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新型红烧肉酱汁研制方法
1
作者 王元方 郭欣 +1 位作者 陈旭光 付晓伍 《现代食品》 202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本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借鉴不同红烧肉制作方法,开发了一种新型红烧肉酱汁。用此酱汁配方烹制的红烧肉,颜色红亮,酱酯香浓郁,软烂可口,回味醇厚悠长。
关键词 红烧肉 酱汁 保质期 标准化
下载PDF
预制毛氏红烧肉保藏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浩扬 吴思瑜 秦丹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高温高压杀菌和^(60)Co-γ辐照杀菌2种方式对毛氏红烧肉进行杀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杀菌保藏工艺,并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杀菌工艺比^(60)Co-γ辐照杀菌工艺更适合红烧肉的保藏,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确定货架期预... 采用高温高压杀菌和^(60)Co-γ辐照杀菌2种方式对毛氏红烧肉进行杀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杀菌保藏工艺,并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杀菌工艺比^(60)Co-γ辐照杀菌工艺更适合红烧肉的保藏,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确定货架期预测模型为:t=[ln(B0/B)]/{16.58*e[-16540/(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毛氏红烧肉 杀菌工艺 货架期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怎样做出美味又健康的红烧肉
3
作者 王云(文/图) 《中老年保健》 2023年第8期40-41,共2页
又到立秋时节,我国民间素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这时,好吃的红烧肉又该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了。红烧肉在中国是一道非常著名的大众菜肴,各大菜系中都有自己特色的红烧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红烧肉的做法不下二十种。这道菜肥瘦相间、颜... 又到立秋时节,我国民间素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这时,好吃的红烧肉又该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了。红烧肉在中国是一道非常著名的大众菜肴,各大菜系中都有自己特色的红烧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红烧肉的做法不下二十种。这道菜肥瘦相间、颜色红亮、香甜松软,深受大众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菜系 贴秋膘 立秋 美味 菜肴 颜色 餐桌
下载PDF
红烧肉:当之无愧的“国菜”
4
作者 魏水华 《中国食品》 2023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红烧肉,中国餐桌上的绝对主角。无论哪位厨子、无论哪种菜系,当与红烧肉狭路相逢的时候,所有的个性、技法、风格、创意都要为这道国民大菜妥协让路。红亮、酥糯,五味调和、香气绵长,这是中国菜对红烧肉的共同标准,是中国人对红烧肉的集... 红烧肉,中国餐桌上的绝对主角。无论哪位厨子、无论哪种菜系,当与红烧肉狭路相逢的时候,所有的个性、技法、风格、创意都要为这道国民大菜妥协让路。红亮、酥糯,五味调和、香气绵长,这是中国菜对红烧肉的共同标准,是中国人对红烧肉的集体记忆,更是重要的国菜栋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五味调和 菜系 集体记忆 香气 国菜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红烧肉制作工艺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瑞花 张文娟 +2 位作者 陈健初 叶兴乾 刘东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4-278,共5页
研究了焯水时间、焖焅温度、焖焅时间对红烧肉感官性状及其质构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对红烧肉的口感、滋味、香气和色泽进行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综合评分,优化获得红烧肉的制作工艺... 研究了焯水时间、焖焅温度、焖焅时间对红烧肉感官性状及其质构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对红烧肉的口感、滋味、香气和色泽进行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处理的样品进行综合评分,优化获得红烧肉的制作工艺;同时,仪器测定了不同工艺红烧肉的硬度、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并进行仪器测试品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红烧肉感官评价的主要质构属性。实验表明:模糊数学法评价红烧肉品质的权重集为K=(口感0.32,滋味0.35,香气0.20,色泽0.13);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获得红烧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焯水时间3min,焖焅温度100℃,焖焅时间2.5h;结合仪器分析进一步得到红烧肉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红烧肉 感官评价 工艺优化 质构
下载PDF
红烧肉制作过程中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40
