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山一号楚墓素纱绵袍(N1)重构探究
1
作者 郭丰秋 曹芳玲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素纱绵袍(N1)为研究对象,运用二重证据法和实验考古法,对其形制、结构、裁片数据、布局方式等进行分析和实验性复原,以期最大程度再现服装文物的原本风貌,解密其技术构成,为楚国服饰的复原研究提供一定的... 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素纱绵袍(N1)为研究对象,运用二重证据法和实验考古法,对其形制、结构、裁片数据、布局方式等进行分析和实验性复原,以期最大程度再现服装文物的原本风貌,解密其技术构成,为楚国服饰的复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认为:素纱绵袍的平铺图呈现出“个”字型特征,与中国古代“十”字型特征相区别;上衣腰节线为58 cm、下裳分片共8片,自大襟起摆宽分别为25 cm、20 cm、37 cm、20 cm、20 cm、37 cm、20 cm、25 cm时相对合理;上衣裁剪和拼合方式应为“正裁正拼”,上衣后中线倾斜,拼合后形成一定的落肩量,类似现代制衣中的“收省”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制衣技术的“工效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纱绵袍 形制考释 复原研究 楚国服饰
下载PDF
素纱襌衣的面料构成分析与复织 被引量:2
2
作者 戴健 许鼎龙 +1 位作者 孙迎 邱雪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29-6直裾式素纱襌衣属于国宝级保护文物,是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杰出代表。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物出土报告相关资料,深度探讨了组成面料的材料规格和组织结构,在有限接触原文物条件下,分析并补充了素纱襌衣的...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29-6直裾式素纱襌衣属于国宝级保护文物,是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杰出代表。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物出土报告相关资料,深度探讨了组成面料的材料规格和组织结构,在有限接触原文物条件下,分析并补充了素纱襌衣的细部量化数据。经反复试验与校对,还原了素纱襌衣的版型结构、材料规格、组织结构、织造工艺和复织过程,并据此展开复织工作。通过实物对比,复织品的外观造型和质感风格还原度较高,整体质量仅46 g。本文的分析和复织工作为复原类似古丝绸文物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纱襌衣 素纱 绒圈锦 版型设计 组织结构 织造工艺 复织品
下载PDF
浅析“素纱褝衣”背后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3
作者 李欣 《纺织报告》 2020年第6期121-122,共2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丝织工艺技能,同时,其独特的素衣之美也折射出两千多年前汉朝先人简朴优雅与浪漫玄想并存的美学观念。文章将从...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丝织工艺技能,同时,其独特的素衣之美也折射出两千多年前汉朝先人简朴优雅与浪漫玄想并存的美学观念。文章将从素纱褝衣的发现、名称缘由、复原工艺、穿戴方式以及体现的素衣之美等几个方面浅析素纱褝衣暗含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纱褝衣 丝织工艺 汉代美学
下载PDF
丝物传奇:素纱襌衣
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第2期80-83,共4页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下葬,贴身侍女挑出她最喜爱的几件衣服,仔细叠好、封箱,放在她的棺木旁。这一件是她的最爱。它没有衬里,轻薄、通透、柔软、神秘。可以想象,当辛追夫人把它套在各种华服的最外面,华服...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下葬,贴身侍女挑出她最喜爱的几件衣服,仔细叠好、封箱,放在她的棺木旁。这一件是她的最爱。它没有衬里,轻薄、通透、柔软、神秘。可以想象,当辛追夫人把它套在各种华服的最外面,华服上艳丽的纹饰在这层薄纱下若隐若现,多么优雅、美丽!这,就是素纱襌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苍 辛追 素纱 华服 西汉
下载PDF
刺咖嘲翼 轻者烟雾——素纱禪衣
5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国的服饰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形制和材料也更加多种多样。那么,古人当年所穿衣物是怎样的呢?和我们现在的衣物有什么区别呢?本期“迷你•博物馆”让我们来认识一件西汉时期的“外搭”,全世界最轻的衣服——素纱禪衣。
关键词 素纱 西汉时期 烟雾 服饰 衣物 博物馆 衣服
下载PDF
素纱单衣
6
《新湘评论》 2020年第15期F0002-F0002,共1页
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49克。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汉代文献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应穿在绵服之外,既可增其华丽,又具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是内衣。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 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49克。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汉代文献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应穿在绵服之外,既可增其华丽,又具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是内衣。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献 素纱 西汉初 织造工艺 西汉时期 薄如蝉翼 马王堆一号汉墓
下载PDF
首次展出!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亮相新展
7
作者 晓婷 《中国纤检》 2024年第7期49-49,共1页
“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6月15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幕,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等展品为首次展出。这是记者从展览开幕式上获悉的。据介绍,此次展览由湖南博物院和罗马文化遗产监督管理局联合策划,展品总计200余件/套,来... “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6月15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幕,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等展品为首次展出。这是记者从展览开幕式上获悉的。据介绍,此次展览由湖南博物院和罗马文化遗产监督管理局联合策划,展品总计200余件/套,来自我国湖南博物院和意大利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等19家博物馆,涉及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玻璃器、玉器、雕塑等多种类别。其中,曲裾素纱单衣真品和辛追墓T形帛画真品作为中国的国宝级文物在这场展览上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级文物 展览开幕式 素纱 金银器 文化遗产 意大利罗马 辛追 真品
