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对中共的医疗援助 被引量:1
1
作者 任中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4,共6页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立之初,中共即在其内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并成立了中共红十字会总支委员会。中共的宣传动员活动,为红会救护总队援助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提供了思想、组织保障。从1938年到1942年,红会救护总队先后向陕甘宁边...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立之初,中共即在其内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并成立了中共红十字会总支委员会。中共的宣传动员活动,为红会救护总队援助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提供了思想、组织保障。从1938年到1942年,红会救护总队先后向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部队派出多支医疗队,并援助大量医药物资。红会救护总队也向新四军派出两支医疗队,并多次向其赠予亟需的医药物品。对于医药匮乏的中共来说,红会救护总队提供的医疗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中共 医疗援助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上) 被引量:2
2
作者 池子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1938~194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最辉煌的时期。文章依据档案、当时的报刊、文献、口述历史资料及该会内部资料,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空间及内部组织结构变迁、与卫训总所的关系以及... 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1938~194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最辉煌的时期。文章依据档案、当时的报刊、文献、口述历史资料及该会内部资料,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空间及内部组织结构变迁、与卫训总所的关系以及“内部风潮”的潜滋暗长对抗战救护事业的多元效应,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林可胜时期” 组建工作 医疗服务 抗战救护工作
下载PDF
图云关救护总队始末
3
作者 李发耀 《贵阳文史》 2004年第5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图云关 救护总队 抗日战争 红十字救护总队 海外捐赠
下载PDF
林可胜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被引量:1
4
作者 吕运明 《文史天地》 1995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林可胜 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 抗日救国运动 国民党政府 教授 生理学家 消化生理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生理学会
原文传递
严斐德大夫在战时中国
5
作者 曹艺 《党史博采(上)》 1995年第4期31-33,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国际友人纷纷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奥地利国际主义战士严斐德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严斐德,原名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耶路撒冷,严斐德是他在中国使用的名字。1903年12月26日,严斐...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国际友人纷纷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奥地利国际主义战士严斐德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严斐德,原名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耶路撒冷,严斐德是他在中国使用的名字。1903年12月26日,严斐德出生在布拉格,后全家迁到维也纳。 1923年秋天,严斐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1929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入了奥地利共产党。1934年7月,由于参加林茨的工人运动而被捕。次年4月获释后他开了一家诊所。 1935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中国 西班牙人 国际纵队 贝克尔 国民党 奥地利 抗日战争时期 国际主义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国际友人
下载PDF
图云关的“红会”支部——抗战时期我党在救护总队的工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筑宁 《党史纵横》 1997年第9期28-29,共2页
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政当局根据作战战区不断扩展的形势,为了组织和协调各战区的战地救护和医疗工作,更便于集中领导与管理,于1938年6月在长沙将战时救护委员会及有关医护、医疗事业的人员,改组成立了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救护... 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政当局根据作战战区不断扩展的形势,为了组织和协调各战区的战地救护和医疗工作,更便于集中领导与管理,于1938年6月在长沙将战时救护委员会及有关医护、医疗事业的人员,改组成立了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救护总队与国民党行政院卫生署在长沙合办“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招收社会上医护人员及流亡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人员训练 卫生人员 林可胜 中共中央南方局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政治宣传工作 医务人员
原文传递
同仇敌忾 报国济民——抗日烽火中的同济人
7
作者 屠听泉 潘祖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7-74,共8页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攸关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济人和广大中国同胞在一起,同仇敌忾,同舟共济,坚韧斗争,夺取胜利,报国济民。
关键词 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 胡厥文 中国共产 国民党政府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医学院 一二八事变 “满铁” 新四军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精英云集桂林
8
作者 黎远明 《八桂侨史》 1997年第4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桂林市 南洋华侨 司徒美堂 广西省委 陈嘉庚 东江纵队 国际友人 反法西斯运动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下载PDF
发生在“5.12”国际护士节的凶杀案——追忆一代护理宗师管葆真校长
9
