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转红期裂果性生理指标的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素平 吴宇军 +6 位作者 刘玉平 乔燕春 潘莹莹 孔晓君 彭家柱 夏秀娴 何国平 《中国热带农业》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为解决番茄生产中的裂果问题,以5个具有不同裂果性的番茄品种为材料,持续降雨10d后测定转红期果实中4种矿质元素钙(Ca)、钾(K)、硼(B)、镁(Mg)及半纤维素、总果胶、果实水分的含量和细胞壁降解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a组大果番茄耐裂品... 为解决番茄生产中的裂果问题,以5个具有不同裂果性的番茄品种为材料,持续降雨10d后测定转红期果实中4种矿质元素钙(Ca)、钾(K)、硼(B)、镁(Mg)及半纤维素、总果胶、果实水分的含量和细胞壁降解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a组大果番茄耐裂品种DRT中Ca、K、B、Mg、半纤维素、总果胶的含量及降解β-半乳糖苷酶(β-Gal)、降解果胶甲酯酶(PME)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易裂品种DNT,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降解纤维素酶(CX)的活性显著低于易裂品种;b组中小果耐裂品种SRT中Ca、半纤维素的含量、β-Gal和PG的活性显著高于易裂品种MNT、SNT,但K、B、Mg、总果胶的含量和CX的活性显著低于易裂品种。由此可知,Ca、半纤维素的含量及CX的活性3个指标不受果型对于裂果性的影响,是直接产生番茄裂果性的关键生理指标。本研究取得的结果可为番茄生产中裂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选育出耐裂番茄品种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转红期 裂果性 生理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苹果花露红期霉心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军庆 谢谦 +2 位作者 卢凯洁 韩晓荣 党雷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59,共3页
为了探明苹果花露红期苹果霉心病药剂防治效果,2016—2017年在苹果花露红期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最佳,2年防效分别达72.38%和73.03%;其次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 为了探明苹果花露红期苹果霉心病药剂防治效果,2016—2017年在苹果花露红期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最佳,2年防效分别达72.38%和73.03%;其次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防效分别达59.05%和68.51%。建议在苹果花露红期开展防治,作为全年补充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霉心病 花露红期 药剂 防治试验 初探
下载PDF
贝复济和藻酸盐颗粒联合使用对创面红期的疗效探讨
3
作者 郑玉琴 冯美娣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贝复济和藻酸盐颗粒联合使用对创面红期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创面红期患者60例,按就诊单双周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喷洒贝复济后,直接敷上泡沫敷料。实验组患者喷洒贝复济,干... 目的研究贝复济和藻酸盐颗粒联合使用对创面红期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创面红期患者60例,按就诊单双周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喷洒贝复济后,直接敷上泡沫敷料。实验组患者喷洒贝复济,干燥后先撒上颗粒型藻酸盐,再敷上泡沫敷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换药费用,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96.70%,对照组为80.00%,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4.320,P<0.05)。两组患者换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0级和1级比例高于对照组,2级和3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2,P<0.05)。结论贝复济和藻酸盐颗粒联合使用对创面红期的疗效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复济 藻酸盐 创面红期
下载PDF
生肌膏与新型敷料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伤口红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彩芬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246-2247,共2页
目的探讨生肌膏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伤口红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伤口红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生肌膏联合新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新型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生肌膏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伤口红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伤口红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生肌膏联合新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新型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缺损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缺损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肌膏联合新型敷料换药治疗慢性伤口红期效果满意,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缺损的时间快,缩短治疗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生肌膏 新型敷料 红期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Pose的红熟期草莓识别和果柄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莫尘 褚镇源 +3 位作者 崔明诗 杨庆璐 王金星 杨化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44-251,共8页
