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絮凝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1
作者 张慧 邵承斌 +1 位作者 孙庆兰 徐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从重庆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细菌,命名为TJ-30,采用正交实验和均匀实验法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pH偏酸性,通气性为棉塞;... 从重庆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细菌,命名为TJ-30,采用正交实验和均匀实验法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pH偏酸性,通气性为棉塞;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5.252 2 g,酵母膏0.1 g,K2HPO40.778 2 g,KH2PO46.846 8 g,尿素为0.008 9 g,(NH4)2SO4为0.739 7 g,H2O为1 000 mL;菌株的絮凝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在40 h时达到稳定期,优化培养条件后测得该絮凝菌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产生菌 筛选 培养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9
2
作者 王镇 王孔星 +1 位作者 谢裕敏 姚茵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核蛋白,一种为糖蛋白,均为高分子量物质(MW>10^6)。四株菌均不含质粒。12-30g/L的絮凝剂在1小时内对所有供试材料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产生 微生物絮凝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对炼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政 吴伟林 +2 位作者 张云波 刘其友 赵东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共4页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4(质量比为1∶1)。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复合菌所产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炼化废水中浊度、石油类物质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45%、53.42%和20.98%,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微生物絮凝产生 培养条件 炼化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程金平 郑敏 张兰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株絮凝活性较高 ,初步鉴定为酵母菌 ,代号为“Dfjm- 1”,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Dtjm-1”。本文研究了“Dfjm- 1”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 p 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变化情况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絮凝剂“Dtjm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产生 微生物絮凝 筛选 时间曲线 水处理
下载PDF
絮凝天然碱碱泥的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最佳产絮条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占英 张通 +2 位作者 张冬艳 田春 李永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5,共7页
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在强碱性条件下能絮凝天然碱碱泥的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WY1,并通过稳定性试验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中的盲肠肠球菌(E.cecorum).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产絮凝剂... 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在强碱性条件下能絮凝天然碱碱泥的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WY1,并通过稳定性试验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中的盲肠肠球菌(E.cecorum).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麦芽糖15g·L-1,KNO31.2g·L-1,KH2PO40.5g·L-1,MgSO4·7H2O0.4g·L-1,NaCl0.6g·L-1,FeSO4·7H2O0.008g·L-1;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30℃、摇床转速170r·min-1.絮凝实验结果表明,用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处理天然碱碱泥效果较好,絮凝率达到了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产生 天然碱 种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陶然 杨朝晖 +2 位作者 曾光明 邓恩建 李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81,86,共7页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B6。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115363)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B6。对其培养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成分配比(ρ/gL-1)为葡萄糖15、果糖3、KH2PO41.0、K2HPO43.0、MgSO40.1、NH4NO30.8、(NH4)2SO41.5、酵母汁0.2、NaCl0.1。同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摇床速度为160r/min,以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变化过程。用高岭土悬浮液对其絮凝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培养液最佳的絮凝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微生物 16SRDNA序列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微生物絮凝产生 比较鉴定 优化研究 PSEUDOMONAS 筛选
下载PDF
混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霞 王向东 +1 位作者 林松 宋若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80,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混合菌MBFH,研究了各种条件对混合菌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MBFH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8.0、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基含糖量2%、相对接种量15%,其对高岭土悬浊液...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混合菌MBFH,研究了各种条件对混合菌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MBFH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8.0、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基含糖量2%、相对接种量15%,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絮凝产生 培养条件 生长曲线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毛艳丽 闫永胜 +3 位作者 刘瑞群 罗世田 邓月华 张育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6-1620,共5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一些研究较深入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絮凝机理以及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详细综述了絮凝剂...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一些研究较深入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絮凝机理以及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详细综述了絮凝剂产生菌的遗传学和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 絮凝机理 絮凝产生 絮凝基因 代谢机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湛雪辉 湛含辉 +2 位作者 姜涛 胡岳华 张晓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筛选 絮凝特性 絮凝产生 絮凝能力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香玉 陈存社 +2 位作者 郭静 张京 杜亚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2,共4页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76株菌株,初筛后13株菌有絮凝活性,复筛后菌株70絮凝活性最高。通过对菌株70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 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到76株菌株,初筛后13株菌有絮凝活性,复筛后菌株70絮凝活性最高。通过对菌株70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产生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旭 李小明 +2 位作者 杨麒 赵志宏 曾光明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了国内外几个新的研究方向,并就以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产生 研究进展 培养条件 絮凝基因 代谢机理
