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V-Vis光谱的CHO细胞培养液分析技术探究
1
作者 田燕 姜小霖 林庆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糖(Gluc)、乳酸(Lac)、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等质量浓度,并结合活细胞密度(VCD)、总细胞密度(TCD)、细胞活性(Viability)、单抗表达量等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UV-Vi...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糖(Gluc)、乳酸(Lac)、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等质量浓度,并结合活细胞密度(VCD)、总细胞密度(TCD)、细胞活性(Viability)、单抗表达量等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UV-Vis光谱与各指标间的多变量修正模型。结果发现:Lac、Glu、VCD、TCD、Viability、单克隆抗体(Titer)等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Gluc和Gln的模型对谷氨酸的预测能力不强。实验证明,利用此技术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多项指标的快速检测是可行的,并为后续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酚红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基于KPCA-PSO-ELM算法的地表水化学需氧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培超 周椿棪 +5 位作者 王金梅 尹义同 张莉 吕强 曾金锐 何雨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713,共7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检测重要指标之一,反映水体有机物含量。传统的COD化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等待时间长,二次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检测快速、无污染等特点。...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检测重要指标之一,反映水体有机物含量。传统的COD化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等待时间长,二次污染等缺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水体化学需氧量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检测快速、无污染等特点。为了满足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快速、实时、在线监测等要求,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测量,提出了内核主成分分析(KPCA)结合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PSO-ELM)预测模型,满足当前对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快速、实时监测的要求。对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滤波以降低随机噪声的影响;用积分光谱代替原光谱,以降低信号波动带来的影响;再将得到的光谱信息归一化,消除不同光谱数据量纲的影响。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利用KPCA算法将全光谱数据压缩为5个特征,有效解决光谱信息冗余的问题;采用PSO算法对ELM的权重和偏置进行优化极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对217个河流、长江及支流、湖库等地表水样本按照7∶3随机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进行建模测试,其中训练集拟合优度(R2)为0.930 2、均方根误差(RMSE)为0.363 0 mg·L^(-1)、测试集拟合优度R2为0.931 9、均方根误差(RMSE)为0.400 7 mg·L^(-1)。为了验证提出的基于KPCA全光谱数据压缩方法对预测模型的提升效果,分别对比了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算法(SPA)、套索回归(LASSO)等特征处理算法。PCA-PSO-ELM模型的RMSE为0.715 1 mg·L^(-1)、 SPA-PSO-ELM模型的RMSE为0.473 7 mg·L^(-1)、 LASSO-PSO-ELM模型的RMSE为0.412 6 mg·L^(-1), KPCA-PSO-ELM模型较上述三种模型,RMSE分别降低了78.46%、 18.22%、 2.97%,结果表明KPCA是一种高效的光谱降维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光谱冗余信息,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基于KPCA-PSO-ELM预测模型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实现对地表水COD快速、实时检测,为在线COD检测场景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核主成分分析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的水体总有机碳浓度快速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煜 毕卫红 +4 位作者 孙建成 贾亚杰 付广伟 王思远 王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30,共9页
总有机碳(TOC)指悬浮或溶解于水中有机物的含碳总量,是以单位体积水体中含碳的质量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通过总有机碳可以更全面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总有机碳的监测能够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对我国海... 总有机碳(TOC)指悬浮或溶解于水中有机物的含碳总量,是以单位体积水体中含碳的质量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通过总有机碳可以更全面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总有机碳的监测能够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对我国海洋地球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标法测量水质TOC主要采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湿法氧化法,这两种方法虽测量准确、可解释性强,但都具有测试方法复杂、测量时间长、易产生二次污染、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等缺点,且仅能在实验室内完成,无法进行TOC的原位在线测量。因此发展水质TOC快速、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TOC标准溶液浓度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单波长检测模型,针对物质种类更为复杂的真实水样分别使用ACO-PLS和SPA算法筛选特征波长,对比S-G平滑处理、最小最大归一化、标准正态变换(SNV)、消除常数偏移量、导数校正等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经过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PSO-LSSVM)建立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数量特征波长,经SNV算法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普遍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选用不同预处理算法,最佳特征波长数量普遍为50个,过多或过少的波长数量会使建模精度降低;最佳建模参数为选用SNV预处理方法,经ACO-PLS算法筛选50个特征波长组合并利用PSO-LSSVM算法建模,最优模型结果训练集Rc达到0.984 3, RMSEC为0.457 4,验证集Rp为0.974 5, RMSEP为0.481 1。将最优光谱检测模型应用于新采集水样,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具有一定鲁棒性。