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5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结构表征研究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的组装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红 何颖 +1 位作者 宫兆海 关二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s中淀粉对番茄红素的复合指数为(17.10±0.01)%,说明番茄红素可进入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复合物;ALCs为球形V-型亚微晶的II型复合结构,其T0为(106.72±0.63)℃,结晶度达(65.32±0.22)%;红外光谱中未见960 cm-1处特征吸收,表明主客体间存在复合作用;ALCs的结构组成排序为:双螺旋>无定形态>V-型单螺旋;其中,双螺旋和V-型单螺旋结构占比分别达(55.95±3.25)%和(17.84±0.96)%。结果表明:直链淀粉通过包合和缠绕番茄红素,组装形成热稳定的复合结构。研究阐明了ALCs的组装方式,揭示了其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机制,为拓展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色素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 结构表征 晶体结构 包合 组装方式
下载PDF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分别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的比较
2
作者 金文敏 孙治华 +2 位作者 柳林伟 邵宁 黄浩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74-179,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分别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MHD肾性贫血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 对比分析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分别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MHD肾性贫血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透析后使用rhEPO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研究组透析后使用罗沙司他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铁代谢水平、贫血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脂代谢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及血红白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均显著提高,铁调素(hepcidin,Hep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55%),P<0.05。结论 罗沙司他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有效治疗MHD患者的肾性贫血,改善机体铁代谢水平及微炎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琥珀酸亚铁 重组人促红素(rhEPO)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番茄红素染色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卢声 于颖 +1 位作者 侯江波 宋明姝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为研究番茄红素对织物的染色可行性,以抗坏血酸作为色素稳定剂,用番茄红素对涤纶仿真丝织物进行染色试验,并对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进行评价。利用吸光度值讨论抗坏血酸对番茄红素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和L^(*)、a^(*)、b^... 为研究番茄红素对织物的染色可行性,以抗坏血酸作为色素稳定剂,用番茄红素对涤纶仿真丝织物进行染色试验,并对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进行评价。利用吸光度值讨论抗坏血酸对番茄红素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和L^(*)、a^(*)、b^(*)值研究了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并测定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提高番茄红素色素的稳定性,对番茄红素起到护色作用;在染色过程中,抗坏血酸的加入能提高染色织物的K/S值,但过量的加入并不能起到增深的作用;染色织物具有一定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抗坏血酸 涤纶织物 染色
下载PDF
泄浊养血法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肾虚湿浊型慢性肾脏病3~5期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婧 杨思齐 +2 位作者 韩玉 赵晰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泄浊养血法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改善及残余肾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CKD 3~5期肾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泄浊养血法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改善及残余肾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CKD 3~5期肾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及多糖铁复合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泄浊养血法中药方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m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为56.8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RBC、Hb、Scr、BUN、mALB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中AST、ALT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泄浊养血法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CKD 3~5期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肾功能进展,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泄浊养血方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CKD 3~5期
下载PDF
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
5
作者 黎晨晨 马调梅 +2 位作者 张莹 隋佳琦 韩春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678,共13页
为了解决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降解和异构化的问题,以高顺式番茄红素为包埋对象,筛选天然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简称纳米乳液,下同)。采用HPLC、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TEM和... 为了解决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番茄红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降解和异构化的问题,以高顺式番茄红素为包埋对象,筛选天然表面活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高顺式番茄红素纳米乳液(简称纳米乳液,下同)。采用HPLC、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探究了合理贮藏纳米乳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油水比[V(油相)∶V(水相),将全反式番茄红素溶解于体积比1∶1的亚油酸/辛癸酸甘油酯混合溶剂形成油相;酪蛋白酸钠水溶液为水相]为1∶3、酪蛋白酸钠水溶液质量分数6.0%、剪切时间15 min、剪切转速12000 r/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纳米乳液中高顺式番茄红素包埋率最高,为88.09%±0.92%。低温(4℃)、避光、充氮、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贮藏,添加Al^(3+)、NaCl、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或2,6-二叔丁基对甲酚)、蔗糖,可减少和抑制纳米乳液中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的氧化降解和异构体恢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顺式番茄红素 纳米乳液 制备工艺 恢复转化 稳定性 食品化学品