下载PDF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旭 李小明 +1 位作者 杨麒 曾光明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以及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等特征,通过提取絮凝剂,将其絮凝活性与其它絮凝剂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一株对苯酚具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B2(Serratiasp.),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48h,絮凝率高于80%。苯酚浓度达0.6g/L时,B2菌的絮凝活性仍高于70%。其90%的絮凝物质集中于菌体,且热稳定性好,对多种悬浊液的絮凝活性高于硫酸铝、PAC。结论:新型絮凝剂产生菌B2对苯酚耐受性强,且絮凝剂提取简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产生 筛选 絮凝活性分布 耐受性 苯酚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周期中参数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宝山 张玉玲 +1 位作者 张兰英 姚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基质-葡萄糖、硫酸铵含量、絮凝活性、产量变化、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并存在相关性;进入稳定期后,60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97.35%,此后,絮凝活性数值下降,但不明显,絮凝剂产量最大值为3.02g/L;细胞絮凝效果与细胞生长呈正相关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单菌分别为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Burkholderia glumae,Cryptococcus albidus var aer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 絮凝产生 生长周期 参数变化
下载PDF
天然碱泥分离用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文玉 张通 +1 位作者 张冬艳 李彩虹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通过多点采样 ,多次反复筛选 ,从蔬菜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 ,经实验对内蒙天然碱碱泥具有强絮凝作用。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运动性进行观察 ;同... 通过多点采样 ,多次反复筛选 ,从蔬菜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细菌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胞外分泌物 ,经实验对内蒙天然碱碱泥具有强絮凝作用。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特征、菌落形态特征、运动性进行观察 ;同时对其接触酶、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 ,最终确定为产气肠杆菌 (Enterobacteraerogenes)。该菌株可以利用单糖尤其是葡萄糖产酸 ,并可利用果糖产酸 ,兼性厌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泥分离 生物絮凝产生 鉴定 种筛选 天然碱
下载PDF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红香 闫永胜 +2 位作者 毛艳丽 朱红力 依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39-15140,15168,共3页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菌株MC3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80.8%。培养72 h和84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80.8%和81.2%。以玉米粉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2%和87.8%,而葡萄糖的絮凝效果更稳定。pH值6时,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81.0%。菌株MC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葡萄糖替代查氏培养基中的蔗糖,培养液初始pH值6,接种量为10%,在该条件下培养60 h和72 h后菌株MC3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9%和92.0%。[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筛选 絮凝产生 培养条件 絮凝
下载PDF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敬荣 王广军 +2 位作者 李志斐 郁二蒙 夏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建立生长曲线以得到絮凝活性最佳培养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絮凝条件(高岭土悬浊液pH、发酵液投加量、助凝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絮凝菌菌株G201441,该菌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登录号为KP747687);培养48h后其发酵液絮凝效果最好;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高岭土悬浊液pH值7.0,发酵液投加量8%(体积分数),助凝剂为Ca2+。【结论】筛迭得到的产絮菌G201441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最适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絮凝产生 苏云金芽孢杆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玲 姚军 +2 位作者 赵晓波 曹春英 郑松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68,共5页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3H2O 5.0 g,KH2PO41.0 g,MgSO4·7H2O 0.20g,(NH4)2SO4·7H2O 0.20 g,蒸馏水1 L,初始pH=7;培养基的外部培养条件为灭菌压力0.06 MPa,温度20-30℃,振荡转速100-140 r/min。降低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转化成本,提高了该菌的絮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微生物絮凝产生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晓武 胡勇有 浦跃武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不添加任何助凝剂的情况下,絮凝率达到95.08%。该絮凝剂对城市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产生 筛选 废水处理 微生物絮凝 活性污泥
下载PDF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嘉昒 柴涛 +1 位作者 王敏 李玉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产生 微生物絮凝 絮凝活性
下载PDF
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松 王向东 +2 位作者 王园园 王伊娜 王兵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驯化培养,考察其产絮凝剂周期和优化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X1、X16、X20以及X38在果蔬脆片浸糖废水中培养30 h后,其絮凝活性分别为87.6%、86.... 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驯化培养,考察其产絮凝剂周期和优化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X1、X16、X20以及X38在果蔬脆片浸糖废水中培养30 h后,其絮凝活性分别为87.6%、86.5%、79.7%和82.1%。将其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从中筛选出絮凝率较高且稳定的混合菌株H6,其最佳培养条件:CODCr为 3 018 mg/L、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为6和相对接种量为10 %,在该条件下絮凝活性为8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产生 食品加工废水 絮凝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