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洗脱球囊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林 王志胜 +6 位作者 何东方 迟云鹏 方东平 郝蓬 卢春山 戴文龙 郭成军 《中国医药》 2018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洗脱球囊(PEB)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治疗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1例小血管病变(直径≤2.5 mm)患... 目的比较紫杉醇洗脱球囊(PEB)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治疗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1例小血管病变(直径≤2.5 mm)患者。根据实际介入操作情况分为PEB组(67例)和EES组(194例);根据病变长度分为局灶型病变(≤10 mm)和非局灶型病变(>10 mm)。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2个月时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次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TLR、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结果 PEB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明显短于EES组[(4.6±1.1)个月比(11.7±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时,PEB组和EES组TLR和MACE发生率比较[9.0%(6/67)比10.8%(21/194)、10.4%(7/67)比12.3%(24/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局灶型病变患者中,PEB组TLR和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EES组[4.2%(1/24)比14.3%(8/56)、4.2%(1/24)比16.1%(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局灶型病变患者中,PEB组TLR和MACE发生率略高于EES组[11.6%(5/43)比9.4%(13/138)、14.0%(6/43)比10.9%(15/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B治疗局灶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EES,并且能明显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 紫杉醇洗脱球囊 依维莫司支架
下载PDF
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倪忠涵 黄文晖 +7 位作者 刘媛 陈竹君 李捷 杨峻青 何鹏程 周颖玲 陈纪言 罗建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患者76例(共80处原发病变,接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未发生限制冠状动... 目的 探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患者76例(共80处原发病变,接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未发生限制冠状动脉血流的夹层).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情况和即刻效果,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是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患者年龄(63.3±10.3)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占68.4%(52/76),合并糖尿病者占36.8%(28/76),合并至少1项出血高危因素者占64.5%(49/76).(2)以紫杉醇洗脱球囊处理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长度为(17.4±7.6)mm,狭窄程度为(88.1±8.2)%,51.2%(41/80)的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 mm,分叉病变占67.5%(54/80).(3)53.7%(43/80)的冠状动脉病变使用嵌入式球囊进行预处理.紫杉醇洗脱球囊长度为(22.3±5.5)mm,直径为(2.74±0.52)mm,术后残余狭窄为(12.3±10.3)%.技术成功率为88.8%(71/80),补救性支架置入率为5.0%(4/80).(4)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6,2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3/76),其中心原性死亡2例(再发心肌梗死导致死亡1例,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1例),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结论 使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无限制血流夹层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结果 紫杉醇洗脱球囊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李晓倩 柯永胜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61-364,共4页
药物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较普通球囊和金属裸支架显著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但此类支架同样抑制血管内皮修复,引起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容易诱发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药物洗脱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皮化保留完整,降低了... 药物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较普通球囊和金属裸支架显著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但此类支架同样抑制血管内皮修复,引起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容易诱发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药物洗脱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皮化保留完整,降低了小血管病变、再狭窄病变和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紫杉醇洗脱球囊 晚期支架内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直径2.8mm及以上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雪 季福绥 +4 位作者 许锋 张闻多 王欣越 芦丹 徐彤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 探讨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医院应用PCB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5例(冠状动脉原发病变238处).根据... 目的 探讨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医院应用PCB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5例(冠状动脉原发病变238处).根据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85例患者,90处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130例患者,148处病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介入治疗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1)大血管病变组平均年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60.1±11.1)岁比(65.0±10.6)岁,P<0.01],合并糖尿病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24.7% (21/85)比43.1%(56/130),P<0.01].(2)大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35.5% (30/85)比53.6%(67/130),P<0.05]和复杂病变[B2或C病变,34.4%(31/90)比50.0%(74/148),P<0.05]比率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3)在预扩张阶段,大血管病变组单用普通球囊的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58.9%(53/90)比76.4%(113/148),P<0.01],而联合使用非顺应性球囊的比率高于小血管病变组[20.0%(18/90)比3.4%(5/148),P<0.01].大血管病变组PCB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0.87±0.12比0.96±0.15,P<0.01),PCB释放时间短于小血管病变组[(41.5±9.5)s比(45.1±9.1)s,P<0.01].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各有1例病变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8.9%(89/90)和99.3%(147/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血管病变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因靶病变急性血栓形成行靶病变血运重建,大血管病变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42例患者(共53处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组27处病变,小血管病变组26处病变)在术后(9.4±4.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小血管病变组随访期间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后即刻[(1.71±0.36)mm比(1.52±0.30)mm,P<0.05],大血管病变组随访期与术后即刻的最小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0.48)mm比(2.19±0.34)mm,P>0.05].随访期间,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和2.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结果 紫杉醇洗脱球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