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积血压暴露对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艳秀 刘爱华 +5 位作者 邢爱君 李金锋 赵海燕 朱辰蕊 吴寿岭 陈朔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累积血压暴露(cumBP)对新发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观察对象为唐山开滦集团员工,自2006年开始每隔2年进行1次体检,截止至2015年底,共进行了5次体检。前3次体检均参加且血压等基线资料完... 目的探讨累积血压暴露(cumBP)对新发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观察对象为唐山开滦集团员工,自2006年开始每隔2年进行1次体检,截止至2015年底,共进行了5次体检。前3次体检均参加且血压等基线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为57927例。排除既往AF病史者、随访时心电图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观察对象为40727例。根据累积收缩压暴露(cumSBP)进行四分位数分组:第一分位组:cumSBP<464 mmHg·year;第二分位组:464 mmHg·year≤cumSBP<512 mmHg·year;第三分位组:512 mmHg·year≤cumSBP<569 mmHg·year;第四分位组:cumSBP≥569 mmHg·year。比较不同cumSBP组新发AF的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BP对新发AF的预测价值。结果 (1)40727例观察对象,平均年龄51.81±11.54岁,其中男性30693例(75.4%),女性10034例(24.6%)。(2)结果表明,男性比例和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均随cumSBP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随访4.97±0.37年,影响新发AF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cumSBP每增加10 mmHg·year,发生新发AF的HR值为1.034(95%CI 1.012~1.057);累积舒张压暴露每增加5 mmHg·year,发生新发AF的HR值为1.026(95%CI 1.008~1.044)。结论 cumBP对新发AF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血压暴露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累积血压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
2
作者 罗丽丽 田雪 +5 位作者 赵宇晗 刘露露 赵泽濛 罗会 王肖南 罗艳侠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977,共7页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累积血压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基线无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人群,累积血压采用曲线下面积对基线和随访(2011—2015年)的测量值进行估算,指标包括累积...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累积血压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基线无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人群,累积血压采用曲线下面积对基线和随访(2011—2015年)的测量值进行估算,指标包括累积收缩压(cumSBP)和累积舒张压(cumDBP)。cumSBP(单位为mmHg·年)分组:低水平组(<360),正常水平组(360~<480),较高水平组(480~<560),高水平组(≥560)。cumDBP(单位为mmHg·年)分组:低水平组(<240),正常水平组(240~<320),较高水平组(320~<360),高水平组(≥360)。按照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测试量表(MMSE)对2018年认知功能结局进行评价,将参与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和认知正常组,再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血压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共纳入10 366人中,其中男性4 715人,占45.5%,女性5 651人,占54.5%。至2018年,认知功能下降的患病人数为4 831,患病率为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累积水平正常组相比,cumSBP最高水平组的认知功能下降发生风险升高,OR(95%CI)为1.298(1.134~1.486)。随着cumSBP升高,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cumDBP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加无关。结论 cumSBP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cumDBP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风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血压 认知功能 队列研究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累积高血压暴露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宋路 赵华灵 +7 位作者 李春慧 安莎莎 王一鸣 陈志超 李春盛 曾春艳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累积高血压暴露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抽样标准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符合入选标准者5440人,于2012-2013年对该人群进行了第4次健康体检,并检测了该人群... 目的探讨累积高血压暴露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抽样标准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符合入选标准者5440人,于2012-2013年对该人群进行了第4次健康体检,并检测了该人群的baPWV,最终有3676名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累积血压暴露值(cumBP)包括累积收缩压暴露值(cumSBP)和累积舒张压暴露值(cumDBP),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umSBP和cumDBP与baPWV的关系及累积高血压暴露对baPWV的影响。结果在观察对象3676人中,年龄(55.7±9.8)岁,其中男性2012人,占54.7%,女性1664人,占45.3%。随着累积高血压暴露时间的增加,baPWV和baPWV≥14m/s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均P〈0.05)。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cumSBP和cumDBP与baPWV仍呈正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20和0.1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累积高血压暴露2年组、4年组、6年组、8年组与暴露0年组比较,均是发生baPWV≥14m/s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77(1.39~2.26)、2.05(1.53~2.75)、3.20(2.22~4.61)、3.05(1.96~4.74)。