一般的评点,上升到试律诗学的理论建构。他对试律诗体进行恰当定位,既承认试律的独特性,又要求以诗歌法则对它加以规范,并从提高作诗者人格与气格、崇尚风骨健笔方面,提升试律体格;他每以感性生命实体为比喻,以毛发、血脉、筋骨、精神为核心范畴,视试律诗为一完备的有机生命体,从而构成其灌注生命精神的试律诗整体观:先全体后工拙;先立意后语句;追求血脉贯通,浑然无迹;在唐代试律的评点中,纪昀建立了各种"法"、"诗法",并从反面提出"非法"、"非诗法"、"非格",进而总结出诸多诗病,但他又能超越具体之法,对那些变化自如、用法于无迹的试律诗歌极口称赞,崇尚"活法"、无法、自然超妙、神似与神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试律说》 试律诗学 诗体定位 诗格
下载PDF
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诗歌批评 被引量:6
8
作者 蒋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195,共12页
作为《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诗歌批评方面,不但许多评价得到他的认同,其中屡屡使用的"意境""兴象"等词语也是纪昀惯用的概念,而贯穿在提要中的折衷观念更是纪昀学术思想和文学... 作为《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诗歌批评方面,不但许多评价得到他的认同,其中屡屡使用的"意境""兴象"等词语也是纪昀惯用的概念,而贯穿在提要中的折衷观念更是纪昀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根据《总目》提要与纪昀诗论的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总目》充分反映了纪昀的诗学观念和对历代诗家的具体看法。我们可以通过《总目》提要来间接认识纪昀的诗学观念和批评,同时对其凭藉"钦定"身份施予清代中叶以降诗学的影响给予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诗歌 批评
下载PDF
纪昀与《四库全书》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爱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9,共7页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 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浩大的文化工程。著名学者纪昀参与其中,既总揽全局,“撮举大纲”,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又主持纂成《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并先后主持文渊阁、文源阁和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复校事宜以及各阁《四库全书》的补遗工作,成为纂修工作中惟一始终其事而总其成者,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文化工程
下载PDF
方回与纪昀评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不同视野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宏昌 誉高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3,共7页
在诸多杜诗的研究中,方回与纪昀均用力于《瀛奎律髓》之杜诗选,尤其对于"沉郁顿挫"说之诠释均具代表性。前者虽未明言"沉郁顿挫",但在阐释杜诗时较侧重其情感悲壮慷慨之分析,并揭示社诗章法的起承转合的灵活性,详... 在诸多杜诗的研究中,方回与纪昀均用力于《瀛奎律髓》之杜诗选,尤其对于"沉郁顿挫"说之诠释均具代表性。前者虽未明言"沉郁顿挫",但在阐释杜诗时较侧重其情感悲壮慷慨之分析,并揭示社诗章法的起承转合的灵活性,详细分析杜诗的气脉贯连、起伏曲折、营造顿折之内涵,并通过杜诗"拗体"、"变体"的特殊性抉发其韵律曲折所展现的"顿挫"特色。后者则异常清晰地肯定杜诗"沉郁顿挫"的特色,直接以"沉郁顿挫"评点杜诗,其文义已包含杜诗深广的忧思、深挚而厚积的情感力量、言辞气魄极大的风格,同时结合语意脉络的委婉变化、诗句起承转合的曲折加以品评,均体现出"沉郁"而"顿挫"之义。纪昀之论述是后方回选、评的再评点,虽颇多内容直指杜诗,但更多是针对方回论点而发,有同有异,但在对"阖辟顿挫"的具体阐释上,较方回诠释途径更侧重在深窥杜甫何以能创造出阖辟顿挫笔法,注目在杜诗脉络的屈曲起伏、曲折连贯的角度加以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方回 瀛奎律髓 沉郁顿挫
下载PDF
诗教法则的严守与变通——纪昀评点《玉台新咏》管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纪昀评点《玉台新咏》是其《玉台新咏》研究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点中论析源流,品鉴赏读,渗透着纪氏一贯的诗学思想,贯彻着成熟的批评理念,包括肯定"情"为诗的本体,体悟作诗说诗之法,体现沿波讨源的史学意识等方面。对于诗... 纪昀评点《玉台新咏》是其《玉台新咏》研究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点中论析源流,品鉴赏读,渗透着纪氏一贯的诗学思想,贯彻着成熟的批评理念,包括肯定"情"为诗的本体,体悟作诗说诗之法,体现沿波讨源的史学意识等方面。对于诗教法则的严守与变通,使评点交织着通达之论与迂腐之语。由此映照出正统派文人对艳体诗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校正》 评点
下载PDF
