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可见光与红外云图资料综合作降雨量估算的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媛媛 冯志娴 郭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270,共8页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 亮温 反照率 点阵 降水量 估算 可见光 红外
下载PDF
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与水汽图的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凯 寇正 《红外》 CAS 2013年第5期8-15,22,共9页
将多分辨率分析融合方法和多尺度几何分析融合方法应用于气象卫星水汽图和红外云图的融合中,并用主观视觉、平均互信息和Xydeas-Petrovic指标对各种融合算法的性能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与源图像相比,融合图像取得了更好... 将多分辨率分析融合方法和多尺度几何分析融合方法应用于气象卫星水汽图和红外云图的融合中,并用主观视觉、平均互信息和Xydeas-Petrovic指标对各种融合算法的性能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与源图像相比,融合图像取得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图像中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云体清晰度和云的层次感得到了提高,纹理变得细致了。从平均互信息和Xydeas-Petrovic指标看,多尺度几何分析融合方法的效果较多分辨率分析融合方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融合 红外 水汽 多分辨率分析融合方法 多尺度几何分析融合方法
下载PDF
一次极端冰雹天气的环境场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3
作者 汤兴芝 黄治勇 +1 位作者 王金兰 姚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利用地面、高空和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14~15日发生在山东、江苏和安徽的一次极端冰雹过程。结果表明:(1)东北冷涡底部的前倾槽结构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与维持,低层西南气流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 利用地面、高空和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14~15日发生在山东、江苏和安徽的一次极端冰雹过程。结果表明:(1)东北冷涡底部的前倾槽结构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形成与维持,低层西南气流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是其主要触发机制。(2)0~6 km强垂直风切变、平均对流有效位能超过2000 J·kg^(−1)和湿球0℃平均高度3.8 km,这些有利条件为极端冰雹天气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场。(3)红外云图上,亮温(TBB)显示冷云盖的重心呈现“西重东轻”的偏心现象,降雹区在云团右侧TBB梯度大值区及其附近,不同地区极端冰雹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度和尺寸差异显著。(4)水汽云图上,冷涡后部干空气前沿与湿空气相互作用触发新的对流,形成后向传播;暗区强度增强,MCS发展;暗区入侵到云团内部,MCS分裂;暗区强度减弱,MCS对流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雹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后向传播 红外 水汽
下载PDF
山西秋季一次飑线过程的云图特征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斯荣 苗爱梅 王洪霞 《干旱气象》 2019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利用Himawari-8卫星红外、水汽云图和FY-2E卫星可见光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拼图和常规气象站、自动气象站、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9月21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云图特征及维持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冷涡是... 利用Himawari-8卫星红外、水汽云图和FY-2E卫星可见光云图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拼图和常规气象站、自动气象站、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9月21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云图特征及维持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冷涡是本次飑线过程的大尺度天气影响系统,地面冷锋东移至不稳定潜势区触发了飑线云系的生成;高低空系统配置结构的转变及地面中尺度高压外流冷空气与环境风场形成的中尺度气旋和辐合线,是飑线发展和维持的机制;对流云团在地面冷锋与850 hPa切变线之间合并发展,地面中尺度高压与低压的发展促使气压梯度增大,导致飑线增强,是飑线过境时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2)初生阶段,飑线形成于云顶亮温低值区后侧梯度大值区、云顶纹理粗糙区、干湿边界偏湿区一侧,冷云盖略超前于飑线;发展阶段,飑线回波在云顶亮温低值区加强,并沿着亮温低值中心移动的方向移动;成熟阶段,飑线雷达回波与云顶亮温低值区重合。(3)弧状云线、上冲云顶和对流云带一侧的暗影是对流云团加强发展的前期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过程 雷暴大风 红外、水汽及可见光云图
下载PDF
“风云二号”G星成功获取优质可见与红外图像
5