表明ACO-PLS算法可以有效选取特征波长,结合PSO-LSSVM算法可以实现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水体中TOC的测量,为水体TOC含量快速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测量方案,给相应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蚁群-偏最小二乘算法 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测定COD几种典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璐璐 乔之怡 +1 位作者 虞功亮 常玺凤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当前检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重要方式之一,文中在介绍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偏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法、PB神经网络法等几种典型的算法的原理及其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COD中应用现状,并浅析了...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当前检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的重要方式之一,文中在介绍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偏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法、PB神经网络法等几种典型的算法的原理及其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COD中应用现状,并浅析了各算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COD 算法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葡萄酒产地鉴别
5
作者 薛鸿图 苏彩玲 +4 位作者 张凡 陈克想 马倩云 王文秀 孙剑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66-171,共6页
该研究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干红葡萄酒产地的方法。采集3个不同产地(怀涿盆地、宁夏贺兰山东麓和渤海湾)的108个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的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信息。首先,对... 该研究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干红葡萄酒产地的方法。采集3个不同产地(怀涿盆地、宁夏贺兰山东麓和渤海湾)的108个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的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信息。首先,对比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NV)、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及不同方法组合对两种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建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K-最邻近法(K-nearest neighbor,KNN)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判别模型,通过比较建模结果得到最优的预处理-建模方法组合;然后,基于最优判别模型,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和无信息变量消除(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法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建立的SNV+FD-UVE-LSSVM模型的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7.53%和96.30%,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FD-CARS-KNN模型的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8.76%和96.30%。该结果证实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有望成为一种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用于鉴别中国干红葡萄酒的地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紫外-可见光谱 近红外光谱 产地鉴别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云南马关县红果参果实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含量
6
作者 顾怀珊 钟正阳 +10 位作者 杨迪 赵凯玲 张万巧 邓国军 黄兴粉 王献 赵强彪 陆玲 李仕江 赵昶灵 杨忠益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127-131,共5页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省马关县红果参品系果实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含量,为马关县乃至云南省的红果参品种选育以及果实的开发、利用和营销提供依据。以马关县红果参品系‘文黑果1号’~‘文黑果8号’为材料,基于在200~700 nm范围内的连续...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省马关县红果参品系果实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含量,为马关县乃至云南省的红果参品种选育以及果实的开发、利用和营销提供依据。以马关县红果参品系‘文黑果1号’~‘文黑果8号’为材料,基于在200~700 nm范围内的连续扫描检测了果实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谱,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果皮、果肉和果实的总花色苷含量(TAC)。结果表明,8个红果参品系果实花色苷1%浓盐酸-甲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中,在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分别存在1个特征性吸收带,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37.0 nm。果皮、果实TAC均最高的是‘文黑果2号’,分别约为(3.546±0.424)、(1.758±0.070)A537.0/(g·FW);TAC_(果皮)/TAC_(果实)最高的是‘文黑果5号’,约为2.237±0.096;TAC_(果皮)/TAC果肉最高的是‘文黑果6号’,约为14.911±1.729;‘文黑果7号’的果肉TAC、TAC_(果肉)/TAC_(果实)均最高,分别约为0.809±0.010 A537.0/(g·FW)、1.284±0.056。此外,所有TAC相关指标在8个品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 果实花色苷 紫外-可见光谱 云南省马关县
下载PDF