纪昀的晚年心态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波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纪昀固鄙视小说,晚年曾为未能著书以实现学术研究的夙愿而深为遗憾,则他又为何在晚年以持续十年的时间写作《阅微草堂笔记》?对这一问题,前人各有解释,但本文认为这与他晚年的心态直接相关,并从“忧愤与劝惩”、“惶恐与自守”、“孤独... 纪昀固鄙视小说,晚年曾为未能著书以实现学术研究的夙愿而深为遗憾,则他又为何在晚年以持续十年的时间写作《阅微草堂笔记》?对这一问题,前人各有解释,但本文认为这与他晚年的心态直接相关,并从“忧愤与劝惩”、“惶恐与自守”、“孤独与怀旧”三方面来探讨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小说 创作心理 忧愤意识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与纪昀诗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传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学批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自问世以来,一直为诗歌史研究者所重视。作为《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纂,纪昀的诗学思想在《总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总目》诗学批评的思想内涵及其倾向... 《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学批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自问世以来,一直为诗歌史研究者所重视。作为《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纂,纪昀的诗学思想在《总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总目》诗学批评的思想内涵及其倾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诗学批评 诗学观
下载PDF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的得与失 被引量:4
14
作者 詹杭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9-35,共7页
纪昀批评方回《瀛奎律髓》有《瀛奎律髓刊误》一书,虽然在全书之总序中,对方书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但是在书中之具体评语中,却承认方回有大量“精确之论”。本文对纪评之得失作出详尽分析,揭示纪评由一概之抽象否定到大量之具体肯定的... 纪昀批评方回《瀛奎律髓》有《瀛奎律髓刊误》一书,虽然在全书之总序中,对方书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但是在书中之具体评语中,却承认方回有大量“精确之论”。本文对纪评之得失作出详尽分析,揭示纪评由一概之抽象否定到大量之具体肯定的深刻矛盾现象,指出研读《瀛奎律髓》,既不能存《瀛奎律髓刊误》先入之见,以妨碍对方回原评的正确理解,也不能置纪昀之卓论精识于不顾,需要仔细判别,参酌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回 《瀛奎律髓刊误》 清代诗学
下载PDF
纪昀与《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东方 周明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由于纪昀自称"余不知医",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与纪昀关系不大。实际上,纪昀与《总目》在重视医学、轻视医人、批判神仙与房中、反对温补而倾向寒凉等医学观点上多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两者对张介宾喜用药... 由于纪昀自称"余不知医",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与纪昀关系不大。实际上,纪昀与《总目》在重视医学、轻视医人、批判神仙与房中、反对温补而倾向寒凉等医学观点上多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两者对张介宾喜用药物上都存在相同的误读。由此可以确认,《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的学术观点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纪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张介宾 目录学
下载PDF
论纪昀及四库馆臣的音乐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兰香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7-210,共4页
清代大学者纪昀及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为一百余种近千卷音乐文献撰写了两万多字的书目。在这些中,充分表现了他们崇雅黜俗、厚古薄今、重道轻技的音乐思想。这些观点代表了清代官方正统的音乐思想,与清代其他个人的音乐论著相... 清代大学者纪昀及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为一百余种近千卷音乐文献撰写了两万多字的书目。在这些中,充分表现了他们崇雅黜俗、厚古薄今、重道轻技的音乐思想。这些观点代表了清代官方正统的音乐思想,与清代其他个人的音乐论著相比,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由于《四库全书总目》一般被视为目录学著作,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学者对其中有关音乐论述的关注与利用尚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馆臣 音乐思想
