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IRP2和HCN4在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者心脏传导系统表达研究
1
作者 张静 陈巍 +6 位作者 丁艳 刘展展 曹畅 方世勇 朱旭阳 陈光 徐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征及传导组织中含心肌动蛋白重复序列蛋白2(XIRP2)和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CN4)蛋白含量表达变化情况,探讨XIRP2和HCN4蛋白作为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的潜在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 目的:研究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征及传导组织中含心肌动蛋白重复序列蛋白2(XIRP2)和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CN4)蛋白含量表达变化情况,探讨XIRP2和HCN4蛋白作为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的潜在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某司法鉴定中心2015~2022年死因为心肌脂肪浸润致猝死者8例为猝死组,选取死因为外伤致死者10例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通过大体检查、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观察XIRP2和HCN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心肌脂肪浸润主要侵犯右心室、窦房结、房室结;IHC结果示猝死组较对照组的XIRP2和HCN4蛋白在窦房结、房室结表达升高,在左右束支表达降低(P<0.05)。心肌脂肪浸润猝死者窦房结和房室结XIRP2和HCN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左右束支(P<0.05),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反。心肌脂肪浸润猝死者HCN4、XIRP2蛋白表达在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导系统XIRP2与HCN4蛋白表达相关(P<0.05)。结论:心肌脂肪浸润主要表现为右心室合并窦房结、房室结内大量脂肪浸润,可能通过影响传导系统离子通道蛋白表达致心律失常引起猝死,XIRP2和HCN4蛋白在传导系统的表达差异可为该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浸润 心脏性猝死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动蛋白重复序列蛋白2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下载PDF
6例肥厚性心肌病猝死者心传导系统病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一璇 姚青松 +2 位作者 祝家镇 罗斌 梁赏猷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心肌 肥厚心肌 猝死 传导系统病变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离体家兔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β_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开云 何祥 史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离体家兔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方法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连接于Lan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离体家兔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方法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连接于Lan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用K-H液(95%O2+5%CO2)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平衡15min。A组(对照组):灌流正常K-H液;B组:灌注含异丙酚4μg/ml的K-H液;C组:灌流含瑞芬太尼4ng/ml的K-H液;D组:灌注含异丙酚4μg/ml+瑞芬太尼4ng/ml的K-H液。持续25min后,测定HR、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的最低心房起搏频率(WBR)和出现2∶1房室传导的最低心房起搏频率(2∶1BR)。测定完毕留取右心房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D组与A、B、C组比较,心率明显减慢,SACT、SNRT和CSNRT显著延长(P<0.05),WBR和2∶1BR频率显著缩短(P<0.05);A、B、C组3组间各电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与A组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哌啶类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肥厚对兔心传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韬 秦牧 +2 位作者 胡河 黄鹤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肥厚兔模型进行电生理研究,探讨心肌肥厚对心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兔24只,随机分为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经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2周后行超声检查评价造模结果。对所... 目的通过对心肌肥厚兔模型进行电生理研究,探讨心肌肥厚对心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兔24只,随机分为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经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2周后行超声检查评价造模结果。对所有动物行在体电生理检查,测量两组动物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ERP)、房室结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VAERP)、窦房传导时间(SACT)、最大窦房恢复时间(SNRTMAX)、文氏周期长度(WCL),反文氏周期长度(RWCL)、房室2∶1传导频率等指标。结果心肌肥厚组AERP较对照组缩短(68.60±6.20 ms vs 77.30±12.30 ms,P<0.05),SACT、SNRTMAX、AVERP、WCL及房室2:1传导频率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101.57±25.11 ms vs 78.33±25.17 ms,616.91±59.89 ms vs 540.64±83.18 ms,160.30±9.73 ms vs 133.80±3.89 ms,191.40±32.90 ms vs 151.10±24.30 ms,148.8±35.00 ms vs 137.30±23.40 ms,P均<0.05),而VAERP与RWCL较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肥厚可导致心传导系统功能受损,为心肌肥厚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心内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内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标测心脏传导系统心肌兴奋(摘要)
5
作者 尹立雪 蔡力 +2 位作者 李春梅 邓燕 罗芸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年第2期34-34,共1页
目的 应用具有高分辨率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标测心脏传导系统电兴奋诱导的心肌收缩,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和范围。 方法 5条狗开胸模型。通过11F血管鞘从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10F心内超声导管分别置留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和右... 目的 应用具有高分辨率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标测心脏传导系统电兴奋诱导的心肌收缩,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和范围。 方法 5条狗开胸模型。通过11F血管鞘从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10F心内超声导管分别置留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和右心室腔内。刺激电极随机置入心室壁内(心外膜下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首先,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窦房结、右心房壁、房室交界区、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的解剖结构。其次,采用心内超声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获取窦性心律上述各点的心肌速度和加速度二维、M型和脉冲频谱图像。再次,在心室起搏时记录心肌速度和加速度起始和分布,其心肌机械兴奋的空间部位和时相分别与刺激电极的部位与电刺激时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组织多普勒显像 超声显像 速度和加速度 心肌兴奋 四川省人民医院 房室交界区 心内超声 超声研究 电刺激
下载PDF
