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海纳百川而成《紫竹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平 《民族音乐》 2011年第4期16-17,共2页
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紫竹调》原是一首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 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紫竹调》原是一首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曲牌,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调 歌曲 歌词 音乐 情歌
下载PDF
从音乐本体和结构看《紫竹调》与《燕燕做媒》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雷 于伟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0-81,共2页
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属爱情小调的《紫竹调》,在各地有众多版本,作为基本曲牌和常用曲调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以及滑稽戏所用。作为江苏民歌,它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形式被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所吸取。
关键词 紫竹调 燕燕做媒 音乐本体 结构 联系
下载PDF
从《紫竹调》的赏析谈民族意识教育
3
作者 何花 《音乐时空》 2013年第9X期66-66,64,共2页
《紫竹调》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瑰宝之一,本身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通过对《紫竹调》的赏析来谈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紫竹调 民族音乐 民族意识
下载PDF
紫竹调
4
作者 王国潼 《音乐世界》 1991年第10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紫竹调 四旦 生门 通叶 气圈 三四
下载PDF
技术全面富有魅力——记二胡演奏家朱昌耀 被引量:1
5
作者 易人 金冬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2年第4期86-,24,共2页
朱昌耀1956年出生于南京市。自幼跟舅舅学拉京胡。京剧、扬剧、黄梅戏都拉遍了,还能自拉自唱。7岁就有“小小琴童”的称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琴童被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发现,就主动上门辅导小昌耀拉二胡,从此小昌耀学习二胡,愈发勤奋。13... 朱昌耀1956年出生于南京市。自幼跟舅舅学拉京胡。京剧、扬剧、黄梅戏都拉遍了,还能自拉自唱。7岁就有“小小琴童”的称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琴童被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发现,就主动上门辅导小昌耀拉二胡,从此小昌耀学习二胡,愈发勤奋。13岁那年,昌耀参加了“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经常登台表演独奏和参加伴奏,还常有机会为国际友人献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演奏家 琴童 陈耀星 技术全面 国际友人 独奏音乐会 战马奔腾 小红花 紫竹调 江南春色
下载PDF
把音乐沏进茶里听 被引量:3
6
作者 可莲香 《茶(健康天地)》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能起人幽思。茶人饮茶到一定程度时,则连天籁也无,只是一片寂然。
关键词 银针白毫 蒙顶黄芽 茂林修竹 木气 梅花三弄 紫竹调 宫音 寿眉 诗歌总集 北港毛尖
下载PDF
音乐助力学生管理
7
作者 周世恩 《福建教育》 2017年第21期36-36,共1页
工作之余,我常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在房间里,打开音乐,让优美的旋律流入心间,享受由音符的起伏带来的放松和悠闲。我喜欢音乐,古典的、民族的,国外的、国内的,轻音乐、摇滚……可能是爱屋及乌,我也将音乐带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用音乐净化... 工作之余,我常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在房间里,打开音乐,让优美的旋律流入心间,享受由音符的起伏带来的放松和悠闲。我喜欢音乐,古典的、民族的,国外的、国内的,轻音乐、摇滚……可能是爱屋及乌,我也将音乐带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用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音乐成了我教育生活、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润滑剂。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新班。学生都很聪明,只是都安静不下来。本是早读时间,如果没有教师到,就叽叽喳喳,拉家常,谈见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教育生活 教学工作 人从 立于礼 极则 成于乐 紫竹调 易良 静能
下载PDF
锡剧和笙
8
作者 王飞 《剧影月报》 2015年第2期45-47,共3页
锡剧,是流行于江南,尤其是苏、锡、常也包括南京的部分和昆山的部分区域的一个戏种。锡剧始于何时,无从考证,它是从滩簧逐步演变过来的。锡剧原型是滩簧,滩簧的形式非常简单,通常是三人组成,一男一女是演员,也稍有化妆,另一个是琴师,拉... 锡剧,是流行于江南,尤其是苏、锡、常也包括南京的部分和昆山的部分区域的一个戏种。锡剧始于何时,无从考证,它是从滩簧逐步演变过来的。锡剧原型是滩簧,滩簧的形式非常简单,通常是三人组成,一男一女是演员,也稍有化妆,另一个是琴师,拉一把胡琴。现在在锡剧中称为主胡,和二胡不一样的音色,不一样的定弦,三人挑一付担子,担子中有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响器。在人多处放下担子,胡琴一响,锣鼓一敲,就摆出了摊子,等人聚多的差不多,戏就开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担子 主胡 聚多 无从考证 部分和 地方剧种 紫竹调 双推磨 玉蜻蜓 梅兰