6
作者 顾伟钢 张进杰 +3 位作者 姚燕佳 纪蓉 叶兴乾 陈健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76-80,共5页
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变化对肉制品的营养和风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红烧肉烹制全过程中原料、水焯后、炖煮1h、炖煮2h 4个关键工艺点中猪肉的基本物理化学指标、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成品红烧肉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 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变化对肉制品的营养和风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红烧肉烹制全过程中原料、水焯后、炖煮1h、炖煮2h 4个关键工艺点中猪肉的基本物理化学指标、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成品红烧肉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原料肉下降18.17%和43.46%,烹饪损失率为25.04%;过氧化值(POV)在炖煮1h后达到峰值,随后又下降;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在烹制过程中逐渐上升(P<0.05);烹制过程使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著下降(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显著上升(P<0.0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UFA/SFA)从1.38上升到2.34,提高了猪肉中油脂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烹饪 脂肪氧化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烹制时间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文政 严顺阳 +5 位作者 徐艳 王秋玉 张慢 张慧敏 周晓燕 杨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添加内标物计算其主体风味成分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 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添加内标物计算其主体风味成分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探讨了红烧肉在烹制过程中的关键风味物质。研究表明,红烧肉在烹制过程中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烹制时间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显著影响,己醛、壬醛等风味化合物是红烧肉烹制90、120和150 min最主要的风味物质;烹制120 min时,醛类物质、脂肪烃类、醇类物质对红烧肉风味组成贡献较大。烹制150 min时,己醛含量达到22.75 mg/kg,壬醛含量达到12.17 mg/kg,2-戊基呋喃含量为7.60 mg/kg。红烧肉OAV值≥1的有9种,按照风味贡献程度次为壬醛、己酸甲酯、己醛、反-2-庚烯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庚酮、2-戊酮、3-羟基-2-丁酮。该研究为红烧肉的产品研发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烹制时间 红烧肉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红烧肉咀嚼过程中咸味和鲜味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邓亚军 刘登勇 +1 位作者 郭晨 韩耀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80-86,共7页
经过招募、筛选和培训,构建由10人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要求10名评价员自然咀嚼红烧肉样品并在不同咀嚼阶段收集食团,对咀嚼过程中食团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p H值、氯化钠含量、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含量进行动态跟踪并结合电子舌检测... 经过招募、筛选和培训,构建由10人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要求10名评价员自然咀嚼红烧肉样品并在不同咀嚼阶段收集食团,对咀嚼过程中食团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p H值、氯化钠含量、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含量进行动态跟踪并结合电子舌检测技术评价其味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咀嚼过程中,食团的水分含量显著上升,脂肪含量持续降低,在吞咽点时分别达到质量分数55.65%和19.40%;除咀嚼初期外,p H值无显著变化;氯化钠含量与风味核苷酸含量逐渐降低并在吞咽点时略有升高,其含量分别达到1.07%和79.90 mg/100 g。相关性分析显示:食团的氯化钠含量与其p H值呈显著负相关,风味核苷酸含量与其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合电子舌分析红烧肉咀嚼过程中的食团咸味和鲜味释放规律,咸味和鲜味释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咀嚼中后阶段咸味和鲜味值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团 红烧肉 咀嚼 咸味 鲜味 释放
下载PDF
