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热感成像技术在机车检测领域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晁岱胜 《西铁科技》 2009年第2期17-18,15,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红外热感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对其在铁路机车检测领域进行了应用分析和前景预测。
关键词 红外热感成像检测技术 机车检测 应用 探讨
下载PDF
通信铁塔腐蚀损伤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2
作者 周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58-0062,共5页
通信铁塔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稳定运行,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对于通信铁塔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使用比较传统的模式,存在不少的漏洞。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作为新型技术类别,其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弊端,依靠红外... 通信铁塔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稳定运行,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对于通信铁塔进行检测的时候,往往使用比较传统的模式,存在不少的漏洞。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作为新型技术类别,其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弊端,依靠红外热成像原理,对于通信铁塔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在将红外热成像无损技术融入到实际通信铁塔腐蚀损伤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会经历数据采集和处理环节、图像处理环节等,据此实现对应腐蚀损伤检测算法模型的构建,才能够让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效益得以全面发挥。考虑到这种方法的优势,可以对于此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铁塔 腐蚀损伤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检测方法
3
作者 胡光锋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常规的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检测方法以伤痕样本聚类为主,无法有效检测到微小伤痕,影响动车组的稳定运行。基于此,设计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检测方法。提取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的伤痕特征,包括动车组关键部... 常规的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检测方法以伤痕样本聚类为主,无法有效检测到微小伤痕,影响动车组的稳定运行。基于此,设计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检测方法。提取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的伤痕特征,包括动车组关键部位表面伤痕的形状、温度分布、纹理、区域等特征,并根据实际红外成像数据确定伤痕类型。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动车组部件表面的伤痕边界,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动车组部件,获取表面伤痕温度分布图像,从而确定边界范围,避免出现伤痕检测失误的问题。采用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伤痕检测准确性更高,能够应用于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动车组 关键部位 表面伤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季学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0087-0090,共4页
随着机械生产规模的扩大化,机械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尤其是机械零件缺陷检测方面,要保证缺陷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使缺陷处理工作有方向、有效率地开展,真正提高机械零件加工水平。基于此,选择适合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技术,... 随着机械生产规模的扩大化,机械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尤其是机械零件缺陷检测方面,要保证缺陷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使缺陷处理工作有方向、有效率地开展,真正提高机械零件加工水平。基于此,选择适合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准确、高效展示零件缺陷信息。本文首先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特点及分类,接下来分析当前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的必要性,最后探究红外热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技术应用。通过实验,以比较方式证明FLIR-E85红外热成像技术比计算机纹理检测技术、噪声检测技术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其中,缺陷像素点数量102510个,缺陷检测准确率大于92%。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扩大红外热成像的机械零件加工缺陷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机械零件 零件加工缺陷 缺陷检测技术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元林 梅晨 +1 位作者 唐庆菊 芦玉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0-262,266,共4页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直观、操作方便、安全、单次检测面积大等诸多优点。在分析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理论基础上,介绍了根据加热激励源方式不同,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直观、操作方便、安全、单次检测面积大等诸多优点。在分析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理论基础上,介绍了根据加热激励源方式不同,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概括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电气、土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定量化、多种检测技术融合、检测设备便携化与简单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激励源 研究现状 应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方文辉 卢伟 +2 位作者 徐鸿力 洪德林 梁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92-2697,共6页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种子依次老化0,1,2,3,4,5,6和7 d,得到不同发芽率的种子;采集稻种红外热图像,然后提取稻种胚芽部位数据,总计144份,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中校正集96份,预测集48份;分析和比较不同老化天数稻种红外热差异,从物理学和生理学方面揭示稻种发芽率与红外热图像间的关系,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BP(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建立稻种发芽率的红外热模型。结果表明,利用GRNN建立的发芽率预测模型效果最优,其中校正集的Rc(相关系数)和SEC(标准偏差)分别为0.932 0和2.056 0,预测集RP(相关系数)和SEP(标准偏差)分别为0.900 3和4.101 2,相关性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校正集与预测集的标准偏差均较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研究稻种发芽率是可行的,且所建模型在稻种发芽率快速测定方面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稻种 发芽率 无损检测 GRNN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外墙热工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丽萍 闫增峰 +1 位作者 孙立新 张怡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随着城市化以及节能形势快速蓬勃发展,国内外对建筑物的节能检测工作越来越重视,面对传统、复杂的热工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法呈现了对被测物体无影响、检测表面温度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宽、精度高等优点,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概述了红... 