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地栖大中型鸟兽多样性现状:基于红外相机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佳 朱淑怡 +4 位作者 张晓峰 何礼文 古晓东 官天培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90-1504,共15页
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国家公园保护的核心基础。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系统的保护规划与有效的管理行动均有赖于对区内生物多样性本底、现状与动态的深入了解。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兽类与鸟类多样性本底与现状,... 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国家公园保护的核心基础。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系统的保护规划与有效的管理行动均有赖于对区内生物多样性本底、现状与动态的深入了解。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兽类与鸟类多样性本底与现状,本研究系统检索了该区域内2005–2020年基于红外相机调查技术的野生动物研究论文、项目报告以及新闻报道,并对区内原有保护地的红外相机监测历史与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5–2020年期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51个保护地的红外相机调查与监测中,共记录到分属6目22科55属的71种野生兽类与分属13目45科132属的232种野生鸟类。在国家公园所覆盖的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4大山系中,邛崃和岷山记录到的大中型地栖鸟兽物种多样性最高(均为兽类40种,鸟类12种),相岭最低(兽类25种,鸟类7种)。单个保护地中记录到的大中型地栖鸟兽物种数量与保护地面积、红外相机有效工作日及相机位点的海拔跨度均呈正相关,国家级保护地中记录到的物种数(28±8.3,mean±SD)显著高于省级保护地(19±8.9)。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共记录到猫科与犬科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豹(Pantherapardus)、雪豹(P.uncia)、狼(Canislupus)和豺(Cuonalpinus),主要来自于秦岭山系和邛崃山系,而国家公园内的岷山山系则没有记录到大型食肉动物,相岭山系中仅有1次狼的记录。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前期已经建立起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与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已积累大量区内野生兽类与鸟类的基础数据,为国家公园的试点与建设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编目与监测方面的可靠本底。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大熊猫国家公园应进一步规划、建设标准化的野生动物监测体系,为今后国家公园的管理决策、成效评估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物多样性编目 野生动物监测 红外相机网络 大型食肉动物 保护地管理
原文传递
四川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晟 王大军 +3 位作者 陈祥辉 卜红亮 刘小庚 靳彤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记录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编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110 km^(2),是大熊猫(Ailuro...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记录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编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110 km^(2),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本文汇总、整理了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的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提供了完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数据集包括红外相机有效位点130个,海拔跨度1,317–3,265 m,总有效相机工作日10,185 d。红外相机拍摄记录159,694条,其中兽类记录91,839条,独立有效照片3,017张,包括分属5目15科的野生兽类28种;鸟类记录37,775条,独立有效照片1,311张,包括分属7目19科的野生鸟类60种;两栖类记录8条,独立有效照片2张,包括1目1科1种;家畜记录47条,独立有效照片5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岷山 生物多样性编目 野生动物监测 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