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白丽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彬媛 黄惠 施小六 易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发布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判读。分析不同基因变异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6例HS患者中,贫血23例、黄疸25例、脾大24例、胆石症14例;16例有家族史,10例无家族史;25例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9个家系共检出18个HS致病基因杂合变异,其中14个为致病性变异,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3个意义未明变异。SPTB突变(12个)和ANK1突变(4个)最多。变异类型以无义突变为主(9个)。SPTB突变组与ANK1突变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K1突变组切脾率高于SPTB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14)。不同突变类型(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及错义突变)组间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确诊的18例患者中,17例与基因诊断一致;临床疑诊患者8例,均经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确诊。24例HS患者行UGT1A1变异检测,5例患者携带UGT1A1变异导致酶活性降低,19例酶活性正常。酶活性降低组较酶活性正常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2,P=0.038)。结论:大多数HS患者有贫血、黄疸和脾大,常合并胆石症。中国湖南HS致病基因突变以SPTB和ANK1突变最常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基因诊断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UGT1A1酶活性降低可导致HS患者黄疸程度加重。临床联合基因诊断有利于HS的快速、精准诊断;而UGT1A1酶活性相关基因变异检测对HS黄疸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临床表型 二代测序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莉 魏秀丽 +5 位作者 王继芳 吴志敏 苏婷婷 任荣香 王承华 田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077-3081,共5页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两组受试者血浆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采用Blast2GO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健康组和疾病组受试者血浆中共筛选出34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差异倍数>1.2,P<0.05),与健康组相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浆中有13种蛋白表达上调,21种蛋白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内,通过干预抗原结合、肽结合、糖胺聚糖结合等分子功能(MF),参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免疫反应、蛋白级联激活、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BP);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造血细胞谱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核糖体蛋白S27a(RPS27A)、血红蛋白(Hb)和JAK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关度较高。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造血细胞谱系、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发展,RPS27A、Hb和JAK蛋白可能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PDF
2例儿童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陈茹月 陈天平 +2 位作者 许喆 李艳 孔维钰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方法:对2例红细胞增多症儿童病例,检查并分析患儿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对患儿诊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2例儿童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均表现出... 目的:探讨儿童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方法:对2例红细胞增多症儿童病例,检查并分析患儿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对患儿诊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2例儿童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均表现出异常高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骨髓MICM分型检测均未发现患儿有染色体异常或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基因检测包括MPN相关基因及BCL/ABL基因均呈阴性。患儿1接受对症治疗后情况稳定,患儿2接受治疗性红细胞单采及对症治疗,随后因明显缺氧症状诊断出肺动静脉瘘并予以相应治疗。结论: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检测及相关基因、骨髓活检、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应依据患儿的症状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肺动静脉瘘 基因检测 影像检查
下载PDF
9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证)血液学诊断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豫青 马红茹 +1 位作者 包沁香 王东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9期95-95,97,共2页
通过对青海省9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学检测指标测量、整理,统计不同海拔地区(2800米~3700米)的血液学诊断指标。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指标与气虚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液诊断指标 气虚证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筛查价值
5
作者 张冬清 刘天明 +1 位作者 周焕槟 曹满雄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0期1490-1493,1500,共5页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HAL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运用t检验比较各组各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HS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HS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明显低于AIHA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高于AIHA组(均P<0.05)。HS组MCV、MRV、M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HC、Ret百分率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组和THAL组比较,除Hb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MSCV低于MCV,而THAL组MSCV高于MCV。HS组MSCV-MCV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CHC诊断HS的最佳截断值为338.5 g/L,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6%和73.7%;MRV最佳截断值为97.1 fL,其灵敏度为91.9%,特异性为86.9%,MSCV-MCV最佳截断值为-3.4 fL,其灵敏度、特异性为94.6%、89.4%。MRV联合MCHC、MRV联合MSCV-MCV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988,均大于MCHC、MRV、MSCV-MCV任一指标的AUC。结论MCHC、MRV、MSCV、MSCV-MCV等指标对于H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CHC不是筛查诊断HS的理想指标,MRV和MSCV-MCV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联合指标筛查诊断价值要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网织红细胞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SPTB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覃玉妹 廖林 +3 位作者 邓雪连 黄健 韦红英 林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HS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疑似...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HS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疑似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对先证者母亲所妊娠的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轻度脾肿大和黄疸。