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上红紫色芽叶部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2 位作者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2,57,共3页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 花青素
下载PDF
茶树红紫色芽叶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子浩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6-98,共3页
茶树红紫色芽叶占比可观,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茶树红紫色芽叶种质资源及产品开发、主要生化成分及提取分析、品质特点及主要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茶树红紫色芽叶的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红紫色芽叶 茶树 花青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用于产生红紫色装饰的方法和色剂
3
《中国搪瓷》 2002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红紫色装饰 方法 色剂 专利 金化合物 玻璃熔剂
下载PDF
基于紫色红曲霉液体发酵普洱茶代谢物的成分变化分析
4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8 位作者 鲁倩 黄媛 于娟 周小慧 王清艺 熊梦钒 邓秀娟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8,共6页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发酵前后样品中的显著差异性代谢物。从灭菌原料(R)和发酵样(M9)中共检测到991种代谢物,其中215种发酵后显著上调,主要包括黄嘌呤、山奈酚、氨基苯甲酸、槲皮素、D-甘露醇、顺-11-十八碳烯酸等;464种发酵后显著下调,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香豆素、O-磷酸胆碱、茶黄素、绿原酸、丁香醛、原花青素等。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后茶汁中代谢物组成和数量同灭菌原料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可为紫色红曲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利用紫色红曲霉发酵进行新型普洱茶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普洱茶 发酵 代谢组学 普洱茶品质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Mp-21 MpMcr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潘妍妍 王嘉琦 +1 位作者 杨孙玉悦 蒋冬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McrA为最近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中发现的全局调控因子,具有调控丝状真菌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找到并克隆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中mcrA基因,将其命名为MpMcrA。分析MpMcrA蛋白质理化... McrA为最近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中发现的全局调控因子,具有调控丝状真菌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找到并克隆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中mcrA基因,将其命名为MpMcrA。分析MpMcrA蛋白质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信号肽、跨膜区域及磷酸化位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利用ProtParam、ProtScale、PSORTII、SignalP4.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pMcr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MpMcrA基因长1356 bp,其中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编码410个氨基酸,与构巢曲霉序列比对蛋白相似性高达64%。预测结果显示,MpMcrA属于亲水蛋白,位于细胞核可能性大,不存在跨膜区域,不属于膜蛋白;不存在剪切位点,不属于分泌蛋白;基因含有5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可能存在5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蛋白结构大部分为无规则卷曲,整体结构较松散。对MpMcrA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基因特征和分析结果。初步确定MpMcrA基因为构巢曲霉同源mcrA基因,在红曲霉中未见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全局调控因子 生长发育 次级代谢 生物信息学 MpMcrA基因
下载PDF
浙江省三种红、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章明奎 何振立 +1 位作者 黄昌勇 M.J.Wilson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荧光分析(XRF)对浙江省三种红、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砂土、紫砂土和红紫砂土的矿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的全量化学组成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以铁、...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荧光分析(XRF)对浙江省三种红、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砂土、紫砂土和红紫砂土的矿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的全量化学组成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以铁、钛、锰及盐基元素的差别最为明显,体现了这三种土壤的成土母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红砂土以无序态高岭石和埃洛石为主,伴有一定数量的水云母和蛙石。紫砂土以水云母为主。伴有一定数量的埃洛石和蒙脱石,红紫砂土以蒙脱石和赤铁矿为主。三种土壤的晶态氧化铁组成也有很大的差异,紫砂土与红紫砂土为无铝替代的赤铁矿,而红砂土是由数量相近的赤铁矿和针铁矿所组成,并存在一定量的铝同晶替代,铁氧化物类型和数量的差异导致了三种土壤颜色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粒矿物 铁氧化物 红紫色 土壤颜色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Mrr2基因的过表达对桔霉素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唐光甫 满海乔 +1 位作者 赵杰宏 韩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为研究红曲霉Mrr2基因对桔霉素代谢的作用,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Mrr2过表达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rr2过表达导致菌丝中桔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洛伐他汀和色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RT-qPCR结果显示,Mrr2过表达对其他桔霉素相关基... 为研究红曲霉Mrr2基因对桔霉素代谢的作用,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Mrr2过表达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rr2过表达导致菌丝中桔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洛伐他汀和色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RT-qPCR结果显示,Mrr2过表达对其他桔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推测Mrr2对桔霉素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桔霉素合成调控途径,为桔霉素的消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过表达 桔霉素 曲色素 Mrr2基因
下载PDF
云南勐海群体种红紫色芽叶与紫娟茶春梢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子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5,共5页