《红外》 CAS 2015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据www.sitp.ac.cn网站报道,1月22日,上海技物所研制的“风云二号”G星扫描辐射计继1月7日成功获取首幅可见光云图后,按照预定在轨工作程序,成功获取了第一套红外云图。至此,由该所研制的“风云二号”核心探测仪器——扫描辐射计... 据www.sitp.ac.cn网站报道,1月22日,上海技物所研制的“风云二号”G星扫描辐射计继1月7日成功获取首幅可见光云图后,按照预定在轨工作程序,成功获取了第一套红外云图。至此,由该所研制的“风云二号”核心探测仪器——扫描辐射计的5个通道已全部成功开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表示,与之前的“风云二号”F星相比,“风云二号”G星进一步抑制了图像中存在的杂散光,图像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其可见与红外图像清晰、层次丰富,纹理清楚;仪器在轨状态稳定,工作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号 红外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扫描辐射计 优质 探测仪器 可见光 工作程序
下载PDF
卫星云图和数值产品结合的讯期强降水预警系统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建苏 严明良 +2 位作者 樊永富 尹东屏 沈树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5-362,共8页
本文采用卫星云图分析和数值产品释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对汛期强降水在红外云图、水汽图、可见光云图上的特征从形态学、统计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汛期强降水云团的特征结构 ,并结合数值预报产品 。
关键词 卫星 数值产品 红外 水汽 可见光 汛期强降水 降水预警系统
下载PDF
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施望芝 熊秋芬 陈创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对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连续性暴雨的水汽图像、红外云图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诊断分析,研究连续性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利用水汽图像作连续性暴雨预报的可能性.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上看不出有连续性暴雨以及暴雨结束信... 通过对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连续性暴雨的水汽图像、红外云图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诊断分析,研究连续性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利用水汽图像作连续性暴雨预报的可能性.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上看不出有连续性暴雨以及暴雨结束信息,而在水汽图像上可以判断出来,这种信息对暴雨预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卫星水汽 武汉地区 1998年7月 红外 天气分析 气象资料
下载PDF
利用GPS和云图资料监测北京地区中小尺度降水的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曹云昌 方宗义 +1 位作者 李成才 王迎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 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 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 分析了北京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分布... 地基GPS遥感大气总水汽量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水汽资料, 为分析预报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利用北京GPS/VAPOR试验反演了北京2000年6~8 月的大气总水汽量(又称大气可降水量或积分水汽), 分析了北京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分布特征; 结合气象和云图资料, 对 7 月 3~5日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GPS大气总水汽量和云的发展及维持是强降水产生的条件, 降水量的大小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加幅度、维持时间和水平有关, 面上的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和红外云图资料显示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变化是一致的。面上大气可降水量的移动与测站降水关系密切, 当测站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 并且面上分布的大气可降水量也同样向测站扩展时, 台站的降水也迅速增加。GPS大气可降水量可作为台站短期降水预报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大气可降水量 中小尺度系统 监测 高时间分辨率 地基GPS 2000年 水汽 分析预报 分布特征 暴雨过程 维持时间 红外 降水关系 降水预报 测站 台站 反演 气象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一次浮尘天气的卫星云图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旭 陈洪武 马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3,F003,共5页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MS 5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云图和可见光图像 ,分析了 1999年 4月 2 5至 5月 4日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红外云图和可见光图像能够监测盆地浮尘的变化 ,浮尘呈灰色 ,纹理均匀 ,边界清晰。浮尘区的TBB...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MS 5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云图和可见光图像 ,分析了 1999年 4月 2 5至 5月 4日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红外云图和可见光图像能够监测盆地浮尘的变化 ,浮尘呈灰色 ,纹理均匀 ,边界清晰。浮尘区的TBB在 0~ - 15℃之间变化 ,与地面能见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大范围浮尘区的反射率在30 %~ 36 %之间 ,浮尘区反射率等值线稀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浮尘天气 卫星特征 气象观测 红外 可见光 勺型浮尘区 天气分析