针对高架栽培模式下的大棚草莓,借鉴人体姿态检测算法,建立了改进YOLO v8-Pose模型对红熟期草莓进行识别与果柄关键点检测。通过对比YOLO v5-Pose、YOLO v7-Pose、YOLO v8-Pose模型,确定使用YOLO v8-Pose模型作为对红熟期草莓识别与关... 针对高架栽培模式下的大棚草莓,借鉴人体姿态检测算法,建立了改进YOLO v8-Pose模型对红熟期草莓进行识别与果柄关键点检测。通过对比YOLO v5-Pose、YOLO v7-Pose、YOLO v8-Pose模型,确定使用YOLO v8-Pose模型作为对红熟期草莓识别与关键点预测的模型。以YOLO v8-Pose为基础,对其网络结构添加Slim-neck模块与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提高模型对小目标物体的特征提取能力,以适应草莓数据集的特点。改进YOLO v8-Pose能够有效检测红熟期草莓并准确标记出果柄关键点,P、R、mAP-kp分别为98.14%、94.54%、97.91%,比YOLO v8-Pose分别提高5.41、5.31、8.29个百分点。模型内存占用量为22 MB,比YOLO v8-Pose的占用量小6 MB。此外,针对果园非结构化的特征,探究了光线、遮挡与拍摄角度对模型预测的影响。对比改进前后的模型在复杂环境下对红熟期草莓的识别与果柄预测情况,改进YOLO v8-Pose在受遮挡、光线和角度影响情况下的mAPkp分别为94.52%、95.48%、94.63%,较YOLO v8-Pose分别提高8.9、10.75、5.17个百分点。改进YOLO v8-Pose可在保证网络模型精度的同时对遮挡、光线和拍摄角度等影响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实现对复杂环境下红熟期草莓识别与果柄关键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识别 关键点预测 YOLO v8-Pose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氮体外杀伤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强 夏惠 +5 位作者 王雪梅 陆凤 陶志勇 曹俊 孙新 高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以早期滋养体期为主,原虫密度>0.5%的患者血样,配成含2%红细胞的虫血混悬液。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虫血混悬液,再加入各组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分别为0.02、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以早期滋养体期为主,原虫密度>0.5%的患者血样,配成含2%红细胞的虫血混悬液。96孔板中每孔加100μl虫血混悬液,再加入各组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分别为0.02、0.05、0.10、0.20、0.50、1.00mmol/L),SNP+血红蛋白(Hb)0.15mmol/L,SNP+硫酸亚铁(FeSO4)0.15mmol/L,SNP+L-半胱氨酸(L-cyst)1.00mmol/L,SNP+FeSO40.15mmol/L+L-cyst1.00mmol/L,后4组SNP浓度均为1.00mmol/L,设对照组,每组重复3次,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根据虫龄,估计发育至裂殖体时间,提前3h取空白对照孔涂片镜检,确定终止培养时间,培养终止后吉氏染色,镜检计数成熟裂殖体,计算NO对红内期间日疟原虫的抑制率,统计分析各组对间日疟原虫抑制率的差异。结果SNP0.02mmol/L组,间日疟原虫抑制率为(0.84±1.69)%,对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无杀伤作用(P>0.05);SNP0.05mmol/L组,间日疟原虫抑制率为(12.26±3.04)%,对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存在杀伤作用(P<0.01)。且抑制率随SNP浓度上升而升高。在含有1.00mmol/LSNP的孔中分别加入Hb、L-cyst、FeSO4和FeSO4+L-cyst与只添加SNP1.00mmol/L孔相比,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抑制率自(85.40±2.90)%下降为(5.90±2.90)%、(25.86±4.02)%、(30.16±2.75)%和(16.71±2.30)%。结论外源性NO对体外培养的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有杀伤作用,而Hb、L-cyst和FeSO4可以逆转这种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NO 间日疟原虫
下载PDF
IL-12联合IL-2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2 位作者 张山鹰 高琪 唐学恒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34-737,755,共5页
目的探讨IL-12联合IL-2在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erghei的RBC,同时分别给予0.03μg/dIL-12、40U/dIL-2或IL-12联合IL-2处理,连续用药6d,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通过... 目的探讨IL-12联合IL-2在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erghei的RBC,同时分别给予0.03μg/dIL-12、40U/dIL-2或IL-12联合IL-2处理,连续用药6d,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IL-12联合IL-2处理组可较单独IL-12或单独IL-2及感染对照组显著推迟原虫血症达峰值的时间与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IL-12或联合IL-2组小鼠在原虫血症达30%时开始死亡,而单独IL-2或感染对照组小鼠在原虫血症低于13%时已全部死亡。IL-12联合IL-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总数、CD4+与CD8+百分比、3H-TdR掺入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较其它各处理组及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IL-12与IL-2二者可协同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以诱导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IL-2 伯氏疟原虫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 被引量:2
8
作者 付雍 丁艳 +3 位作者 周桃莉 陈继德 彭小红 徐文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组疟原虫,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24~30h后用乙胺嘧啶饲喂小鼠5~6d,鼠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鉴定转染重组质粒pl0017的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叮咬感染BY265-EGFP重组疟原虫的小鼠,按蚊血餐后第7天和第16天解剖蚊胃和唾液腺,观察疟原虫能否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红内期各期形态正常的约氏疟原虫。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和ssu-rrn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按蚊感染实验证实重组BY265株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论构建了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约氏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约氏疟原虫
下载PDF
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浓集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守锋 陶志勇 +2 位作者 夏惠 高琪 胡开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653-656,共4页