基于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并运用于氨基酸测定的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刚 唐妍 +1 位作者 吴佳 曹亚焜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设计搭建了一款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可拆卸便携式紫外-可见光谱仪。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利用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搭建好的仪器测试表征氨基酸的紫外光谱,并通过DFT(密度泛函)计算来验证仪器的... 设计搭建了一款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可拆卸便携式紫外-可见光谱仪。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利用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搭建好的仪器测试表征氨基酸的紫外光谱,并通过DFT(密度泛函)计算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该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并能够学习和探究量子力学计算的相关方法,践行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量子力学计算 平台搭建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库在农药除草剂隐性成分排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颖 陈一萍 +2 位作者 刘小锋 廖丽萍 傅洪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13种常规除草剂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图库,检测除草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磷酸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除草剂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除草剂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敌稗、噁唑酰草胺和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13种常规除草剂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图库,检测除草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磷酸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除草剂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除草剂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敌稗、噁唑酰草胺和2甲4氯3种隐性成分。此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查出除草剂中添加的隐性成分,特征性和专属性很强,能够克服保留时间定性时容易造成假阳性的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时间短和成本低,适合于农药分析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可见光谱 农药 隐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工业废水CNN-GRU分类模型研究
9
作者 缪俊锋 汤斌 +6 位作者 陈庆 龙邹荣 叶彬强 周彦 张金富 赵明富 周密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工业废水分类是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分类研究相对滞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现有工业废水COD分类算法中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卷积... 工业废水分类是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分类研究相对滞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现有工业废水COD分类算法中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混合模型。该模型首先将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得的工业废水COD数据进行高斯滤波去噪,然后把去噪后的光谱数据输入CNN模型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通过GRU神经网络实现工业废水COD分类。实验结果显示,CNN-GRU分类模型经过200次训练后达到收敛,分类精度达到99.5%,与长短期记忆方法、GRU方法、CNN-LSTM方法相比,该混合模型的分类精度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分类 紫外-可见光谱 高斯滤波去噪 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模型
下载PDF
枸杞不同部位UV-Vis和HPLC指纹图谱研究
10
作者 闫艳 胡云飞 +2 位作者 张腾腾 黄珊 王文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目的采用多维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枸杞果实和根皮中黄酮、香豆素类和苯丙酸类等成分的整体差异,并综合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为枸杞不同药用部位的价值评估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 目的采用多维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枸杞果实和根皮中黄酮、香豆素类和苯丙酸类等成分的整体差异,并综合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为枸杞不同药用部位的价值评估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确定。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药材不同部位进行分类研究,建立分类模型,筛选出重要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定量分析;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反映药材化学组成的整体特征;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苯酚-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的含量,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东莨菪内酯、槲皮素、芦丁4个色谱峰。相似度评价表明果实和根皮整体组成差异较大,地骨皮不同产地之间质量缺乏一致性;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芦丁是对整体差异性贡献比较大的化学成分;UV-Vis呈现明显的指纹特性;枸杞子中枸杞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2.74%~3.79%和1.52%~2.24%,均高于地骨皮中1.92%~2.67%和0.46%~0.58%,且含量分布具有产地差异性。结论综合多指标揭示枸杞果实和根皮中化学成分差异,为枸杞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资源价值的充分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地骨皮 紫外-可见光谱 H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枸杞多糖 总黄酮
下载PDF
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11
作者 张艳焱 杜琳霖 +2 位作者 廖玉兰 王祥培 吴红梅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目的)建立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正态检验法识别共有峰,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特征紫外光谱图进行鉴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不... (目的)建立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正态检验法识别共有峰,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对皂角子与滇皂角子的特征紫外光谱图进行鉴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不同产地皂角子及滇皂角子红外光谱和一阶导数谱。(结果)甲醇提取液中,皂角子与滇皂角子具有不同特征紫外光谱共有吸收峰位,经分析能明显鉴别两者。与皂角子比较,滇皂角子的平均红外光谱在1374 cm^(-1)、1251 cm^(-1)附近特有振动吸收峰。(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均可用于鉴别区分皂角子与滇皂角子药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子 滇皂角子 紫外-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抗体偶联药物药物-抗体偶联比的方法建立和验证