下载PDF
采用抗混叠移不变Contourlet变换的云图融合(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曹谦 黄小霞 +1 位作者 王文龙 金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8,共7页
融合多通道的卫星云图可为监测和预报天气状况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信息。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抗混叠移不变Contourlet变换(Aliasing-suppression and Shift-invariance Contourlet Transform,AS&SICT)的卫星云图融合方法。首先,为了克... 融合多通道的卫星云图可为监测和预报天气状况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信息。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抗混叠移不变Contourlet变换(Aliasing-suppression and Shift-invariance Contourlet Transform,AS&SICT)的卫星云图融合方法。首先,为了克服原始Contourlet变换的频谱混叠及移变问题,将抗混叠滤波器组与非下采样方向滤波器组相结合,构造出AS&SICT;然后,对两通道卫星云图(红外与可见光)采用AS&SICT分解成低频及若干高频方向子带,对低频子带系数采取加权区域能量融合规则,而对高频子带系数采取加权区域方差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处理;最后,对融合后系数进行抗混叠移不变Contourlet逆变换,得到融合云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融合的云图,由于增添了可见光云图的纹理细节信息,不仅提高了原始红外云图的分辨率,而且较好地保留了红外云图的亮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可见光 抗混叠移不变Contourlet变换 区域能量 区域方差
下载PDF
卫星水汽图的干区轴线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敬海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1期31-32,共2页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水汽图或红外云图的分析,发现水汽图干区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对台风的移动方向有制约作用,经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应用水汽图干区轴线或红外云图上的无云区(晴空带)的中直线来预报台风移动路径的方法。
关键词 干区轴线 台风路径预报 应用 卫星 水汽 轴线 红外 制约作用 移动方向 移动路径
下载PDF
电视云图怎样看?
12
作者 《苏南科技开发》 1996年第11期43-43,共1页
卫星云图是通过气象卫星上的扫描辐射仪等仪器观测到的,主要分为可见光云国和红外云图两种。电视上看到的是可见光云图。云图的颜色、形状和结构不同,反映着一定的天气系统、云的高低、云层的厚薄、云中冰晶与水滴含量、降水的性质等。... 卫星云图是通过气象卫星上的扫描辐射仪等仪器观测到的,主要分为可见光云国和红外云图两种。电视上看到的是可见光云图。云图的颜色、形状和结构不同,反映着一定的天气系统、云的高低、云层的厚薄、云中冰晶与水滴含量、降水的性质等。高云多为冰晶组成,反射强,拍摄的云图多为白色,薄而稀疏;中云多为水滴、冰晶混合物,云图则呈浅灰色,较为密和均匀;低云多为水滴组成,云图呈现暗灰色,浓而厚,有时呈起伏团块状。这种,可根据云图的颜色分辨出同一云团由几种云组成。如果是中低云覆盖,就会是阴天,还有可能降水。云图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可见光 卫星 气象卫星 降水 天气系统 仪器观测 冰晶 电视 水滴
下载PDF
GMS气象卫星云图在三防工作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赖仁审 《广东水利水电》 2001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GMS卫星 卫星 可见光 红外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短时强降雨时空分布和卫星云图特征
14
作者 曲良璐 谭甜甜 王雨思 《陕西气象》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基于2012—2018年风云系列卫星云图资料(红外图像、水汽图像、TBB图像),区域自动站小时降雨资料,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阿克苏地区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变化和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雨主要出现于6—8月的16—20时,... 基于2012—2018年风云系列卫星云图资料(红外图像、水汽图像、TBB图像),区域自动站小时降雨资料,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阿克苏地区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变化和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雨主要出现于6—8月的16—20时,空间分布为北部山区最多、浅山区次之、平原及南部沙漠地区最少,降雨强度多为10.0~19.9 mm/h,小时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乌什北部山区;(2)区域性短时强降雨卫星云图环流分型为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3)主要影响云系为低槽锋面云系、雷暴云团(以此为主);(4)雷暴云团主要生成方式为低涡外围分裂以及多雷暴云单体,主要生成于拜城县北部山区、温宿县北部山区,生成时段集中在13—16时,形状大多呈团状,主要路径为自西向东,强降雨往往发生于云团发展的中后期;(5)水汽边界主要有斜压叶急流边界、底涌边界对应于西南气流和西北气流型;(6)强降雨多出现在TBB边缘密集带及TBB中心最低温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时空分布 红外 水汽
下载PDF
GMS—5卫星图象产品简介
