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毛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江波 康大伟 +4 位作者 牛燕芬 王纪爱 毕晓旭 曹艳茹 栾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stostenone(2)、7-ketositosterol(3)、ergosterol peroxide(4)、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5)、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y)glucopyranoside(6)、kaempferol-3-β-D-(6-O-cis-p-coumary)glucopyranoside(7)、blumenol A(8)、号角树酸3-甲酯(9)、齐墩果酸(10)、红大戟酸A(11)、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1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rubuside B(14)、2α,3β-dihydroxyurs-12,18-di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5)、乌苏酸(16)。化合物14~16 IC 50分别为(28.13±1.45)、(27.36±1.44)、(16.2±1.32)μmol/L。结论化合物1~9、11~15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1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悬钩子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分离鉴定 MTT法
下载PDF
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仙 张红 +1 位作者 胡丽霞 张耕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湖北产蔷薇科悬钩子属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干燥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经IR、1H-NMR和EI-MS等波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I)...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湖北产蔷薇科悬钩子属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干燥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经IR、1H-NMR和EI-MS等波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I)、3-keto,16α-hydroxy,24-noroleanolic acid(II)、3'-甲氧基杨梅黄酮(III)、尿嘧啶脱氧核苷(2'-deoxyuridine,IV)和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 phenylacetic acid,V)。结论:化合物I、II、III、IV、V均为首次从红毛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悬钩子 化学成分 硅胶柱层析法
下载PDF
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仙 张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湖北产蔷薇科悬钩子属红毛悬钩子( Rubus pinfaensis)干燥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经IR、1 H-NMR和EI-MS等波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湖北产蔷薇科悬钩子属红毛悬钩子( Rubus pinfaensis)干燥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经IR、1 H-NMR和EI-MS等波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Ⅰ)、3-keto,16α-hydroxy,24-noroleanolic acid(Ⅱ)、3'-甲氧基杨梅黄酮(Ⅲ)、尿嘧啶脱氧核苷(2'-deoxyuridine)(Ⅳ)和对羟基苯乙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均为首次从红毛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悬钩子 化学成分 硅胶柱层析法
下载PDF
椭圆悬钩子、红毛悬钩子和栽秧泡的原位杂交及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 王小蓉 +3 位作者 陈清 张丽 刘胤 汤浩茹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1-850,共10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进行rDNA在椭圆悬钩子、红毛悬钩子和栽秧泡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及3个物种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物种均具有1对45S rDNA位点,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椭圆悬钩子和红毛悬钩子的1对5S rDNA位点位于...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进行rDNA在椭圆悬钩子、红毛悬钩子和栽秧泡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及3个物种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个物种均具有1对45S rDNA位点,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椭圆悬钩子和红毛悬钩子的1对5S rDNA位点位于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栽秧泡的1对5S rDNA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椭圆悬钩子与红毛悬钩子之间共有的重复序列主要分布于14条染色体近着丝粒区或端部,杂交信号较强;而与栽秧泡之间共享的重复序列仅存在8条染色体近着丝粒区或端部,且杂交信号相对较弱。红毛悬钩子与处于绒毛叶亚组的茅莓关系较近,与处于柔毛叶亚组的插田泡关系较远。结合形态特征的差异,支持将椭圆悬钩子和红毛悬钩子归并,并将归并后的椭圆悬钩子放在绒毛叶亚组;将栽秧泡从椭圆悬钩子的变种独立、提升为种,仍留在绒毛叶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悬钩子 红毛悬钩子 栽秧泡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类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