目的:建立白细胞滤器(Plasmodipur)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浓集纯化红内期间日疟原虫(P.v)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皂素与冻融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P.v抗原与P.v感染者混合血清免疫反应性的差别。方法:P.v感染者血样,用Plasmodipur滤器分离去... 目的:建立白细胞滤器(Plasmodipur)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浓集纯化红内期间日疟原虫(P.v)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皂素与冻融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P.v抗原与P.v感染者混合血清免疫反应性的差别。方法:P.v感染者血样,用Plasmodipur滤器分离去除白细胞,经60%Percoll浓集其中的感染红细胞(iRBC)。采用皂素法和冻融法从iRBC中释放疟原虫,经超声粉碎,所获P.v可溶性抗原和同样处理的正常红细胞(nRBC)成分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组分差别,并应用P.v感染者、正常对照混合血清与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确定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组分。结果:115例P.v感染者血样,用Plasmodipur滤器分离去除白细胞,每10个油镜视野中WBC残留≤5个99例(86.1%),经60%Percoll浓集的35例样本中,共有30例(85.7%)能提高iRBC比例至60%以上。SDS-PAGE电泳分析,皂素处理与冻融处理的P.v抗原分别显示出6条和2条P.v特异性蛋白条带。免疫印迹分析表明,P.v感染者混合血清能特异性地识别22、24.5、29、35、36 kDa皂素处理的P.v抗原,26、49、59、63、115、120 kDa冻融处理的P.v抗原。结论:血样中疟原虫皂素与冻融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P.v抗原与P.v感染者混合血清免疫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皂素处理的22 kDa抗原组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作为P.v特异性诊断抗原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 疟原虫 抗原 免疫反应性 浓集纯化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红斑期酒渣鼻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皮肤微生物的分布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慧敏 赵惠娟 姜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1-994,997,共5页
目的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来研究红斑期酒渣鼻患者和健康人面部皮肤微生物是否有差异,从而明确微生物是否是导致红斑期酒渣鼻的主要原因。方法用无菌敷料粘贴受试者左侧鼻翼及面颊的办法获取标本,进行DNA抽提,构建16S rRNA文库,... 目的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来研究红斑期酒渣鼻患者和健康人面部皮肤微生物是否有差异,从而明确微生物是否是导致红斑期酒渣鼻的主要原因。方法用无菌敷料粘贴受试者左侧鼻翼及面颊的办法获取标本,进行DNA抽提,构建16S rRNA文库,然后将混合样本送至公司测序和鉴定微生物。结果 20个标本微生物丰度均合格,共测出746 631条16S rRNA序列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发现红斑期酒渣鼻组及健康组的大部分皮肤微生物均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其中属于变形菌门的沙雷氏菌、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二组未发现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P<0.01)。结论微生物不是导致红斑期酒渣鼻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酒渣鼻 微生物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红内期恶性疟原虫抗原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琪 杨仲炎 张炜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43-45,共3页
本文介绍了以兔抗恶性疟原虫(p、f)多克隆抗体包被,用混合的二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体红细胞内的恶性疟原虫抗原。恶性疟(镜检确诊)和非疟疾患者的滤纸血样本测定符合率分别为91.5%(4... 本文介绍了以兔抗恶性疟原虫(p、f)多克隆抗体包被,用混合的二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体红细胞内的恶性疟原虫抗原。恶性疟(镜检确诊)和非疟疾患者的滤纸血样本测定符合率分别为91.5%(43/47)和96%(24/25)。检测敏感度为5个疟原虫/10~6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的海南和江苏地理株的测定结果显示,两者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但对间日疟样本测定结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 恶性疟原虫 单克隆抗体 疟疾患者 间日疟 疟疾病人 滤纸血 符合率
下载PDF
Toll样受体激动剂作为佐剂成份在疟疾红内期疫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创波 钱锋 徐沪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9-393,共5页
Toll样受体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可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继而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一些Toll样受体的配体或激动剂可作为佐剂成份用于多种疫苗的制备。恶性疟原虫蛋白AMA1和MSP1是疟疾红内期疫苗的2个主要候选抗原,但对... Toll样受体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可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继而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一些Toll样受体的配体或激动剂可作为佐剂成份用于多种疫苗的制备。恶性疟原虫蛋白AMA1和MSP1是疟疾红内期疫苗的2个主要候选抗原,但对人体是弱免疫原。为提高这两种蛋白的免疫原性,将Toll样受体激动剂作为佐剂成份,添加到以这两种蛋白为抗原所制备的疫苗中,用于临床试验。本文对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疟疾红内期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疫苗 TOLL样受体 佐剂
下载PDF
小鼠疟原虫感染红内期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志慧 代勇 +2 位作者 孙雪英 韩韬 梁昊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疟原虫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分为肝内期、红内期、红外期3个阶段,本文主要对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红内期免疫应答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后续对疟原虫致病以及自愈机制的认识,并可为... 疟原虫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分为肝内期、红内期、红外期3个阶段,本文主要对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红内期免疫应答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后续对疟原虫致病以及自愈机制的认识,并可为开发新的疟疾治疗疫苗、药物或者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疟疾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几种体外培养条件下间日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慰祖 胡乐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8-260,T013,共4页
