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蝉花絮凝剂的固定化培养及其对洗煤废水絮凝率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婧 孟凡丽 +2 位作者 王程程 肖劲松 孙嘉龙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6期28-32,87,共6页
微生物絮凝剂安全高效,但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固定化技术可以增大絮凝剂比表面积、提高絮凝剂的产量及稳定性。以洗煤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化培养蝉花絮凝剂和载体-蝉花复合絮凝剂2种技术手段,探究固定化技术在提高微生物絮凝剂对洗煤... 微生物絮凝剂安全高效,但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固定化技术可以增大絮凝剂比表面积、提高絮凝剂的产量及稳定性。以洗煤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化培养蝉花絮凝剂和载体-蝉花复合絮凝剂2种技术手段,探究固定化技术在提高微生物絮凝剂对洗煤废水絮凝率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培养出的絮凝剂中,絮凝效果最好的是秸秆培养蝉花絮凝剂,其絮凝率达63.51%±0.27%;载体-蝉花复合絮凝剂技术制备的秸秆-蝉花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其絮凝率达77.27%±0.03%。秸秆培养蝉花絮凝剂和秸秆-蝉花复合絮凝剂对洗煤废水的絮凝率对比结果显示,秸秆-蝉花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更好;与洗煤废水对照组相比,不同絮凝剂材料对洗煤废水的pH值影响均较小;相同时间内,2种絮凝剂均对洗煤废水中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蝉花絮凝 洗煤废水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初制备及絮凝率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武荣香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2期180-180,共1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从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过程,并对絮凝率进行了测定对比,同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微生物絮凝剂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并有较高的絮凝率。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率 筛选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絮凝剂投配率对市政混合污泥离心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盟 郭超 +5 位作者 王梅香 刘司扬 李佟 曹婧 牛清原 牛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了优化再生水厂中污泥脱水的处理效果,开展了污泥脱水小试和生产性试验。通过调整离心机不同的絮凝剂投配率,观察污泥絮体形态、上清液情况、污泥毛细吸水时间等的变化趋势,对污泥脱水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配率为0.36%~0... 为了优化再生水厂中污泥脱水的处理效果,开展了污泥脱水小试和生产性试验。通过调整离心机不同的絮凝剂投配率,观察污泥絮体形态、上清液情况、污泥毛细吸水时间等的变化趋势,对污泥脱水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配率为0.36%~0.43%时,污泥沉降性能较好,离心机液压站压力与出泥含水率有高度负相关性,可以用液压站压力数值来指示离心机出泥含水率水平;从综合效果与经济性考虑,投配率为0.45%~0.56%时,可以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还能够留出适当的投配率余量来应对进泥含水率的变化,是综合性较好的投配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脱水机 絮凝剂投配 混合污泥 毛细吸水时间 液压站压力 运行参数
下载PDF
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p.CX15及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4
作者 高星爱 杨超 +7 位作者 闫海洋 于博洋 张頔 李明 吴磊 闫秋良 李忠和 张淑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为有效提升猪场污水处理效果,从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污水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菌,并对絮凝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菌最优产絮时间为2 d,最优培养温度为35℃,菌液接种量为3%,絮凝菌在80℃条件下能维... 为有效提升猪场污水处理效果,从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污水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菌,并对絮凝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菌最优产絮时间为2 d,最优培养温度为35℃,菌液接种量为3%,絮凝菌在80℃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热稳定性.紫外、红外光谱结构表征实验证明,絮凝菌主要由酸性多糖组成.扫描电镜及革兰氏阳性实验结果显示,絮凝菌呈杆状.结合生化特征及分类学鉴定,判定絮凝菌CX15为Bacillus sp.CX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条件优化 生化特征 絮凝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絮凝菌的絮凝性研究
5
作者 何艳洁 张志众 +1 位作者 李泓升 山楠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8-52,104,共6页
研究通过多重筛选,从植物根系土壤中筛得一株絮凝效果较好的菌种。该絮凝菌为一种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39.35%。对该絮凝菌进行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固定化前后絮凝菌的絮凝效果,以探究适宜的固... 研究通过多重筛选,从植物根系土壤中筛得一株絮凝效果较好的菌种。该絮凝菌为一种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39.35%。对该絮凝菌进行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固定化前后絮凝菌的絮凝效果,以探究适宜的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絮凝菌湿菌体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1,CaCl_(2)浓度为4%时达到最优固定化条件,此时该固定化絮凝菌的絮凝率可达7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 微生物絮凝 絮凝 絮凝率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的复配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靳慧霞 马放 +1 位作者 孟路 杨基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通过实验考察F2–F6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分别与无机絮凝剂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处理泥浆废水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并对水源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F2–F6微生物... 通过实验考察F2–F6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分别与无机絮凝剂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处理泥浆废水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并对水源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F2–F6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净化效果,而且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总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复配 絮凝率 泥浆废水
下载PDF