下载PDF
锡剧《一盅缘》随感及参演体会
9
作者 夏敏莹 《剧影月报》 2015年第1期66-67,共2页
锡剧作为苏锡常一带的地方剧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专业剧团基本上都只是在移植搬演一些本剧种的经典传统剧目,很少有自己的新创剧目问世。如:《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双推磨》《拔兰花》《庵堂相会》等传统剧目均被锡剧... 锡剧作为苏锡常一带的地方剧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专业剧团基本上都只是在移植搬演一些本剧种的经典传统剧目,很少有自己的新创剧目问世。如:《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双推磨》《拔兰花》《庵堂相会》等传统剧目均被锡剧院团反复移植搬演到舞台,经久不衰。虽然这些经典传统剧目确实是深受观众喜欢,可谓"百看不厌",但久而久之,还是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更无法吸引年轻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经典传统 拔兰花 庵堂相会 双推磨 玉蜻蜓 专业剧团 百看不厌 审美疲劳 紫竹调
下载PDF
论锡剧艺术的变革与发展
10
作者 陈世海 《剧影月报》 2017年第2期42-50,共9页
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列世界三大戏剧且唯一承续至今的中国戏曲,虽然古老而传统,然而其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包括锡剧在内的各剧种之间,戏曲与文学、曲艺、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始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列世界三大戏剧且唯一承续至今的中国戏曲,虽然古老而传统,然而其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包括锡剧在内的各剧种之间,戏曲与文学、曲艺、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始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当今的舞台及各种艺术展览、展示,众多冠以“前卫”、“时尚”、“实验”、“跨界”名号的作品,借鉴着戏曲所积淀的表现方法与审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审美原则 地方戏曲 传统戏曲 梵剧 双推磨 经典剧目 紫竹调 剧目建设 电视剧生产
下载PDF
“太湖红梅”——中国传统剧种锡剧
11
作者 袁苑 《音乐爱好者》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锡剧,原称"常锡文戏",是流行于江南吴地的地方戏曲,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赠:"太湖一枝梅,蓓蕾土中埋;春风伏地起,红花向阳开。"故锡剧又有"太湖一枝梅""太湖明珠"... 锡剧,原称"常锡文戏",是流行于江南吴地的地方戏曲,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赠:"太湖一枝梅,蓓蕾土中埋;春风伏地起,红花向阳开。"故锡剧又有"太湖一枝梅""太湖明珠"及"太湖红梅"等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红梅"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唱表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受到众多民众喜爱,它也因此而被冠以"锡剧"的雅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教育家叶圣陶 生动传神 优美动听 对子戏 一枝梅 五十年代 紫竹调 土中 庵堂认母
下载PDF
浅析锡剧的改革与发展
12
作者 孙剑 《剧影月报》 2014年第5期81-82,共2页
锡剧俗称"滩簧",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锡剧主要流传在常州、无锡带,故又称"常锡文戏"。"滩簧"最开始是当做小调来唱,随着听众的增多,逐步形成了两对唱,诸如《双推磨》《卖桃子》《拔兰花》等,这些戏大多是以农村民间日常生活中... 锡剧俗称"滩簧",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锡剧主要流传在常州、无锡带,故又称"常锡文戏"。"滩簧"最开始是当做小调来唱,随着听众的增多,逐步形成了两对唱,诸如《双推磨》《卖桃子》《拔兰花》等,这些戏大多是以农村民间日常生活中男女相爱的故事为题材,艺人们称这时期为"对子戏"阶段,该阶段持续了几十年,流传甚广,一些农村有文化的青年也加入了"滩簧"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兰花 对子戏 双推磨 江苏省锡剧团 文化知识 徐派 玉蜻蜓 短打武生 紫竹调 上海越剧院
下载PDF
杨钰莹《遇江南》:经典印象 重新塑造
13
作者 蓝蝴蝶 《音乐时空》 2013年第3X期43-43,共1页
每当提起当年辉煌的广东流行乐坛,总有一个极具甜美色彩的名字让人难以忘怀,她叫杨钰莹。隐退流行乐坛多年的她,近日终于透过这一张全新专辑《遇江南》,重新回归到乐迷的视线。或者说,在她鲜有新作发表的那些年里,她并没有真正地消失过... 每当提起当年辉煌的广东流行乐坛,总有一个极具甜美色彩的名字让人难以忘怀,她叫杨钰莹。隐退流行乐坛多年的她,近日终于透过这一张全新专辑《遇江南》,重新回归到乐迷的视线。或者说,在她鲜有新作发表的那些年里,她并没有真正地消失过,至少属于她的《轻轻地告诉你》、《我不想说》、《风含情水含笑》等经典作品,依旧不时地回响在人们的耳边。《遇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钰莹 张全新 浮克 经典歌曲 过耳不忘 中国风 时光飞逝 紫竹调 少数民族风情 制作人
下载PDF
努力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14
作者 鸿玮 《音乐世界》 1990年第9期41-42,共2页
夏日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理论家66人,参加了5月17—19日在京举行的以“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社会实践与创作”为题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代表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 夏日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理论家66人,参加了5月17—19日在京举行的以“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社会实践与创作”为题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代表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民族管弦乐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学术讨论会 民族音乐 民族乐器 十年 为人民服务 紫竹调 民族乐团 民族风格 大乐