下载PDF
番茄红素光异构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马永强 隋佳琦 +3 位作者 黎晨晨 张莹 马调梅 刘润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 目的优化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选择最优条件。结果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0.16 mg/mL、荧光素质量浓度为0.14 mg/mL、时间为56 min,此条件下得到番茄红素顺式占比最高为33.7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番茄红素结构的测定,最终得到5种番茄红素异构体,包括(5,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异构体1、番茄红素异构体2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异构体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番茄红素各异构体在37℃条件下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在4℃条件下降解最慢。此外,全反式番茄红素在几种主要番茄红素同分异构体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其次是(5,9)-顺式番茄红素,而13-顺式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最低。结论本研究通过光异构化提高了番茄红素的顺式占比,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番茄红素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光异构化 顺式占比 稳定性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7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2 位作者 池永斌 王莹 徐莉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ICR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治疗组,收集脑损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LPS处理BV2小胶...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ICR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治疗组,收集脑损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诱导体外脑损伤模型。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收集细胞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有22个显著富集于天冬氨酸盐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尿素循环等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LPS处理后,BV2小胶质细胞中有131个生物标志物发生显著改变,这些代谢物显著富集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苹果酸-天门冬酸穿梭、天冬氨酸代谢等。给药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其中43个代谢物达显著性差异。蛋白质组共鉴定到7590个蛋白,其中LPS处理诱导393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而与LPS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后126个蛋白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与免疫进程、炎症反应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体内及体外脑损伤模型可导致脑组织及细胞参与天冬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的代谢物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发生变化,雷公藤红素可回调部分代谢物及差异蛋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缺血性脑损伤 代谢组 蛋白质组 小鼠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苷对子痫前期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8
作者 吴义军 柴小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揭示雷公藤红素苷(Cel)对子痫前期(PE)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50只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ontrol)、PE组、PE+低剂量Cel组(PE+L-Cel)、PE+中剂量Cel组(PE+M-Cel)、PE+高剂量Cel组(PE+H-Cel),尾静... 目的:揭示雷公藤红素苷(Cel)对子痫前期(PE)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50只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ontrol)、PE组、PE+低剂量Cel组(PE+L-Cel)、PE+中剂量Cel组(PE+M-Cel)、PE+高剂量Cel组(PE+H-Cel),尾静脉注射脂多糖诱导PE大鼠模型,孕第14~20天,PE+L-Cel组、PE+M-Cel组和PE+H-Cel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d)Cel,Control组和PE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和尿白蛋白。TUNEL染色检测肝、肾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肾组织Bcl-2和Caspase-9表达。ELISA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4、IL-17和IL-10水平。结果:与PE组相比,PE+L-Cel组、PE+M-Cel组和PE+H-Cel组SBP和尿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肝、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肝、肾组织Caspase-9阳性表达明显降低,Bcl-2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N-γ和IL-17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Cel可减轻PE大鼠症状并抑制肝肾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纠正PE大鼠Th1/Th2及Th17/Treg细胞失衡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子痫前期 细胞凋亡 T细胞亚群 炎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工艺
9
作者 丁长河 樊俊敏 +3 位作者 尹萌 李亚丽 魏书音 高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与纯度。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25 g/L、磷酸二氢钾0.6 g/L、硫酸镁0.9 g/L、玉米油12 g/L、发酵液初始pH 6.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250 mL、正菌和负菌接种比例1∶15、培养温度26℃、转速180 r/min、振荡培养144 h,在42 h时加入0.4 g/L的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环化酶阻断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为626.2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6%,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肉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菌 番茄红素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促红素注射剂中2种抗生素残留
