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英一 王宇 杨伟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7-763,共7页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声功率180w,总黄酮得率为6.43mg·g-1。苜蓿叶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苜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608mg·mL-1。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方法。超声优化的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经济、稳定、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 总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飞翔 张维维 +3 位作者 孙强伟 杨梦雅 陆莲莲 毕淑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084-4085,共2页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7...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73.97、47.60μl。[结论]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化产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辛小丽 张炜 +2 位作者 田格 甘文梅 王志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73-1980,共8页
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葡萄糖为改性物,以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与HO·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下探究反应体系pH值、反应底物配比、温度及时间对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葡萄糖为改性物,以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与HO·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下探究反应体系pH值、反应底物配比、温度及时间对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底物配比(m紫花苜蓿叶蛋白∶m葡萄糖)为2∶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美拉德产物(改性之后的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显著。在最优单因素条件下未改性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总还原能力为0.84,DPPH·清除率为1.45%,HO·清除率为2.18%。在最优单因素条件下改性之后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总还原能力达到1.10,DPPH·清除率达到75.10%,HO·清除率达到39.70%,与未改性的蛋白相比总还原能力提高了0.31,DPPH·清除率提高了50.80%,HO·清除率提高了17.21%。通过测定在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美拉德产物的褐变程度、中间产物、接枝度等,表明紫花苜蓿叶蛋白与葡萄糖之间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蛋白 葡萄糖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亚麻籽胶-紫花苜蓿叶蛋白改性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红 张炜 +4 位作者 辛小丽 王志娟 甘文梅 乜世成 宋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82-991,共10页
利用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G)对紫花苜蓿叶蛋白(alfalfa 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ALPCs)进行糖基化改性,以乳化性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最佳反应条件为:pH=8.0、底物配比[m(ALPCs)∶m(FG)]为1∶1、反应温度为90... 利用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G)对紫花苜蓿叶蛋白(alfalfa 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ALPCs)进行糖基化改性,以乳化性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最佳反应条件为:pH=8.0、底物配比[m(ALPCs)∶m(FG)]为1∶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24 min。此时的乳化性最显著达200.78 m^(2)/g,与未改性的蛋白相比乳化性提高了12.20%,乳化稳定性提高了31.83%,此时接枝度达23.9%。并对复合物(ALPCs-FG)进行红外、粒径、扫描电镜结构分析,结果为:制备的ALPCs-FG复合物中含有糖环结构,晶粒尺寸变大且结晶结构越来越趋于无定形。表明糖基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ALPCs-FG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蛋白 亚麻籽胶 乳化性 响应面法 结构表征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蛋白-木糖体系抗氧化产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辛小丽 张炜 +2 位作者 田格 甘文梅 王志娟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9期551-558,共8页
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木糖为改性物,以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研究了m(紫花苜蓿叶蛋白)∶m(木糖)比、pH、时间和温度对改性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 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木糖为改性物,以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为指标,湿热美拉德反应为改性方法,研究了m(紫花苜蓿叶蛋白)∶m(木糖)比、pH、时间和温度对改性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m(紫花苜蓿叶蛋白)∶m(木糖)为1∶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时,紫花苜蓿叶蛋白-木糖体系抗氧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显著,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紫花苜蓿叶蛋白-木糖体系抗氧化产物的总还原能力为1.25,DPPH·清除率为47.55%,OH·清除率为2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叶蛋白 木糖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茎叶中皂苷和黄酮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6
作者 李卫红 何文飞 +2 位作者 王瑶瑶 李丹琦 刘学贵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紫花苜蓿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溶剂提取法,利用不同的乙醇比例对紫花苜蓿茎叶进行提取,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紫花苜蓿茎叶提取物中皂苷和黄酮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探究了不同乙醇比例对紫花苜蓿茎叶中... 紫花苜蓿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溶剂提取法,利用不同的乙醇比例对紫花苜蓿茎叶进行提取,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紫花苜蓿茎叶提取物中皂苷和黄酮质量分数进行测定,探究了不同乙醇比例对紫花苜蓿茎叶中皂苷和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0%乙醇-水提取下的紫花苜蓿皂苷得率为3.05%,黄酮得率为1.76%,远高于50%乙醇-水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中的皂苷和黄酮得率。通过对不同乙醇比例下紫花苜蓿茎叶含有的皂苷和黄酮质量分数测定,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溶剂提取法 皂苷 黄酮
下载PDF