下载PDF
来自大都会的中国声音——沈洋独唱音乐会的人文意义
15
作者 王勇 《歌唱世界》 2011年第7期34-35,共2页
经历"世博年"之后,许多音乐界同仁都在探讨,什么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城市音乐?当然,这一定是个多元的答案:在"外国作曲家写中国"系列活动中,江南风情浓郁的《紫竹调》之类的民歌旋律成了"老外"的首选;... 经历"世博年"之后,许多音乐界同仁都在探讨,什么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城市音乐?当然,这一定是个多元的答案:在"外国作曲家写中国"系列活动中,江南风情浓郁的《紫竹调》之类的民歌旋律成了"老外"的首选;著名作曲家陈钢教授素来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唱音乐会 紫竹调 中国声音 上海音乐学院 人文意义 艺术歌曲 学堂乐歌 中国音乐史 三日不绝 教我
原文传递
新版《燕燕做媒》之演绎
16
作者 李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65-66,共2页
《燕燕做媒》是沪剧《罗汉钱》选段,其曲调是来源于江苏民歌《紫竹调》,新版《燕燕做媒》是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旁白式的唱段,本文通过对原作的创作与剧情、人物形象、曲调来源的分析,由语言、韵味和戏曲与民歌相结合的角度论述新版《燕... 《燕燕做媒》是沪剧《罗汉钱》选段,其曲调是来源于江苏民歌《紫竹调》,新版《燕燕做媒》是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旁白式的唱段,本文通过对原作的创作与剧情、人物形象、曲调来源的分析,由语言、韵味和戏曲与民歌相结合的角度论述新版《燕燕做媒》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调 《燕燕做媒》 民歌 戏曲 演绎
原文传递
溧水民歌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媛月 王安潮 《音乐生活》 2020年第10期10-14,共5页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江苏省作为我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产生了诸多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比如《无锡景》《茉莉花》《紫竹调》等...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江苏省作为我国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产生了诸多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比如《无锡景》《茉莉花》《紫竹调》等,涵盖苏北民歌、苏南民歌、江淮民歌三部分,有着"融会南北、兼济刚柔"[1]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紫竹调 民族民间音乐 溧水 兼济 民歌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王兰英演苏小娥(下)
18
作者 薛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3,共4页
苏小娥第二次出场,带出第二件道具是五十个小钱.王兰英采用快步上场.因为时间已过半夜,何宜度急需赶回家去,不能耽误他;又因他是单身男子,留他在家不妥当,应该让他早早离去.第二次亮相,心里在想:咦?人到哪里去了?一看,水担没有了.她猜... 苏小娥第二次出场,带出第二件道具是五十个小钱.王兰英采用快步上场.因为时间已过半夜,何宜度急需赶回家去,不能耽误他;又因他是单身男子,留他在家不妥当,应该让他早早离去.第二次亮相,心里在想:咦?人到哪里去了?一看,水担没有了.她猜“莫非他又去为我把水挑?”看来是的.结论:“这位叔叔真厚道”.第二次对他产生好感.同情向爱慕过渡,已上了第二层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兰英 时间已过 戏曲舞台 江苏省锡剧团 落调 紫竹调 演唱艺术 性格特征 主胡 鼓起勇气
原文传递
小倪,新的高峰正等你攀登——记锡剧“倪派唱腔”创始人倪同芳
19
作者 梁冰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5-16,共2页
作为华东主要剧种之一的锡剧,阔别首都已有30多年了。早在50年代,当她盛极一时的“黄金时期”,江苏省锡剧团曾以强大的阵容三度进京,由姚澄、王兰英、沈佩华领衔演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折子戏《双推磨》、《庵堂相会》、《秋香送茶》、《... 作为华东主要剧种之一的锡剧,阔别首都已有30多年了。早在50年代,当她盛极一时的“黄金时期”,江苏省锡剧团曾以强大的阵容三度进京,由姚澄、王兰英、沈佩华领衔演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折子戏《双推磨》、《庵堂相会》、《秋香送茶》、《打面缸》和根据关汉卿原著改编的《救风尘》,新编古代戏《显应桥》以及现代戏《红色的种子》、《罗汉钱》、《悬崖勒马》(《刘介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热情赞扬。充溢水乡抒情色彩和江南泥土清香的[铃铃调]、[簧调]、[大陆调]等主要曲调以及[春调]、[紫竹调]、[九连环]等民歌小曲,竟至传遍首都的大街小巷。最近,江苏省锡剧团实现了“四进北京”的多年夙愿,以新的阵容、新的面貌演出了新编古代戏《南归记》,令人耳目一新。领衔主演的是锡剧后起之秀、“倪派唱腔”创始人倪同芳。锡剧原名“常锡文戏”,发源于常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同芳 江苏省锡剧团 秋香送茶 紫竹调 庵堂相会 双推磨 打面缸 领衔主演 南归 春调
原文传递
龚家铭
20
《中华艺术论丛》 2009年第1期539-541,共3页
龚家铭(1950—),傣族,云南省梁河县人。龚家铭自幼酷爱音乐,喜欢看傣戏、花灯、滇戏、皮影戏的演出。读小学、初中时,他一直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经常指挥全校的大合唱。
关键词 傣戏 文艺骨干 梁河县 紫竹调 作曲系 文工队 少数民族戏剧 中国民歌 学会会员 杨门女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