随着城市化以及节能形势快速蓬勃发展,国内外对建筑物的节能检测工作越来越重视,面对传统、复杂的热工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法呈现了对被测物体无影响、检测表面温度反应速度快、测温范围宽、精度高等优点,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概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建筑外墙热工缺陷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利用国内现有的相对温差以及相对面积二指标判定热工缺陷严重等级,并考虑到现有的量化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不足以可视化,提出需要建立新量化指标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围护结构 热工缺陷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钢管混凝土密实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鸿玉 李赟 +3 位作者 危鼎 蒋佳磊 蔡睿欣 周军红 《建筑施工》 2021年第8期1667-1670,1679,共5页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混凝土入模温差,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钢管混凝土密实性检测进行深入试验研究。在不同入模温差(8、5、4、3、2K)下,对不同大小缺陷(A缺陷为10 cm×10 cm×1 cm,B缺陷为10cm×10cm×0.5cm,C缺陷...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混凝土入模温差,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钢管混凝土密实性检测进行深入试验研究。在不同入模温差(8、5、4、3、2K)下,对不同大小缺陷(A缺陷为10 cm×10 cm×1 cm,B缺陷为10cm×10cm×0.5cm,C缺陷为5cm×5cm×1cm,D缺陷为5cm×5cm×0.5cm)进行试验,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并联系试验结果得出结论:相同入模温度、相同缺陷厚度下,缺陷尺寸越大,缺陷区域温差也越大;相同入模温度、相同缺陷尺寸下,缺陷厚度对缺陷区域温差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密实度 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 入模温差 ANSYS软件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天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的构成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并给出了一个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无损检测的例子。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设备的温度监测和分析 。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浅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窑炉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国莉 赵庆国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4期43-45,共3页
在炉窑检测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即时了解炉窑运行状态,对于及时发现解决生产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以及炉窑检测的需求特点,并通过应用案例介绍了红外热成... 在炉窑检测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即时了解炉窑运行状态,对于及时发现解决生产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以及炉窑检测的需求特点,并通过应用案例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炉窑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热像仪 窑炉检测
下载PDF
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海鹏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1期16-21,共6页
针对传统的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根据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并采用具有红外辐射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和热递模块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型作为示例,融了数学模型,形象直观地阐述了红... 针对传统的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根据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并采用具有红外辐射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和热递模块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型作为示例,融了数学模型,形象直观地阐述了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原理。还通过提取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结件缺陷特征,进行故障分析,构设出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并借助于软件数据库中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应用六面体二次热传导单元DC3D20,通过软件的模拟分析,生成形象的有限元模型,实现油气管道聚乙烯层粘接缺陷的深度分析。试验表明,本方案相比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反应快,误差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聚乙烯层 粘接缺陷检测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ABAQUS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复合材料蜂窝结构积水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俊逸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第15期23-24,共2页
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技术对航空器复合材料蜂窝结构积水缺陷进行检测,分析比较目前常规复合材料的检测方法与红外热成像检测的特点,详述了红外热成像的应用程序及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现况和未来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复合材料 蜂窝结构 检测 红外热成像检测 成像原理 应用程序 航空器
下载PDF
浅谈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长华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3年第8期14-16,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渐渐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此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起来,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在现代各种新型企业和传统的工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技术 优缺点
下载PDF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十六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用于农药变量喷洒监测
14
作者 马伟 王秀 +1 位作者 矫雷子 徐波 《农业工程技术》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背景 由于大自然中黑体辐射现象,任何物体都依据温度的不同对外进行电磁波辐射。波长为2.0-1000μm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热红外成像利用热红外敏感CCD对物体进行成像,能反映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红外热成像的物理学原理就是一个自然的... 背景 由于大自然中黑体辐射现象,任何物体都依据温度的不同对外进行电磁波辐射。波长为2.0-1000μm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热红外成像利用热红外敏感CCD对物体进行成像,能反映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红外热成像的物理学原理就是一个自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不断向周围发射和吸收红外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检测技术 红外成像 红外辐射源 装备 智能 温室 监测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红外热波技术的涂层厚度检测
