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紫素-18二酰亚胺的化学反应及其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6
1
作者 纪建业 夏尚文 +3 位作者 赵丽丽 李家柱 祁彩霞 王进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7-1464,共8页
以N-甲氧基红紫素-18二酰亚胺甲酯为起始原料,利用其二氢卟吩大环上的活性反应区域,分别进行了3-位乙烯基的亲电加成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20-meso-位的亲电取代反应、12-位甲基的空气氧化和亲核取代反应的研究,在红紫素-18二酰亚胺周... 以N-甲氧基红紫素-18二酰亚胺甲酯为起始原料,利用其二氢卟吩大环上的活性反应区域,分别进行了3-位乙烯基的亲电加成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20-meso-位的亲电取代反应、12-位甲基的空气氧化和亲核取代反应的研究,在红紫素-18二酰亚胺周环上的C(3)-,C(12)-和C(20)-meso-位上构建和引进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取代基团,完成了11个未见报道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其化学结构均经UV,1H NMR,IR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A 红紫素-18二酰亚胺 氢卟吩 化学反应 合成
原文传递
红紫素-18二酰亚胺的羟(酰)基化及其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
2
作者 纪建业 殷军港 +3 位作者 赵丽丽 姚楠楠 祁彩霞 王进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62-2271,共10页
以红紫素-18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外接环的胺解反应转化成氮上连有含羟基或者酰基取代结构的红紫素-18二酰亚胺,利用其周环上的活性反应区域,通过氧化、空气氧化、游离基取代和亲核取代反应,在3-,12-和20-meso-位上分别引进了羟基、酰基... 以红紫素-18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外接环的胺解反应转化成氮上连有含羟基或者酰基取代结构的红紫素-18二酰亚胺,利用其周环上的活性反应区域,通过氧化、空气氧化、游离基取代和亲核取代反应,在3-,12-和20-meso-位上分别引进了羟基、酰基或者带有相应官能结构的取代基团,完成了12个未见报道的具有红紫素-18二酰亚胺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其化学结构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同时也讨论了不同位置的羟基化和酰基化对四吡咯大环所形成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卟吩 红紫素-18二酰亚胺 化学修饰 合成 叶绿-A
原文传递
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光范 王进军 +1 位作者 瞿燕 沈荣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0,共8页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的氧化,得到了3-甲酰基脱镁叶绿酸甲酯,利用Wittig反应合成了对应的3-(2-取代的乙烯基)脱镁叶绿酸甲酯.结合E环的改造,将其转变成酸酐环进而转变成N-取代的酰亚胺环.目标化合物具有亲水区...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的氧化,得到了3-甲酰基脱镁叶绿酸甲酯,利用Wittig反应合成了对应的3-(2-取代的乙烯基)脱镁叶绿酸甲酯.结合E环的改造,将其转变成酸酐环进而转变成N-取代的酰亚胺环.目标化合物具有亲水区和疏水区两部分,吸收波长明显向红位移.合成得到的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有可能成为光动力疗癌的理想光敏剂.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镁叶绿酸-a甲酯 红紫18 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4
作者 李洵 孙丽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495-500,共6页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其中,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均产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 红紫-18衍生物 光敏剂 合成
下载PDF
脱镁叶绿酸甲酯的Wittig反应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雄彬 董军科 +2 位作者 汪芳明 韩光范 袁爱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95-100,共6页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的氧化,得到3-(2,2-二甲氧基乙基)-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经过甲酸处理得到3-(2-氧代乙基)-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选择适当的条件,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了对应的3-(2-取代乙基)-去...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对其3-位乙烯基的氧化,得到3-(2,2-二甲氧基乙基)-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经过甲酸处理得到3-(2-氧代乙基)-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选择适当的条件,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了对应的3-(2-取代乙基)-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结合E环的改造,将其转变成酸酐环进而转变成N-取代的酰亚胺环。合成的一系列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具有长波长的紫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镁叶绿酸-a甲酯 红紫-1 8衍生物 WITTIG反应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屹 汪芳明 +2 位作者 瞿燕 韩光范 王进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1-396,共6页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P6三甲酯.镍(II)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和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镍(II)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当这些化合物脱去镍离子后,吸收波长明显红移,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的吸收波长达到742nm.同时保留了对δ-位再进行化学修饰的可能性.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smeier反应 红紫-7-三甲酯 氢卟吩P6三甲酯 红紫-18-
下载PDF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解士海 陈志强 +6 位作者 马鹏程 卜今 周武庆 崔盘根 高建明 李玲珺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果: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论:成功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利用CFDA-SE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羧基荧光-琥珀
下载PDF
mIL-21基因转染的Sp2/0瘤苗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褚莉莉 窦骏 +4 位作者 赵枫姝 唐权 张爱凤 王永仿 顾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苗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瘤苗接种组小鼠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检测到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上调。结论:肿瘤细胞瘤苗Sp2/0-mIL21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以及增强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21 瘤苗 羧基荧光醋酸盐琥珀酯(CFSE) 7-氨基放线菌D(7-AAD) 干扰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 抗肿瘤机制
下载PDF
白消一号方作用于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杰 顾军 毕新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体外建立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瘤细... 目的体外建立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培养模型,观察白消一号方对此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瘤细胞内的黑素小体,然后将标记的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大鼠中药灌胃后取血清加入此模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混合细胞模型生长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情况。结果含药血清可使黑素小体由黑素瘤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增加。结论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白消一号方可以促进黑素小体转运,此途径可能为白消一号方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一号方 瘤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模型 羧基荧光-琥珀 白癜风
下载PDF