10
作者 唐娜 苏超男 +3 位作者 陈统华 肖一桐 王嫦鹤 徐长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86-8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促红素注射剂中氨苄西林和博来霉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甲醇(95∶5,V/V)],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 目的建立检测人促红素注射剂中氨苄西林和博来霉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3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甲醇(95∶5,V/V)],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结果氨苄西林和博来霉素质量浓度分别在19.38~484.5 ng/mL(r=0.9979,n=5)和21.26~212.6 ng/mL(r=0.9988,n=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0.00969,10.63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969,21.26 ng/mL;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4.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11%和101.77%,RSD为分别为7.46%和13.35%;基质效应均不明显(分别为95.03%和84.51%)。9家国内生产企业和1家国外生产企业的39批人促红素注射剂均未检出氨苄西林和博来霉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人促红素注射剂中氨苄西林和博来霉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红素注射液 注射用人促红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氨苄西林 博来霉 残留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甜菜红素稳定性的研究
11
作者 李桂玲 李甜甜 《现代食品》 2024年第6期211-2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甜菜红素稳定性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剂、还原剂、pH的增加,甜菜红素吸光度降低,甜菜红素的稳定性变差。因此,甜菜红素可以用于冰激凌等低温加工的食品中。
关键词 甜菜红素 稳定性 光照时间 金属离子 低温加工食品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泽彦 李国东 +5 位作者 孙硕 张春云 黄鑫 王萍 贾思宇 杨清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MTT法检测PANC-1细胞活力,分析数据并分组,根据药物对细胞活力抑制的计算结果,选择细胞存活率为50%的Cel剂量,以及高于细胞活力50%的Cel...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MTT法检测PANC-1细胞活力,分析数据并分组,根据药物对细胞活力抑制的计算结果,选择细胞存活率为50%的Cel剂量,以及高于细胞活力50%的Cel剂量进行后续实验;EdU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e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并观察细胞中脂质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丙二醛(MDA)试剂盒,谷胱甘肽(GSH)试剂盒以及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中MDA,GSH以及F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PX4蛋白的泛素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Cel药物浓度增大,PANC-1细胞活力,EdU阳性率及克隆形成数量逐渐降低(P<0.05,P<0.01);细胞中单独加入Cel后,细胞变圆,细胞活力降低,而细胞中联合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细胞形态和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用Cel和Fer-1共处理对细胞形态和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利用BODIPYTM 581/591 C11对细胞中脂质ROS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变化,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NC-1细胞中加入Cel作用后,细胞中绿色氧化态的脂质ROS荧光明显增加且脂质ROS水平明显增加,而细胞中同时加入Cel和Fer-1后,绿色荧光降低,脂质ROS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加入Cel后,MDA及Fe2+水平增加,GSH水平降低;而在细胞中同时加入Cel和Fer-1之后细胞中MDA,Fe2+以及GSH水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几乎一致。结论:Cel通过促进GPX4降解及泛素化诱导胰腺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胰腺癌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的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倩虹 周婷 +4 位作者 李媚 彭佳 米杰 覃丽 王福东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来源于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五环三萜类天然活性产物,具有显著而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然而,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强等缺点限制了其转化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为此,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临床应用...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来源于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五环三萜类天然活性产物,具有显著而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然而,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强等缺点限制了其转化成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为此,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迄今,针对其进行的结构修饰主要集中于A环C-2、C-3位,B环的C-6位及E环的28位,主要有酯化、酰胺化及引入药效基团等修饰,此外,部分非常见的修饰位点同样对抗肿瘤活性有重要影响。综述了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的结构修饰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红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结构修饰 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容慧 陈俐 +3 位作者 陈阳 黄玥 郑云华 仇滔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4期711-721,共11页