红烧肉感官描述词汇的建立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登勇 董丽 +1 位作者 谭阳 李梦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7-164,共8页
经过招募、筛选和培训,构建了由15人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由评价员对6种不同品牌红烧肉的感官属性进行描述词的征集、删减、添加参照物及定义,最终确定48个描述词。对红烧肉的感官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可有效区分样品间感官(颜色、... 经过招募、筛选和培训,构建了由15人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由评价员对6种不同品牌红烧肉的感官属性进行描述词的征集、删减、添加参照物及定义,最终确定48个描述词。对红烧肉的感官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可有效区分样品间感官(颜色、气味、口感、余味)差异的描述词:酱色、红润、绯红、暗红色;酱香味、醇香、大料味、甜面酱味;咸味、F-入口即化、L-软烂、F-多汁、L-细腻;酱香味、酸味、咸味。由结果可知,红烧肉每一感官属性均需多个词汇进行描述,其感官特征复杂多变;红烧肉所呈现出的总体感官特征为:经典的红亮色调,入口即化的质感和醇厚柔和的酱香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感官分析 感官描述词
下载PDF
红烧肉炖制过程中的脂肪和脂肪酸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艳 钱祥羽 +2 位作者 朱文政 葛庆丰 周晓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共5页
文章研究了原料肉煎制后、炖煮60,90,120,150min的红烧肉中基本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色泽、剪切力、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的水分含量随炖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 文章研究了原料肉煎制后、炖煮60,90,120,150min的红烧肉中基本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色泽、剪切力、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的水分含量随炖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原料肉经过煎制后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显著升高至0.95 mgMDA/kg,随着小火炖制时间的延长,TBARS值逐渐降低至0.28mgMDA/kg。经过不同时间的炖制,红烧肉中的饱和脂肪酸总体呈下降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原料肉相比,炖制120min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从1.45上升到1.55,长时间小火炖煮提高了猪肉中油脂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炖制加工 脂肪氧化 脂肪酸
下载PDF
红烧肉调味料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根生 郭洁 +2 位作者 石慧 王子谛 任媛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实验以八角、桂皮、肉蔻、花椒、小茴香复配的香辛料,与一定量的豆瓣酱、食盐、焦糖为主要因素,采用传统工艺流程制作红烧肉,研究复配香辛料、豆瓣酱、食盐、焦糖对红烧肉风味的影响。以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以... 实验以八角、桂皮、肉蔻、花椒、小茴香复配的香辛料,与一定量的豆瓣酱、食盐、焦糖为主要因素,采用传统工艺流程制作红烧肉,研究复配香辛料、豆瓣酱、食盐、焦糖对红烧肉风味的影响。以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以上四个主要因素进一步正交试验优化,研究红烧肉复合调味料的最佳配方。研究表明:香辛料添加量对红烧肉产品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焦糖、食盐和豆瓣酱。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比(辅料百分含量以肉重计):焦糖4.5%,食盐1.5%,香辛料1.4%,豆瓣酱2.0%,鲜姜2.0%,葱白3.0%,白酒1.4%,味精0.3%。通过此配方制得的产品在色泽、滋味、香味、质地上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调味料 香辛料复配 感官评定
下载PDF
红烧肉咀嚼过程中唾液分泌对食团特性和吞咽动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登勇 邓亚军 +1 位作者 韩耀辉 郭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2-47,52,共7页
本实验选用12名感官品评员,分别咀嚼红烧肉的脂肪层和瘦肉层,收集不同咀嚼阶段食团并记录感官品评员的咀嚼次数,测定食团水分含量,跟踪分析品评员在咀嚼过程中的咀嚼参数、唾液分泌量以及不同部位红烧肉食团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 本实验选用12名感官品评员,分别咀嚼红烧肉的脂肪层和瘦肉层,收集不同咀嚼阶段食团并记录感官品评员的咀嚼次数,测定食团水分含量,跟踪分析品评员在咀嚼过程中的咀嚼参数、唾液分泌量以及不同部位红烧肉食团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咀嚼过程中,品评员的咀嚼次数显著升高(p<0.05),咀嚼频率相对稳定(p>0.05);品评员的唾液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唾液流速显著下降(p<0.05)并趋于稳定;食团湿基和干基水分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在同一咀嚼阶段,品评员咀嚼脂肪层的唾液分泌量和唾液流速均显著低于瘦肉层(p<0.05);脂肪层食团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瘦肉层食团(p<0.05)。对于红烧肉同一部位,每名感官品评员的个性咀嚼行为和唾液分泌导致食团在吞咽点时的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相对集中,其中脂肪层的食团水分含量大约在25%~30%之间,瘦肉层大约在60%~65%之间。由此可见:食团水分含量是触发吞咽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团 红烧肉 咀嚼 吞咽 触发