CFSE标记法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慧 廖吕燕 +6 位作者 刘珍妮 严萍 朱正 吴春琳 李健 黄一帆 吴异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乙酸荧光琥珀 番鸭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归巢
下载PDF
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肝星状细胞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玉婧 赵超 +1 位作者 孙淑惠 郭津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5期277-281,302,共6页
目的研究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脂(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体外共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中的应用,并利用此方法研究小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对... 目的研究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脂(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体外共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中的应用,并利用此方法研究小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对T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雄性C57/B6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FSE标记后与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或不刺激的C57/B6来源的小鼠肝星状细胞系JSl共培养3 d,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flowjo软件分析增殖动力模型。结果JSl可以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且当JSl/T细胞比值增加时,抑制作用更强。LPS的刺激不影响JSl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肝星状细胞JS1具有免疫抑制能力,CFSE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淋巴细胞增殖的工具,可以有效检测出共培养体系中细胞亚群的增殖情况,在研究体外淋巴细胞功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羟基荧光醋酸琥珀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利用荧光染料CFSE分选衰老细胞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钦朝 姜徕博 +3 位作者 彭建敏 吴桐 程斌 夏娟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利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进行衰老细胞分选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DK4/6抑制剂LY2835219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衰老,在LY2835219撤药后立即进行CFSE染色,避光培养,并在撤药后第0、2、4、6、8天进行衰老相关β... 目的:探究利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进行衰老细胞分选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DK4/6抑制剂LY2835219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衰老,在LY2835219撤药后立即进行CFSE染色,避光培养,并在撤药后第0、2、4、6、8天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CFSE荧光强度高的细胞,进行SA-β-gal染色。结果:CFSE荧光标记的细胞与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相一致。撤药后第4、6天利用CFSE荧光进行流式分选,CFSE-high组的细胞SA-β-gal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分选组(P<0.05)。结论:利用CFSE分选衰老细胞具有可行性,可获得活的衰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细胞 羧基荧光醋酸盐琥珀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思齐 邓志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死亡率。结果:各实验组中CFSE/7-AAD法检出的靶细胞死亡率均高于Calcein-AM释放法,在低效靶比、弱细胞毒作用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毒作用较弱时,Calcein-AM释放法平均荧强度变化不显著、结果误差较大;而CFSE/7-AAD法则能更加敏感地检出靶细胞的死亡率。结论:CFSE/7-AAD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钙黄绿甲酯 羧基荧光醋酸盐琥珀 7-氨基-放线菌D
下载PDF
新生大鼠心祖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14
作者 侯宾 张永春 +2 位作者 蔡新华 朱占占 田香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心祖细胞(CPCs)。方法利用差速贴壁原代分离培养CPCs,形态观察和二乙酸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示踪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Fluo-3/AM钙离子检测法,检测集落增殖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变化。免疫荧光...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心祖细胞(CPCs)。方法利用差速贴壁原代分离培养CPCs,形态观察和二乙酸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示踪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Fluo-3/AM钙离子检测法,检测集落增殖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集落增殖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及心肌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果差速贴壁法获得细胞培养1周左右即观察到集落增殖的细胞,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集落增大。培养3周左右,细胞集落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分化),逐渐出现突起或呈梭形等,集落中出现波动/跳动的心肌细胞。用CFDA SE示踪显示,细胞呈集落增殖特点;Fluo-3/AM钙离子检测显示,集落增殖细胞中分化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增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不同的集落增殖细胞具异质性,存在c-kit^+/CD34^-、Nanog^+/CD34^-和c-kit^-/Nanog^-细胞集落;增殖的细胞集落存在c-kit和Gata4阳性共表达,随细胞分化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细胞集落。结论差速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的心祖细胞具有集落增殖和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是研究心祖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和调控机制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祖细胞 集落增殖 乙酸羧基荧光-琥珀 原代培养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研究
15
作者 李富新 赵智成 +1 位作者 刘彤 王鹏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异位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骨髓细胞取白1月龄的雄性Lewis大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和培养骨髓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对MSC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进行鉴定;应...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异位小肠移植大鼠体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骨髓细胞取白1月龄的雄性Lewis大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和培养骨髓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对MSC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进行鉴定;应用终浓度为5Ixmol/L的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MSC进行标记。以成年雄性近交系F344大鼠作为供体、成年雄性Lewis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经阴茎背静脉将CFSE标记的MSC注入受体体内,术后第7天收集冰冻病理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的定位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卅骨骼MSC,其表面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的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8%、99.77%、2.41%和1.39%。CFSE能有效标记MSC,术后7d在移植小肠的间质、脾脏和胸腺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自体小肠组织仅见微量荧光,而心、肝和肺组织基本未见绿色荧光。结论骨骼MSC能成功定植于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的移植小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肠移植 5(6)-羧基乙酸荧光琥珀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