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米饭·可口米饭——运用唐诗素描法打造锦绣文章
1
作者 王香梅 张洪成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的青青柳色,看了看友人已经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酒壶。再来一杯吧,...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的青青柳色,看了看友人已经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的老朋友了。这杯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法 米饭 文章 唐诗 阳关
下载PDF
利用“素描法”处理辨认照片
2
作者 王志群 王庆海 黄洋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6,共1页
用于辨认的照片应当是能充分反映出辨认对象的面貌特征,清晰逼真。然而在某些案件中碰到的往往不符合要求,影像模糊不清,无法直接用于辨认,必须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在诸多方法之中'素描法'具有方便、快速、不受设备条件限制的... 用于辨认的照片应当是能充分反映出辨认对象的面貌特征,清晰逼真。然而在某些案件中碰到的往往不符合要求,影像模糊不清,无法直接用于辨认,必须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在诸多方法之中'素描法'具有方便、快速、不受设备条件限制的特点,而且处理效果良好,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只要具备一些美术基础一般都可胜任。所谓'素描法'是根据需要处理的照片或画像,利用铅笔、碳铅笔或其它单色工具在纸面上绘制画像。在保留形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改。因此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如图一为某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做案后遗留的伪造身份证照片复印件。影像模糊不清,阴影部分的轮廓消失,五官轮廓残缺不全。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法 照片 辨认法 破案
原文传递
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景观意象素描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畅 王琛 +1 位作者 罗芬 孔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的210名大学生为受访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细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并探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的210名大学生为受访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细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并探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可以分为“典型性的峰林景观”“高互动性的游憩景观”“高植被覆盖度的阔叶林景观”和“高美景度的远山景观”等四大类。影响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的主要因素为受访对象18岁前主要居住地类型、18岁前主要居住地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游览张家界次数。构建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供给、加强自然教育产品供给、丰富森林旅游景观的内在价值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景观 景观类型细分 景观意象素描法 张家界
下载PDF
浅谈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 被引量:8
4
作者 董莉荣 《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幽默。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这些幽默有一部分是无法翻译出来的。鉴于目前翻译界关于英语幽默语言汉译问题的讨论较少 ,本文欲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 词义类幽默 背景类幽默 英译汉 翻译方法 替换法 吻合法 素描法
下载PDF
学前儿童森林意象感知模型与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琛 罗芬 邹丽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42,共14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研究学前儿童的森林意象感知,既有助于揭示其关于森林的已有经验,又可以为儿童森林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以来自湖南长沙、张家界与永州三所幼儿园的180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研究学前儿童的森林意象感知,既有助于揭示其关于森林的已有经验,又可以为儿童森林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以来自湖南长沙、张家界与永州三所幼儿园的180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首先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建构了学前儿童森林意象感知模型,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被试儿童关于森林的绘画作品及对被试儿童的结构式访谈,探索其森林意象感知特征。结果显示在语言知识方面,“天空”“草本植物”“生物”“阔叶林”的出现频率较高,表明儿童偏好森林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和当地原生植被类型;在空间维度方面,“侧视图”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儿童偏好零散分布的林木、稀疏的林分或林缘景观;在自我定位方面,“周围的地方”出现的频率最高,表明儿童能够认识到人类与森林的互动,并将人类视为森林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意义方面,“游憩空间”“生活世界”的出现频率较高,表明儿童较关注森林为人类提供游憩、居住场所的社会价值属性。总体来看,学前儿童对森林意象的感知呈现出主观、抽象与幻想的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对森林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关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从儿童森林意象感知特征出发,加强对儿童的森林教育,引导儿童真正走进森林,培养儿童热爱、尊重、保护自然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意象 意象感知 景观意象素描法
下载PDF
以《九日齐山登高》为例谈诗词教学
6
作者 吴映协 《语文天地》 2017年第4期46-47,共2页
湖南作家曾冬有本书叫《唐诗素描》,里面收入的作品都是对唐诗进行的散文化扩写篇目,其实这种形式与方法在诗词教学中就是向来所称的“扩写法”。在实际的诗词教学中,基于内容多、时间紧、文本艰深的现状,教师对诗词往往会进行包办式的... 湖南作家曾冬有本书叫《唐诗素描》,里面收入的作品都是对唐诗进行的散文化扩写篇目,其实这种形式与方法在诗词教学中就是向来所称的“扩写法”。在实际的诗词教学中,基于内容多、时间紧、文本艰深的现状,教师对诗词往往会进行包办式的面面俱到的讲解,这样容易形成僵化的教学套路,生发学生厌学情绪,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可采用“素描法”,在写作中追问诗词真谛,让诗词教学真正地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感怀。笔者在教授晚唐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时,就引入此法,与学生共抒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日齐山登高》 诗词教学 晚唐诗人 湖南作家 基于内容 厌学情绪 素描法 散文化
下载PDF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分析
7
作者 刘琦华 常森 《企业技术开发》 2015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文章简述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性,并对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优缺点分析进行了简述,为综合探查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施工安全 地质素描法 钻探法 物探法
下载PDF
基于“长-中-短”预报理念的超前预报技术在后坑隧道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国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0期83-84,共2页
相较与单一的隧道超前预报技术,乐清湾项目后坑隧道施工中“长-中-短”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手段。具体而言,首先采用TGP206进行长距离预报,预报距离100-150m;后依托于TGP206解译成果,对所预报不良地质区域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更为精确... 相较与单一的隧道超前预报技术,乐清湾项目后坑隧道施工中“长-中-短”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手段。具体而言,首先采用TGP206进行长距离预报,预报距离100-150m;后依托于TGP206解译成果,对所预报不良地质区域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更为精确的中距离预报,预报距离20-30m;最后在局部不良地质体处,通过连续的短距离地质素描法,预报其可延伸距离,判断影响的隧道长度。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后坑隧道围岩级别的预报,其预报精度较高,且可有效提高工程人员的预报水平,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预报 TGP206 探地雷达 地质素描法
下载PDF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刚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7-208,共2页
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缺少专业特色,不能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为此,我们教学研究团队历时5年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设计素描法打破原有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缺少专业特色,不能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为此,我们教学研究团队历时5年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设计素描法打破原有设计素描的束缚和思维模式,整个教学环节突出"准、快、美",强调"透视、比例、形状",在几何形体和静物的写生上都有重大的创新,是对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素描法 改革 创新
原文传递
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 被引量:30
10
作者 蔡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63,124-125,共16页
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人类学界向解读人类学转折的时期。克利福德"论民族志的权威性——作为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游记"作为该时期的一篇代表性文献,从西方文化的"主体/主观性"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对"民族志者是... 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人类学界向解读人类学转折的时期。克利福德"论民族志的权威性——作为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游记"作为该时期的一篇代表性文献,从西方文化的"主体/主观性"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对"民族志者是否能够认识异文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作为汉文化(非西方文化)背景的民族志学者,作者依据亲历的田野案例,从实践和知识论两个维度与克利福德的有关见解展开对话,以期推进当代科学民族志方法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族志方法论 科学民族志 信仰主义 制度 行为 素描法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