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垭都-紫云断裂带分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1
作者 郑宇 邱鹏 +1 位作者 纪星星 罗祎浩 《贵州科学》 2023年第6期51-54,共4页
基于分形理论,使用网格法计算垭都-紫云断裂带周边60 km范围内不同走向、不同区域断裂的分形维数,并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带各段活动性强弱。其结果表明,断裂带整体分维值为1.32,NW向断裂分维值1.24远大于NE向断裂分维值... 基于分形理论,使用网格法计算垭都-紫云断裂带周边60 km范围内不同走向、不同区域断裂的分形维数,并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带各段活动性强弱。其结果表明,断裂带整体分维值为1.32,NW向断裂分维值1.24远大于NE向断裂分维值0.95,以垭都-紫云断裂为主的NW向断裂在研究区内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垭都-紫云断裂带威宁段分维值1.29大于关岭段1.21和紫云段1.12,表现出更强的活动性和更复杂的空间分布;研究区分维值的大小能有效反映断裂的活动性及其空间展布情况,垭都-紫云断裂带威宁段断裂处于发育的活跃阶段,存在较大的发震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维数 垭都-紫云断裂带 活动性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构造与成矿浅析
2
作者 黎朋 黄波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70-172,共3页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东亚旋涡SE120o~150o方向,在东亚旋涡向心挤压力和顺时针旋转应力作用下,产生了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望谟NW向构造变形区(Ⅰ22)和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Ⅰ21B)南部的黔南涡轮构造;由于紫云—垭...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东亚旋涡SE120o~150o方向,在东亚旋涡向心挤压力和顺时针旋转应力作用下,产生了NW向紫云—垭都深断裂带、望谟NW向构造变形区(Ⅰ22)和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Ⅰ21B)南部的黔南涡轮构造;由于紫云—垭都深断裂带切穿了上地幔,在西部地区地壳明显加厚并插入上地幔情况下,上地幔软流圈旋转受阻而被动沿构造裂隙上涌,形成黔西南地区特有的"加厚旋涌"成矿动力学模式;随着强烈岩浆活动和幔源以Au为主的成矿物质上涌,为大规模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成为贵州重要的金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带 Nw向构造和旋扭构造变形区 “加厚旋涌”动力学模式 金矿集中区
下载PDF
贵州省大地构造与矿床分布特征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石明科 黄波 +4 位作者 杨涛 徐伟钧 李大吉 黎朋 杨顺文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4期536-541,共6页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 贵州省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经历了四期的构造旋回;其中武陵构造旋回期产生了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是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的分界线;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和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是贵州省重要的成矿期;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期,形成黔西南重要的红土型金矿。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呈北西走向的紫云-垭都深断裂,具多期构造特点,切穿了上地幔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大地构造 “加厚旋涌” 紫云-垭都断裂 矿床分布特征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构造与成矿浅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军 黄波 +2 位作者 杨涛 曹其琛 孙芳芳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3期364-368,共5页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扬子陆块西南缘,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南西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切穿了上地幔,产生了以NW向和旋扭为主的构造,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伴随一系列沉积、变质、构造等作用,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 贵州省黔西—黔西南地区,扬子陆块西南缘,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南西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切穿了上地幔,产生了以NW向和旋扭为主的构造,导致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伴随一系列沉积、变质、构造等作用,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成为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其中滥木厂大型汞矿中伴生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品位的铊矿,填补了“铊元素不能独立成矿”理论,由此研究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黔西南地区 紫云垭都大断裂带 NW向构造和旋扭构造变形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