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1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下载PDF
IL-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水连 刘佳婧 +1 位作者 江峰 孟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IL-18(interleukin-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对照各19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 目的探讨IL-18(interleukin-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对照各19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IL-18基因10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10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用χ2检验分析105A/C多态性与SLE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18基因105位点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5,95%CI=1.151-2.863),在相加和隐性模型下也发现105A/C多态性与SLE有关(相加:OR=1.828,95%CI=1.152-2.900;隐性:OR=1.855,95%CI=1.131-3.044),且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在两种模型下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相加:OR=1.987,95%CI=1.181-3.343;隐性:OR=1.960,95%CI=1.111-3.456)。此外,本研究显示补体C3C4降低患者A等位基因的频率上升(OR=1.737,95%CI=1.001-3.014),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corr=0.336)。结论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105A/C多态性可能与SLE易感性有关,且A等位基因对SLE可能有危险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IL-18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mi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长江以南女性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婧 江峰 +2 位作者 付朝伟 崔员霞 孟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4,764,共9页
目的研究miRNA-146a(microRNA-146a)基因rs2910164、rs57095329、rs6864584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病例和对照各179例,... 目的研究miRNA-146a(microRNA-146a)基因rs2910164、rs57095329、rs6864584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病例和对照各179例,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型,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多个遗传模型(加性、隐性、显性)下,研究miRNA-146a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关系,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miRNA-146a基因rs2910164等位基因G相对于C可能增加SLE的患病风险(P=0.003,OR=1.572,95%CI:1.169~2.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rs57095329在3个模型下均与SLE相关(加性:P=0.007,OR=1.849,95%CI:1.182~2.893;显性:P=0.031,OR=3.478,95%CI:1.121~10.792,隐性:P=0.010,OR=2.081,95%CI:1.189~3.642),且相对于AA基因型来说,AG、GG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风险增加。单纯病例设计中,表型研究提示,rs2910164等位基因G相对于C增加肾脏损害风险及抗SM异常;rs57095329位点A相对于G等位基因降低肾脏、关节、神经系统损害风险;而AA基因型携带者抗RNP异常风险下降。结论 miRNA-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与rs57095329位点多态在长江以南汉族女性人群中与SLE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且与临床表型(如肾损伤)和免疫学指标(抗RNP)存在相关,但是rs6864584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LE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miRNA-146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自噬和胞外诱捕网形成增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冬梅 祝静 +2 位作者 肖剑波 何仁栋 邢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2,共7页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和胞外诱捕网(NET)形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6例女性SLE患者(SLE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性粒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自...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和胞外诱捕网(NET)形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6例女性SLE患者(SLE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性粒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自噬相关基因5(ATG5)、 P62、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 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LC3B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体外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分别用100 nmol/L雷帕霉素和10μg/mL脂多糖(LPS)处理6 h, 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性粒细胞LC3B、 ATG5、 P62、 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PO水平,SytoxTMGreen染色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ET形成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水平和NET形成均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自噬与凋亡、 NET分别正相关;雷帕霉素诱导中性粒细胞自噬活化,但对凋亡和NET形成无明显影响;LPS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自噬激活并促进NET形成,但对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和NET形成均增加,SLE患者中性粒细胞自噬过度激活和NET形成增多可能是炎性内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自噬 凋亡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下载PDF
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多态性与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江萍 彭春林 +4 位作者 陈水连 付朝伟 江峰 李玉华 孟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141例,对照144例。应用聚合... 目的探讨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141例,对照14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rs2239464、rs2075596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AIC)值最小原则,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在显性、隐性、相加及相乘遗传模式下,两位点基因型或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位点GG/AG基因型为SLE的保护性基因型(ORrs2239464=0.528,95%CIrs2239464:0.315~0.885;ORrs2075596=0.435,95%CIrs2075596:0.264~0.717)。隐性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位点GG基因型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ORrs2239464=0.108,95%CIrs2239464:0.013~0.863;ORrs2075596=0.097,95%CIrs2075596:0.012~0.771)。相加遗传模式下,以AA基因型为参照,rs2239464位点GG基因型为SLE的保护性基因型(OR=0.094,95%CI:0.012~0.758),rs2075596位点AG及GG基因型也具有保护性作用(ORAG=0.498,95%CIAG:0.298~0.832;ORGG=0.077,95%CIGG:0.010~0.612)。相乘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两位点的G等位基因为SLE的保护性等位基因(ORrs2239464=0.503,95%CIrs2239464:0.319~0.793;ORrs2075596=0.445,95%CIrs2075596:0.289~0.686)。rs2239464,rs2075596位点的最优遗传模式均为相加遗传模式。结论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MECP2基因rs2239464,rs20755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突变等位基因G可能是SLE保护性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捷 吴蕙 +3 位作者 顾梅秀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1,70,共7页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 目的 探究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和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以及血浆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外周血标本中的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与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并将其细分为CD24^(high)CD27^(+)以及CD24^(mid)CD27^(+)两个亚群,同时比较血浆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分析其与Breg细胞的相关性。