12
作者 白露 陈苗苗 +2 位作者 王远芝 黄铭蕊 赵永新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抗体偶联比(DAR)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盐酸胍作为变性剂,修正基于氨基酸组成推算的抗体在280 nm处消光系数。利用比尔-朗伯定律测定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在252nm处的消光系... 目的 建立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抗体偶联比(DAR)的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盐酸胍作为变性剂,修正基于氨基酸组成推算的抗体在280 nm处消光系数。利用比尔-朗伯定律测定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在252nm处的消光系数及小分子药物在280nm处的消光系数。确定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检测ADC的DAR公式参数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指导原则,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抗体在252nm和280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91258和228913L/(mol·cm);tubulysin衍生物小分子药物在252和280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12798和3186 L/(mol·cm)。DAR=(A280-ADC×91258–A252-ADC×228913)/(A252-ADC×3186–A280-ADC×12798)。方法专属性符合要求。模拟DAR值为1.881~15.045的ADC药物进行准确性验证,回收率为79.38%~99.13%。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中间精密度RSD%为2.36%。以252 nm处吸光值与280 nm处吸光值的比值为纵坐标,以模拟DAR值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的方程为y=0.0408x+0.414,相关系数r2为0.9954。根据DAR测定公式推算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60~82.56。不同检测波长[(280±1)或(252±1)nm]、不同放置时间(0~60 min)、不同批次的比色皿条件下,DAR值检测结果的RSD%均<5.0%。结论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抗体偶联药物DAR测定的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可以用于抗体偶联药物的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药物-抗体偶联比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库在农药隐性成分排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颖 刘小锋 +2 位作者 陈一萍 廖丽萍 傅洪涛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31-36,5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37种常规农药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库,检测农药制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农药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品种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呋虫胺、二氯异丙虫酰胺、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137种常规农药的标准紫外-可见光谱库,检测农药制剂中的隐性成分。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对农药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光谱库对2个农药品种进行了隐性成分鉴定,检出了呋虫胺、二氯异丙虫酰胺、乙虫腈和甲氧虫酰肼4种隐性成分。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查出农药中添加的隐性成分,特征性和专属性很强,能够克服保留时间定性时容易造成假阳性的结果。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农药检测分析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 紫外-可见光谱 隐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UV-Vis漫反射、Raman与PL光谱联用技术在黄色珍珠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雪俊 周扬 +3 位作者 胡丹静 俞丹燕 余思逸 严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3-1710,共8页
应用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拉曼(Raman)与光致发光(PL)光谱就当前市售的大小各异、金色饱和度深浅不一的珍珠其致色属性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珍珠UV-Vis漫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将金黄色珍珠初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珍珠其谱图在(36... 应用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拉曼(Raman)与光致发光(PL)光谱就当前市售的大小各异、金色饱和度深浅不一的珍珠其致色属性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珍珠UV-Vis漫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将金黄色珍珠初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珍珠其谱图在(360±5) nm处存在吸收带、在(420±10) nm处存在较弱的吸收峰或肩,该类珍珠为当前珍珠销售市场较为常见的自身致色珍珠;除Ⅰ型珍珠外,将其他金黄色系珍珠归属为Ⅱ型,其对应的UV-Vis反射光谱主吸收峰可位于340~430 nm区间,部分Ⅱ型样品在280~600 nm无明显吸收或仅存在较弱的吸收肩。进一步就Ⅱ型珍珠予以Raman光谱检测,在激发强度较低时经处理的Ⅱ型黄色珍珠在150~1 000 cm^(-1)区间可产生较强的荧光峰,且荧光峰的强度明显高于文石约1 086 cm^(-1)处的特征峰。同时,上述经处理的Ⅱ型珍珠对应的PL光谱同样表明在500~600 nm区间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大。此外,部分经处理的珍珠其Raman或PL光谱中可见与珍珠组成成分无关的特征峰位。上述珍珠的Raman与PL光谱中出现的异常荧光与外来特征峰可作为珍珠经处理的佐证依据。课题工作为当前金黄色珍珠颜色的形成属性及仿珍珠的鉴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同时对于Raman光谱在其他类宝玉石、特别是有机宝石的检测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珍珠 天然色 处理色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分析
15
作者 王宗星 刘昊 +3 位作者 闫海虎 符家科 李德鑫 刘承照 《水上安全》 2024年第21期58-60,共3页
我国各个地区排水管网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做好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工作非常必要,还能够对工业排水监督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市政管网工程、水质净化厂为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管网排查,主要是将探头... 我国各个地区排水管网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做好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工作非常必要,还能够对工业排水监督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市政管网工程、水质净化厂为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管网排查,主要是将探头深入到排水管网中实施检测,可对管网中水质有所了解,据此对污染来源加以确认,本论文针对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排水管网污染溯源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排水管网 污染 溯源