心肌梗死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在心源性猝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如莹 丁润涛 崔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最常见于冠心病,且很多合并心肌梗死。但某些SCD(包括早期心肌梗死)由于发生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引起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及难...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最常见于冠心病,且很多合并心肌梗死。但某些SCD(包括早期心肌梗死)由于发生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引起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心肌梗死与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异常引起SCD的原因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入手,对心肌梗死与CCS病变引起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今后心肌梗死引起猝死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为SCD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心脏 综述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脏传导系统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查国庆 竞花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 心脏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 多样性
下载PDF
犬心肌炎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学探讨
8
作者 刘双文 张树平 +5 位作者 李远杰 杨天凯 秦昌 马宗禹 于晶 赵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心肌 心脏传导系统 病理学 形态学
下载PDF
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酒精间隔消融后有或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采用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心肌梗死和逆转重构的程度
9
作者 McCann G.P. Van Dockum W.G. +1 位作者 Beek A.M.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7期26-27,共2页
经皮酒精间隔消融(ASA)是一种用于缓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难治性症状的已确立技术。多数患者在行ASA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但是尚不清楚出现RBBB的患者是否具有与无RBBB患者类似的梗死特征,梗死特征可能会影响左心室(L... 经皮酒精间隔消融(ASA)是一种用于缓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难治性症状的已确立技术。多数患者在行ASA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但是尚不清楚出现RBBB的患者是否具有与无RBBB患者类似的梗死特征,梗死特征可能会影响左心室(LV)压力阶差降低和逆转重构。纳入连续27例患者(1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62±16岁),分别在基线时和ASA后1个月、6个月(n=25)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1个月时根据延迟对比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确定梗死区大小和位置。与无RBBB的患者相比,17例出现RBBB的患者有梗死面积较大的倾向(CK-MB251±92U vs 148±97U,P=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肥厚 梗阻性 逆转 酒精 磁共振成像检查
下载PDF
钙超载诱导心肌肥厚的信号传导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钦丹 谢良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肥厚 信号传导 L型Ca^2+通道 钙超载 T型Ca^2+通道 细胞信号转导 心血管疾病 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内皮素1调控P19细胞向心脏传导细胞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浩 张武 +2 位作者 王浩 张恒一 徐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5-1921,共7页
背景:内皮素1作为一种来源于心内膜和动脉血管内皮的旁分泌信号,能够诱导心脏传导细胞的分化成熟。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体外诱导P19细胞向心脏传导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P19细胞分别与1%二甲基亚砜和100 nmol/L浓度内皮素1孵育,通过Weste... 背景:内皮素1作为一种来源于心内膜和动脉血管内皮的旁分泌信号,能够诱导心脏传导细胞的分化成熟。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体外诱导P19细胞向心脏传导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P19细胞分别与1%二甲基亚砜和100 nmol/L浓度内皮素1孵育,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qR T-PCR鉴定早期心肌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4、MEF2C和心肌细胞分化标志物MHC-α、cTnT,以及重要的传导细胞转录因子Nkx2.5、Tbx5和分化标志物Cx40、ANP的变化。qRT-PCR鉴定内皮素1特异性受体阻断剂和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内皮素1诱导P19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内皮素1能够上调P19细胞早期心肌转录因子、心肌结构基因和传导系统特征表型表达;(2)与二甲基亚砜相比,内皮素1能够确实诱导P19细胞向心脏传导细胞分化;(3)内皮素1主要通过ETA通路上调Nkx2.5和Cx40表达水平从而诱导P19细胞向传导细胞分化,ETB通路可能还参与了一条负反馈调节通路;(4)内皮素1能够通过PI3K-AKT-mT OR信号通路调控Nkx2.5表达进而影响传导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组织构建 分化 二甲基亚砜 P19细胞 心脏传导细胞 心肌细胞 胚胎性癌干细胞 心脏传导系统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关附甲素对麻醉兔心脏传导和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祥华 徐济民 +1 位作者 周礼明 陈忠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93-97,共5页
关附甲素25mg/kg静脉推注延长麻醉兔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和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P-R间期和希氏束电图的A-H、H-V间期,并降低左室收缩压、dp/dt max和Vpm。以普鲁卡因胺25mg/kg作对照,它们的作用相似,但在用药后15分钟内以关附... 关附甲素25mg/kg静脉推注延长麻醉兔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和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P-R间期和希氏束电图的A-H、H-V间期,并降低左室收缩压、dp/dt max和Vpm。以普鲁卡因胺25mg/kg作对照,它们的作用相似,但在用药后15分钟内以关附甲素作用较明显。表明关附甲素对心脏自律性和传导性的抑制有利于防治快速性和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附甲素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收缩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巧玲 袁泽刚 +3 位作者 段亚辉 姜红 邸杰 杨艳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处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状态,神经体液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浓度升高,结果使全身动脉压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心...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处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状态,神经体液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浓度升高,结果使全身动脉压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心脏和血管重构,使左室心肌肥厚及胶原过度沉积,心肌质量增加,导致心脏微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最终引起冠脉血流储备下降[1]。因此,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肌重塑是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将对卡维地络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 降压治疗 心肌质量 神经体液因子 去甲肾上腺素 左室心肌肥厚 冠脉血流储备 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黏液性水肿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兴宇 张陈匀 +1 位作者 李宗庄 岳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黏液性水肿 水肿患者 心脏传导阻滞 术后 甲状腺功能减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传导系统 组织损伤 代谢异常
下载PDF
心脏传导阻滞及晕厥诊断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珺 袁如玉 李广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0期1788-1791,共4页