检测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细胞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体内的两种Breg细胞均显著升高,分别为6.09%±2.61%和12.28%±4.90%,其细胞内IL-10表达也明显增强,且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内IL-10水平高于CD24^(mid)CD27^(+)型亚群。患者血浆中IL-1β为(9.24±9.97) pg/mL,IL-10为(43.50±23.06) pg/mL,TNF-α为(11.26±7.48) pg/mL,IFN-γ为(12.83±7.27) pg/mL,较正常人均显著升高,且IL-10浓度与CD24^(mid)CD27^(+)型亚群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外周血中两种Breg细胞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显著升高,其分泌的IL-10相应增高,免疫调控作用增强。经过治疗,两者显著下降,提示其具有反映患者疾病状态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疾病状态 IL-10 CD24^(high)CD27^(+)型Breg细胞 CD24^(mid)CD27^(+)型Breg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宇 李红霞 +2 位作者 王卫涛 张岩 吴振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是SLE诊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疾病复发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我们总结了SLE患者的生存现状和复发情况,并着重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紫外线、维生素D、...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是SLE诊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疾病复发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我们总结了SLE患者的生存现状和复发情况,并着重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紫外线、维生素D、化工污染物)、药物及患者依从性、系统损害及疾病状态、性激素与妊娠、社会心理方面归纳复发机制及研究进展,以期实现临床尽早预防,达到疾病长期、有效缓解,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复发 影响因素 糖皮质激素 综述
下载PDF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抗体诱发散发性SLE患者NET降解障碍
8
作者 黄建军 毛桐俊 +2 位作者 张军 李志 武其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及相应自身抗体,免疫沉淀法分离样本DNase1和DNase1L3,改进的免疫荧光法检测NET和酶降解活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DNase1L3能力。结果H3-dsDNA和Ela-dsDNA两种复合物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G)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LDG与H3-dsDNA和Ela-dsDNA两种NET复合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LE患者血浆体外降解NET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群;DNase1和DNase1L3不同比例的综合降解实验显示DNase1L3降低是影响NET残留升高的关键;SLE患者人群DNase1L3自身抗体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SLE患者PBMC分泌DNase1L3的能力相对正常人群减退。结论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是SLE人群NET降解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为SLE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1L3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实 刘赛君 +1 位作者 何咏 邓列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6的变化,探讨其在SLE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SLE患者,并记录所有SLE患者SLEDAI评分.另选取与SLE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C组)29例.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6的变化,探讨其在SLE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SLE患者,并记录所有SLE患者SLEDAI评分.另选取与SLE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C组)29例.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IL-6水平.结果:SLE组与NC组外周血IL-6分别为(9.636±3.852)pg/m L和(4.433±1.143)pg/m 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IL-6与SLE患者SLEDAI数值相关分析中r值为0.671,P<0.05.外周血IL-6浓度≥5.865 pg/m L,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2%.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L-6浓度不仅与SLE的发病有关,其可能还影响SLE病情的发展,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白细胞介素-6(IL-6)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或骨坏死患者外周血IL-10、TGF-β1的水平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涛 江超 +2 位作者 赵萍 陈琳洁 李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损害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SLE患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GF-β1的水平。对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损害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SLE患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GF-β1的水平。对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记录合并骨质疏松症及骨坏死情况。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14例)、骨量减少组(26例)、骨质疏松组(16例)。根据是否合并骨坏死分为:未发现骨坏死组(49例)和骨坏死组(7例)。采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 t检验数据是否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双尾t检验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骨量正常的SLE患者组相比,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与无骨坏死组的SLE患者相比,有骨坏死的SLE患者组IL-10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伴有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外周血血清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伴有骨坏死的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不伴骨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白细胞介素10(IL-10)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骨质疏松 骨坏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擎 郑玲 陈树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CT)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的价值。方法 200例SLE患者包括发生感染的100例为观察组和未发生感染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及CT的含量,同时分析不同...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CT)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的价值。方法 200例SLE患者包括发生感染的100例为观察组和未发生感染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及CT的含量,同时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RP、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28±2.11)vs(1.81±0.23)μg/L,(17.14±1.94)vs(8.45±0.95)mg/L,(185.5±10.9)vs(67.4±19.5)mm/h,(14.8±1.9)vs(6.2±0.8)×109/L,(75.42±10.24)vs(51.81±8.21)%〕(均P<0.05);CT、CRP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90%vs 58%,93%vs 64%;90%vs 70%,93%vs 72%);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CRP和PCT含量有差异,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真菌及支原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患者。结论 CRP联合CT能够提高老年SLE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有助于鉴别感染病原菌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CT) 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8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银环 钟嘉熙 +4 位作者 刘叶 吴智兵 林兴栋 程静 戚淑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价以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8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18例临床常见证型(阴虚内热证、瘀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SLE患者按2:1比例分成治疗组(81例)和对照... 目的:评价以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8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18例临床常见证型(阴虚内热证、瘀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SLE患者按2:1比例分成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90天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疗效性观测:两组在临床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的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动态显示治疗组在各个症状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而平稳。