下载PDF
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变化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玲玲 申明月 +5 位作者 聂少平 贾寒冰 蒋玉洁 刘倩 王玉婷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47-151,共5页
研究动态监测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情况。样品经水提取、液液萃取脱脂和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以内标法定量,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 ... 研究动态监测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情况。样品经水提取、液液萃取脱脂和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以内标法定量,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 ng/m 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定性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kg和1μg/kg,回收率为91.4%~105.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采用该方法测得红烧肉在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呈倒V形走势,在加入糖、酱油等调味料后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达到顶点值42.4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动态监测 丙烯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
下载PDF
红烧肉感官描述属性与各分指标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登勇 董丽 +1 位作者 刘欢 吴金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在对我国6种具地域性代表的红烧肉进行感官分析,并建立感官描述词汇表的基础之上,采用仪器分析法分别对红烧肉感官描述属性各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红烧肉各感官描述属性与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颜色分析a*值与... 在对我国6种具地域性代表的红烧肉进行感官分析,并建立感官描述词汇表的基础之上,采用仪器分析法分别对红烧肉感官描述属性各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红烧肉各感官描述属性与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颜色分析a*值与以红色为主调的词汇(绯红、枣红等)相关性较好,L*值与红润相关性较好;酱香、卤香主要与棕榈酸、茴香脑相关,大料味与草蒿脑、大茴香醛、桂皮醛、苯丙醛具较好相关性;焦糖味与大部分氨基酸相关性较好,酱油味、咸味与鲜味核苷酸具较好相关性;皮的回复性与弹、韧相关性较好,粘聚性与胶黏感、黏性具一定相关性;肥肉的胶着度、咀嚼度、硬度与入口即化、黏、润泽、烂、多汁、滑嫩、平滑具较强负相关性;瘦肉的硬度、胶着度、咀嚼度与嚼劲具较好正相关,与细腻、鲜嫩、软烂具呈较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感官描述属性 属性分指标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下载PDF
红烧肉的传承、挖掘与提升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登勇 谭阳 董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红烧肉是中国传统特色菜肴的典型代表。从文化内涵、历史演变、烹饪技艺、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红烧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红烧肉风味和营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业化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烧肉 菜肴 文化 烹饪
下载PDF
速冻菜肴红烧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红涛 程丽英 +1 位作者 宋晓燕 杨联芝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年第6期62-65,共4页
为解决速冻菜肴红烧肉的工业化生产,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速冻红烧肉的原料配方与加工工艺参数对速冻红烧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速冻红烧肉最优配方为料酒10%、糖色8%、米醋2%、老抽3%(以肉重计);最佳工艺参数为肉块焯水时间2min... 为解决速冻菜肴红烧肉的工业化生产,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速冻红烧肉的原料配方与加工工艺参数对速冻红烧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速冻红烧肉最优配方为料酒10%、糖色8%、米醋2%、老抽3%(以肉重计);最佳工艺参数为肉块焯水时间2min、上色时间2min、焖焅时间2h,焖焅时间对速冻红烧肉感官评价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菜肴 红烧肉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机械化生产高品质红烧肉 被引量:5