下载PDF
穿越千年的轻纱:马王堆汉墓素纱单衣
8
作者 黄晨曦 《美成在久》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薄如蝉翼、轻若烟霞——这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国宝“素纱单衣”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素纱单衣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丝织业的奇迹,也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贵族生活展现在... 薄如蝉翼、轻若烟霞——这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国宝“素纱单衣”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素纱单衣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丝织业的奇迹,也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贵族生活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我们打开了认知过去的一扇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素纱 西汉时期 丝织业 在世人面前 薄如蝉翼 马王堆一号汉墓 贵族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素纱襌衣研究与复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继胜 赵娜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素纱襌衣,对直裾素纱襌衣进行研究与复织,以轻薄而透的纱料为主体,由厚重的绒圈锦为领缘和袖缘。探讨丝线材料制作与织造技术的难点,从测量、面料、养蚕、缫丝、工艺、染色和织造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马王堆 素纱襌衣 绒圈锦 复织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织物蠡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树金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0年第1期51-60,共10页
本文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珍贵的纱织物为研究对象,尤其是一号墓出土、保存比较完整的素纱单衣、单幅纱,结合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考察了西汉初期的织造工匠在植桑、养蚕、缫丝、织造、煮练、熨平、裁剪等方面... 本文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珍贵的纱织物为研究对象,尤其是一号墓出土、保存比较完整的素纱单衣、单幅纱,结合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考察了西汉初期的织造工匠在植桑、养蚕、缫丝、织造、煮练、熨平、裁剪等方面达到的技术水平,同时考证提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原本为白色,从组织结构来看应该是楚汉时期的"縠",素纱单衣在汉初应该称之为"纱縠单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汉墓 素纱
原文传递
观素纱襌衣
11
作者 吴靖远 罗春晖(指导) 《十几岁》 2022年第34期49-49,共1页
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湖南博物院,踏进这蕴藏着千年文化的宝殿。我的目标很简单——直奔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观赏素纱襌衣。博物院墙壁用石灰色岩砖作底,通道纵横交错,一排排高大的石柱顶天立地,让人叹为观止。存放素纱襌衣的... 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湖南博物院,踏进这蕴藏着千年文化的宝殿。我的目标很简单——直奔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观赏素纱襌衣。博物院墙壁用石灰色岩砖作底,通道纵横交错,一排排高大的石柱顶天立地,让人叹为观止。存放素纱襌衣的展厅并不难找。隔着厚重的玻璃,我终于一睹它的真容。它是以一种奇特的半透明的形态躺在那里。丝与丝的交错之间,浮光若隐若现,仿佛一呼一吸之间,它就会如千万烟尘般飘散。它比晓风还轻柔,比晨露还透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 素纱 博物院 顶天立地 展厅 半透明
原文传递
素纱禅衣:薄如蝉翼,凉爽透气
12
作者 程醉 《少儿科技》 2023年第10期32-33,共2页
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震惊中外。这座古墓位于湖南长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软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共有3000多件文物出土。发现1972年,考古人员在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发现100多件保存相对完整的丝织品。其中,两件素纱禅衣尤... 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震惊中外。这座古墓位于湖南长沙,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软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共有3000多件文物出土。发现1972年,考古人员在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发现100多件保存相对完整的丝织品。其中,两件素纱禅衣尤其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西汉初期 家族墓地 考古发掘 利苍 薄如蝉翼 考古人员 素纱禅衣
原文传递
素纱襌衣
13
作者 Kate 《英语角》 2021年第6期12-13,共2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这首诗描写的是"缭绫"。缭绫是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织或许诗中的修辞略显夸张,但早在四十多年前,考古学家就在现实生活...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这首诗描写的是"缭绫"。缭绫是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织或许诗中的修辞略显夸张,但早在四十多年前,考古学家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真实的例证——素纱禪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白居易 素纱 现实生活 天台山 烟花簇
原文传递
素纱襌衣:仿制一件“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有多难?
