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牟中海 马力宁 +2 位作者 马达德 廖锐 徐良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通过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断裂作用3个方面,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岩性油藏成藏的三大控制因素——沉积微相、胶结作用、微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红柳泉构造下干柴... 通过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断裂作用3个方面,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岩性油藏成藏的三大控制因素——沉积微相、胶结作用、微断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红柳泉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油藏并非相控,沉积微相只控制砂体的分布。压实作用主要使储层变得致密,储集性能变差,但对物性或含油气性在横向上的变化影响不大;胶结作用在红柳泉构造上倾方向产生封堵,大致在红113井、红22井、红15井一线形成封堵带,并使油气主要聚集于斜坡带中部,胶结矿物主要是硬石膏、石膏、方解石等。微断层发育区是红柳泉构造油气主要分布区,不同微断层封堵条件的差异则是岩性油藏的重要控制因素,造成了相邻井含油气性的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红柳泉构造 岩性油藏 沉积微相 胶结作用 微断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许海全 严玉峰 +2 位作者 李焕学 蔡生顺 袁锦鹏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了查明阿尔金造山带构造演化特征,文中通过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带中大量早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和酸性岩的调查研究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基性岩体富集Rb,Ba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La,明显亏损Nb,Ta,Sr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 为了查明阿尔金造山带构造演化特征,文中通过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带中大量早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和酸性岩的调查研究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基性岩体富集Rb,Ba大离子亲石元素和U,La,明显亏损Nb,Ta,Sr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铕负异常特征(δEu=0.78~1.08),显示了MORB型和OIB型玄武岩特征;中酸性岩体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显示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揭示了阿尔金造山带在早古生代处于洋陆转化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造山带 红柳沟—拉配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岩体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类型
3
作者 谢伟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6,24,共4页
岩性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闭... 岩性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闭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间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有利条件 圈闭类型 红柳泉构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