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素问·调经论》阴阳虚实寒热病机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德河 胡久略 +1 位作者 史桂荣 梁志忠 《河南中医》 2006年第5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素问·调经论 阴阳 虚实 寒热 病机
下载PDF
基于《素问·调经论》思想3次针刺治愈中风失语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9期45-46,48,共3页
失语是中风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案在《素问·调经论》启发下,从气血关系出发,治疗以补气行血、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以局部刺络放血及针刺与气血关系密切的穴位为主,3次针刺治疗后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正常,可以给临... 失语是中风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案在《素问·调经论》启发下,从气血关系出发,治疗以补气行血、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以局部刺络放血及针刺与气血关系密切的穴位为主,3次针刺治疗后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正常,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失语 素问·调经论 气血关系 针刺
原文传递
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药效学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星垣 黄晓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1年第1期44-46,43,共4页
近年来由于广泛采用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方法,故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临床研究中,增强了立方遣药的针对性,促进了急救手段和投药途径的改进和更新,具有专效的中药急救新制剂开始问世,致使中医中药的急救疗效有了提高,治疗危重急症... 近年来由于广泛采用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方法,故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的临床研究中,增强了立方遣药的针对性,促进了急救手段和投药途径的改进和更新,具有专效的中药急救新制剂开始问世,致使中医中药的急救疗效有了提高,治疗危重急症的有效病种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治疗 药效学实验 辨病 邪正 辨证用药 药效作用 活血化癖 药物效应 免疫功能 素问·调经论
下载PDF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治疗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661-662,共2页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无菌术后2-4天常见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38℃),笔者用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关键词 非感染性发热 经行腹痛 辨证治疗 血行不畅 理气活血 中度发热 素问·调经论 气滞血瘀 络损 丹溪
下载PDF
“甘温除热”治法首创者是谁?
5
作者 刘晓庄 《吉林中医药》 1989年第2期46-47,共2页
《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奈何?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论其治则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等等,为“甘温除热”治疗理论的确立奠... 《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奈何?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论其治则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等等,为“甘温除热”治疗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倘若涉及“甘温除热”具体治法的首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至真要大论 首创者 素问·调经论 温之 气衰 补中益气汤 胃气 白术散 下脘
下载PDF
《内经》中之刺络疗法
6
作者 郑美凤 孙兰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229-230,共2页
“刺络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组成部份,古称“络刺”,为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篇》:“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素问·调经论》:“病在血,调之络。”它是以三棱针、皮肤针等为主要器具,刺破病人身体上的一些浅表血管,放出... “刺络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组成部份,古称“络刺”,为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篇》:“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素问·调经论》:“病在血,调之络。”它是以三棱针、皮肤针等为主要器具,刺破病人身体上的一些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法 络刺 官针篇 针刺疗法 皮肤针 九刺 素问·调经论 刺络放血 委中穴 针解篇
下载PDF
振腹疗法 为内分泌系统做“宫廷推拿”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洋 臧福科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第10期68-70,共3页
说起按摩,大家都不陌生,推、揉、拍等手法在日常生活保健中也都有用过。但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按摩疗法,简单有效,相信您用过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一曲优雅的古典音乐,一杯淡淡的茶,在臧福科教授的工作室里,这样的情景便... 说起按摩,大家都不陌生,推、揉、拍等手法在日常生活保健中也都有用过。但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按摩疗法,简单有效,相信您用过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一曲优雅的古典音乐,一杯淡淡的茶,在臧福科教授的工作室里,这样的情景便是患者所能体验到的就诊环境。'感觉大夫的手好像水一样在肚子上晃动,完全没有疼痛感,很想静静地睡一会,这是从未体验过的按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腹 福科 按摩方法 内分泌系统 疼痛感 关元穴 振法 理筋 素问·调经论 内分泌失调
下载PDF
“十六部”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年第3期22-23,共2页
“十六部”语出《素问·调经论》。其文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指出疾病有虚实之分,各有所在部分,并依此作为治疗的依据,故该篇叉说:“五脏者,故得六... “十六部”语出《素问·调经论》。其文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指出疾病有虚实之分,各有所在部分,并依此作为治疗的依据,故该篇叉说:“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可见,“十六部”与四肢、五脏等均是生病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部” 素问·调经论 中医 疾病
下载PDF
话说血瘀证
9
作者 黄柳华 《中老年保健》 2021年第5期10-11,共2页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在生理上气与血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在生理上气与血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病理上,如果"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当"血"发生了病理变化,主要可表现为血虚,血瘀和血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调经论 相互为用 血瘀证 血热 血气 血虚 灵枢 本脏
下载PDF
“大厥”一证的断句浅析
10
作者 程树清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0年第2期39-39,共1页
“大厥”一证,出于《素问·调经论篇》,对此证目前通行的断句法是,“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如中医高等院校四版教材《内经选读》、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的“中风”章等,
关键词 大厥 内经选读 素问·调经论 中医高等院校 《中医内科学》 厥证 病理情况 生理运动 气并 病理原因
下载PDF
浅谈暴雨与湿证的气象学关系
11
作者 汪洋 《现代农业》 2015年第1期105-105,共1页
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暴雨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但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尤其是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报道不多。一、生物气象学与气象病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气和气候能影响人的健康。但只是在近几十... 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暴雨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但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尤其是与湿证的生物气象学研究报道不多。一、生物气象学与气象病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气和气候能影响人的健康。但只是在近几十年来才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生物气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象学 气象病 灾害性天气 微观环境 人类疾病 国际生物 素问·调经论 气象因素 十年 风湿病患者
下载PDF
轩岐精言(9)
12
作者 吴沫梴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年第9期36-37,共2页
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攘疾病曰巫医。《古今医统大全·医道》篇指出:精通医术的叫做明医,擅长医术的叫做良医,可以使君主长寿使国相大臣保全的叫做国医,手艺很粗不通医理的叫... 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攘疾病曰巫医。《古今医统大全·医道》篇指出:精通医术的叫做明医,擅长医术的叫做良医,可以使君主长寿使国相大臣保全的叫做国医,手艺很粗不通医理的叫做庸医,击鼓舞蹈、祈祷求福除病的叫做巫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此说源于《素问·调经论》,就是说:“心藏神。”“君主”即统帅、高于一切的含义,意即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轩岐 心藏神 古今医统大全 君主之官 素问·调经论 君保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热因热用 真热假寒
下载PDF
中医专家宋福印与他创立的“气血脉形辨证”理论
13
作者 王继红 《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4期70-72,共3页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复杂病症的出现,占据医学主导地位的西医面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些力不从心。中医的发展正逐渐被社会重视,而当代中医究竟该走哪条路?作为世界三大传统医学国家,埃及、印度、中国,前两个国...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复杂病症的出现,占据医学主导地位的西医面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些力不从心。中医的发展正逐渐被社会重视,而当代中医究竟该走哪条路?作为世界三大传统医学国家,埃及、印度、中国,前两个国家的传统医学已经消亡,原因是他们没有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而中医保留至今是因为千百年来她是一直是"活的",是在一直发展的,历朝历代不断有中医名家在诊治大量病患后创立新的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形 中医学发展 中医专家 医疗体系 气血不足 素问·调经论 辨证理论 传变规律 现代医学诊断 疑难病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