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晶晶 张利民 王际英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比例≤20%时,各组间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日摄食率(DFI)、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变化,高于此值时呈显著下降(P<0.05)。随饲料中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鱼体肥满度(C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实验组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表观消化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以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为参考指标,采用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2)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水分、蛋白及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仅S40组显著低于S0和S20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肝脏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之后趋于平稳(P>0.05)。肝脏粗脂肪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肝脏粗蛋白含量仅表现为S30、S50组显著高于S0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鱼粉替代比例的影响(P>0.05);全鱼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S30组全鱼粗蛋白最高,S40组最低(P>0.05),除S30组外,其他各组均与S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全鱼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当替代比例>20%时,星斑川鲽幼鱼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降低。各组间胆固醇(CHO)含量随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的添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20%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有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分别大于20%和40%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鱼血浆溶菌酶(LSZ)活力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各实验组间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S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影响(P>0.05)。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紫花苜蓿浓缩蛋白 生长 体组成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氮磷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晶晶 王际英 +5 位作者 张利民 孙永智 王世信 黄炳山 蒋锦坤 冯德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本研究以体重为(83.0±0.20)g星斑川鲽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APC)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对其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率均呈先稳定后显... 本研究以体重为(83.0±0.20)g星斑川鲽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APC)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对其氮磷排泄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率均呈先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氮排泄量与氮沉积率变化趋势相反,当鱼粉替代水平>30%时显著上升(P<0.05)。磷摄入量与磷排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磷沉积率呈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磷酸盐排泄量随APC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从保护养殖水体的角度出发,APC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紫花苜蓿浓缩蛋白 氮磷排泄
下载PDF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子叶、下胚轴、根的植株再生 被引量:6
9
作者 潘竟丽 曾幼玲 张富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52-56,共5页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0.1~3.0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2.0mg/L+KT0.01~0.5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2.0mg/L+KT0.2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0.5mg/L+NAA0.05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紫花苜蓿 下胚轴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明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大叶紫花苜蓿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快速,易于分散。继代第12d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得率为6.5×107/g鲜重。原生质体培养基为SH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2,4-0、0.5mg/LBA、2... 大叶紫花苜蓿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快速,易于分散。继代第12d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得率为6.5×107/g鲜重。原生质体培养基为SH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2,4-0、0.5mg/LBA、2.0g/LCH、2%蔗糖、6%葡萄糖、5mmol/LMES,培养密度为1.0×105/mL。培养至第12d时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植板率为3.7%。由原生质体形成的小愈伤组织在含2.0mg/L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大量增殖。增殖的愈伤组织转移至2.0mg/L2-ip+0.1mg/LNAA的B5培养基上,形成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种子消毒方法和激素处理对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莉娟 蒲小鹏 +1 位作者 温洋 王晶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研究了不同种子灭菌方法及次氯酸钠消毒时间对种子萌发率、污染率的影响,并取经灭菌后萌发15-20 d的无菌苗叶片作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激素处理对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水下冲洗1 h,70%的酒精处理... 研究了不同种子灭菌方法及次氯酸钠消毒时间对种子萌发率、污染率的影响,并取经灭菌后萌发15-20 d的无菌苗叶片作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激素处理对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水下冲洗1 h,70%的酒精处理50 s,10%的次氯酸钠震荡22 min是最佳的种子灭菌方法。(2)初步建立和田大叶紫花苜蓿的再生体系如下: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2.0mg/L+KT 0.5 mg/L+琼脂0.8%;诱导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琼脂0.9%;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 mg/L+蔗糖1.5%+琼脂0.8%;出愈率可达到100%;分化率可达到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大紫花苜蓿 种子消毒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雯 唐明祥 +6 位作者 张晓君 沈景林 王鹏 伊鹏霏 包国章 张晶 丁雪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浸种药剂(纯化水、0.1%水杨酸、5%聚乙二醇、2%KNO3、0.5%Na OH)、浸种时间(0,1,2,3,4 h)、Na2CO3浓度(0,5,15,25,35 mmol/L)三因素条件下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定了浸种药剂(纯化水、0.1%水杨酸、5%聚乙二醇、2%KNO3、0.5%Na OH)、浸种时间(0,1,2,3,4 h)、Na2CO3浓度(0,5,15,25,35 mmol/L)三因素条件下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单因素Na2CO3浓度(0,5,10,15,20,25,30,35 mmol/L 8个浓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浸种药剂、浸种时间、Na2CO3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皆有显著影响(P〈0.05),Na2CO3浓度对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浸种药剂、浸种时间对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且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次序皆为Na2CO3浓度〉浸种时间〉浸种药剂;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皆随Na2CO3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对Na2CO3的耐盐半致死浓度范围为20-25 mmol/L,致死浓度范围为30-35 mmol/L。说明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的最适萌发条件为无需浸种、不加Na2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紫花苜蓿 发芽率 浸种药剂 NA2CO3胁迫 正交试验设计 种子萌发 耐盐半致死浓度 耐盐致死浓度