15
作者 张玮 李玉芳 黄杰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6年第3期38-39,共2页
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象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象产品的特点... 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象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象产品的特点、接收情况及各种云图的观测原理,供大家参考.1 新卫星与GMS—4卫星的不同点及接收简况GMS—5卫星是1995年3月份日本发射的静止卫星,它与GMS—4相比作了一些改进,将GMS—4的红外探测通道波段10.5~12.5μm分割为两个通道,红外1:10.5~11.5μm,红外2:11.5~12.5μm并增加了红外3为水汽通道,波段为6.5~7.0μm,可见光波段从0.55~0.75μm改为0.55~0.9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产品简介 水汽 红外 红外探测 卫星 静止卫星 象产品 气象信息 水汽含量
下载PDF
风云二号H星 被引量:1
16
作者 咸迪 《卫星应用》 2018年第11期82-82,共1页
风云二号H星(FY-2H)于2018年6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最终定点于东经79°.7月31日成功接收到第-幅可见光云图.FY-2H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主要载荷包括五通道扫描辐射计(可见光、中波红外、长波红外、红外分裂窗和水汽... 风云二号H星(FY-2H)于2018年6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最终定点于东经79°.7月31日成功接收到第-幅可见光云图.FY-2H采用地球静止轨道,主要载荷包括五通道扫描辐射计(可见光、中波红外、长波红外、红外分裂窗和水汽)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号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可见光 地球静止轨道 中波红外 扫描辐射计 长波红外 空间环境
下载PDF
风云二号C星地面应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7
作者 W.XH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5年第12期5-5,共1页
风云二号C星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2004年10月19日发射,定位于东经105度,具有较强的数据获取与转发能力,可对地球进行连续的气象监测,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并向用户实时转发高分辨率... 风云二号C星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2004年10月19日发射,定位于东经105度,具有较强的数据获取与转发能力,可对地球进行连续的气象监测,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并向用户实时转发高分辨率数字展宽云图、低速率信息传输产品广播,监测太阳X射线和空间粒子辐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号 国际先进水平 地面应用系统 可见光 静止气象卫星 气象监测 数据获取 高分辨率 红外 辐射数据
下载PDF
风云二号观风云
18
作者 晓昊 许斌 《太空探索》 2004年第12期2-5,共4页
关键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转移轨道 运载火箭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太空 气象卫星 红外 地球 水汽 分布
下载PDF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06星
19
《科技潮》 2009年第1期7-7,共1页
2008年12月23日8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6星送入预定轨道。“风云二号”06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可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气象监视,获取地球... 2008年12月23日8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6星送入预定轨道。“风云二号”06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可全天候对地球进行连续气象监视,获取地球空间环境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二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可见光 航天技术 空间环境 红外
下载PDF
2009年江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官莉 王雪芹 黄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卫星水汽图为主,结合可见光云图、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次冰雹、龙卷天气,结果表明:卫星水汽图中动力异常区与对流系统的交界处和可见光云图上两个对流云团出流边界处触发的新的雷暴云... 以卫星水汽图为主,结合可见光云图、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江苏徐州沛县的一次冰雹、龙卷天气,结果表明:卫星水汽图中动力异常区与对流系统的交界处和可见光云图上两个对流云团出流边界处触发的新的雷暴云团区域容易产生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水汽图上的水汽输送带与可见光云图的对流云系相一致,并且水汽图像特征与导致垂直运动和气流变形场的大尺度天气过程有关系,代表着对流层中上部的动力特征;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亮温对流云团中。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和雷达遥感资料很好地反映了短时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演变,有效地补充了常规天气资料分析的不足,为短时天气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水汽 可见光 雷达 冰雹 龙卷 强对流天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