雷公藤红素提取自传统中药雷公藤,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学活性的中药单体,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疗效。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不仅与肥胖、肿瘤、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在脑血管系统中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等作... 雷公藤红素提取自传统中药雷公藤,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学活性的中药单体,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疗效。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不仅与肥胖、肿瘤、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在脑血管系统中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等作用。目前,脑卒中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很有限,但随着对雷公藤红素研究的深入,其在脑卒中的治疗潜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研究中呈现出良好疗效。因此,本文首次对雷公藤红素的脑卒中治疗作用及所涉及的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雷公藤红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研究提供进一步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药理作用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下载PDF
硼诱导下番茄红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缪迪季 徐龙水 徐卫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6,共16页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丽’两种番茄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初步探究硼诱导的转录代谢信息,以及糖代谢关键基因和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两个品种番茄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7.3%~67.2%和22.2%~86.2%.转录组分析发现,硼处理下两个番茄品种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中,部分差异基因还富集在番茄红素合成代谢通路和糖分合成代谢通路上.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在绿熟期番茄的糖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整体上调,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PSY、PDS、ZDS、CrtISO表达量在绿熟期上调,Z-ISO基因表达量在成熟期上调.可溶性总糖与BA、NI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番茄红素含量与PSY、CrtISO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糖代谢 基因表达 转录组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调控ATF4/caspase-3/GSDME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焦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端 王永辉 +2 位作者 周静 张乐 孔永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TRI)抑制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新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0.5、2和8μmol·L-1)TRI作用于肝癌细胞,然后利用CCK-8、细胞克隆、Transwell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评估细...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TRI)抑制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新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0.5、2和8μmol·L-1)TRI作用于肝癌细胞,然后利用CCK-8、细胞克隆、Transwell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评估细胞表型和可能机制;再利用siRNA将靶基因GSDME进行干扰,确定GSDME的作用;最后使用移植肿瘤模型验证TRI在体内抑制HCC细胞的生长的机制。结果TRI可抑制HCC细胞增殖、克隆和侵袭,促进细胞焦亡。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RI处理后肝细胞癌HepG2或Hepa1-6中GSDME表达均上调,同时cleaved caspase-3和PARP也明显升高。敲除GSDME后可部分逆转TRI诱导的细胞焦亡。同时GSDME敲低后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克隆和迁移能力,且与单独的TRI治疗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降低。在体内实验中,TRI抑制可HCC肿瘤生长,TRI+siGSDME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比单独TRI治疗组快。此外,TRI刺激后HepG2和Hepa1-6细胞中p-eIF2a、ATF4均升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I刺激后HepG2和Hepa1-6细胞中ATF4阳性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TRI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可能与其调控ATF4/caspase-3/GSDME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细胞焦亡 雷公藤红素 GSDME ATF4 CASPASE3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及其衍生物的体外神经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佩佩 袁晓煊 +2 位作者 张鑫 徐伟 许少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从神经炎症和氧化损伤2个方面探究雷公藤红素(Cel)及其衍生物Cel-1、Cel-2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1μg/mL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小胶质BV2细胞神经炎症模型、20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 目的从神经炎症和氧化损伤2个方面探究雷公藤红素(Cel)及其衍生物Cel-1、Cel-2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1μg/mL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小胶质BV2细胞神经炎症模型、200μmol/L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不同浓度(0.625~20μmol/L)Cel、Cel-1、Cel-2对2种细胞的毒性;并在安全浓度(0.039~0.625μmol/L)范围内检测LPS诱导BV2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含量,检测H_(2)O_(2)诱导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检测0.156、0.313、0.625μmol/L活性化合物Cel-2作用后H_(2)O_(2)诱导SH-SY5Y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在0.039~0.625μmol/L浓度梯度区间,神经炎症模型实验显示,Cel、Cel-1、Cel-2均可降低BV2细胞培养液中NO、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或P<0.01),其对神经炎症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25±0.04)、(0.61±0.14)、(0.11±0.02)μmol/L;氧化损伤模型实验显示,Cel、Cel-1、Cel-2在一定浓度下可逆转H_(2)O_(2)处理后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的现象(P<0.05或P<0.01),其神经保护的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0.43±0.08)、(0.45±0.04)、(0.28±0.03)μmol/L。