③免疫指标比较:提示两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免疫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观察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波动幅度小。④激素剂量比较:两组所用激素剂量等级分布和剂量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激素使用剂量。⑤病情反复次数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症状,且能明显减少激素用量及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复发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温病理论 清养透解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鸿林 杜志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63-163,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1、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1、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等,可触发Ⅲ型超敏反应。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生理条件下,一部分人体内也会出现少量的ANA和其他自身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多种直接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高滴度自身抗体。这里仅谈一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ANA) 抗双链DNA(ds-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诊断意义
下载PDF
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SELDI蛋白峰的差异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梅生 范瑞强 程喜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研究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患者正常人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SELD I方法比较15例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与15例健康对照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SLE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峰73个(P<0.05),其... 目的研究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患者正常人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SELD I方法比较15例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与15例健康对照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SLE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峰73个(P<0.05),其中44个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ZUC IPDAS软件建立的蛋白质质谱检测模型(10542 Da m/z和2554 Da m/z)的判别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可以通过以上两个峰将SLE与正常人区别开来,10542 DaSLE缺失表达的质荷峰可能是HLA基因家族相关的多个蛋白片段的混合峰,而2554 Da可能是SLE特异表达的未知蛋白峰。结论阴虚内热证SLE治疗前与正常人存在淋巴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差异,提示SELDAI蛋白表达谱作为早期诊断SLE的一种方法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内热证 红斑狼疮(sle) SELDI
下载PDF
范永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志军 卞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6-397,共2页
范永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热毒、瘀血为标;在辨病辨证基础上,以解毒祛瘀滋肾为大法并结合西药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解毒祛瘀滋肾 辨证辨病 范永升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CD305表达降低且IL-10分泌减少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娜 张葵 +4 位作者 吕明华 缪金临 高兴春 姜凤良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其CD305的表达,分析CD305对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募集SLE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16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的数量以及...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其CD305的表达,分析CD305对Treg功能的影响。方法募集SLE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16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的数量以及其表面CD305的表达。应用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检测SLE患者Treg对初始T(Tn)细胞的增殖抑制功能。应用单克隆抗体交联CD305进一步观察其对Treg分泌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 SLE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变化不明显,但增殖抑制功能显著降低。活动期SLE患者Treg表面CD305表达明显下调。交联CD305可以抑制Treg对Tn细胞的增殖抑制功能,减少IL-10的分泌,对TGF-β的分泌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SLE患者Treg表面CD305下调抑制Treg功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305 调节T细胞(Treg) 增殖抑制
下载PDF
贵州汉族TGF-β_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豫萍 肖林生 +2 位作者 周艳 费樱 李君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 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 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 vs 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52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丽茹 何敏华 李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2例住院和门诊SLE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2例中有11例多次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21%。而对确诊的大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 目的提高临床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2例住院和门诊SLE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2例中有11例多次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21%。而对确诊的大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部分患者配合中药)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SLE早期可只累及一个或两个系统,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治疗的规范性,重视心理治疗和治疗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诊断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环状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的筛选及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勤爱 温旺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4-241,共8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的表达及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IRCpedia数据库,筛选出候选的SLE相关环状RNA,应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筛选出目标环状RNA,再用RT-qPC...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的表达及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IRCpedia数据库,筛选出候选的SLE相关环状RNA,应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筛选出目标环状RNA,再用RT-qPCR对目标环状RNA及其对应基因进行验证,最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LC15A4基因对应的环状RNA:HSA_CIRCpedia_7637在SLE患者组中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481);并验证SLC15A4基因线性RNA(P=0.0003)和环状RNAHSA_CIRCpedia_7637(P=0.0069)在SLE患者中均比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SA_CIRCpedia_7637比较可能结合的miRNA有11种,包括hsa-miR-638等.结论:SLE患者的环状RNAHSA_CIRCpedia_7637表达下调;HSA_CIRCpedia_7637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638来参与SLE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环状RNA SLC15A4 HSA_CIRCpedia_7637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桂新 王强 秦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S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淋巴因子TH1/TH2失衡 自身抗原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