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重读《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0,共3页
将《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放在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流变中加以考察,我们便会发现席勒的这篇长文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西方美学家第一次自觉而明确地将审美活动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加以... 将《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放在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流变中加以考察,我们便会发现席勒的这篇长文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西方美学家第一次自觉而明确地将审美活动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加以考察的学术尝试,它不仅直接影响了黑格尔将逻辑与历史统一起来的美学体系,而且对今天的人们去进行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素朴的诗 感伤的诗 美学 现代性
下载PDF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的美学思想———文学类型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7-55,共19页
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以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对立统一辩证发展观为指导,建构了西方美学史上最为独特的文学类型论。它根据素朴诗人的创作方法一致与感伤诗人的创作方法不同,把素朴的诗作为文学的一个大类,与感伤的诗相对立;... 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以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对立统一辩证发展观为指导,建构了西方美学史上最为独特的文学类型论。它根据素朴诗人的创作方法一致与感伤诗人的创作方法不同,把素朴的诗作为文学的一个大类,与感伤的诗相对立;再把感伤的诗分为讽刺诗、哀歌诗两小类,又把讽刺诗划分为激情的讽刺诗和嬉戏的讽刺诗,而把哀歌诗划分为狭义的哀歌和广义的牧歌。席勒的这种文学类型论在西方美学史和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分类的依据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客观条件,更主要的是诗人(文学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及其创作方法,突出了文学艺术的人性、主体性、创造性。尽管席勒的文学类型论并没有成为文学史的共识,但是,它却给文学类型论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实践本体论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文学 类型
下载PDF
浅析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3
作者 龚利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席勒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文艺论文的高峰"。通过探讨朴素诗与感伤诗的来源、区别,总结出席勒文艺美学评论的真正立足点即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席勒 素朴的诗 感伤的诗
下载PDF
从《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看席勒与“古今之争”
4
作者 陈蕾 《科园月刊》 201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于1796年写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是他最成熟的美学著作,是他对古今文艺作品的深刻体会,对文艺与一般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进行深思熟虑的结果,曾被托马斯·曼誉为“... 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于1796年写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是他最成熟的美学著作,是他对古今文艺作品的深刻体会,对文艺与一般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进行深思熟虑的结果,曾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文艺论文的高峰”。从《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这部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席勒在欧洲历史上那场旷日持久的“古今之争”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朴的诗 感伤的诗 古今之争
下载PDF
文学类型与文学主体——《论素扑的诗与感伤的诗》评析之二
5
作者 张玉能 《荆州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37-44,共8页
文学艺术的分类问题,直接关联着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也密切相连,又与文艺的发展息息相通,因此,这个问题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至今中外各家依然众说纷纭。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 文学艺术的分类问题,直接关联着对艺术本质的看法,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也密切相连,又与文艺的发展息息相通,因此,这个问题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至今中外各家依然众说纷纭。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分类,虽然他仅就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类型 文学主体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席勒 美学 牧歌 文学分类 感伤 讽刺
全文增补中
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势扫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大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6-96,共21页
现实主义的回归是近几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突出特征,通过对当下少数民族小说、诗歌、散文的扫描,我们发现回归的现实主义既包含19世纪经典现实主义手法,也有着自然主义书写,更有吸收了先锋文学营养的日常写作,更涵盖了以"真实性... 现实主义的回归是近几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突出特征,通过对当下少数民族小说、诗歌、散文的扫描,我们发现回归的现实主义既包含19世纪经典现实主义手法,也有着自然主义书写,更有吸收了先锋文学营养的日常写作,更涵盖了以"真实性"为旨归的非虚构写作,这种现实主义是因应现实而不断以不同面貌呈现的"流动的现实主义"。尽管在当下少数民族文学中,现实主义及其不同变体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存在着平面化、狭隘化和窄化的风险,需要结合卢卡契的总体性与布莱希特的现实感,倡导一种全面、立体、完整地呈现、再现与表现的创作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边的现实主义 平面化 自动写作 素朴的诗 非虚构
下载PDF
殷代文学概观
7
作者 贺汪泽 《华夏文化》 2021年第4期43-47,共5页
殷代有没有文学?从目前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实践看,答案是否定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大杰开笔著述《中国文学发展史》,专立《卜辞时代的文学》一节,指出殷代“已具备素朴的诗歌形式”,从卜辞“可以看出书面文学的初期形态,也就是后代韵文和... 殷代有没有文学?从目前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实践看,答案是否定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大杰开笔著述《中国文学发展史》,专立《卜辞时代的文学》一节,指出殷代“已具备素朴的诗歌形式”,从卜辞“可以看出书面文学的初期形态,也就是后代韵文和散文的母胎”,可惜支撑结论的史料仅三条并不典型的卜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文学 三十年代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史 殷代 韵文 素朴的诗 初期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