17
作者 施永清 李德芳 《轻工机械》 CAS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红烧肉是广大消费者都喜欢的菜肴,红烧肉罐头的出口量逐年增大。按照有关规范设计新厂时,采用微波解冻机,连续预煮机、连续油炸机,维持稳定的肉加工工艺条件。灌装封口后,罐头经过连续洗罐、装笼、杀菌和保温库检查等过程,成功生产出了... 红烧肉是广大消费者都喜欢的菜肴,红烧肉罐头的出口量逐年增大。按照有关规范设计新厂时,采用微波解冻机,连续预煮机、连续油炸机,维持稳定的肉加工工艺条件。灌装封口后,罐头经过连续洗罐、装笼、杀菌和保温库检查等过程,成功生产出了高品质红烧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风味物质 连续预煮
下载PDF
添加不同酒对红烧肉水分迁移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文政 张一凡 +5 位作者 沙文轩 王秋玉 沈东强 刘薇 徐艳 周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添加不同酒对红烧肉的食用品质和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本实验以添加黄酒、木瓜酒、啤酒和混合酒烹制的红烧肉为研究对象,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仪(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和质构仪、卡路里量热仪等检测红烧肉食... 为探究添加不同酒对红烧肉的食用品质和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本实验以添加黄酒、木瓜酒、啤酒和混合酒烹制的红烧肉为研究对象,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仪(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和质构仪、卡路里量热仪等检测红烧肉食用品质、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和内部水分弛豫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通过感官评价得知,黄酒组的红烧肉整体可接受度较高;而木瓜酒组红烧肉的脂肪、蛋白质和卡路里含量数值最高,分别为51.95、38.55 g/100 g和623.50 kcal/100 g;啤酒组的水分含量最高,含量高达31.55 g/100 g;黄酒组红烧肉的硬度和剪切力值最低,分别为31.54和2.06 N,肉样达到理想口感和嫩度;黄酒组的L;(亮度)值和a;(红度)值较高,色泽更加红亮。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发现,啤酒组的弛豫时间T;最短,水与底物结合更紧密,不容易流失,木瓜酒组的弛豫时间T;最长以及峰面积T;最大,红烧肉中的自由水含量最高。综上所述,烹制红烧肉过程中添加黄酒烹制的红烧肉成品各方面综合最佳,其次为混合酒(黄酒+啤酒)组效果次之。该研究结果为红烧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探究酒对中华传统菜肴质地、滋味的影响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水分迁移 质构特性 食用品质
下载PDF
一种使用便捷红烧肉调味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琨 刘春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参考传统红烧肉烹饪工艺,开发了一种使用便捷的红烧肉调味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优配方为:浓口酱油40%,砂糖15%,料酒7.2%,食盐6%,味精2.4%,香辛料2.1%,红烧猪肉膏2%,玉米淀粉1.5%,红曲红1.2%,焦糖色0.4%。主要制作工艺为:原料混合均... 参考传统红烧肉烹饪工艺,开发了一种使用便捷的红烧肉调味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优配方为:浓口酱油40%,砂糖15%,料酒7.2%,食盐6%,味精2.4%,香辛料2.1%,红烧猪肉膏2%,玉米淀粉1.5%,红曲红1.2%,焦糖色0.4%。主要制作工艺为:原料混合均匀后于90~92℃调配杀菌1 h。按照上述配方及工艺制作的产品为红棕色的汁状产品,流动性好,不分层。用该产品烹制的红烧肉呈红亮的酱红色,酱香风味浓郁,带有焦糖香味、香辛料味,肉感、醇厚感好。其研制可简化红烧肉的烹饪工艺,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餐饮、食品企业、家庭使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调味料 正交实验 配方
下载PDF
红烧肉烹饪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纪有华 路新国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对扬州家常红烧肉的烹制过程中的色拉油、酱油、黄酒和白砂糖的基本配比以及加水量、焖焅温度、焖焅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常红烧肉最佳配比为:五花肉1000g?盐6g?葱20g?姜20g?色拉油100g?老抽王40g?黄酒... 采用正交试验,对扬州家常红烧肉的烹制过程中的色拉油、酱油、黄酒和白砂糖的基本配比以及加水量、焖焅温度、焖焅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常红烧肉最佳配比为:五花肉1000g?盐6g?葱20g?姜20g?色拉油100g?老抽王40g?黄酒100g?白砂糖40g;其烹制过程为:将1000g五花肉煸炒出油,加水300g大火烧开后,选用锅底温度100℃焖焅60m in,最后大火收汁,这样烹制的红烧肉综合感官评价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肉 配方 工艺参数 烹饪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