15
作者 何涛 曹俊纺 +1 位作者 吴昊 孟宪文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涂层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涂层的厚度,基于经典热传导方程,建立激光扫描激励的双层物理模型,得到表面温度场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和表面温度峰值位置呈现单调关系,进行拟合... 涂层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涂层的厚度,基于经典热传导方程,建立激光扫描激励的双层物理模型,得到表面温度场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理论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和表面温度峰值位置呈现单调关系,进行拟合后可以利用该拟合曲线测得涂层的厚度。建立激光扫描红外无损检测系统并制作不同涂层厚度的试件,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固定激光扫描速度为3 mm/s,基于表面温度峰值位置的不透明涂层厚度测量范围为50~450μm,实验得到的厚度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技术 无损检测 涂层厚度测量 激光扫描热成像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鹏飞 周骥平 +1 位作者 朱兴龙 徐留富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对现有气密性检测方法和应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探索,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分析了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原理,从检测形成条件、热成像图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技术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容... 在对现有气密性检测方法和应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探索,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分析了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原理,从检测形成条件、热成像图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技术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容器中有泄漏点时,由于其中充有比环境温度高的气体,故基于焦耳-汤姆逊效应理论,泄漏点气体温度降低,从所得的热成像图中能明显地看出奇异点的存在,从而确定泄漏点;由于热成像仪只能反映表面温度的变化,对于复杂形体的容器,其重叠在容器表面以下的部分难以获得有效的热成像图,因此红外热成像的气密性检测只适用于单一规则容器的气密性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密性检测 红外热成像 技术分析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
17
作者 顾玲玲 顾敏 《电气时代》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相较传统预防性试验,将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变电站日常运维,能够在非接触、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站内设备状态检测,排除设备隐患,更安全、更便捷。阐述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介绍该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实例,并分析该技术在变电站应用中的优... 相较传统预防性试验,将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变电站日常运维,能够在非接触、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站内设备状态检测,排除设备隐患,更安全、更便捷。阐述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介绍该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实例,并分析该技术在变电站应用中的优点与局限。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成熟和快速发展,现作为一种电气设备带电检测手段已普遍用于变电站日常运维工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预防性试验 变电站的 带电检测 电气设备 变电站应用 不停电 设备隐患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朱大铭 刘元琦 《电世界》 2005年第8期12-13,共2页
1 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的优点 1.1传统测温方法的不足 在没有应用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前,多数使用红外测温仪或点温计测量高压电气设备的接头和触头、高压线夹、设备引流线接点的温度。由于其只能单点瞄准检测,不能对设备的整体进行... 1 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的优点 1.1传统测温方法的不足 在没有应用红外热成像测试技术前,多数使用红外测温仪或点温计测量高压电气设备的接头和触头、高压线夹、设备引流线接点的温度。由于其只能单点瞄准检测,不能对设备的整体进行检测,容易发生漏测和误判断,效率很低。也有用传统的蜡片进行测温的,但不方便也不准确、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气设备 红外热成像 状态检测 测试技术 应用 测温方法 红外测温仪 引流线 传统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变电设备异常发热故障检测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瑞强 徐贵 +2 位作者 经权 冯艳阳 杨星盟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1-174,共4页
变电设备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设备异常发热,从而发生故障,变电设备图像的异常区域难以分辨,导致变电设备异常发热故障检测效果差,为此提出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变电设备异常发热故障检测方法。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变电设备异常发热... 变电设备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设备异常发热,从而发生故障,变电设备图像的异常区域难以分辨,导致变电设备异常发热故障检测效果差,为此提出基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变电设备异常发热故障检测方法。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变电设备异常发热图像,由于大气环境温度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因而对采集的红外图像实行预处理,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处理后的异常发热图像实行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区域灰度值展开访问,从中取得图像像素温度点,将其与环境温度信息结合,从而检测出变电设备异常区域故障,实现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故障定位精度好、故障检测准确率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变电设备 异常发热 故障检测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压力管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志 石玉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第24期222-222,共1页
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作用,因而需要定期对其在使用期间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分析,便于发现压力管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压力管道使用安全,本文主要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压力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压力管道检测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