下载PDF
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总多糖含量
16
作者 李强 郝经文 陈乃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4-2249,共6页
目的建立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收集140批样品,从中随机选取20份作为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余80批样品为校正集,40批样品为检验集,用于筛选蕨菜总多糖的定... 目的建立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收集140批样品,从中随机选取20份作为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余80批样品为校正集,40批样品为检验集,用于筛选蕨菜总多糖的定量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主因子数、UV-Vis-SWNIR光谱特征波长。结果采用一阶导数法对原始光谱预处理,主因子数为7,结合随机青蛙算法筛选建模波长为925~1084、890~910、560~820、525~540、451~520、385~445、251~270 nm时,所得预测模型校正集R^(2)值为0.9617,RMSEC值为0.167%,检验集R^(2)值为0.9332,RMSEP值为0.208%,完全外部验证误差范围为-0.741%~0.853%。结论该方法快速可行,可用于蕨菜总多糖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总多糖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PLS)
下载PDF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2期47-50,共4页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对该技术在大类物质含量测定、作为色谱检测器、及其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对该技术在大类物质含量测定、作为色谱检测器、及其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该技术更为深入、全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中药质量控制 比色法 检测器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明日叶根鉴别的研究
18
作者 甄丹丹 韦金玲 +4 位作者 刘丽 罗祥月 古宝浚 张淼 丘琴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91-93,310,共4页
目的:为明日叶根的光谱鉴别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方法。结果:明日叶根不同的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液,其特征吸收峰各有特点。结论:本实验为明日叶根的光谱鉴别控制方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明日叶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的紫外-可见光谱水质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庆 汤斌 +6 位作者 龙邹荣 缪俊锋 黄子恒 戴若辰 石胜辉 赵明富 钟年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1-736,共6页
水质污染源的及时精确定位和精细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需求,为解决地表水实际水样高锰酸盐指数准确分类的实际问题,以光谱降噪和光谱有效信息提取为切入点,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的特点,提出使用一维卷积神经... 水质污染源的及时精确定位和精细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需求,为解决地表水实际水样高锰酸盐指数准确分类的实际问题,以光谱降噪和光谱有效信息提取为切入点,根据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的特点,提出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处理紫外-可见光谱数据。为验证检测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地表水光谱信号分类的可行性,选取长江的某段流域作为取样点。采集当天的长江上游水、某河水、嘉陵江水,生活污水、500 mg·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来模拟污染水源。将几种水样按不同的配比来模拟当天该流域的水污染变化情况。采集现有的单一水样及混合配比水样的光谱数据,根据各类水样的特征光谱信息进行区分,实现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预测分类,快速确定异常水样的污染来源,通过仿真实验,优化模型参数并完成优化训练。与K最邻近法、支持向量机等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该算法在光谱预处理复杂度和定性分析准确度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没有复杂的数据预处理前提下,将获取的350条光谱数据建立水质分类模型,随机选择其中245条数据作为训练集,另105条数据作为测试集,模型的混淆矩阵分类精度达99.0%。不仅简化了整个光谱分析流程,而且能保留更多的有效光谱信息,减小人为预处理对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的影响,实现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准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不同水体水样进行准确分类,快速定位污染源,为无法激发荧光的污染物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与三维荧光技术辅助配合快速精确定位地表水污染源提供了可能,同时表明了深度学习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量实际水样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紫外-可见光谱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分类
下载PDF
共振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双模式检测三聚氰胺
20
作者 孔继川 李杨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98-100,共3页
在酸性介质中,β-萘酚、亚硝酸盐发生显色反应,增强共振光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聚氰胺显著改变萘酚-亚硝酸盐光谱性质,据此建立了单体系双模式测定三聚氰胺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和共振散射光强度变... 在酸性介质中,β-萘酚、亚硝酸盐发生显色反应,增强共振光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聚氰胺显著改变萘酚-亚硝酸盐光谱性质,据此建立了单体系双模式测定三聚氰胺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和共振散射光强度变化值与三聚氰胺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50~30 mg/L和0~40 mg/L;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48 mg/L和2.8 mg/L。该方法用于奶制样品中三聚氰胺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8%~1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共振散射光谱 三聚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