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难辨别煤矸红外图像识别准确率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锦旺
何庚
王家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0-1381,共12页
高准确率的煤矸自动识别对综放开采智能放煤至关重要。针对灰度差异较小的难辨别煤矸种类,提出了“液体介入+红外检测”的煤矸识别新思路,进行了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煤矸识别试验,获得了不同时刻煤矸混合试样的红外图像,借助ImageJ图...
高准确率的煤矸自动识别对综放开采智能放煤至关重要。针对灰度差异较小的难辨别煤矸种类,提出了“液体介入+红外检测”的煤矸识别新思路,进行了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煤矸识别试验,获得了不同时刻煤矸混合试样的红外图像,借助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定量计算了煤矸图像的混合度,深入分析了煤矸混合度、介入时间、图像处理方法对液体介入煤矸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并从红外温变速率场的角度探讨了提高液体介入煤矸识别准确率的技术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难辨别煤矸识别准确率。不同的煤矸混合度条件下,液体介入后红外图像中煤样所在区域均出现显著温降现象,可作为煤矸混合度自动识别的基础。当混矸率较低时,煤样温度在煤矸红外图像变化中起控制作用;当混矸率小于20%时,煤矸识别准确率随混矸率增大而增大,液体介入后10 s内的平均准确率约85.78%;混矸率在20%~60%内识别准确率较高且较为稳定,平均准确率约为94.38%,且液体介入时间对其影响很小,高准确率区域呈现“倾斜条带状”分布特征。当混矸率大于60%后,不同处理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均值随混矸率增大呈下降趋势且离散性急剧增加;煤矸图像平均红外温差减小是煤矸混合放出后期识别准确率降低的根本原因,通过选取合理的液体种类、温度、介入量等参数来增大红外温度场的变化程度,可有效提高煤矸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煤矸识别
混矸率
准确率
红外温变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瞬时变化异常探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吴贤振
高祥
+2 位作者
赵奎
刘建伟
刘祥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8-1594,共17页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岩破裂失稳过程中ITVF的特征参数(极差R、峰度K、突变比率MR)存在陡增的突变异常;(2)3指标异常主要集中于峰后破裂阶段,趋于在压力降显现时刻伴随出现,出现频率在88.8%以上;(3)异常原因在于当变形进入塑性–峰后破裂阶段,试件表面破裂加剧发育引起红外温度场突变,一方面使得红外温变速率大幅度向极大或极小值方向迁移,导致R值出现突增异常;另一方面使得ITVF异常值的数量突然增加,引起K,MR发生陡增异常;(4)在延性岩石破裂过程中ITF突变的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研究为探寻岩石灾变的红外异常前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岩石灾变的红外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粉砂岩
红外温变场
统计分布
灾变预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难辨别煤矸红外图像识别准确率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锦旺
何庚
王家臣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放顶煤开采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0-138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4305,51934008,52121003)。
文摘
高准确率的煤矸自动识别对综放开采智能放煤至关重要。针对灰度差异较小的难辨别煤矸种类,提出了“液体介入+红外检测”的煤矸识别新思路,进行了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煤矸识别试验,获得了不同时刻煤矸混合试样的红外图像,借助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定量计算了煤矸图像的混合度,深入分析了煤矸混合度、介入时间、图像处理方法对液体介入煤矸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并从红外温变速率场的角度探讨了提高液体介入煤矸识别准确率的技术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难辨别煤矸识别准确率。不同的煤矸混合度条件下,液体介入后红外图像中煤样所在区域均出现显著温降现象,可作为煤矸混合度自动识别的基础。当混矸率较低时,煤样温度在煤矸红外图像变化中起控制作用;当混矸率小于20%时,煤矸识别准确率随混矸率增大而增大,液体介入后10 s内的平均准确率约85.78%;混矸率在20%~60%内识别准确率较高且较为稳定,平均准确率约为94.38%,且液体介入时间对其影响很小,高准确率区域呈现“倾斜条带状”分布特征。当混矸率大于60%后,不同处理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均值随混矸率增大呈下降趋势且离散性急剧增加;煤矸图像平均红外温差减小是煤矸混合放出后期识别准确率降低的根本原因,通过选取合理的液体种类、温度、介入量等参数来增大红外温度场的变化程度,可有效提高煤矸识别准确率。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煤矸识别
混矸率
准确率
红外温变场
Keywords
top coal caving mining
coal/gangue recognition
gangue mixing ratio
recognition accuracy
infrared temperature variation field
分类号
TD823.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TD67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瞬时变化异常探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吴贤振
高祥
赵奎
刘建伟
刘祥鑫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出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8-159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64012)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12336)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14–S352)~~
文摘
为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突变异常,在提出"红外温变场(ITVF)"概念的基础上,以高温水浸透粉砂岩加载过程的红外监测试验为例证,对岩石破裂失稳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的瞬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饱水粉砂岩破裂失稳过程中ITVF的特征参数(极差R、峰度K、突变比率MR)存在陡增的突变异常;(2)3指标异常主要集中于峰后破裂阶段,趋于在压力降显现时刻伴随出现,出现频率在88.8%以上;(3)异常原因在于当变形进入塑性–峰后破裂阶段,试件表面破裂加剧发育引起红外温度场突变,一方面使得红外温变速率大幅度向极大或极小值方向迁移,导致R值出现突增异常;另一方面使得ITVF异常值的数量突然增加,引起K,MR发生陡增异常;(4)在延性岩石破裂过程中ITF突变的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研究为探寻岩石灾变的红外异常前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岩石灾变的红外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粉砂岩
红外温变场
统计分布
灾变预警
Keywords
rock mechanics
siltstone
infrared temperature variation field(ITVF)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catastrophic warning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混合度下液体介入难辨别煤矸红外图像识别准确率
张锦旺
何庚
王家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场瞬时变化异常探究
吴贤振
高祥
赵奎
刘建伟
刘祥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