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
1
作者 程祖锌 肖长春 +6 位作者 张玉婷 黄昕颖 史夏蕾 凌波 王泓超 陈小玲 林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遗传相关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其中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总狭义遗传率高,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低代选择有效;花色苷以显性效应为主,适宜中、高世代选择。这4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表型、遗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和显性×环境互作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大;原花青素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小,稳定性好,以此为选择指标可有效提高其他3种成分,减轻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高温有利红米水稻杂种后代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积累,提高群体杂种优势。此外,提高不育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有利于培育高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杂交后代;恢复系18Rr174、18Rr175可有效提高后代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且受环境影响小。【结论】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可有效预测亲本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18Rr174、18Rr175在高抗氧化活性成分红米杂交稻的选育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抗氧化成分 遗传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软性籼型红米水稻品种南红1号的选育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3 位作者 陈达刚 李丽君 李巨昌 陈友订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第4期5-6,共2页
南红1号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籼稻品种五山丝苗为母本、红米品种软红米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多代选择培育成的软性籼型红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其糙米呈褐红色,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13%~... 南红1号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籼稻品种五山丝苗为母本、红米品种软红米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多代选择培育成的软性籼型红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其糙米呈褐红色,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13%~15%,米饭柔软可口。简要介绍了南红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无公害红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伟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红米水稻无公害化栽培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在栽培上要抓好基地选择,健身栽培,相关技术环节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进行操作。
关键词 红米水稻 无公害 标准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常规红米水稻新品系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伟民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28-28,14,共2页
为促进红米水稻的推广与应用,对4个常规红米水稻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系"丽131"、"丽132"、"丽133"、"丽134"的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可参加... 为促进红米水稻的推广与应用,对4个常规红米水稻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系"丽131"、"丽132"、"丽133"、"丽134"的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可参加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新品系 对比试验
下载PDF
杂交红米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5
作者 何伟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74-74,76,共2页
杂交红米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4个新品系同双南红粘相比较,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较好,经多点试验后,如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都相对稳定,将及时参加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红米水稻 新组合 对比试验
下载PDF
聚合蜡质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郭亮 徐申中 +2 位作者 张建中 奚刚 李建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37-1542,共6页
以高蛋白、抗条纹叶枯病的红米水稻‘Kasalath’和本实验室培育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株型好、产量高的水稻‘上师大3号’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蜡质基因(Waxy)在第1内含子5′端剪切位点上游55 bp处CT重复序列的重复数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 以高蛋白、抗条纹叶枯病的红米水稻‘Kasalath’和本实验室培育的低直链淀粉含量、株型好、产量高的水稻‘上师大3号’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蜡质基因(Waxy)在第1内含子5′端剪切位点上游55 bp处CT重复序列的重复数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的特性,设计了1对SSR引物,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87设计了另1对SSR引物,结合田间表现,利用这两对引物对两亲本的杂交后代进行基因型选择,成功培育出具有‘上师大3号’蜡质基因和‘Kasalath’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红米水稻—‘上师大6号’。大田观察显示,‘上师大6号’水稻能够高抗条纹叶枯病,株高适中,穗型较密。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及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显示,‘上师大6号’水稻精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2.0%,糙米蛋白质含量为13.5%。本研究开发的SSR标记是共显性标记,具有易于检测、重复性好、成本较低等优点,能够辅助选择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axy的基因型及含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分子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抗条纹叶枯病 食味品质 高蛋白质
下载PDF
功能性红米杂交稻微生物发酵研究及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颜亮 罗强 +6 位作者 聂远洋 曹玫 朱建清 张单 张艳 黎伟 赵建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7-1182,共6页
通过对功能性红米杂交稻611A/R319的稻米性质和微生物发酵转化微量元素的研究,优化功能杂交红米微生物发酵工艺,探讨该红米杂交稻的生物学优势和应用潜力.功能性红米杂交水稻611A/R319、粒长7.0 mm、长宽比3.0、透明度2级、胶稠度68、... 通过对功能性红米杂交稻611A/R319的稻米性质和微生物发酵转化微量元素的研究,优化功能杂交红米微生物发酵工艺,探讨该红米杂交稻的生物学优势和应用潜力.功能性红米杂交水稻611A/R319、粒长7.0 mm、长宽比3.0、透明度2级、胶稠度68、蛋白质9.9%、Se含量0.05μg/g等.最适发酵工艺为加曲量1.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1 h、功能性红米杂交水稻611A/R319糙米与糯米最适比例33%.结果显示,功能性红米杂交水稻611A/R319与糯米混合发酵生产的组合红米酿在硒、铁、锌等微量元素方面较纯糯米传统发酵产物极显著提高,其中Se和Fe含量分别是纯糯米酿的2.5和2.2倍;并且在口感上大大优于纯红糙米发酵生成的纯红米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The Restoring Ability of Normal Indica Red Rice Ruby and Its Restoring Gene Mapping
8
作者 廖金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toring ability of normal indica red rice Ruby and to carry out its restoring gene mapping. [Method] Normal indica red rice Ruby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sterile lines Zh...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toring ability of normal indica red rice Ruby and to carry out its restoring gene mapping. [Method] Normal indica red rice Ruby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sterile lines Zhenxian 97A, D62A, G46A and D702A to prepare their F1, BC1 and F2 progenies, and the pollen fertilities of these progenies wer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the restoring genes were mapped using SSLP. [ Result] For the sterile lines tested, Ruby has a gene to restore their fertilities. This gene is located on the chromosome 7 and shows a genetic distance of 7.4 cM with RM182. Unlike the clustering distribution of the restoring genes on chromosome 10, it is a specific restoring gene. [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breed restoring genes controlling red color characters via transgene and backcr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rice Restoring ability BACKCROSS Gene mapp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