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存在SPTB基因c.6095T>C(p.Leu2032Pro)和c.6224A>G(p.Glu2075Gly)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无临床表现的母亲、父亲,这2个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发生频率极低。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遗传了母亲的突变基因。结论:SPTB基因c.6095T>C(p.Leu2032Pro)和c.6224A>G(p.Glu2075Gly)复合杂合突变为该HS家系的致病原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经查HGMD、1000G和EXAC数据库这两个突变位点均为首次报道,丰富了SPTB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SPTB基因 新型突变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藏药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邝婷婷 张海伟 +3 位作者 陈一龙 范刚 王张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机体代谢的影响,同时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胶囊(诺迪康胶囊)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及三果汤散低剂量组,每组5只,适应1...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机体代谢的影响,同时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胶囊(诺迪康胶囊)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及三果汤散低剂量组,每组5只,适应1周后,将模型组和给药组置于5000 m高原环境模拟舱中,缺氧40天(22 h·d-1),第40天后,测定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并取大鼠血浆ECF衍生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结果: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均有差异;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模型组和三果汤散高剂量组、三果汤散低剂量组、红景天胶囊组之间可显著区分,三果汤散干预HAPC大鼠内源性主要标志物为9-己基-十七烷、甘氨酸、N-甲基-N-甲氧基羰基-乙酯及2,4-二叔丁基苯酚。结论: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三果汤散 高原红细胞增多 代谢组
下载PDF
内分泌学实验室检查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爱萍 汪寅章 +2 位作者 饶亚平 毛晓明 蒋克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血皮质醇 (F)及 2 4h尿游离皮质醇 ( 2 4hUFC )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 :对 1985~ 1998年住本科的 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 目的 :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血皮质醇 (F)及 2 4h尿游离皮质醇 ( 2 4hUFC )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 :对 1985~ 1998年住本科的 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术后病理证实 (除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外 )。分析了各类患者的血ACTH、F、2 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抑制结果。结果 :血ACTH水平异位ACTH综合征明显高于库欣 (Cushing)病 ,两者时有交叉 ,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值 ;肾上腺性皮质醇增多症 (Cushing综合征 )明显低于正常值 ;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血F水平及 2 4hUFC水平所有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其中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最高 ;Cushing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其次 ;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最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为 :不能抑制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及 2 4hUFC水平 ;对Cushing病患者的血ACTH、F及 2 4hUFC水平的抑制率最高 ;不能抑制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水平 ,仅对少部分患者的 2 4hUFC有抑制作用 ;可抑制少部分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水平 ,但对其血F及 2 4hUFC水平均无抑制作用。结论 :认真分析血ACTH、F、2 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对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实验室检查 皮质醇增多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用诊断标准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旻昱 胡延平 +5 位作者 陈芳 张男 王韫秀 崔丽芬 张振忠 张继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522-2526,共5页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标准 WHO BCSH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扫描电镜诊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东生 万美玲 李群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为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形红细胞的形态分类,发生演变,发病机理和诊断及鉴别,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红细胞进行研究。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2例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经抗凝... 目的:为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形红细胞的形态分类,发生演变,发病机理和诊断及鉴别,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红细胞进行研究。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2例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经抗凝和固定,离心和漂洗,干燥和喷金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在观察红细胞从盘形到口形,最终至球形的过程中,作者对各型红细胞直径和中央凹陷直径及细胞厚度的变化作了测量,并结合细胞表面形态和测量结果将病变红细胞分成5个亚型,即:盘口型-碗口型-球口型-口球型-典型球形(包括泪滴状红细胞),其他少量出现的异常红细胞(棘状和靶状红细胞)则归于畸变类,结果表明这对于判断细胞类型和诊断本病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球形 红细胞增多 扫描电镜诊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俊峰 叶龙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继红组)、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真红组)外周血涂片用化学法染色并对NAP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继红组)、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真红组)外周血涂片用化学法染色并对NAP阳性率和积分进行判断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真性组患者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高于继红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红组NAP积分及阳性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积分应用于诊断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作为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代谢 中性白细胞/酶 红细胞增多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组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迎旭 白洁 +6 位作者 张磊 盛梦瑶 石慧 邢文 杨逢春 艾丽梅 周圆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研究1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JAK2V617F及JAK2 exon12基因突变情况,综合评判PV后骨髓纤维化(PPMF)疾病进展与基因组学特征。方法用Sanger方法对ASXL1、TET2、IDH1、IDH2、SETBP1、M... 