下载PDF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两种再生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莉娟 许雷 +1 位作者 温洋 蒲小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分别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幼苗的叶片和切去胚根的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传统胚胎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的两种不同的再生过程对苜蓿再生周期和再生频率的影响,初步得出器官发生途径是一种可行的快速高效的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从种子处理... 分别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幼苗的叶片和切去胚根的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传统胚胎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的两种不同的再生过程对苜蓿再生周期和再生频率的影响,初步得出器官发生途径是一种可行的快速高效的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从种子处理到再生幼苗的生成,利用成熟种子的胚诱导分化成苗可以大大缩短再生周期,提高再生频率,是明显优于胚胎发生途径的另一种再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紫花苜蓿 胚胎发生途径 器官发生途径
下载PDF
PICKSEED 8925 MF多叶高蛋紫花苜蓿的多叶性状对营养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宝通 崔佳音 尚久印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高蛋紫花苜蓿 PICKSEED8925 MF品种 性状 营养价值 根系生理 牧草
下载PDF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综合技术
15
作者 王英 王鹤桥 +1 位作者 宿庆瑞 迟凤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46,共2页
一、基本情况运粮河沿岸退化草地5 000余亩,草量减少,土壤出现盐化,土地肥力减退,对于这些土地资源亟待改良和科学利用。我们在地处运粮河沿岸的红旗乡金星村设试验基点,进行两年(1990~1991年)草地改良与利用的研究,试验地处于运粮河中... 一、基本情况运粮河沿岸退化草地5 000余亩,草量减少,土壤出现盐化,土地肥力减退,对于这些土地资源亟待改良和科学利用。我们在地处运粮河沿岸的红旗乡金星村设试验基点,进行两年(1990~1991年)草地改良与利用的研究,试验地处于运粮河中游,地势低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紫花苜蓿 栽培 新疆
下载PDF
浅析和田大叶紫花苜蓿的利用前景
16
作者 帕提古丽·阿卜拉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第8期105-105,共1页
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是在新疆和田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苜蓿品种,显著特征是根系特别发达,生有大量根瘤,且分枝多,根系在土质中可长达6~7m;茎枝数量多,茎粗,茎枝一般可超过30条,对干旱、寒冷、盐碱、瘠薄土地的适应性很强... 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是在新疆和田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苜蓿品种,显著特征是根系特别发达,生有大量根瘤,且分枝多,根系在土质中可长达6~7m;茎枝数量多,茎粗,茎枝一般可超过30条,对干旱、寒冷、盐碱、瘠薄土地的适应性很强,具有其他植被不可比拟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作用。本文笔者浅谈田大叶紫花苜蓿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 紫花苜蓿 利用前景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新疆大叶苜蓿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竟丽 张富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抗盐碱苜蓿的新品种,但苜蓿的品种直接影响着其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因此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叶苜蓿转基因体系对于大叶苜蓿抗逆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 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抗盐碱苜蓿的新品种,但苜蓿的品种直接影响着其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因此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叶苜蓿转基因体系对于大叶苜蓿抗逆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inn.)的Na^+/H^+反向运输体基因Cg-NHX1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并转化入根瘤农杆菌EHA105,以5-7d苗龄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重组EHA105介导的子叶浸染法将Cg-NHX1基因导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和Southem blot分析,结果表明Cg-NHX1基因已经被整合到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基因组中。研究成功地获得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植株,并在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茵液浓度OD600nm为0.2-0.3,浸染时间20min适宜于子叶愈伤诱导,有利于基因转化植株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紫花苜蓿 灰绿藜Cg-NHXl基因 转基因苜蓿
下载PDF
俄罗斯沙棘叶与苜蓿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义海 郝彩璐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实验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与紫花苜蓿进行了常规营养分析比较。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中含粗灰分5.05%、粗脂肪3.61%、粗蛋白16.94%、NDF18.05%、ADF11.01%、钙0.99%、磷0.49%、无氮浸出物33.91%;苜蓿中含粗灰分12.62%、粗脂肪2.41%、粗蛋白2... 本实验对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与紫花苜蓿进行了常规营养分析比较。俄罗斯大果沙棘叶中含粗灰分5.05%、粗脂肪3.61%、粗蛋白16.94%、NDF18.05%、ADF11.01%、钙0.99%、磷0.49%、无氮浸出物33.91%;苜蓿中含粗灰分12.62%、粗脂肪2.41%、粗蛋白20.67%、NDF28.45%、ADF20.78%、钙2.34%、磷0.70%、无氮浸出物4.73%。表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叶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高于苜蓿,而在粗蛋白方面低于苜蓿。实验结果表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叶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绿色饲料或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大果沙棘:紫花苜蓿 饲料 营养成分 分析测定 比较 实验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Area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19
作者 张怀山 代立兰 +2 位作者 乔国华 王春梅 杨晓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559-561,566,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area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lfalfa.[Method] Using various alfalfa varietie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drought resistance...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area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lfalfa.[Method] Using various alfalfa varietie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leaves of drought-stressed alfalfa plants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free proline for analyzing its correlation with leaf area.[Result] Under drought condition,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alfalfa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eaf area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Conclusion] Leaf area could be used as an institutional assistant index to reflect th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ALFA PROLINE Leaf area Drought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