心脏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传导系统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是其主要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此外手术损伤心脏传导系... 心脏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传导系统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是其主要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此外手术损伤心脏传导系统或机体内环境紊乱等多种疾病可以导致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风湿性心脏 心肌 诊断技术 手术损伤 退行性变 心脏传导系统 心源性晕厥 希氏束 房室结
下载PDF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论述——心肌病最新的定义和分类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367-371,共5页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心肌 全身系统性疾病 科学论 功能异常 心室肥厚 相关事件 心力衰竭 病因多 遗传性
下载PDF
表现为“右室大”的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慕秋 高敏 +1 位作者 闻小林 吴学勤 《哈尔滨医药》 2015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既往无相关病史及体征,体检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高电压(提示右室大)。患者自诉既往无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家族病史不详。体格检查:血压124/63 mm Hg,颈静脉未见怒张,心...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2岁。既往无相关病史及体征,体检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高电压(提示右室大)。患者自诉既往无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家族病史不详。体格检查:血压124/63 mm Hg,颈静脉未见怒张,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二项正常。X线胸片示: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脏横径不大,右心缘饱满,膈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心肌 实质性病变 心脏病病史 心电图分析 体格检查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 家族病史 右束支传导阻滞 横径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5例分析
18
作者 施振宗 刘文捷 《学会》 1996年第4期26-26,共1页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5例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内科施振宗,刘文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常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混淆。本文就近6年来5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一、3例因胸闷、胸痛分别...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5例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内科施振宗,刘文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常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混淆。本文就近6年来5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一、3例因胸闷、胸痛分别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梗。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 心肌 心电图表现 急性病毒性心肌 冠心病 例分析 房室传导阻滞 心内膜下 高血压病 高血压性心脏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分析
19
作者 杨秋芳 《实用医技杂志》 1995年第5期370-370,共1页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的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1994年以来住院治疗的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典型的8例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的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1994年以来住院治疗的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典型的8例心电图,现报导如下: 5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50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有4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胸闷待查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肥厚 传导阻滞 心电图分析 完全性 先天性心脏 右束支 慢性肺原性心脏 风湿性心脏 心肌 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病酷似肥厚性心肌病和预激综合征:自然病史 被引量:5
20
作者 Murphy R.T. Mogensen J. +2 位作者 McGarry K. W.J. McKenna 吴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60-61,共2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gene mutations(PRKAG2) 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 kinase disease based on 12 ...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gene mutations(PRKAG2) 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 kinase disease based on 12 years follow-up of known mutation carriers and to define the prevalence of PRKAG2 mutation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 BACKGROUND: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mutations cause HCM with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and conduction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44 patients with known AMP kinase disease was analyzed. Mutation analysis of PRKAG2 was performed by fluorescent single-strand confi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and direct sequencing of abnormal conformers in 200 patients with HCM. RESULTS: Only one additional mutation was identified. The mean age at clinical diagnosis in the 45 gene carriers was 24 years(median 20 years, range 9 to 55 years). Symptoms of palpitation, dypspnea, chest pain, or syncope were present in 31(69%) gene carriers; 7(15%) complained of myalgia and had clinical evidence of proximal myopathy. Skeletal muscle biopsy showed excess mitochondria and ragged red fibers with minimal glycogen accumulation. Disease penetrance defined by typical electrocardiogram abnormalities was 100%by age 18 years. Thirty-two of 41 adults(78%) ha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 on echocardiography, and progressive LVH was documented during follow-up. Survival was 91%at a mean follow-up of 12.2 years. Progressive conduction disease required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17 of 45(38%) at a mean age of 38 years. CONCLUSIONS: The AMP kinase disease is uncommon in HC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onduction disease and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includes extracardiac manifestations such as a skeletal myopathy, consistent with a systemic metabolic storage disease. Defects i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utilization or in specific cellular substrates, rather than mere passive deposition of amylopectin, may account for these clin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心肌 预激综合征 酸活化 自然病史 腺苷酸 传导异常 单链构象多态性 植入起搏器 携带者 心脏肥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