结论 cumSBP和cumDBP与baPWV存在正线性相关,累积高血压暴露是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血压暴露 累积血压暴露值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芮英 宋路 +6 位作者 李春慧 赵华灵 赵权辉 于俊杏 李蔚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2-638,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由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60岁的开滦研究脑卒中队列1505人和老年队列2235人组成,其中两队列重叠人群266人,最终以血压和CIMT资料完整的3151人纳入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由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60岁的开滦研究脑卒中队列1505人和老年队列2235人组成,其中两队列重叠人群266人,最终以血压和CIMT资料完整的3151人纳入统计分析。按累积高血压暴露时间(0、2、4、6年)将观察对象分成4组。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累积收缩压暴露值(cumSBP)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cumSBP与CIMT的线性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高血压暴露与异常CIMT(CIMT≥1 mm)的关联。结果在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3151人中,年龄(68.9±7.2)岁,男性2207人(70.0%)。累积高血压暴露0、2、4、6年组的CIMT值分别为(0.91±0.18)、(0.94±0.17)、(0.96±0.18)、(0.99±0.20)mm,相应的异常CIMT检出率分别为33.1%、40.1%、44.5%、52.8%。相关分析显示,cumSBP与CIMT值呈正相关(r=0.14,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umSBP与CIMT值呈线性正相关(B=0.017,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累积高血压暴露4、6年组与累积高血压暴露0年组比,是异常CIMT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37(1.013-1.763)、1.633(1.200-2.221)。结论 cumSBP与CIMT呈正相关,累积高血压暴露是异常CIM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血压暴露 累积收缩压暴露值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儿童至成年期血压累积效应与成年期亚临床肾脏损害的关系:基于汉中青少年高血压队列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月园 杨军 +1 位作者 杨睿海 牟建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0-346,I0005,共8页
目的 探讨从儿童到成人血压的累积效应及纵向趋势与远期亚临床肾脏损害(SRD)的关系。方法 1987年对陕西汉中农村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基线调查,并于1989、1992、1995、2005、2013及2017年进行跟踪随访。本研究共纳入... 目的 探讨从儿童到成人血压的累积效应及纵向趋势与远期亚临床肾脏损害(SRD)的关系。方法 1987年对陕西汉中农村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基线调查,并于1989、1992、1995、2005、2013及2017年进行跟踪随访。本研究共纳入了1 553名从基线开始至少接受了4次检查的个体,且于随访期进行了血尿生化指标等检测。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拟合个体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长曲线,用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血压的累积效应及纵向趋势。笔者分别确定了收缩压及舒张压总AUC及增量AUC四分位数,并将第四分位数作为高的收缩压/舒张压累积效应组及高的收缩压/舒张压纵向趋势组。使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评估肾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的累积效应及纵向趋势与远期SRD的关系。结果 血压累积效应较高组发生远期SRD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收缩压:20.6%比10.3%,χ^(2)=27.619,P<0.001;舒张压:22.2%比9.8%,χ^(2)=39.757,P<0.001);血压纵向趋势较高组发生远期SRD的比例也高于正常组(收缩压:17.8%比11.2%,χ^(2)=11.092,P=0.001;舒张压:19.1%比10.8%,χ^(2)=17.6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肌酐等混杂因素后,血压累积效应较高组发生远期SRD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组(收缩压:OR=2.07,95%CI 1.45~2.96,P<0.001;舒张压:OR=2.25,95%CI 1.59~3.19,P<0.001);血压纵向趋势较高组发生远期SRD的风险亦显著高于正常组(收缩压:OR=1.43,95%CI 1.00~2.05,P=0.049;舒张压:OR=1.50,95%CI 1.05~2.13,P=0.026)。结论 从儿童到成人血压的累积效应及纵向趋势会显著增加成人SRD的风险。从儿童时期开始监测和控制血压对于远期肾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累积效应 亚临床肾脏损害 儿童 成人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
6
作者 贾岛 田俊 +2 位作者 刘杰 李立杰 王志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0-966,共7页
目的观察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开滦集团公司4次体检且资料完整的5440名职工作为研究人群。按照4次体检检出高血压的频度将人群... 目的观察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开滦集团公司4次体检且资料完整的5440名职工作为研究人群。按照4次体检检出高血压的频度将人群分为高血压暴露0、2、4、6、8年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资料完整的观察对象为3764名[男性2076名(55.2%),女性1688名(44.8%)],年龄(55.8±10.1)岁。随着累积高血压暴露时间的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从暴露0年组到暴露8年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1.5%、43.9%、50.2%、54.1%和63.9%(P趋势<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高血压暴露0年组相比,高血压暴露2年组、4年组、6年组、8年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风险增加(分别OR=1.52、1.83、1.64、2.19)。结论累积高血压暴露是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血压暴露 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