采用树脂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向蓉 戴晓晴 +4 位作者 王春晖 亓万琦 张姣 赵建夫 张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1-416,共6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pH对MBF的提取和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提取的MBF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污泥质量浓度越高,所提取的絮凝率...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pH对MBF的提取和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提取的MBF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污泥质量浓度越高,所提取的絮凝率物质越多;随着搅拌强度和树脂投加量的增大,CER法所提取MBF的絮凝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所得MBF的絮凝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树脂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MBF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污泥质量浓度为9 g/L,搅拌速度为650 r/min,树脂投加量为60 g/g VSS,提取时间为3 h,所提取MBF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接近50%。树脂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剩余污泥 微生物絮凝 絮凝率
下载PDF
一株产絮凝剂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冯雅丽 王宏杰 +2 位作者 李浩然 杜竹玮 罗小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4-939,共6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硅酸盐菌株B12。对其絮凝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并考查其絮凝特性。以质量浓度为8 g/L的葡萄糖和0.15 g/L的(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调节初始pH值至6.9,在温度为31℃、转速为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72 h后,菌株的絮凝活性最高,絮凝率可达93.6%。絮凝剂特性研究表明:供氧可提高细菌的生长量,但不利于絮凝剂的生成。分段培养有利于提高絮凝率。该菌起絮凝作用的主要是其胞外代谢物,其适用pH值范围广,为0.5~12,絮凝率大于90%;B12菌生物絮凝剂稳定性好,与其他无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活效果好、无毒、无二次污染,在矿浆固液分离及矿物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微生物絮凝 絮凝活性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物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瞿广飞 龚文琪 +1 位作者 李军燕 宁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2,共4页
由絮凝剂产生菌MB6-3分泌的胞外高分子物质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MBF6-3含大量的—OH-及—COO-基团,多糖含量占88.7%;在温度为20—70℃时絮凝率大于9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6—9.5时,MBF6-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大于80%,在絮凝过程中... 由絮凝剂产生菌MB6-3分泌的胞外高分子物质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MBF6-3含大量的—OH-及—COO-基团,多糖含量占88.7%;在温度为20—70℃时絮凝率大于9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6—9.5时,MBF6-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大于80%,在絮凝过程中不改变胶体的亲水性能;Zeta电位的测定分析表明,MB6-3在弱酸性水中荷负电,在絮凝过程中可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位。MBF6-3对高岭土悬浮液、石化废水、啤酒废水的絮凝率分别在97.0%、90.0%和8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率 多糖 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褚可成 石小霞 +2 位作者 陈志梅 张东明 薛林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2-46,共5页
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兰州佛慈中药制药厂废水池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种4株(C-5、G-12、G-2、N-7)。对其中3株絮凝率较高菌株的生长量、pH值变化、絮凝活性的分布进行... 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兰州佛慈中药制药厂废水池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菌种4株(C-5、G-12、G-2、N-7)。对其中3株絮凝率较高菌株的生长量、pH值变化、絮凝活性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G-2菌和C-5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0h,G-12菌为72h。它们的最高絮凝率分别为89.52%(G-2)、82.73%(C-5)、83.18%(G-12)。G-2菌和C-5菌产生絮凝效果的最高活性部位在菌体中而G-12菌则在上清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絮凝 筛选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焦扬 高海宁 +2 位作者 郑秀芳 梁倩倩 李彩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考察了一株产絮凝剂细菌BK-4所产絮凝剂的絮凝能力、组成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接种量2%、培养24 h后BK-4菌发酵液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6.9%。发酵液的主要组成为多糖,提取方法对粗提物的絮凝率有明显影响,水溶醇沉法粗提物的最大絮凝率可... 考察了一株产絮凝剂细菌BK-4所产絮凝剂的絮凝能力、组成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接种量2%、培养24 h后BK-4菌发酵液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6.9%。发酵液的主要组成为多糖,提取方法对粗提物的絮凝率有明显影响,水溶醇沉法粗提物的最大絮凝率可达95.6%,粗提物多糖含量为1.65 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捕获率可达最大值39.6%;粗提物多糖含量为2.2 g/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0.7%。BK-4菌多糖具有抗氧化与促氧化的双重作用,由此,当发酵所产絮凝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应该分离产物,以便较好保持絮凝剂产生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率 多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两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与复合培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学翔 汪玉娟 +2 位作者 薛正莲 石凯锋 谢杰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进行复合优化培养得到高效絮凝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和筛选得到生长条件相互匹配的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培养件,寻求絮凝活性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发现菌株X-3和S-11...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进行复合优化培养得到高效絮凝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和筛选得到生长条件相互匹配的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培养件,寻求絮凝活性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发现菌株X-3和S-11菌株絮凝活性较高;复合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初始pH为8,培养箱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时间72h,产生的分泌物对0.4g/L的高岭土悬浊液加3mg/L CaCl2助凝下絮凝率达到77.15%以上。结论:经鉴定X-3为德克斯氏菌属菌株,S-11为拜叶林克氏菌属菌株,匹配率为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筛选 絮凝率 鉴定 优化
下载PDF
高絮凝活性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芳 余秀梅 +2 位作者 郭娟利 何敏 潘康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623,共7页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MBFF6,其絮凝率可达95.7%;根据细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加入的菌液体积分数2%,Ca2+浓度4.5 mmol·L-1,pH 7.0;该微生物絮凝剂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芽孢杆菌 絮凝率 筛选 鉴定 絮凝特性