经H_(2)O_(2)诱导,Cel-2干预后SH-SY5Y细胞中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Cel、Cel-1、Cel-2在一定浓度下均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活性,且以Cel-2的活性最强;Cel-2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衍生物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粟叶萍 谢佩雅 +4 位作者 韦入菲 陈欣颖 韦宇杭 宗少晖 曾高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 目的:探索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去卵巢(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OVX组,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干预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戊酸雌二醇组(E2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Micro-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微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股骨中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分析粪便中V3~V4区菌群基因。结果:HE结果显示,OVX组小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间距宽;M组、H组的骨结构改善,且H组接近于sham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BMD、小梁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连接密度(Conn.Dn)显著降低,骨表面积/组织体积(BS/TV)、骨小梁空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增加;与OVX组相比,M组和H组BMD、BV/TV、BS/TV、Tb.N、Conn.Dn显著增加,H组Tb.Sp、SMI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M组、H组的BGP显著升高,TRAP5b显著降低。16S r 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H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在属水平上,H组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菌属、双歧杆菌属、回肠杆菌属和毛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升高,杜氏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螺杆菌属和另枝菌属的相对丰度较OVX组降低;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Ef Se)分析结果显示,H组中的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未确定菌纲、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科、Ileibacterium valens和回肠杆菌属丰度富集。结论: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OVX小鼠骨微结构,缓解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番茄红素 叶黄 植物甾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负载雷公藤红素的中空介孔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19
作者 潘慕倩 蔡义思 +1 位作者 袁立霞 余林中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 制备负载雷公藤红素的中空介孔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H-PDA/Cel@HA),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湿化学刻蚀法制备H-PDA/Cel@HA,通过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从细胞毒性、细胞活性... 目的 制备负载雷公藤红素的中空介孔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H-PDA/Cel@HA),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湿化学刻蚀法制备H-PDA/Cel@HA,通过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从细胞毒性、细胞活性氧水平测定、活/死细胞染色实验、细胞凋亡等方面评价H-PDA/Cel@HA对乳腺癌4T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所制备的H-PDA/Cel@HA呈现出中空立方体的形貌,平均粒径为(183.4±12.3)nm,Zeta电位为(-30.4±1.1)mV;载药量为(13.25±1.16)%,包封率为(66.27±5.78)%;H-PDA/Cel@HA显著抑制乳腺癌4T1细胞的生长,相较于游离的Cel,其对正常细胞(L929)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H-PDA/Cel@HA还通过增加4T1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所制备的H-PDA/Cel@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递送能力,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中空聚多巴胺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红素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许嘉越 张庚弋 +3 位作者 江诗琴 秦之焱 黄民 金晶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19-326,341,共9页
目的结合实验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红素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OIPN)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奥沙利铂与雷公藤红素的合用给药考察雷公藤红素对OIPN的改善作用。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 目的结合实验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红素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OIPN)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奥沙利铂与雷公藤红素的合用给药考察雷公藤红素对OIPN的改善作用。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雷公藤红素靶点,并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靶点,取两者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红素-靶点-OIPN”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雷公藤红素改善OIPN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运用MOE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大鼠机械和冷刺激痛敏症状,减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且在体外水平上不影响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雷公藤红素靶点309个,OIPN疾病靶点1318个,两者交集靶点80个;PPI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HSP90AA1、CASP3、PTGS2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93个条目,KEGG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可能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对OIPN的改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雷公藤红素与核心靶点CASP3、PTGS2的结合能力良好。结论雷公藤红素具有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网络药理学揭示该机制可能涉及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奥沙利铂 外周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