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体长对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邵鑫斌 单乐州 蔡景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16-1921,共6页
采用静态呼吸室法,研究了体长2~7 cm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的单位体长耗氧率、单位体重耗氧率和窒息点,及其与体长(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与体长正相关,在26~30℃时,可用方程ORL=0.074L1.11... 采用静态呼吸室法,研究了体长2~7 cm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的单位体长耗氧率、单位体重耗氧率和窒息点,及其与体长(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与体长正相关,在26~30℃时,可用方程ORL=0.074L1.111表示,而在22℃时,方程为ORL=0.044L1.127。温度对单位体长耗氧率的影响因鱼体长不同而有差异,2 cm组和7 cm组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3.5cm组和5 cm组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体长组26℃和30℃时单位体长耗氧率无显著差异,26~30℃为红小丑鱼的最适水温。温度和体长对红小丑鱼的窒息点没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值为(1.268±0.219)mg·L-1。单位体重耗氧率为0.387~2.217 mg·h-1·g-1,与温度呈正相关,与体重呈负相关。各组红小丑鱼的Q10值在22~26℃时均大于2,26~30℃时2 cm组和7 cm组Q10值分别为0.85和1.30,均小于2。总体而言,红小丑鱼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温的稳定或小幅升降,特别是当水温在26℃以下时更应如此;红小丑鱼可根据体长不同进行分段养殖,并可根据体长及对应的单位体长耗氧率来确定合理的养殖与装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耗氧率 窒息点 体长 水温
下载PDF
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被引量:11
2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1 位作者 闫茂仓 曹醒戈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1期25-29,35,共6页
为了补充确定透红小丑鱼的分类地位,对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透红小丑鱼的产卵时间持续近1h 20min,产卵量多达1400粒;受精卵长径1.5—1.7mm,短径0.63~0.67mm;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盘期、卵裂... 为了补充确定透红小丑鱼的分类地位,对透红小丑鱼的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透红小丑鱼的产卵时间持续近1h 20min,产卵量多达1400粒;受精卵长径1.5—1.7mm,短径0.63~0.67mm;胚胎发育过程包括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时期;在水温(26.5±0.5)℃时,受精卵约需198h15ra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3.0~3.6mm,18d进入稚鱼期,45d进入幼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繁殖 受精卵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小丑鱼中虾青素和叶黄素含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芬 杜虹 +3 位作者 汤水粉 刘海新 林琪 朱志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0-214,共5页
为建立检测红小丑鱼皮肤和鳍组织中虾青素、叶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纯水分离杂质,LC-NH2净化,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98∶2,v/v),紫外检测波长475 nm,外标法定量。虾青素和叶黄... 为建立检测红小丑鱼皮肤和鳍组织中虾青素、叶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纯水分离杂质,LC-NH2净化,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98∶2,v/v),紫外检测波长475 nm,外标法定量。虾青素和叶黄素标准品0.02~1μg/m L线性关系良好,虾青素相关系数为0.998,叶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92%~90.32%和78.51%~97.6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35%~7.07%和10.79%~13.41%。该方法前处理简单,能同时测定红小丑鱼组织中虾青素和叶黄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虾青素 叶黄素 红小丑鱼
下载PDF
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芬 王亚如 +2 位作者 朱志煌 林琪 杜虹 《渔业研究》 201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鱼,...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虾青素 蛋白酶活力 脂肪酶活力 淀粉酶活力
下载PDF
透红小丑鱼促熟培育及养殖生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司和 蒲利云 +3 位作者 唐贤明 杨明秋 刘天密 王国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230-231,共2页