在培养液成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几种体外培养条件的间日疟原虫红内裂体增殖.实验组为:烛缸静止培养,重复点烛烛缸静止培养,低氧静止培养,两种试管深层悬浮培养。引种用了两个虫株,起始培养采用冷冻虫血复苏和现症疟疾病人新鲜虫血... 在培养液成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几种体外培养条件的间日疟原虫红内裂体增殖.实验组为:烛缸静止培养,重复点烛烛缸静止培养,低氧静止培养,两种试管深层悬浮培养。引种用了两个虫株,起始培养采用冷冻虫血复苏和现症疟疾病人新鲜虫血直接引种。除棉塞试管深层悬浮组不能支持裂体增殖外,其他组均至少不同程度地完成两个裂殖周期;在低氧下,原虫发育更正常。观察发现,间日疟原虫分离株在体外培养中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裂体增殖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我国YN株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瞬时转染系统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宪锋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 建立我国YN株恶性疟原虫(P.f)红内期瞬时转染系统。方法 将含有不同长度片段GBP130启动子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转染入环状体P.f,以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各质粒中报告基因CAT的表达。结果 各质粒中启动子的表... 目的 建立我国YN株恶性疟原虫(P.f)红内期瞬时转染系统。方法 将含有不同长度片段GBP130启动子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转染入环状体P.f,以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各质粒中报告基因CAT的表达。结果 各质粒中启动子的表达强度有差异,表明转染P.f获得成功。结论 首次建立了我国YN株P.f的瞬时转染系统,为进一步研究P.f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瞬时转染系统
下载PDF
硝喹对约氏疟原虫红内期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红 胡友梅 +2 位作者 廖雅琴 张文军 柯金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给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硝喹(2mg/kg)后,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处理红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疟原虫。结果发现,约氏疟原虫红内期线粒体内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硝喹不能抑制该酶的活性。说明约氏疟原虫内细胞色素氧... 给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硝喹(2mg/kg)后,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处理红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疟原虫。结果发现,约氏疟原虫红内期线粒体内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硝喹不能抑制该酶的活性。说明约氏疟原虫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不是硝喹的起始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 硝喹 约氏疟原虫 药理学
下载PDF
局限性红斑期蕈样肉芽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春 童应强 杨卫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局限性蕈样肉芽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D4^+T细胞在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宁 杨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9-362,共4页
关键词 疟原感染 疟疾 CD4^+T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世同 吴少庭 +3 位作者 张仁利 杨立新 曾劲峰 蔡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恶性疟原虫SSUrDNA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UC19m-T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子,并导入大肠杆菌JM101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并采用ExPASy Proteomicstools软件分析。 结果 恶性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31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作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测定的SSUrDNA插入片段核酸序列与巴西恶性疟原虫IMTM/7G8相同基因序列对比,未发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去,同源性为99.3%;第353位碱基由C取代了G,第371位碱基由T取代了c,其余序列相同。 结论 成功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该序列在不同恶性疟原虫虫株间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编码基因 RNA 阳性克隆 DNA 基因序列 碱基 片段 酶切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符式刚 邢奇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观察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 ,分析其培养虫血的感染活力。 方法 采用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 ,待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原虫率达到 15 %~ 2 0 %时 ,吸取含虫血于保存液置 4℃贮存 ,以后每天吸取少量虫血培养 ,2... 目的 观察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 ,分析其培养虫血的感染活力。 方法 采用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 ,待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原虫率达到 15 %~ 2 0 %时 ,吸取含虫血于保存液置 4℃贮存 ,以后每天吸取少量虫血培养 ,2 4h观察原虫生长情况。 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 4℃贮存 2d疟原虫减虫率 80 6% ,10d几乎为10 0 % ;11d已未发现疟原虫。 结论 估算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 4℃贮存 ,存活时间不超过 1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体外培养 存活时间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