下载PDF
淀粉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有乐 张宝茸 +1 位作者 范志明 侯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9,共5页
研究了两株根霉M9和M17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培养条件。该絮凝剂具有投加量少、絮凝效果和耐热性好的特点。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较佳培养条件为:废水COD 1 600 mg/L,添加0... 研究了两株根霉M9和M17复配产生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优化了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培养条件。该絮凝剂具有投加量少、絮凝效果和耐热性好的特点。马铃薯淀粉废水对该复合菌的较佳培养条件为:废水COD 1 600 mg/L,添加0.3 g/L尿素、0.04 g/L磷酸二氢钾,无需添加碳源和调节pH,M9接种60 mL/L、M17接种40 mL/L后培养35 h。在此条件下,投加5 mL/L的发酵液即可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到92.67%。经过培养微生物后的废水COD为510 mg/L,去除率93.60%,可直接经过好氧处理达标排放,或与净水混合后灌溉马铃薯种植基地,降低了工艺处理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废水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廉价培养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艳霞 胡斌杰 姬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采用常规划线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初步鉴定,此菌属于杆菌,革兰氏阴性。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培养此菌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为7,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h,摇... 采用常规划线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初步鉴定,此菌属于杆菌,革兰氏阴性。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确定培养此菌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初始pH为7,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h,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菌种筛选 絮凝率 培养条件
下载PDF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红香 闫永胜 +2 位作者 毛艳丽 朱红力 依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39-15140,15168,共3页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菌株MC3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80.8%。培养72 h和84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80.8%和81.2%。以玉米粉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2%和87.8%,而葡萄糖的絮凝效果更稳定。pH值6时,培养60 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81.0%。菌株MC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葡萄糖替代查氏培养基中的蔗糖,培养液初始pH值6,接种量为10%,在该条件下培养60 h和72 h后菌株MC3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9%和92.0%。[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90-8993,共4页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菌种筛选 絮凝率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城市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液絮凝处理及其肥效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国光 田瑞华 韩文彪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文章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厌氧发酵沼液进行絮凝处理,以絮凝率和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PAC投放量、PAM投放量和沼液pH值对絮凝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 文章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厌氧发酵沼液进行絮凝处理,以絮凝率和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PAC投放量、PAM投放量和沼液pH值对絮凝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获得沼液处理的最优条件,最后开展沼液肥效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沼液的pH值为6.92,PAC的投放量为912 mg/L,PAM的投放量为21.36 mg/L时,沼液絮凝率和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6%和45.1%,总氮去除率为51.1%,总磷去除率为44.3%,氨氮去除率为60.3%;处理后的沼液在低浓度下可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而未处理的沼液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响应面法 絮凝率 COD去除 肥效
下载PDF
啤酒废水培养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芦艳 乔福珍 孟丽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3,37,共4页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1和M2。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这2株菌的复合菌(M1-2)进行培养,考察各种因素对复合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1-2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直...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1和M2。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这2株菌的复合菌(M1-2)进行培养,考察各种因素对复合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1-2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直接利用啤酒废水,不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质量分数0.5%的KH2PO4;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8.5,培养时间48 h,摇床转速为160 r.min-1。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质量浓度为50 g.L-1的高岭土悬液絮凝率可达95.0%,说明啤酒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为絮凝剂产生菌M1-2种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从而可降低培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啤酒废水 复合菌 絮凝率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费文砚 吴涓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结果: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C5,其最适产絮条件为:初始pH值7.5,温度36℃,培养时间48h;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g,KH2PO42g,K2HPO45g,(NH4)2SO40.2g,尿素0.5g,酵母膏0.5g,NaCl0.1g,MgSO4.7H2O0.2g,絮凝率可达92.0%;最适絮凝条件为:2.5mL发酵液,pH6.0,5mL CaCl2溶液;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多分布于胞外上清液中;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时达最大;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优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2min内脱色率可达97%。结论:菌株C5可产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筛选 絮凝活性 絮凝率 脱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