云南勐海群体种春茶鲜叶中红紫色芽叶占比可观,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以勐海群体种红紫色芽叶与紫娟春梢为原料,对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含量是同等级绿色芽叶的(5-8)倍,最高可达6.62 mg/m L,且级别越低花青... 云南勐海群体种春茶鲜叶中红紫色芽叶占比可观,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以勐海群体种红紫色芽叶与紫娟春梢为原料,对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含量是同等级绿色芽叶的(5-8)倍,最高可达6.62 mg/m L,且级别越低花青素含量越高,紫娟茶中花青素含量是同等级红紫色芽叶的(3-5)倍,最高可达18.75 mg/m L;茶多酚类含量为紫娟〉绿色芽叶〉红紫色芽叶;紫娟中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最低;小范围地区差异对各项成分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勐海 红紫色芽叶 紫娟茶 花青素
原文传递
小麦叶耳红紫色成因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彩萍 王宏伟 +2 位作者 左联忠 杨文龙 赵吉平 《小麦研究》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采用叶耳为红紫色,叶耳为绿色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杂交,从试验结果分析叶耳颜色的成因,得出小麦叶耳的红紫色或者紫色这一表征不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环境性状。
关键词 小麦 叶耳颜色 红紫色 成因
原文传递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孔维宝 陈冬 +3 位作者 杨洋 杨树玲 张爱梅 牛世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3,共6页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固态发酵 紫色曲霉 曲色素
下载PDF
铵盐对紫色红曲霉合成代谢红曲色素及桔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岳建明 杨强 +5 位作者 肖潇 尹胜 张婵 王成涛 胡济美 赵吉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研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Y20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铵盐对目的产物红曲色素及有害物质桔霉素的合成代谢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铵盐,检测M.purpureus Y20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及原因... 研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Y20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铵盐对目的产物红曲色素及有害物质桔霉素的合成代谢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铵盐,检测M.purpureus Y20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M.purpureus Y20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相对较稳定,未添加铵盐的对照组发酵液基本维持在pH4.8;添加CH_3COONH_4、NH_4H_2PO_4、C_6H_5O_7(NH_4)_3的发酵液pH>6;添加NH_4NO_3、(NH_4)_2SO_4、NH_4Cl的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至pH2.5左右;含有0.3 mol/L NH_4^+的(NH_4)_2SO_4的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较对照组降低88.6%;含有0.1~0.3 mol/L NH_4^+的NH_4Cl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含有0.3 mol/L NH_4^+的NH_4NO_3发酵液未检出桔霉素,红曲黄色素含量较对照组升高31.0%、红曲红色素含量降低11.6%;添加CH_3COONH_4、NH_4H_2PO_4、C_6H_5O_7(NH_4)_3的发酵液无桔霉素检出,但菌体干质量较小,色价较低。因此,添加铵盐可影响发酵液pH值,影响M.purpureus Y20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改变红曲色素的组成比例和抑制桔霉素的生成;添加适量(NH_4)_2SO_4、NH_4Cl、NH_4NO_3有利于促进红曲黄色素的生物合成,阻碍桔霉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色素 曲黄色素 桔霉素 铵盐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酯化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艳 吴鑫颖 +4 位作者 胡娜 唐佳代 王晓丹 王啸 邱树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7-153,共7页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得到FBKL3.0018产胞外酯化酶的条件为:2%牛肉膏、6%蔗糖、0.2%无水氯化钙和0.15%七水硫酸镁、初始pH4.5、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60r/min、装液量45mL/250mL、接种量9%和发酵时间96h。PB结果表明,对酯化酶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蔗糖添加量。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蔗糖浓度6%,在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性为355.62U/mL,比优化前(133.12U/mL)提高了2.67倍,与预测值368.82 U/m L拟合率达96.4%,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酯化酶 液态发酵 响应面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FBKL3.0018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艳 邱树毅 +3 位作者 王啸 胡娜 唐佳代 吴鑫颖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7-62,共6页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红曲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初始...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红曲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初始p H值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选取对红曲色素生产影响较显著的蛋白胨、Fe SO_4和初始p H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 g/L、蛋白胨26 g/L、Fe SO_40.9 g/L、L-谷氨酸2 g/L和初始p H 4.5。在此优化条件下,红曲色素色价为105.22 U/mL,比优化之前(33.62 U/mL)提高了3.13倍。同时,通过验证试验,实际值105.22 U/mL与预测值108.82 U/mL相对误差为0.97%,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曲色素 液态发酵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酯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娜 吴鑫颖 +3 位作者 李付丽 王艳 邱树毅 吴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以从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中固态发酵得到的粗酶制剂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酯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酶最适温度为40℃,在30℃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5,在pH5.5~7.5条件下稳定性好。Fe^(2+)、Na+... 以从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中固态发酵得到的粗酶制剂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酯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酶最适温度为40℃,在30℃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5,在pH5.5~7.5条件下稳定性好。Fe^(2+)、Na+、Mn^(2+)、Mg^(2+)、Li+、Zn^(2+)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Ca^(2+)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K+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K+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6000、阿拉伯胶4种表面活性剂对酯化酶酶活力都有抑制作用。