本研究通过开展透红小丑鱼的促熟培育及与珊瑚和海葵的养殖生态等一系列比较试验得出,亲鱼在培育水温为24.0~29.0℃的条件下培育180、180~270、270~360 d成活率依次为97.22%、95.00%、96.94%;"1大×3小"和"1大×... 本研究通过开展透红小丑鱼的促熟培育及与珊瑚和海葵的养殖生态等一系列比较试验得出,亲鱼在培育水温为24.0~29.0℃的条件下培育180、180~270、270~360 d成活率依次为97.22%、95.00%、96.94%;"1大×3小"和"1大×4小"试验组的亲鱼配对成功率最高,达到90%,而"1大×1小"试验组配对成功率最低,仅为60%;虾肉+配合饲料试验组的亲鱼培育成活率和产卵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00%和980粒,而牡蛎+配合饲料试验组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0%;配合饲料组的产卵量最低,仅为684粒;海葵和珊瑚并不是透红小丑鱼赖以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透红小丑鱼与珊瑚和海葵的生态养殖相比,小丑鱼更喜欢在海葵的触手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促熟培育 养殖生态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小丑鱼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杀灭效果分析
6
作者 何丽斌 杨求华 +2 位作者 李慧耀 罗辉玉 郑乐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刺激隐核虫 中草药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红小丑鱼性腺发育与性逆转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丽斌 吴水清 +1 位作者 罗辉玉 郑乐云 《齐鲁渔业》 2020年第10期7-10,I0001,共5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性腺发育和性逆转。红小丑幼鱼生长至第2个月时形成了原始生殖细胞,此时为未分化型腺。当幼鱼生长至第3个月时,生殖腺中既有雄性生殖细胞,也有雌性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在同一区域...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性腺发育和性逆转。红小丑幼鱼生长至第2个月时形成了原始生殖细胞,此时为未分化型腺。当幼鱼生长至第3个月时,生殖腺中既有雄性生殖细胞,也有雌性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在同一区域。当幼鱼生长至第4个月时开始产生精子,性腺雄性区域包含各个阶段的生精细胞且这些细胞是同步发育的。雌性生殖腺由卵母细胞组成,但未见卵巢腔。精巢组织位于卵巢组织的外周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幼鱼生长至第5个月时出现卵巢腔。6~12月龄红小丑鱼的性腺体积逐渐增大,卵巢组织增多,卵母细胞未被发现;精巢组织和雄性生殖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雄性红小丑鱼在13~14个月大时开始发生性别转变。当红小丑鱼长至14个月时,有配偶的雌鱼开始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丑鱼 性腺发育 性逆转 组织学 雌雄同体
原文传递
小丑鱼规模化养殖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邵鑫斌 单乐州 +2 位作者 林少珍 闫茂仓 张立宁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18期47-49,共3页
文章系统介绍了小丑鱼从繁殖到养成全过程的设施与方法,以及规模化养殖小丑鱼全过程。亲鱼培育水温28℃,育苗水温27℃~29℃,养殖水温24℃以上。水质控制氨氮小于0.01ppm,亚硝酸盐氮小于0.20ppm;亲鱼培育和养殖的硝氮浓度分别控... 文章系统介绍了小丑鱼从繁殖到养成全过程的设施与方法,以及规模化养殖小丑鱼全过程。亲鱼培育水温28℃,育苗水温27℃~29℃,养殖水温24℃以上。水质控制氨氮小于0.01ppm,亚硝酸盐氮小于0.20ppm;亲鱼培育和养殖的硝氮浓度分别控制在25ppm和50ppm以下。小丑鱼亲鱼培育、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都是要控制水温与水质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公子小丑鱼 红小丑鱼 红小丑鱼 规模化养殖
原文传递
棘颊雀鲷人工繁殖与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鲍鹰 张鹏 +3 位作者 祝承勇 刘鸣 徐莹 王沿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了解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对光照、水温及饵料的要求,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在(26±1)℃和14L 10D的光暗周期下,2 000 lx和500 lx两... 为了解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对光照、水温及饵料的要求,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在(26±1)℃和14L 10D的光暗周期下,2 000 lx和500 lx两种光照强度对亲鱼产卵周期和卵的受精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受精卵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低光照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延长、受精卵孵化率低和初孵仔鱼的存活率极低。温度的变化则对亲鱼产卵、胚胎发育以及仔鱼的存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26℃是亲鱼产卵、受精卵孵化和仔鱼生长的适宜水温。当温度下降到24℃左右时,亲鱼的产卵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降低、孵化仔鱼成活率低。28℃也会造成仔鱼大量死亡。亲鱼和仔鱼饵料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对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体长和仔鱼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添加组的各项结果都明显优于未添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 红小丑鱼 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