作者 吕青 《当代护士(中旬刊)》 1996年第1期9-10,共2页
(一)时间:1993.5.12 地点:河南开封医专附属医院家属院 天气:朗朗晴日 一大早,76岁的欧阳斌老人梳头更衣,等待参加一年一度的护士节庆祝活动,可是直到中午仍未接到通知。
关键词 国际护士 凶杀案 校长 中华护理学会 护理教育 护理人才 中国共产党 助产学校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助产士
下载PDF
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十一)
10
作者 胡居成 《党史文汇》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2-43,共2页
接到顾祝同的两次命令后 话说项英见张云逸顺利过江,这才放了心,便于11月28日,去离军部50多里外的小河口检查工作,新四军的后方留守处设在这里。过去项英对这个部门过问不多,放手让叶挺去搞。现在叶挺辞职回香港,项英就要多过问一些了。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项英 国民党 阵地防御 青弋江 防御作战 繁昌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谭震林
原文传递
苏对华军援内幕
11
作者 夏禄敏 《文史天地》 1995年第5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蒋介石 盛世才 国民党 杨杰 莫斯科 防空 何应钦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委员长 斯大林
原文传递
扑向母亲的怀抱——1939年投身抗战历闻
12
作者 马兴惠 何汐 《党史纵横》 1996年第9期17-18,共2页
马兴惠同志曾是一位海外游子,抗战期间,毅然扑向延安母亲怀抱。此后,一直工作在卫生保健战线上,做出过突出贡献。 抗战中,他在给中央首长保健的同时,长期在杨家湾抓点,开展农民卫生运动,使这个乡成为边区的两面红旗之一——卫生模范乡;... 马兴惠同志曾是一位海外游子,抗战期间,毅然扑向延安母亲怀抱。此后,一直工作在卫生保健战线上,做出过突出贡献。 抗战中,他在给中央首长保健的同时,长期在杨家湾抓点,开展农民卫生运动,使这个乡成为边区的两面红旗之一——卫生模范乡;抗战最困难时期,他创办了总后卫生部生产合作社,成绩突出,被选为劳动模范;他曾开创灭虱治疥新方法,使整个张杨纵队官兵受益,为此,贺龙曾亲自宴请他;他还深入连队解决了因粮食困难而发生的大面积消化不良症,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胜 毛泽东 救护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支部书记 延安 海外游子 母亲 无产阶级革命家 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抗战中,活跃着一个“白求恩”群体
13
作者 侯露露 苏滨 任皓宇 《党员文摘》 2020年第11期31-33,共3页
白乐夫、严斐德、纪瑞德、傅拉都、戎格曼、甘扬道、富华德……在贵州省贵阳城外的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副碑上,镌刻着48位外国医生的中外文名字,诉说着抗日战场上一个"白求恩"群体的故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十位外国医生... 白乐夫、严斐德、纪瑞德、傅拉都、戎格曼、甘扬道、富华德……在贵州省贵阳城外的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副碑上,镌刻着48位外国医生的中外文名字,诉说着抗日战场上一个"白求恩"群体的故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十位外国医生从世界各地奔赴中国,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他们见证、参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像白求恩一样,他们中的一些人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为之奋斗的土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白求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国际援华医疗队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纪念碑
原文传递
“西班牙医生”在中国──《起来!中国胜利了》序
14
作者 爱泼斯坦 《文史天地》 1995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西班牙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医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法西斯意大利 反法西斯 国民党 保加利亚 西班牙人 军用物资
原文传递
施正信的曲折人生
15
作者 广元 《纵横》 1998年第8期42-45,共4页
1966年春,已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任职十几年的施正信突然被瑞士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驱逐出境。是年57岁的施正信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调他到东地中海地区工作的提议,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瑞士政府为什么把他当作“危险人物”?当时... 1966年春,已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任职十几年的施正信突然被瑞士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驱逐出境。是年57岁的施正信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调他到东地中海地区工作的提议,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瑞士政府为什么把他当作“危险人物”?当时正值“文革”,他回国后的遭遇如何?怀着这样的好奇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 瑞士政府 东地中海地区 北京协和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 社会医学 香港大学 抗日战争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原文传递
抗战期间在中国的“西班牙医生”
16
作者 张辛民 《文史天地》 1995年第5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友人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西班牙 抗战期间 医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统治区 救护 中国工作人员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香港大学名誉博士施正信教授在北京逝世
17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8年第18期5-5,共1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著名公共卫生学专家施正信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施正信教授,浙江宁波人,1909年1月23日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香港大学名誉社会科学博士,著名公共卫生学专家施正信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施正信教授,浙江宁波人,1909年1月23日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和香港读书,在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名誉博士 香港大学 副会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 公共卫生学 公共卫生事业 科学博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