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河源不同区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岳鹏鹏 卢学峰 +4 位作者 叶润蓉 周玉碧 杨仕兵 张长现 彭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6-1125,共10页
选择江河源区玛多、曲麻莱、同德3地区的典型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群落,初步分析了江河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是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北温带... 选择江河源区玛多、曲麻莱、同德3地区的典型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群落,初步分析了江河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是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2)所有样线经聚类分析可归为3个群落类型:紫花针茅+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群落(Ⅰ)、紫花针茅+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Ⅱ)、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Poa indattenuata)群落(Ⅲ),且各群落分布于不同区域。虽然这3个群落类型都是典型的紫花针茅群落,但各自的群落结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Ⅰ和Ⅱ的相似性较高,群落Ⅰ和Ⅲ的相似性较低。3)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分布呈现出小尺度区域同质性和大尺度异域异质性的特点。4)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间以及它们和纬度间均呈显著相关。各α多样性指数在3个地区的群落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按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紫花针茅草原 聚合分析 群落特征 Α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岳鹏鹏 彭敏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综述了紫花针茅草原研究的发展过程,分析讨论了一些热点领域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总结出紫花针茅草原研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1)局部分散研究多,系统研究少;(2)特...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综述了紫花针茅草原研究的发展过程,分析讨论了一些热点领域和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总结出紫花针茅草原研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1)局部分散研究多,系统研究少;(2)特征研究多,机理研究少;(3)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紫花针茅草原退化及植被-环境互作机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演替监测和群落演替趋势还需深入研究,进而增强对青藏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特点和规律的理解,更好的为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针茅草原 青藏高原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放牧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9
3
作者 段敏杰 高清竹 +4 位作者 万运帆 李玉娥 郭亚奇 旦久罗布 洛桑加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92-3900,共9页
基于放牧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藏北地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紫花针茅等禾草类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莎草类中... 基于放牧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藏北地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紫花针茅等禾草类植物的重要值逐渐降低,莎草类中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牲畜不喜食的杂类草及有毒有害植物均有增加的趋势;如果持续过度放牧,植物群落表现出由紫花针茅等禾草为建群种的草地型向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过度的趋势;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紫花针茅高寒草原α物种多样性达到最高水平,而继续增强放牧强度,则造成各项指标的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群落特征 紫花针茅草原 Α多样性 中度干扰假说
下载PDF
青海湖区紫花针茅草原封育导致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以康 张法伟 +5 位作者 林丽 王溪 曹广民 郭晓伟 韩道瑞 陈桂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封育导致的生态系统恢复会体现在土壤恢复.以不同封育年限的青海湖区紫花针茅草原为对象,研究封育导致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样地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第Ⅱ层,下面几层之间差异不显著;... 封育导致的生态系统恢复会体现在土壤恢复.以不同封育年限的青海湖区紫花针茅草原为对象,研究封育导致的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样地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第Ⅱ层,下面几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封育对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对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而速效磷含量大多显著提高,封育样地速效氮含量稍微高于对照样地.全量养分相比较,封育对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影响不大,随土层加深全氮含量降低,封育导致土壤表层全氮含量升高(提高了19.9%).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长期封育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钾含量之间相关不显著,速效磷和全磷、速效氮和全氮含量都表现出显著相关,有机质和全量养分之间只有全氮表现出了显著相关.封育后土壤pH值略有升高;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升高,但土壤容重变化不大.封育使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但是养分的增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对草原的保护还需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区 封育 土壤养分 紫花针茅草原 草地退化 土壤恢复 碳循环
原文传递
长江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优势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国英 李天才 +2 位作者 陈桂琛 马海 孙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224-228,234,共6页
分析了长江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土壤和17种优势植物中15种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植物中>1 000μg.g^(-1)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1)的元素有K、Mg、Mn、Fe、Li和Sr,10~100μg.g^(-1)的元素有Zn、Cu和Cr,<10μg.g^(-1)的... 分析了长江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土壤和17种优势植物中15种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植物中>1 000μg.g^(-1)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1)的元素有K、Mg、Mn、Fe、Li和Sr,10~100μg.g^(-1)的元素有Zn、Cu和Cr,<10μg.g^(-1)的元素有Ni、Co、Pb和Cd。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顺序为Ca>Fe>Mn>Mg>K>Li>Na>Sr>Cr>Zn>Cu>Ni>Co>Cd>Pb。植物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特点是Ca>K型。植物对于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是:Na>Sr>K>Zn>Mg>Ni>Pb>Cu>Mn>Ca>Li>Co>Cd>Fe>Cr,植物对于Na吸收系数达到13.228,其富集能力明显大于其余14种元素。元素之间K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Na的累计也仅与Zn、Sr呈显著相关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b和Na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紫花针茅草原 优势植物 元素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