另外,甲醇和乙醇对该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甲酸、乙酸、乳酸对酯化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乙酸乙酯在低浓度时对酯化酶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含量为30%时反而有促进酶活力的作用。酯化酶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0.016 mol/(L·min),米氏常数K_m为0.015 4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固态发酵 酯化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不同单色光对紫色红曲霉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宏 陈迪 +2 位作者 陈勉华 李贞景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不同红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产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光是最显著的促进紫色红曲霉M9生长和色素产生的光源。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最佳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为30 min/d和300 lx,初步推测红曲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ppA/B/D/F、mppR1/R2、MpPKS5、MpFasA2/B2可能参与两种橙色素的生物合成,mppC、mppE可能参与两种红色素和两种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ctnA/D/E/F/G/H/I、orf1/3/4/5、pksCT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合成代谢,而ctnR1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M9 单色光 生长 曲色素 桔霉素
下载PDF
超声波醇提红蓝草紫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红芝 范务彩 +3 位作者 黄冬雪 罗忠丽 杨昌鹏 黎雄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1-2104,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醇提红蓝草紫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选择70%乙醇作为浸提溶剂,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升高,提取时间的延长,料液比的增加,红蓝草紫色素的提取量呈增加趋势,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70%乙醇,功率30...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醇提红蓝草紫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选择70%乙醇作为浸提溶剂,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升高,提取时间的延长,料液比的增加,红蓝草紫色素的提取量呈增加趋势,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70%乙醇,功率300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35(W/V,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草紫色 超声波 醇提工艺
下载PDF
紫色红曲霉的微波诱变及其产红曲色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金霞 王琰 +3 位作者 谭政浩 刘爽 隋思强 张贺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8-624,共7页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240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240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培养11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003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霉 曲色素 发酵优化
下载PDF
两株紫色红曲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丽凌 齐育平 +2 位作者 梁帅帅 施晓莉 蒋冬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菌株S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2株产红曲色素性能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S62和S158,分别对其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菌落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潮霉素抗性... 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菌株S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2株产红曲色素性能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S62和S158,分别对其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菌落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潮霉素抗性及其产色素和桔霉素的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发酵后红曲色素的色价和桔霉素的产量降低.其中:转化子S62液态发酵后色价为2.71 U/mL,仅为原始菌株S色价的0.04倍;转化子S158发酵后色价为17.62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曲菌 根癌农杆菌 转化子 曲色素
下载PDF
一株紫色红曲霉产红曲色素优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佳 赵启美 张玳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经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红曲色素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本文研究了其最佳产素条件,认为该菌株具有发酵周期短、产色素水平高等优点。
关键词 紫色曲霉 曲色素 食用色素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紫色红曲菌发酵液中的红曲色素及其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孔维宝 杨树玲 +4 位作者 杨洋 陈冬 郭保民 张爱梅 牛世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99,共9页
建立一种采取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紫色红曲菌YY1-3菌株发酵液中简单、高效萃取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的方法,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提取液的色素成分,并考察了该菌株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结... 建立一种采取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紫色红曲菌YY1-3菌株发酵液中简单、高效萃取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的方法,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提取液的色素成分,并考察了该菌株产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萃取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16%的乙醇和28%的硫酸铵时,MPs的分配系数与回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71.91和98.13%;当上相萃取液-乙醇体积比为1∶0.5时,可有效分离回收上相中的硫酸铵;TLC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液中有6种主要色素组分,其中以红曲红和红曲黄色素为主;色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避光、pH 4~8、25~65℃以及常规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溶液中,该菌株所产的M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色素 紫色曲菌 提取 双水相体系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