目的研究1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JAK2V617F及JAK2 exon12基因突变情况,综合评判PV后骨髓纤维化(PPMF)疾病进展与基因组学特征。方法用Sanger方法对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和JAK2 exon12基因进行测序;用巢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对突变患者用Taqman-MGB探针检测突变负荷。分析基因突变与PPMF疾病进展的关系。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PV后继发PPMF的危险因素。结果 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的突变率分别为7.69%(8/104)、5.26%(1/19)、0.08%(1/120)、和0.08%(1/121)。未发现SETBP1、MPL515突变者。PV患者JAK2总突变率为82.22%(111/135)。其中JAK2 exon12突变率为2.96%(4/135)。PPMF患者中,ASXL1突变率高达31.82%(7/22)。ASXL1与JAK2V617F负荷(V617F%)呈正相关(rs=0.298,P=0.002),ASXL1突变组的血红蛋白低于未突变组,白细胞、V617F%≥50%比例、血栓栓塞比例及继发PPMF比例高于未突变组(P<0.05);ASXL1突变、V617F%≥50%和脾大是PPMF的危险因素。结论 ASXL1突变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V617F%增高,参与PPMF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基因组 ASXL1 TET2 IDH1 IDH2 SETBP1 MPL515 JAK2 exon12
下载PDF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茂琼 陈蓉 陈晓霞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78-57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患儿部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探讨其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NP新生儿25例(NP组),单纯咽下综合征和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足月新生儿25例(对照组),分别取空腹静脉血4 mL,观察两组新生儿全血黏度(ηb)(低...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患儿部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探讨其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NP新生儿25例(NP组),单纯咽下综合征和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足月新生儿25例(对照组),分别取空腹静脉血4 mL,观察两组新生儿全血黏度(ηb)(低切、高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刚性指数(ERI)、血浆黏度(ηp)、红细胞电泳指数(EEI)和变形指数(EDI)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NP组较对照组ηb(低切、高切)、HCT、EAI和ERI增高,而ηp、EEI和ED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NP可改变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治疗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 血液黏度 红细胞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湘涛 陆晔 夏学鸣 《医学综述》 2007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异常克隆性疾病,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要特征。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PV患者中有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同时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异常克隆性疾病,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要特征。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PV患者中有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同时高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而低表达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基因;在染色体异常中9p杂合性缺失较有意义,但最特异的是JAK2V617F基因突变,而其他各种指标只是有一定鉴别意义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 JAK2V617F基因突变 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俊霞 王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JAK2突变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存β地中海贫血双重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津婴 陈莉 +2 位作者 黄正霞 方超平 蔡斌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对3例溶血性贫血疑难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柱层析法定量测定血红蛋白A2(HbA2),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SCH)推荐速率法测定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丙酮酸激酶(PK),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红细胞膜血影蛋白,其他溶血试验按... 目的:对3例溶血性贫血疑难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柱层析法定量测定血红蛋白A2(HbA2),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SCH)推荐速率法测定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丙酮酸激酶(PK),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红细胞膜血影蛋白,其他溶血试验按常规方法操作。同期进行家系调查。结果:3例患者外周血并存浅染靶形红细胞和浓染球形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OFT)初始溶血Nacl浓度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50)均为阴性,3例患者的HbA2和2例患者的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3例患者的双亲一方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指标异常,另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βTh)。结论:3例患者均并存HS和βTh。HS和βTh并存时会明显干扰溶血试验特别是红细胞膜病的实验指标,这种情况必须特别注意血象提示和形态学提示,并进行溶血系统分析和家系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Β地中海贫血 溶血性贫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赖永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年第2期66-67,73,共3页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实验室检查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缪晓丽 陈爽 +1 位作者 李思雯 赵桂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9期1729-1730,共2页
通过对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诊治过程分析,探讨实验室检查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早期诊断 实验室 查对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晓芸 李军 付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59-860,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真性/诊断 人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祯吾 贺彪 《西藏科技》 1995年第1期25-32,共8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高原地区危害较大的常见高原病.为了深入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本文以翔实的资料HAPC在高原居住人群的自然患病率,HAPC的住院患病率和影响HAPC发病的有关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HAPC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高原地区危害较大的常见高原病.为了深入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本文以翔实的资料HAPC在高原居住人群的自然患病率,HAPC的住院患病率和影响HAPC发病的有关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HAPC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区近年来该病的流行趋势着重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影响HAPC发病的十三种诱发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流行病 病因 高原病 HAP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