下载PDF
化虚构为见闻——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子彦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93-797,814,共6页
纪昀批判蒲松龄《聊斋志异》"燕昵之词、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认为这些细节描写没有根据,他自己在创作中则通过强调故事得之于耳目,利用"鬼狐"超人能力等来展现心理等隐秘内容,从而化虚为实,有意写实。这... 纪昀批判蒲松龄《聊斋志异》"燕昵之词、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认为这些细节描写没有根据,他自己在创作中则通过强调故事得之于耳目,利用"鬼狐"超人能力等来展现心理等隐秘内容,从而化虚为实,有意写实。这些连同反对凭空虚构、人为制造偶然性等,共同构成了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叙事上比较突出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了清代笔记小说更为保守和符合正统观念的一种发展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虚构 鬼狐 耳目
下载PDF
乾嘉学人与朝鲜学人之交游——以纪昀与洪良浩之往来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卫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26,167-168,共15页
1794年十二月,洪良浩作为冬至使兼谢恩使第二次来华,在第一次来华所确立的"北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积极与清人交往,与纪昀的交往尤值得关注。尽管与纪昀首次见面并未交谈,随后他派其子拿着诗文稿前往纪家拜访,受到热情接待,纪... 1794年十二月,洪良浩作为冬至使兼谢恩使第二次来华,在第一次来华所确立的"北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积极与清人交往,与纪昀的交往尤值得关注。尽管与纪昀首次见面并未交谈,随后他派其子拿着诗文稿前往纪家拜访,受到热情接待,纪昀在序中对其诗文集评价极高,从而奠定他们交往的基础。此后书函往来不绝,诗文唱和,互赠礼物;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对文章、小学、西学等问题的看法,涉及当时中朝学术的核心问题,表明两国学术的趋同性。他们当时皆是两国的文坛领袖和朝中重臣,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真情的流露和表达,体现了18、19世纪东亚"情"的世界。而他们的学术交流,也体现了清代乾嘉学派对朝鲜学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良浩 中朝关系 乾嘉学派
下载PDF
纪昀“著书者之笔”说考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1,共9页
纪昀批评《聊斋志异》时提出的"著书者之笔"说,是在传统小说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境与乾嘉学风对小说创作的理论总结,涉及小说创作的宗旨与目的、体例与方法以及小说作者的素养与识见等诸多方面。"著书者之笔"说... 纪昀批评《聊斋志异》时提出的"著书者之笔"说,是在传统小说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境与乾嘉学风对小说创作的理论总结,涉及小说创作的宗旨与目的、体例与方法以及小说作者的素养与识见等诸多方面。"著书者之笔"说的提出,强化了以笔记体为正统的小说观念,凸显了笔记体小说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本质属性;重视"著书者之笔"说,有利于改变当今小说研究总体上重白话体轻文言体、文言体中重传奇体轻笔记体、笔记体中重人物与情节轻知识与思想的格局。此外,纪昀拈出"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将小说文体风格与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审美理想、艺术修养、创作个性等因素相结合,开辟了小说文体风格尤其是作家风格研究的新路径,对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之笔 著书者之笔 文体风格
下载PDF
文臣之法 学者之眼 才子之心——纪昀小说观新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怀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纪昀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存在不少着抵牾和自相矛盾处,由此形成理论与创作的背离,这是他身处不同文化语境,从不同视角审视小说的必然结果。纪昀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兼具文臣、学者和作者等不同身份,身份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其文化立场、审美... 纪昀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存在不少着抵牾和自相矛盾处,由此形成理论与创作的背离,这是他身处不同文化语境,从不同视角审视小说的必然结果。纪昀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兼具文臣、学者和作者等不同身份,身份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其文化立场、审美视角的差异。同时,也正是这种多元性和复杂性,使人们得以深入了解纪昀思想中更为真实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