14
作者 董鲜艳 《初中生》 2021年第22期10-11,共2页
特邀讲解:"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当我们赞叹于文物之瑰丽精美时,请不要忘记每一件文物被完美呈现出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技艺高超的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接下来,我们... 特邀讲解:"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当我们赞叹于文物之瑰丽精美时,请不要忘记每一件文物被完美呈现出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技艺高超的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接下来,我们请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董鲜艳讲述"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素纱襌衣的奥秘,以及专家们如何保护它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研究馆员 生命轨迹 素纱 湖南省博物馆 民族文化基因 轻薄 衣服 文物
原文传递
国宝·西汉曲裾素纱单衣
15
《时代邮刊》 2022年第9期13-13,共1页
年龄:2200多岁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汉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数千件精美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被发现与出土,成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曲裾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 年龄:2200多岁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长沙马王堆汉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数千件精美的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被发现与出土,成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曲裾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也就是辛追墓。据史料记载,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其生活的年代距今22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 重大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者 考古发掘 利苍 辛追 素纱 湖南省博物馆
原文传递
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纱条填塞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张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8期23-23,25,共2页
目的:对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纱条宫腔填塞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抽取出3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 目的:对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纱条宫腔填塞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抽取出3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纱条宫腔填塞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娩顺利,无一例发生死亡情况。试验组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情况有1例(2.3%),该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为(810.9±57.8)mL,在术后两小时后的出血量为(165.4±37.1)mL,术后一天的出血量为(219.9±41.8)mL。对照组患者一共有5例患者(11.4%)出现产后出血情况,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89.5±60.7)mL,平均术后两小时的出血量有(226.8±33.1)mL,平均术后一天的出血量为(325.1±42.2)mL。术后出血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围产期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试验组:恶心有1例,发热有1例;对照组:恶心又1例,腹泻有1例,发热有1例,两组均没有严重并发症产生,也发生概率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纱条宫腔填塞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术中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能够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氨丁三、条宫腔填塞、产后出血、术中出血量、并发症
下载PDF
甲壳素抗菌再生纤维的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守斌 王洪燕 +1 位作者 李涛 邢明杰 《现代纺织技术》 2009年第4期36-38,41,共4页
对甲壳素抗菌再生纤维的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纯甲壳素纤维、普通粘胶纤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甲壳素抗菌再生纱线的物理性能和抗菌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抗菌再生纤维的干态强力较低、湿强远低于干强,更适于混... 对甲壳素抗菌再生纤维的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纯甲壳素纤维、普通粘胶纤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甲壳素抗菌再生纱线的物理性能和抗菌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甲壳素抗菌再生纤维的干态强力较低、湿强远低于干强,更适于混纺。而其抗菌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抗菌再生纤维 普通粘胶 甲壳抗菌再生纤维 物理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武汉市服装创意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超群 张嘉欣 《现代企业》 2016年第5期23-24,共2页
一、武汉市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武汉市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1)独具魅力的汉绣及楚国优秀服饰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绣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武汉市一张独有的名片。此... 一、武汉市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武汉市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1)独具魅力的汉绣及楚国优秀服饰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绣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武汉市一张独有的名片。此外,荆楚大地还出土了众多丝织与刺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绣 凤纹 产业活动 荆楚大地 相对优势 楚墓 地域文化 田猎纹绦 艺术价值 素纱禅衣
下载PDF
湖南蚕桑产业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建清 张建成 《蚕学通讯》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湖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纱襌衣、湘绣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据《尚书·禹贡》记载:"荆州,厥篚玄纁,玑组",表明时属荆州的湖南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唐代澧州诗人李群... 湖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纱襌衣、湘绣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据《尚书·禹贡》记载:"荆州,厥篚玄纁,玑组",表明时属荆州的湖南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唐代澧州诗人李群玉在《洞庭干》中"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的诗句描绘了当时长江洞庭湖一带沙泽变桑田的沧桑巨变,也反映了当时蚕业发展的繁荣盛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发展 蚕桑生产 李群玉 《尚书·禹贡》 云梦泽 素纱 沙泽 澧州 栽桑 玄纁
下载PDF
“擦伤”换药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20
作者 顾明珠 《中国校医》 1989年第2期39-39,共1页
青年人喜欢运动,擦伤是常见的外伤。擦伤的伤口看上去创面不复杂,但是要让伤口尽快愈合,减少病员痛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擦伤伤面的愈合要经过以下3个阶段:
关键词 创面处理 伤面 换药方法 坏死组织 新洁尔灭溶液 生理盐水浸泡 素纱 关节部位 肉芽组织 刺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